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足厥阴肝经的作用 足厥阴肝经分支

足厥阴肝经的作用 足厥阴肝经分支

“目系”的支脉:从“目系”下行经过面颊,环绕口唇之内。

肝部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脚上六条连接五脏六腑的经络在哪

脚上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从循行部位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

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

足少阳胆经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太阳膀胱经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图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下至足大趾外侧段(大敦穴),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侧前缘,在内踝上八寸交于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抵少腹,上行至章门穴,循行至期门入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于目系,出于额,直达头顶部,与督脉交会于巅顶百会穴。

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图 足厥阴肝经养生时间

丑时(凌晨1-3点)是足厥阴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这类人往往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因此丑时最好的养生方式就是睡眠。

中都是什么意思

中都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

肝经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

“中都穴”。“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都”,都市之意。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蠡沟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而成一个水湿气场,所处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经气血的集散之地,故名“中都穴”。

足厥阴肝经的作用 足厥阴肝经功能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如胸满,呃逆,腰痛,疝气,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子宫出血,性功能减退,烦躁易怒,失眠,视力减退,头晕烟花,易疲劳,口咽干燥,皮肤枯黄,面色晦暗等病症。

关于生理期乳房胀痛的认识

很多女性在生理期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乳房胀痛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女性在经前乳房胀痛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以及妇科肿瘤有什么必然联系?中医经络学说认为,女性乳房属足厥阴肝经,通过冲、任、督三脉与子宫相联系。所以如果肝经发生问题,就会在以上部位有所反应。

女性最容易发生的与足厥阴肝经有联系的就是肝郁气滞。肝郁气滞具体的表现有烦躁、抑郁、两胁胀满等,郁久化热就会导致心烦急躁、易怒、口干、头疼等。如果肝经气郁不舒时间过久,就容易使足厥阴肝经所过的部位出现病理改变。于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就会随之产生。

通俗地说,就是肝郁气滞容易导致乳房胀痛、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疾病。而乳房胀痛常常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治疗,日后就很可能发生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以及妇科肿瘤等严重的妇科疾病,到那时,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肝血虚按摩什么穴位最好 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相关推荐

十二经络循行的规律

1、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的主要理论根据:所有的阳经都与督脉会于大椎穴; 2、除足太阳经外,所有阳经都经缺盆穴,进入胸腹腔,而络属脏腑; 3、会于巅顶的经脉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故巅顶痛多与上述经脉有关,特别是与足厥阴肝经关系最为密切; 4、行经额部的经脉,除足太阳、督脉外,主要是足阳明经,故前额痛多属阳明经头痛; 5、目外眦为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处,目内眦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脉、阳跷脉交会处,而手太阳小肠经是通达目内、外眦的唯一经脉; 6、行于耳中的经脉有:手足少阳及手太阳经,故耳暴鸣暴聋

肝胆湿热能艾灸吗 肝胆湿热艾灸哪里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与小腿的外侧膝眼和外踝两点连线的中点相水平,距小腿前面的骨缘外侧1.5寸,即约两指宽处。丰隆穴有很好的去湿效果。 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系鞋带的地方,又称鞋带穴。解溪穴可以去湿。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可以去湿清热。 曲泉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端,当股骨内上踝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曲泉穴可以清利湿热。 肝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

曲骨的意思是什么

曲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任脉、足厥阴之会。穴位含义,任脉的水湿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 “曲骨穴”:“曲”,隐秘也。“骨”,肾主之水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水湿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会阴穴提供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于天之下部,如隐藏于天部的肾水一般,故名“曲骨穴”。 任脉足厥阴之会:本穴气血不光有任脉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同时亦有厥阴肝经飘散而至的水湿风气,故为任脉足厥阴之会。

肝胆湿热会引起什么病 带下病

足厥阴肝经与带脉相交,带脉主管女性的带下,肝胆湿热,循经下注,在肝经与带脉交会穴进入带脉,从而湿热熏蒸带脉,女子带下黄臭。

章门的意思是什么

1、章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足厥阴少阳之会。 2、别名:长平,胁髎,季胁,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门,季肋。 3、穴位含义: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 4、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肝火旺盛的症状 胸肋灼痛

足厥阴肝经循行于少腹,布于胸肋,肝火内灼,则可出现胸肋如火灼样疼痛。

章门的定位怎么取? 章门穴位解析

章门属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其意是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穴位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到达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就如同由此进入了门户一样,故而得名。

肝气郁结怎么调理 按摩太冲穴

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按摩三阴交穴防衰老补气血 三阴交穴位置

所谓三阴交就是指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交汇处。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离足踝大概四横指有一凹陷处。

急脉的作用 急脉穴的功效作用

急脉穴为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发,也是肝脉由此环绕阴器入小腹之处,有舒肝理气止痛的作用,可治疗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的少腹 疼痛,疝气,阴经痛,胞脉失固的阴挺,及寒湿止泻留滞肝经的股内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