肝脏怕什么 第二怕是酗酒
肝脏怕什么 第二怕是酗酒
有很多人因为工作或者聚会的原因,都避免不了要喝酒,但是一定要注意适量饮酒,因为过度饮酒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从而影响肝脏健康。肝病患者最好不要饮酒,因为饮酒会加重病情。
肝脏最怕啥
1.过度饮酒。过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另外,酗酒还容易导致肝脏中毒,诱发肝炎。长期过量饮酒则容易导致肝硬化。每天饮用高浓度酒超过两杯(25毫升)就会伤肝。
2.乱吃药。有的人只要身体不舒服就吃药,而我们的肝脏,也正在饱受这些药物的“煎熬”。有多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容易引起肝脏损害,导致药物性肝炎,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精神病药物等。因此,服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3.睡眠不足。熬夜最容易导致肝病,睡眠过程中,人体会进入自我修复模式,经常熬夜既会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又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
4.抑郁爱怒。中医认为,怒伤肝,因为肝有升发透泄功能,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怒则气机郁滞不通,不通则百病始生。临床上,头痛、眩晕、耳鸣、烦躁、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状屡见。大怒还会直接损害肝实质,破坏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5.暴饮暴食。吃东西过多会增加胃肠负担,诱发脂肪肝。暴饮暴食既损害胃肠道健康,也容易造成体内自由基增加。肝脏的关键作用是帮助人体对付自由基,排出毒素,净化血液。人体内的自由基越多,肝脏功能受损就越严重。
6.偏爱油炸食品。研究发现,吃油炸食品一个月即可导致肝脏发生明显变化。而且,油脂和饱和脂肪酸的堆积会导致脂肪肝。
7.吸烟。当烟草中的自由基过多地进入人体,超过人体抗氧化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时,可导致肝内组织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引起氧化应激发生,使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引起组织损伤、坏死、细胞增殖,甚至纤维化、癌变。
肝脏最怕啥
一、肝脏怕抑郁
中医认为:在五脏之中,肝主怒,肝喜条达,主疏泄。人一生气,气就会往上攻,不是有句成语叫“怒发冲冠”嘛,这样一来气就往上调了,而底下空了就会发生病变。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那么他的气机就得不到宣泄,气机运转就难以通畅,就会对肝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肝脏怕药物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而绝大多数的药物都得经过肝脏来代谢,由此会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并且发生率还很高呢。所以,使用药物时应该注意其不良反应,最好在医嘱下服用药物。
三、肝脏怕熬夜
许多夜猫子熬夜已经熬成了习惯,殊不知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他们的身体健康饱受摧残。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为8小时,正常的应该是从23点左右开始上床睡觉了,到了凌晨1至3点钟是进入深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间,反之,就会养不足血。
四、肝脏怕肥胖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少吃油腻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诱发肝炎的发生;应该避免肥胖的发生,因为难以分解的脂肪在肝内堆积着,就会变成脂肪肝,严重者会引发肝纤维化,继而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五、肝脏怕酗酒
在现代社会中,喝酒成了社交的一种手段,很多人在饭桌上觥筹交错,饮酒无度。然而多次大量地酗酒,摄入的酒精量过多后,无形给肝脏增加了肝主疏泄毒素的工作负担,肝脏无法及时去解毒,使得肝出现了病变,造成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等。
肝脏血管瘤是可怕的
肝血管瘤的症状,肝脏血管瘤大多数是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小的肝血管瘤往往无任何症状,但少数血管瘤增长较大,压迫邻近脏器,出现各种压迫症状。近年来随着B超及CT等影像学普及和临床上检查需要与恶性肿瘤鉴别,已引起人们重视。
