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了用什么穴位可去火
上火了用什么穴位可去火
1、按摩三阴交穴可去火
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功效:补肝健脾、滋阴通经及益气活血。
2、按摩足三里穴可去火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疏肝益脾、清热化湿及镇静安神。
3、按摩大敦穴可去火
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功效:疏通肝经、清肝明目及理气醒脑。
按摩这些去火点让你去火
按摩这些去火点让你快速去除火气。上火,大概每个人都经历过。炎炎夏日,上火的频率更增多了。有的人一上火就牙疼,有的人一上火就烂嘴。上火了怎么办?中医认为,人体有五个去火点,哪个部位上火了,就可按摩相应的去火穴位。如果您上火了,赶快找到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去火吧!
上火症状1:眼屎多
去火点在无名指。在无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侧,可用拇指指尖按摩此处,每日2~3次。每次一分钟左右。
上火症状2:鼻火
去火点在手上。拇指根部肌肉明显突出部位为手太阴肺经去火点,可每天按摩2~3次,每次3分钟。
上火症状3:牙疼
俗语云:“牙疼不算病,疼起来要人命。”牙疼的去火点在哪里?在足背,足背的2、3趾间缝处是足阳明胃经去火点。每天按摩该处2~3次,每次1~2分钟,可缓解牙疼症状。
上火症状4:烂嘴
去火点在足第2趾。按摩2趾末节指甲靠近第3趾侧,每天一次,一次100下。
上火症状5:尿黄
治疗尿黄的去火点在足小趾外侧的趾甲角旁,最好选择在下午3~5点进行,此为膀胱最活跃的时刻,每天按摩2次,每次1~2分钟。
按摩去火方法仅供参考,如果你上火严重还请及时就医治疗!
去肺火的穴位有哪些
去胃火的穴位是内庭。它在人的三脚趾和二脚趾相连接的交叉处,按压时偏向二脚趾方向。一般都会很刺痛,或者再沿着两脚趾的韧带中间往上一点会找到陷谷穴,一并按去胃火效果更好,一般按几分钟就会缓解痛感。
去心火的穴位是心经上的少府和少海,少府在人的手掌智力线和小手指以及无名指缝隙延长线的交叉处,少海在肘关节内缘突后下端,也在无名指缝隙延长线上。按压5分钟就好了。
去肝火的穴位是肝经的太冲和行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的交叉处是行间,往上延伸到韧带交叉深处就是太冲。由太冲向行间方向掐压3到5分钟,立刻见效。
去肺火的穴位是鱼际穴或者尺泽,鱼际就是我们的大拇指侧的大鱼际中,贴近大拇指骨,尺泽在肺经的肘关节处,内侧肘横纹处。
按摩迎香穴
【做法】用示指指尖按住迎香穴,微微用力,向左右方向来回推动,连续推动1分钟。
【温馨提示】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属大肠经,而大肠与肺互为表里,所以通过按摩迎香穴能够迅速消除肺热,缓解肺热引起的感冒、鼻塞、流鼻涕等症。
搓鱼际穴
【做法】将两手的鱼际对搓,搓10余次时,感到鱼际开始发热,持续2分钟左右即可。
【温馨提示】鱼际穴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属肺经。通过按摩鱼际穴,可起到泻热宣肺、散瘀润肤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肺热引起的感冒、咳嗽、气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等症。
去心火的穴位有哪些
预防和祛除心火,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不管是不是在夏季,首先想到利用大陵、劳宫、外关、行间这几个穴位解决。心火偏重的人、容易上火的人,平日里要多按摩这几个穴位,不要拘泥于时间和形式。
大陵是心包经的原穴和输穴,有很强的清心泻火功效;行间属于足厥阴肝经,能够祛肝经之火,所以有清热泻火的
功效;外关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祛除了三焦之火,人的焦虑、烦躁、紧张等便会随之消失,身体就感到通畅了。
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劳宫,它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中医将心脏外表包裹的一层薄膜看成一个脏器,称为心包。心包保护着心,有“代心受邪”的作用,心经上的实邪和火热,都交给心包经去疏泄。劳宫是心包经上的大穴,所以泻心火必选劳宫。
上火了用什么穴位可去火
1、按摩三阴交穴可去火
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功效:补肝健脾、滋阴通经及益气活血。
2、按摩足三里穴可去火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疏肝益脾、清热化湿及镇静安神。
3、按摩大敦穴可去火
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功效:疏通肝经、清肝明目及理气醒脑
4.按摩太冲穴可去火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上向下推揉3分钟即可。
5、按摩内庭穴可去火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你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人体三大去火穴位
季节转换气温时高时降,人们易上火,易引起肺热、胃热等症状。
专家指出,人体自带三大去火穴位,每天经常按摩,可起到去火除燥的作用。太冲穴:去肝火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
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内庭穴:去胃火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
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合谷穴:去肺火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
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上火按什么穴位 鱼际穴
位置:拇指(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适用于:清热利咽,调理肺气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齿龈出血,扁桃体炎,鼻出血,发热等。
