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头晕、头昏的区别
眩晕、头晕、头昏的区别
眩晕是由内耳至大脑前庭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损伤,导致其功能下降、过强或两侧失对称,所引起的一种自身或(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转、漂浮、升降感的运动性幻觉。
头晕是由视觉、深感觉、前庭耳石、小脑系统等部位的损伤,导致外周感觉信息传入失真,所引起的一种在行走、坐立和起卧等运动中视物中,自感身体摇晃和不稳感的一种错觉。
眩晕和头晕可以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如后循环缺血、突发性耳聋、耳石症、美尼尔氏病等等。
头昏是由多种器质性、功能性疾病或长期脑力过劳等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弱化,所引起的一种持续性的头脑昏沉沉或迷糊不清醒感。如脑萎缩、多发性腔梗、脑梗塞等。
头晕和眩晕的区别
很多人会把头晕与眩晕当成一回事,其实,头晕与眩晕是有区别的。头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眩晕、头脑昏沉、头脑不清醒等,而眩晕与头脑昏昏沉沉、不清醒是有区别的。眩晕是更具临床诊断特异性的症状,是一种运动错觉或幻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障碍或平衡障碍。患者或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或感到自身晃动、景物旋转。发作时,患者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闭眼后感觉自身在旋转,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升高或降低,甚至伴有肠蠕动亢进和便意频繁等。
如何正确区分眩晕、头晕和头昏
眩晕: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受损靶器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
头晕:主要是以在行立起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受损靶器官分别(或同时)是本体觉、视觉、耳石觉(主管静态和直线运动中的平衡功能)等相关(主要是神经)系统。
头昏:主要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晰的一种感觉。受损靶器官是主管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大脑皮质。
二、眩晕、头晕和头昏的发病机制不同
人体在静态和动态运动中的空间平衡主要是通过前庭觉(壶腹嵴和耳石)、本体觉和视觉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大脑皮质严密调控下完成的,从而确保在各种静态和动态连续运动中的体位平稳、准确和视力清晰。其中又以神经元交换较少和信息传递环路较快的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眩晕:眩晕的发病主要是由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皮质的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遭受人为(转体和半规管功能检查)或病变损伤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兴奋性增高(刺激病变)、降低(毁坏病变)或/和双侧功能的严重对称失调,前庭系统向大脑皮质不断发出机体在转动或翻滚等的“虚假”信息,诱使大脑皮质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调控失调所致。
头晕:头晕的发病主要是由本体觉、视觉或耳石觉的单一或组合病变,导致外周感觉神经的单一或多系统的各自信息传入失真,且不能协调一致和大脑调节失控所引起的一种直线运动或视物中的摇晃不稳感。头晕仅在运动或视物之中出现或加剧,一旦活动或视物停止、静坐、静卧或闭眼后症状可自动减轻或消失。当本体觉和/或耳石觉发生功能障碍,只要视觉功能正常,睁眼时可不出现症状,但一旦闭眼或进入暗处即可出现头晕和平衡障碍,提示视觉代偿功能在机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头晕和眩晕的区别
很多人会把头晕与眩晕当成一回事,其实这俩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究竟有什么区别吧。
头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眩晕、头脑昏沉、头脑不清醒等,而眩晕与头脑昏昏沉沉、不清醒是有区别的。
眩晕是更具临床诊断特异性的症状,是一种运动错觉或幻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障碍或平衡障碍。患者或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或感到自身晃动、景物旋转。发作时,患者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闭眼后感觉自身在旋转,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升高或降低,甚至伴有肠蠕动亢进和便意频繁等。