肝血管瘤的症状,发病率:肝脏血管瘤尸检发现率为7%左右,婴儿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统计尚不准确,因为往往划人婴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中。有人统计婴儿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与婴儿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比例约为1∶6。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30~50岁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约为5∶1。但也有人统计男女发病率差别不大,临床上女性病人居多,可能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间,血管瘤增长较快,常出现症状较早,因而就诊多。另外女性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
肝血管瘤的症状
肝血管瘤的症状,肝海绵状血管瘤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其临床表现随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生长速度、病人全身情况及肝脏和邻近脏器受压不同程度而不同。肿瘤小时无任何症状,有时瘤体积很大也无症状,常在B超体检及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做腹部探查时偶然发现。这类病人占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绝大多数,并且肿瘤直径大多<4cm。随着肿瘤逐渐增大,约有40%可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不适、腹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长期低热,极少数梗阻性黄疸,绞痛,带蒂的血管瘤扭转,自发性破裂出血等。
肝脏最怕5件事
1.吸烟酗酒。
烟中含有的尼古丁,以及烟雾中的上千种有害物质都会损害肝脏等脏器,是导致疾病、诱发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酒的代谢产物乙醇对肝脏来说极其不利,酗酒会增加脂肪肝、酒精肝的风险。
2.胡乱吃药。
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交互作用,影响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如果不遵医嘱乱吃药,就有伤肝的风险。
3.睡眠不足。
该休息时不休息,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来讲,已受损的肝细胞将难以修复,并有加剧恶化的可能。
抑郁的人常“肝气郁结”;易怒者则会导致肝气横逆、肝阳上亢。这两类不良情绪都会伤肝。
5.爱吃油腻。
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进入肝脏,以后再转变为体脂贮存起来。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先被运送到肝脏,然后进行分解。
吃太多油腻食品,容易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肝脏怕什么 第一怕是抑郁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心情不好,很容易导致各种负面情绪出现,从而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大家在平常要注意怡情养性,时刻保持着一个乐观的心态。
肝脏怕什么 第四怕是肥胖
大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均衡,切忌暴饮暴食,远离油炸类食物,同时要加强运动。
保护肝脏必知基本知识
肝脏对人体如此重要,但要伤害它却很容易。下面一些不良习惯是肝脏最怕的。
1、抑郁易怒。抑郁的人常“肝气郁结”;易怒者则会导致肝气横逆、肝阳上亢。这两类不良情绪都会伤肝。
2、胡乱吃药。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交互作用,影响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如果不遵医嘱乱吃药,就有伤肝的风险。
3、睡眠不足。该休息时不休息,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来讲,已受损的肝细胞将难以修复,并有加剧恶化的可能。
4、吸烟酗酒。烟中含有的尼古丁,以及烟雾中的上千种有害物质都会损害肝脏等脏器,是导致疾病、诱发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酒的代谢产物乙醇对肝脏来说极其不利,酗酒会增加脂肪肝、酒精肝的风险。
5、爱吃油腻。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进入肝脏,以后再转变为体脂贮存起来。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先被运送到肝脏,然后进行分解。吃太多油腻食品,容易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肝脏有6怕
1、酒精