做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鱼际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去火的方法 上火部位去火
眼睛发红、发涩、发花或分泌物多都代表肝火旺。也有人肝火旺也并不表现在眼睛上,而是出现口干、脾气暴躁、失眠等症状,女性还会出现乳房胀痛的情况。去肝火有如下两个方法。
食疗:用十几颗桑椹煮水喝,连喝3~5天,但是桑椹性寒,只适宜夏秋季节食用。
刮痧:在双侧腋下至腰部涂上润滑油,也可以是食用油,用刮痧板从上往下刮200~300次,最好能出痧。
“肺开窍于鼻”,与咽喉、气管相连。当出现鼻腔燥热、生疮、流浓鼻涕、流鼻血以及咽喉肿痛、胸闷、燥咳、咳浓痰等,都代表肺内有火,去肺火有如下两个方法。
食疗:煮萝卜水或梨子水或荸荠水饮用。
刮痧:在颈椎向下至肩胛处刮50~100下;或刮胳膊上的肺经,从肘内关节的外侧一直到大鱼际处,两边各刮50~100下。
“心开窍于舌”,舌上生溃疡多数是心火旺,有的还会出现心烦、急躁、胸闷、心慌、睡眠不佳等症状。治疗心火旺的具体方法如下。
食疗:将苦瓜切片煮水喝或用莲子心泡茶。只能喝1~2天。
刮痧:在两边手肘部中间的心包经部位涂上润滑油,再用力拍打出痧。
这些溃疡与胃火有关,有的还会伴口臭、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等症。
食疗:许多大寒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香蕉、柿子等都能去胃火。还可以将药店买来的鸡内金加工成细粉状,饭前30分钟吃小半勺,能开胃、消食、化瘀、去胃火。
刮莎:刮小腿外侧的胃经,从足三里一直刮到解溪穴,两条腿各50下,能降胃火。
怎么快速去肝火
多补水有利肝脏排毒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所有体内的毒素几乎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排出体外。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水分不够,体内的毒素不容易被稀释,较难排出体外,这对肝脏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这时我们要多喝水,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首先,多喝水是为了补充干燥的秋季造成的身体水分的流失,避免内脏缺乏水分。其次,及时补充水分促进了血液循环,加速身体代谢废物的排出,这些代谢废物产生的毒素被排出身体,减轻了对肝脏的损害,起到了清洗身体内部的洗涤作用。
舒畅情志,少动肝火
要注意舒畅情志,俗话有说“大动肝火”,多形容勃然大怒的状态。也就是说肝火旺与外界的刺激有一定的关系。肝火旺导致易怒,但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暴躁易怒也容易刺激肝郁化火,导致肝火上升。
因此要降肝火,最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舒畅情志,心平气和,也就是要注意调整心情,稳定情绪。另外,要减少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罗汉果茶去火最合适
罗汉果五花茶具有去痰火除燥咳等功能。一般为放凉饮用,在天气转换时较多饮用。同时此茶味道中带有5种干花的浓郁花香,对于北方人来说,喝起来感觉很特别。在炎热的夏季,经常饮用可以起到很好的生津解渴、除湿清热、润肠排毒的作用。
将罗汉果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同红糖、金银花、葛花、鸡蛋花、木棉花和槐花一起放入汤锅中。在汤锅中加入冷水,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慢煮制约2小时。待锅中余下的汤水仅剩1/3时,将五花茶的料渣滗除即可。
按摩三大穴位
中医认为,人体有三大“去火穴”,常按摩这三大“去火穴”,可除燥去肝火。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穴位按摩去火气
太冲穴
也就是在我们的足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处,更具体的就是缝隙处向上约2厘米的地方。它是属于足厥阴肝经,所以对去除肝火的效果不错。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我们有舒肝理气,还可以调理三焦气机等功效哦。
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一侧太冲穴,3分钟左右后换另一侧,两侧交替按摩10~15分钟左右。每天操作前可以泡泡脚,使身体更放松,按揉时要用一点力度,以产生轻微的酸胀或胀痛感为宜。
内庭穴
位于足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就像被门遮盖住的小房子一样,故名“内庭”。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而“荥主身热”,是热症、上火的克星。按摩此处有去胃火、化积滞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因上火引起的牙疼、头疼、口臭、咽喉肿痛等不适。
建议大家可以每天早晚两次按摩这个穴位,建议用大拇指采用点揉方式,按摩大约100次左右即可。由于内庭穴的位置比较隐蔽,建议大家可以拿一个小木棒来按摩,使这个穴位得到的刺激更充分。
专家提醒!除了吃清淡、多喝水,一些有退热清火作用的“去火穴”,在这时候往往能派上大用场,比如“内庭”和“太冲”,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火功效。
冬季吃辣有暖胃御寒的功效,但辣椒吃多了易上火,你知道冬季怎么吃辣不上火吗?其实冬季吃辣不上火有窍门,今天小编教你冬季怎么吃辣不上火,一起来看看这些方法吧!
每百克辣椒维生素C含量高达198毫克,居蔬菜之首位。维生素B、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含量亦较丰富.
有医药专家认为,如果常吃辣椒不仅能缓解我们的胸腹部位的疼痛,还可以制止拉肚子的症状,还会控制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的恶化。还能刺激我们的口腔粘膜,进而就会引起胃的蠕动,促进唾液分泌,达到增强食欲和促进消化的目的。
辣味品因其具有杀菌、防腐、调味、营养、驱寒等功能,为人类防病、治病、改良基因、促进人类进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你的日常菜谱中加入一点辣椒,对身体的健康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