头晕、头昏、眩晕三者有哪些区别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幻觉或空间位象体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摆动、升降及倾斜。常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
头晕常表现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于行立起坐中或用眼时加重。不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
头昏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 不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系由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头晕、头昏、眩晕有什么区别呢
头昏、头晕和眩晕虽同为临床上常见症状,但由于其受损靶器官和发病机制上的区别,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原则亦各有别,但仍有很多患者分辨不清。
头昏 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头脑昏沉不清醒感,系由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降低所致,与头颈和躯干的活动无关。多伴有头重、头闷和失眠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劳累和紧张时加重,休息和心情轻松时减轻。多见于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患者。
头晕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头重脚轻和步态摇晃不稳感,多于行立起坐卧等动作中或用眼时加重。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眼性头晕 伴有视物模糊不清,系由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所致。头晕于睁眼、用眼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多见于屈光不正、视网膜黄斑病变和各种先天性眼病等导致的视力障碍以及眼外肌麻痹等。
2.深感觉性头晕 伴有踏地不实和踩棉花样不稳感。多于行立起坐等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闭眼和暗处加重,睁眼和亮处减轻。多见于亚急性后侧索联合变性、后索硬化和末梢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3.小脑性头晕 伴有行立等活动中的醉酒样步态不稳感。睁闭眼无影响,这与深感觉性头晕有别。多见于小脑炎、血管病和外伤等。
4.前庭性头晕 伴有行立起坐卧和翻身等活动中的不稳感,系由内耳平衡功能障碍所致。头晕多在头位或躯干直线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睁闭眼无影响。多见于丹迪综合征等内耳性病变。
眩晕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但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自身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眩晕发作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可由过劳、激动、失眠、月经来潮或烟酒过量等因素而诱发。发病时睁眼、头动和声光刺激时加重,闭眼、静卧不动时减轻,常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错误定位、定向倾倒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于美尼尔氏综合征、壶腹嵴顶结石病等患者。
头昏 头晕和眩晕竟不一样
头昏、头晕和眩晕虽同为临床上常见症状,但由于其受损靶器官和发病机制上的区别,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原则亦各有别,仍有很多患者分辨不清。为此有必要给大家做个详解。
1.头昏。
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头脑昏沉不清醒感,系由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降低所致,与头颈和躯干的活动无关。多伴有头重、头闷和失眠等其他神经官能症,劳累和紧张时加重,休息和心情轻松时减轻。多见于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病人。
2.头晕。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头重脚轻和步态摇晃不稳感,多于行立起坐卧等动作中或用眼时加重。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眼性头晕。
伴有视物模糊不清,系由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所致。头晕于睁眼、用眼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多见于屈光不正、视网膜黄斑病变和各种先天性眼病等导致的视力障碍以及眼外肌麻痹(常伴有复视)等。
深感觉性头晕。
伴有踏地不实和踩棉花样不稳感。多于行立起坐等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闭眼和暗处加重,睁眼和亮处减轻。多见于亚急性后侧索联合变性、后索硬化和末梢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小脑性头晕。