俗话说,酒多伤身。为什么呢?因为酒中之酒精是一种很奇特分子,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油,所以一旦进入人体便如鱼得水,无处不在。当然,首先倒霉的又是肝脏。因为酒精本身就含有毒性,足以伤害肝脏,脂肪肝是最早出现的征兆,只需豪饮几天便可以形成,接着导致“纤维化”,再变成酒精性肝病,随后情况就更糟了,最终发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2、情绪恶化
中医认为:“忧伤脾,怒伤肝。”人在情绪剧烈波动时,体内荷尔蒙分泌失去平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肝的血液供应,使肝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3、肝炎病毒
位于肝脏“天敌”清单之首。换言之,肝炎病毒乃是肝脏健康的首要敌人,它们常将罹患者拖入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死亡之路。目前科学家发现甲、乙、丙、丁、戊、庚等6种型号肝炎病毒,其中以乙、丙、庚等型号最为凶险。
4、食物污染
有这样一类人,没有肝炎的任何症状,但查血时却表现出单项转氨酶升高,原因何在?不少专家提出食物污染可能难辞其咎。食物污染包括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某些食品添加剂,如面粉增白剂、防腐剂;水源污染,如一些化学有毒物质对饮用水的污染;熏烤食物及变质食物,如烂姜、发红的元宵、长芽的土豆等。食物污染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至于造成危害,但长期慢性毒害作用的积累完全能使肝脏功能受损。
5、肥胖
正常情况下,肝脏本身只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脏的4%-7%,如果肝脏内脂肪含量占到10%以上,即可引起肝功受损,医学上称之为脂肪肝。切莫小看脂肪肝,恶化下去就是肝硬化。脂肪肝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肥胖、肝炎、糖尿病等。特别不可忽视肥胖之害,它不仅威胁成年人,也是小脂肪肝的一大“元凶”。据有关专家报告,“胖墩儿”的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
6、药物
调查资料显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约占住院病人的10%。在老人组,这一发病率更高。据报道,在50岁以上的“急性肝炎”病人中,43%系由药物引起所致。如阿司匹林、磺胺、青霉素、利福平等都是既常用又有害于肝脏的药物。即使那些看似安全的药物,如营养药、补药等,也可因误用或滥用而给肝脏埋下隐患。
肝脏最怕七件事
肝怕大怒。 我们形容一个人脾气大常说他肝火旺,这是因为肝与情绪之间有密切关系。中医讲肝主疏泄,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大怒时,气机上逆而不顺,会严重影响肝的功能,是养生家最忌讳的情绪。因此,要尽量保持精神愉快,也可通过转移情绪来调节,远胜过药物治疗。爱发怒者可选的中成药有加味逍遥散等,也可适当吃些苦瓜、山楂,或将菊花、绿茶、决明子各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肝怕醉酒。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瘀,以及肝脏阳气的升发。但饮酒不能贪杯过量,因为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次大量地饮酒,会使肝脏负担加重,甚或出现酒精肝等疾病。所以嗜酒者要提高健康意识,限量饮酒。
肝怕熬夜。 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现代人经常熬夜,在夜间23:00~1:00(胆主事)以及凌晨1:00~3:00(肝主事)时不能进入睡眠状态,便错过了养肝血的最佳时间,久而久之容易出现肝胆疾病。建议这些人睡前用热水泡脚、不饮浓茶或咖啡、晚饭不过饱,并创造静谧舒适的睡眠环境。
肝怕抑郁。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心情压抑、郁闷会令肝气郁结,进而引发胃痛、高血压、头疼等一系列病症。此时,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控情绪来缓解,一方面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疏肝理气的方药,如柴胡疏肝散等。郁闷压抑的人建议吃些茴香、萝卜、金桔等芳香理气之品,或配以黄芪、大枣煎汁代茶饮。
肝怕用眼过度。 肝开窍于目,肝脏受损会出现眼干、眼涩、视物模糊等症状;反之,过度用眼也会损害肝脏的功能。视疲劳者建议做套眼球操来养护双眼:闭目,同时转动眼珠,先顺时针缓缓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每天10分钟左右。
肝怕乱服药。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绝大多数药物都需经过肝脏代谢。乱吃药会加重肝脏负担,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因此,用药最好遵医嘱,注意其不良反应,尤其是看似安全的补益药、营养药,不能盲目滥用。体质较差的人,可适量选用莲子、芡实、薏苡仁、花生、百合、银耳等性质平和的食品,以益阴柔肝。