伴有行立等活动中的醉酒样步态不稳感。睁闭眼无影响,这与深感觉性头晕有别。多见于小脑炎、血管病和外伤等病人。
耳石性头晕。
伴有行立起坐卧和翻身等活动中的不稳感,系由内耳耳石平衡功能障碍所致。头晕多在头位和/或躯干直线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睁闭眼无影响。多见于丹迪综合征等内耳病变。
3.眩晕。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而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眩晕发作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可由过劳、激动、失眠、月经来潮或烟酒过量等因素而诱发。
发病时睁眼、头动和声光刺激时加重,闭眼、静卧不动时减轻,常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错误定位、定向倾倒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于美尼尔氏综合征、壶腹嵴顶结石病等病人。
头晕和头昏的区别
头昏
开放分类: 医学、营养学、天山园、自然医学
头昏是指头脑昏昏沉沉,头晕,脑子不清醒,丢三落四,自我感觉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严重的话头昏眼花,眼冒金星,头昏脑胀,头重脚轻,常伴有烦躁,恶心,作呕。注意头昏和眩晕的区别。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它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病人有周围景物式或自身旋转感,称为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若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摇晃浮沉感,而无旋转感,则称为假性眩晕。
头昏是脑神经失调的一种表现。具体原因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缺氧、低血糖导致脑神经能量匮乏或者是心理疲劳、神经性失调。
在头昏开始出现时,患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处于亚健康,全面反省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生活状况。缺氧、低血糖、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颅内压降低、神经衰弱、午睡不当、鼻炎、贫血、药物副作用等都会引起头昏。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调整生活习惯,一定可以健康起来。
头晕
开放分类: 健康、医疗、疾病、中医、人体
乃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多而造成脑部血液减少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因为暴露于烈日下过久,泡热水澡的时间太长,或是紧张、生气等。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缺乏维他命、荷尔蒙分泌异常、更年期或自律神经失调也都是造成头晕的因素。由于长期焦虑抑郁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神经性头痛,同时伴有头晕,这类头晕很常见,也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头晕久治不愈。解郁抗虑胶囊”是治疗各种检查查不出问题的头痛头晕,如果患者经CT头颅、CT颈椎、头部血管核磁共振、血常规检测均正常,“解郁抗虑胶囊”就可以很快治愈。(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患者多普勒颈椎血流图和脑血流图测试稍微有一点供血不足,但不会引起头痛头晕) 。
依原因的不同,头晕也分为以下几种。
只有脸部发烫,而手脚冰冷——最常出现在50岁左右的女性身上。大多是因为更年期荷尔蒙分泌失调之故。人体内各内分泌腺及荷尔蒙,能够应付身体的活动状态及外在的气温,而具有使身体能顺畅运作的调节功能。更年期时,性荷尔蒙的分泌日减乃至停止,身体产生许多变化,除了肩膀僵硬、头痛外,还有头晕及手脚冰冷等症状。
突然发作的头晕:乃自律神经失调的毛病。也可称为血管运动神经的一种。大多是出现在女性身上,同时伴有头痛、目眩、倦怠感及下半身寒冷等症状。
经常全身发热的状态下头晕:若伴有激烈的心悸及身体颤抖,则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现象,这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量使得新陈代谢旺盛,随时感到全身发热且头晕。
另外,也可能是高血压,若血压高居不下,头晕的状态一直持续且同时出现头痛症状,就有脑中风的危险,要特别注意。
头晕若有伴随其它任何症状,一定要请教医师。
若非疾病所引起的头晕,不必就医即可获得改善;平日注意要有适度的运动,多吃含维他命、蛋白质及铁质的食物也是很重要的。
眩晕与头晕的区别
头晕可因多种原因如脑外伤、贫血、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等等引起脑部功能性障碍,表现为头晕、头胀、头重脚轻等感觉。而眩晕顾名思义,其关键症状有个“眩”,发作时天旋地转,可视物模糊,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悸,主要反映为前庭部位病变,它只是一种症状,而并非一种疾病;患者一般会出现反复发作性头晕,严重者伴耳鸣、耳聋、耳闷,可出现复听,常见病因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急性迷路炎。
检查方式:当头晕时,一般需要检查血压,了解有无高血压;头晕或眩晕一般都不是简单的一种疾病,它是各种疾病所表现出的一个症状,如急性发热、头部受外力打击、高血压等均可出现头晕症状;眩晕也是头晕的一个类型或表现形式,但关键在于“眩”,多因各种病因导致内耳迷路的功能障碍,内耳迷路位于颅骨颞部,介于股室及内耳道之间,由构造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解剖横断面看就像是“迷宫”故称“迷路”,内含前庭神经,功能是传导平衡感觉冲动,如果因各种病因引起内耳迷路炎症,如美尼尔氏综合征、药物中毒性耳聋、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等)可导致眩晕症状,多伴有呕吐。而单纯头晕者呕吐较少见。
对缺乏医学常识的老百姓来说,并不能很好区分头晕及眩晕,尤其是在突发症状时,这需要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有无高血压,有无脑外伤,颈椎病史等,同时需结合当时的伴随症状如有无恶心、呕吐、发热等情况作出初步判断,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先用电子血压计检测一下血压初步判断是否高血压或脑血管急症;无论是头晕或是眩晕,都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关,因此在无法确定病因,休息无缓解的情况下,应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头晕头昏和眩晕症不是一回事
对于头部的不适,很多人在描述症状的时候常会说头昏、头晕等。专家表示,头昏、头晕和眩晕症虽同为临床上常见症状,但由于其受损靶器官和发病机制上的区别,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原则亦各有别。
一、头昏
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头脑昏沉不清醒感,系由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降低所致,与头颈和躯干的活动无关。多伴有头重、头闷和失眠等其他神经官能症,劳累和紧张时加重,休息和心情轻松时减轻。多见于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病人。
二、头晕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头重脚轻和步态摇晃不稳感,多于行立起坐卧等动作中或用眼时加重。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眼性头晕。伴有视物模糊不清,系由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所致。头晕于睁眼、用眼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多见于屈光不正、视网膜黄斑病变和各种先天性眼病等导致的视力障碍以及眼外肌麻痹(常伴有复视)等。
2、深感觉性头晕。伴有踏地不实和踩棉花样不稳感。多于行立起坐等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闭眼和暗处加重,睁眼和亮处减轻。多见于亚急性后侧索联合变性、后索硬化和末梢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3、小脑性头晕。伴有行立等活动中的醉酒样步态不稳感。睁闭眼无影响,这与深感觉性头晕有别。多见于小脑炎、血管病和外伤等病人。
4、耳石性头晕。伴有行立起坐卧和翻身等活动中的不稳感,系由内耳耳石平衡功能障碍所致。头晕多在头位和/或躯干直线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睁闭眼无影响。多见于丹迪综合征等内耳病变。
三、眩晕症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而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眩晕发作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可由过劳、激动、失眠、月经来潮或烟酒过量等因素而诱发。发病时睁眼、头动和声光刺激时加重,闭眼、静卧不动时减轻,常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错误定位、定向倾倒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于美尼尔氏综合征、壶腹嵴顶结石病等病人。
焦虑症会头晕头昏吗 为什么焦虑会头晕头昏
一般焦虑症是对生活场景的过分担心,紧张不安并伴有一定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紧张,也会出现一些躯体不适,比如头晕。
再加上焦虑症患者本身感觉比较敏感,遇到事情容易胡思乱想,内心恐惧,容易紧张,抵抗力比较差,会加剧头晕头昏的程度。
作为焦虑症的常见症状,只要解决焦虑源,自然会随之消除。
头晕和头昏的区别
头昏是指头脑昏昏沉沉,头晕,脑子不清醒,丢三落四,自我感觉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严重的话头昏眼花,眼冒金星,头昏脑胀,头重脚轻,常伴有烦躁,恶心,作呕。注意头昏和眩晕的区别。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它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病人有周围景物式或自身旋转感,称为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若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摇晃浮沉感,而无旋转感,则称为假性眩晕。