肝怕肥胖。 肥甘厚味、油炸类食品难以消化,容易诱发肝炎;过度肥胖容易形成脂肪肝,甚至引发肝纤维化,影响身体健康。一般只要不是严重营养不良,都应将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管住嘴迈开腿,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参加散步、爬山等户外活动。
肾脏最怕的6件事
一方面,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触目惊心。另一方面,忽视肾脏健康的人却不在少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甚至经常重复着损害肾脏的行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史伟呼吁,为了保护好肾脏,从今天开始,审视您的生活细节,避免以下“伤肾”行为。
肾脏怕怕:
只重补肾,忽视肾脏健康
补肾是许多人崇尚的养生理念,不少人以为,补肾就是补肾脏。“这是一个误区”,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史伟说,中医学所指的“肾”,是一个功能学概念,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生殖系统功能、内分泌功能和泌尿系统功能的综合功能。而现代医学所指的“肾”,是指实实在在的肾脏。肾脏担负着清除体内毒素、废物及过多的水分的重任。此外,它还协助机体控制血压、调节电解质浓度、产生红细胞等。一旦肾功能受损,大多数是不可逆的。
所以,只重补肾而忽视肾脏健康是危险的。与其经常补肾,不如好好保护肾脏。
肾脏怕怕:
大鱼大肉,蛋白太多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重视蛋白质的摄取是应该的,但这不代表“高蛋白食物吃得越多越好”。健康人群通过均衡饮食,就足以补充每日所需的蛋白质。但现在很多职场人士经常应酬,大鱼大肉,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超标。史伟主任提醒,长期的高蛋白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使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已有肾功能损伤的人群,蛋白质的摄入更要严格控制,一定要咨询肾脏科医生,并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食谱。
此外,提醒大家一句:蛋白质并不仅限于鸡蛋、牛奶,各种肉类、海鲜以及豆类都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当你热衷于食用高蛋白食物,又或盲目补充高蛋白营养品时,当心,别累坏了肾脏。
肾脏怕怕:
天天老火汤,嘌呤多多
广东人“无汤不欢”,吃饭时多爱喝碗老火靓汤。老火靓汤一般都加入不少肉类,且煲上两三个小时。长时间熬制,大量的嘌呤会溶解到肉汤中。经常喝嘌呤过高的老火汤,会造成尿酸在血液中堆积,尿酸含量升高,既容易导致痛风,也会损害肾脏。
另一种“伤肾”的饮食习惯是大量海鲜+啤酒,因海鲜中富含的一些成分在啤酒作用下,会大大提高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诱发痛风以及痛风性肾病。
肾脏怕怕:
经常憋尿,喝水不足
不少人因为工作太忙常常憋尿,殊不知,憋尿过久容易导致膀胱压力升高、膀胱压力反射紊乱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响输尿管-膀胱抗反流机制,导致尿液反流,容易并发肾盂肾炎、肾功能损害。因此,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按时如厕。
另外,工作忙起来,很多人也顾不上喝水。喝水不足,尿量自然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临床常见的肾结石和长时间喝水不足密切相关。史主任强调,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每天至少保证8大杯开水(注意:不要以饮料代替)。多喝水可以冲淡尿液,让尿液快速排出,有助预防结石。
肾脏怕怕:
饮食偏咸,水分不易排出
我们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的,吃得过咸,肾脏的负担自然加重。再加上盐中的钠会令人体的水分不易排出,又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肾脏功能的减退。同时,饮食过咸会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从而诱发肾病。建议每天摄盐量控制在6克以内。
肾脏怕怕:
滥用药物,毒翻肾脏
20岁的莎莎两个月前因为牙痛,自己觉得是“上火”了,就在一家诊所开了几包中药。然而,服药一周后,她出现了恶心、呕吐和无尿等症状,被家人急送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终身透析治疗或换肾。
内脏怕什么 肝脏怕胖
肥胖容易引起脂肪肝,严重者会引发肝纤维化,继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所以,人们应避免多吃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诱使肝炎发作,还会使难以分解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演变为脂肪肝。