头昏是脑神经失调的一种表现。具体原因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缺氧、低血糖导致脑神经能量匮乏或者是心理疲劳、神经性失调。
在头昏开始出现时,患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处于亚健康,全面反省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生活状况。缺氧、低血糖、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颅内压降低、神经衰弱、午睡不当、鼻炎、贫血、药物副作用等都会引起头昏。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调整生活习惯,一定可以健康起来。
头晕
开放分类: 健康、医疗、疾病、中医、人体
乃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多而造成脑部血液减少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因为暴露于烈日下过久,泡热水澡的时间太长,或是紧张、生气等。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缺乏维他命、荷尔蒙分泌异常、更年期或自律神经失调也都是造成头晕的因素。由于长期焦虑抑郁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神经性头痛, 同时伴有头晕,这类头晕很常见,也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头晕久治不愈。解郁抗虑胶囊”是治疗各种检查查不出问题的头痛头晕,如果患者经CT头颅、CT颈椎、头部血管核磁共振、血常规检测均正常,“解郁抗虑胶囊”就可以很快治愈。
头晕头昏四肢无力是怎么了
1、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或者突眼性甲状腺肿所致 头晕乃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多而造成脑部血液减少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因为暴露于烈日下过久,泡热水澡的时间太长,或是紧张、生气等。
2、除了以上的原因外,缺乏维他命、荷尔蒙分泌异常、更年期或自律神经失调也都是造成头晕的因素。依原因的不同,头晕也分为以下几种。 只有脸部发烫,而手脚冰冷——最常出现在50岁左右的女性身上。大多是因为更年期荷尔蒙分泌失调之故。人体内各内分泌腺及荷尔蒙,能够应付身体的活动状态及外在的气温,而具有使身体能顺畅运作的调节功能。更年期时,性荷尔蒙的分泌日减乃至停止,身体产生许多变化,除了肩膀僵硬、头痛外,还有头晕及手脚冰冷等症状。
如何正确区分眩晕、头晕和头昏
一、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感觉体验不同
眩晕: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受损靶器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
头晕:主要是以在行立起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受损靶器官分别(或同时)是本体觉、视觉、耳石觉(主管静态和直线运动中的平衡功能)等相关(主要是神经)系统。
头昏:主要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晰的一种感觉。受损靶器官是主管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大脑皮质。
二、眩晕、头晕和头昏的发病机制不同
人体在静态和动态运动中的空间平衡主要是通过前庭觉(壶腹嵴和耳石)、本体觉和视觉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大脑皮质严密调控下完成的,从而确保在各种静态和动态连续运动中的体位平稳、准确和视力清晰。其中又以神经元交换较少和信息传递环路较快的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眩晕:眩晕的发病主要是由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皮质的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遭受人为(转体和半规管功能检查)或病变损伤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兴奋性增高(刺激病变)、降低(毁坏病变)或/和双侧功能的严重对称失调,前庭系统向大脑皮质不断发出机体在转动或翻滚等的“虚假”信息,诱使大脑皮质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调控失调所致。
头晕:头晕的发病主要是由本体觉、视觉或耳石觉的单一或组合病变,导致外周感觉神经的单一或多系统的各自信息传入失真,且不能协调一致和大脑调节失控所引起的一种直线运动或视物中的摇晃不稳感。头晕仅在运动或视物之中出现或加剧,一旦活动或视物停止、静坐、静卧或闭眼后症状可自动减轻或消失。当本体觉和/或耳石觉发生功能障碍,只要视觉功能正常,睁眼时可不出现症状,但一旦闭眼或进入暗处即可出现头晕和平衡障碍,提示视觉代偿功能在机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头昏:头昏主要是由大脑皮质兴奋性、抑制性的强度,相互转换和相互诱导的灵活性和持续性,以及对内对外反应性和持续性的降低,导致整体大脑皮质功能普遍下降或弱化所致的一种临床症状。头昏呈持续性,时轻时重,休息、压力减轻和心情舒畅时改善,反之可加重。
由上可见,由于三者受损靶器官和发病机制上的不同,临床表现当然会有差异。如不严加区分,势必会带来认识上混乱和诊疗上的失误。
三、眩晕、头晕和头昏的功能检查方法不同
眩晕:主要是分别通过前庭-眼球反射、半规管的温度和转体(含大型人体离心机)等多种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的,并可协助病灶的定位、定侧诊断。据笔者所知,除特殊科研或临床需要者外,现时国内半规管的转体或温度常规检查大都只限于水平半规管而不包括上和后的其他2个半规管,也就是说,用单一的水平半规管功能检结果来概括该侧3个半规管的功能好坏,导致了半规管功能检查正常率偏高的假象。这种以“一括三”的做法极易导致临床上的误诊和漏诊,情况是十分严重的。为此,应对3个半规管分别进行常规的细致检查,准确地查出是哪一个还是哪几个半规管的功能受损及其程度。
头晕:主要是分别通过本体觉、视觉、耳石觉的临床检查,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视觉生理仪、耳石平衡仪、四柱秋千仪和升降仪等多种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的,并可协助病灶的定位和定侧。据笔者所知,视觉生理和耳石功能较为复杂,检查内容较多,且临床开展较晚,不像本体觉检查那样已为人们所熟悉和应用。但由耳石病和视觉障碍所引起的头晕患者临床并不少见,误诊和漏诊病例亦绝非个案,值得重视和注意。为此,应对耳石2个囊的3个部分(椭圆囊、球囊体和球囊角)分别进行常规的细致检查,准确地查出是哪一个还是哪几个囊的功能受损及其程度,以及视觉障碍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头昏:主要是分别通过问诊、功能性脑电图、简易认知和言语功能量表、条件反射、脑力负荷试验等多种临床和实验室方法,对大脑皮质兴奋性(特别是耐受力)和抑制性(尤其是鉴别抑制和睡眠抑制)两个过程的强度,相互转换和相互诱导的灵活性和力度,以及对负荷试验的反应性予以检查。
由上可见,三者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内容、方法俨然互不相同。如不先严格地将其区分,势必会带来不应有的误查和误诊,甚至出现误治的后果。
四、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治疗原则不同
除针对病因、血管活性药和改善神经营养代谢剂以及康复等治疗外,三者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
眩晕:以镇眩晕和促进前庭代偿功能的早日康复(尽量不用或少用镇静剂,以免影响前庭代偿功能的恢复)为主。
头晕:加强致病病因的治疗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为重点。
头昏:以正确的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促进脑细胞功能的药物治疗、减轻脑力负荷和思想压力为核心。
五、关于眩晕、头晕和头昏并存的问题
众所周知,一个患者可同时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引发一个或多个靶器官受损,导致多种临床征象并存的现象绝非少见。可见,由多个靶器官同时受损和不同发病机制所引发的眩晕、头晕和头昏的两者或三者的合并存在,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勿庸置疑的;其中以一种症状先发、病情较重或康复较慢,其他则属后(继)发、病情较轻或康复较快为多见。如迷路缺血同时损伤相距很近的迷路半规管壶腹嵴和前庭耳石两处功能时,将会首先引起眩晕发作和头晕的并存,若时间较长,大脑皮质功能被弱化时又可添加头昏症状,可视为佐证。
重症眩晕发作后的短期头晕或病情未达眩晕发作程度(发病阈值较高)时的一过性头晕,以及前庭核上(前庭-皮质束)病变患者所表现的头晕,会给诊疗带来某些困难。但从发病机制上推测,前者可能与前庭核和大脑代偿调控功能以及整个病情还未及时恢复有关;后二者可能因其前庭神经核的功能未受到损伤或受损很轻,或其前庭核和大脑的代偿调控功能建立得较快较好,病情未达到引发眩晕发作的程度所致。但不论情况如何,眩晕、头晕和头昏出现的先后次序和轻重程度应各有区别,各自的功能检查结果也不尽相同,可帮助鉴别。
头晕和眩晕的区别
眩晕
病人发病时感到天旋地转,也可感到周围景物左右摆动,或上下浮动,称为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如感觉到自己在空间内转动 (称为主观性眩晕 ),或者周围的东西围绕自己在转动 (称为客观性眩晕 ),往往伴有平衡能力的丧失。
最常见的是晕动病,即晕车、晕船、晕机等,这是由于内耳迷路不适应强烈的机械震荡所致。发病时两眼紧闭,双手握床,惟恐从床上摔下来,伴恶心呕吐,严重时口吐苦水,腹痛腹泻,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虽严重,但病人意识清醒,是内耳疾病所特有的症状。
头晕
病人发病时感觉到头昏脑胀的感觉,头晕一般不属于眩晕范围,其引发的原因常有贫血、睡眠差、紧张、脑供血不足、颈椎病、身体虚弱、心血管病、高脂血症、高度近视等,可涉及多个学科,并常伴有其它症状。
比如高血压病人发病时的感觉、睡眠不足及饮酒过量的头昏沉沉的感觉等应称之为头晕;而那些久蹲、久坐突然站起感到双眼发黑,眼冒金花,站立不稳或某种原因导致短暂意识丧失,突然摔倒等,也不是眩晕而是晕厥。无论是头晕或是晕厥都是由各种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引起,与内耳性眩晕有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