专家建议:应该均衡饮食,少吃油腻、煎炸的食物,每天保证6~8个小时的睡眠,戒除熬夜等陋习。限制饮酒量,提高健康意识,不要拿生命开玩笑。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大多数药物都需要经肝脏代谢,由此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也很高。所以,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不要擅自用药。
肝脏怕什么 第三怕是熬夜
熬夜对于肝脏的伤害最大,所以平常时要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同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肾脏最怕的6件事
肾脏怕怕:
只重补肾,忽视肾脏健康
补肾是许多人崇尚的养生理念,不少人以为,补肾就是补肾脏。“这是一个误区”,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史伟说,中医学所指的“肾”,是一个功能学概念,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生殖系统功能、内分泌功能和泌尿系统功能的综合功能。而现代医学所指的“肾”,是指实实在在的肾脏。肾脏担负着清除体内毒素、废物及过多的水分的重任。此外,它还协助机体控制血压、调节电解质浓度、产生红细胞等。一旦肾功能受损,大多数是不可逆的。
所以,只重补肾而忽视肾脏健康是危险的。与其经常补肾,不如好好保护肾脏。
肾脏怕怕:
大鱼大肉,蛋白太多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重视蛋白质的摄取是应该的,但这不代表“高蛋白食物吃得越多越好”。健康人群通过均衡饮食,就足以补充每日所需的蛋白质。但现在很多职场人士经常应酬,大鱼大肉,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超标。史伟主任提醒,长期的高蛋白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使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已有肾功能损伤的人群,蛋白质的摄入更要严格控制,一定要咨询肾脏科医生,并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食谱。
此外,提醒大家一句:蛋白质并不仅限于鸡蛋、牛奶,各种肉类、海鲜以及豆类都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当你热衷于食用高蛋白食物,又或盲目补充高蛋白营养品时,当心,别累坏了肾脏。
肾脏怕怕:
天天老火汤,嘌呤多多
广东人“无汤不欢”,吃饭时多爱喝碗老火靓汤。老火靓汤一般都加入不少肉类,且煲上两三个小时。长时间熬制,大量的嘌呤会溶解到肉汤中。经常喝嘌呤过高的老火汤,会造成尿酸在血液中堆积,尿酸含量升高,既容易导致痛风,也会损害肾脏。
另一种“伤肾”的饮食习惯是大量海鲜+啤酒,因海鲜中富含的一些成分在啤酒作用下,会大大提高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诱发痛风以及痛风性肾病。
肾脏怕怕:
经常憋尿,喝水不足
不少人因为工作太忙常常憋尿,殊不知,憋尿过久容易导致膀胱压力升高、膀胱压力反射紊乱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响输尿管-膀胱抗反流机制,导致尿液反流,容易并发肾盂肾炎、肾功能损害。因此,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按时如厕。
另外,工作忙起来,很多人也顾不上喝水。喝水不足,尿量自然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临床常见的肾结石和长时间喝水不足密切相关。史主任强调,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每天至少保证8大杯开水(注意:不要以饮料代替)。多喝水可以冲淡尿液,让尿液快速排出,有助预防结石。
肾脏怕怕:
饮食偏咸,水分不易排出
我们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的,吃得过咸,肾脏的负担自然加重。再加上盐中的钠会令人体的水分不易排出,又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肾脏功能的减退。同时,饮食过咸会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从而诱发肾病。建议每天摄盐量控制在6克以内。
肾脏怕怕:
滥用药物,毒翻肾脏
20岁的莎莎两个月前因为牙痛,自己觉得是“上火”了,就在一家诊所开了几包中药。然而,服药一周后,她出现了恶心、呕吐和无尿等症状,被家人急送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终身透析治疗或换肾。
史伟主任在问诊时发现,莎莎服用的中药里,有一味是含马兜铃酸的朱砂莲,具有肾毒性。可以说,朱砂莲就是其致病的元凶。“在肾内科,因为用药不当而致肾衰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史伟指出,很多人觉得中草药没有毒副作用,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以马兜铃、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关木通、山豆根、鱼胆、泽泻的肾毒性最大,应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