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面瘫的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

面瘫的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

面肌瘫痪是一种在面部的严重的病状,这种病状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疾病,当患上面瘫以后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1.病变部位鉴别

1中枢性面瘫: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因上组面肌未受累健康搜索,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的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常伴有该侧的舌瘫和肢体瘫。

2周围性面瘫:病侧上下组面肌同时瘫痪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病侧外耳道和或耳后乳突区疼痛和或压痛。上组面肌瘫痪导致病侧额纹消失,不能抬额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因眼轮匝肌瘫痪,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渗出眼外。下组面肌瘫痪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不能撅嘴和吹口哨,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

2.少见病因鉴别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有时可能舔是复杂的,但是要尽最大努力确定病因,在病因确定后可以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全面的查体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在排除面神经麻痹的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Bell麻痹。并应继续随访患者,至病情恢复或出现其他病因的新线索。

通过以上内容的了解,我们已经很清楚的知道了面瘫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了,在生活我们一定要了解相关知识,这样才能轻松应对疾病,平时还要注意适当的进行运动,这样做可以增强休质,也可以达到预防的工作。

白化病,能治愈吗

目前药物治疗无效,仅能通过物理方法,如遮光等以减轻患者不适症状。还可以通过使用光敏性药物、激素等治疗后使白斑减弱甚至消失。 基因诊断

白化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眼部的症状与体征。 各类亚型的鉴别诊断很关键。酪氨酸酶活性测定有助于其分类诊断。基因诊断是目前鉴别诊断和产前诊断中最可靠的方法。某些白化病亚型可能因为其致病机理未阐明,其基因诊断尚难进行。 研究进展

白化病除对症治疗外,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以预防为主,即通过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同时产前基因诊断也是预防此病患儿出生的重要保障措施。预防上应尽量减少紫外辐射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

面瘫如何鉴别诊断呢

生活中面瘫的多发,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该病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应对,了解相关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1.病变部位鉴别

1中枢性面瘫: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因上组面肌未受累,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的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常伴有该侧的舌瘫和肢体瘫。

2周围性面瘫:病侧上、下组面肌同时瘫痪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病侧外耳道和或耳后乳突区疼痛和或压痛。上组面肌瘫痪导致病侧额纹消失,不能抬额、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因眼轮匝肌瘫痪,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渗出眼外。下组面肌瘫痪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不能撅嘴和吹口哨,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

2.少见病因鉴别 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有时可能是复杂的,但是要尽最大努力确定病因,在病因确定后可以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全面的查体,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在排除面神经麻痹的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Bell麻痹。并应继续随访患者,至病情恢复或出现其他病因的新线索。

1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在诊断复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一定要考虑罕见的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这种疾病的病因不明,包括感染病毒或细菌、神经营养、过敏、免疫和遗传。此综合征的特点包括一侧或双侧面部麻痹、慢性面部肿胀特别是唇部和舌有皱褶阴囊样舌。患者中有家族性报道,但多数为散发病例。症状有明显的多样性。仅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的面神经麻痹、口面水肿和皱襞舌plicata 1ingua or fissured tongue三联征。由于出现的症状不同,诊断有时很困难。

许多学者都认为本征系一遗传性疾病,但至今未得到最后证实。因此,目前人们对本征的病因有许多假说。

①细菌感染:认为本征是细菌感染的一种继发表现,但未得到一致的公认。另外又发现在被昆虫咬伤时,可因昆虫的毒液引起症状。因此强调了生物感染或外来的致病因素。

②结核学说:虽从病理组织变化上寻找到一些线索,但未获得证明。

③结节病的部分症状学说:本征的病理组织学所见有与结节病相类似之处,因此推测本征可能是结节病的一部分。但据结节病的全身症状和淋巴结所见,可知二者并非一种疾病。

④变态反应:认为本征为龋齿、扁桃体炎等局部感染所致变态反应,但也未得到最后证实。

⑤义齿、龋齿等的机械刺激:认为义齿和龋齿的慢性刺激,可引起本征,但也未最后得到肯定。

2一侧面肌抽搐和运动亢进性疾病:面部运动功能亢进包括一侧面肌抽搐、眼睑痉挛和面部多发性纤维性肌阵挛。其中一侧面肌抽搐是这些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的一侧面肌抽搐,患者可以出现眼睑及上唇方肌挛缩及连带运动,面部表情肌向患侧偏斜。应与面神经麻痹后遗症及面神经麻痹相鉴别。

3恶性外耳道炎:某些情况下,难治性外耳道感染可能合并一种其他全身性疾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一般常规治疗方法疗效不好的一种感染。这种疾病首先由Chandler报道,称为恶性外耳道炎,一般由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引起。

①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

面神经麻痹可能是中耳炎的一种并发症,因中耳炎症水肿,压迫面神经或影响供应面神经管内的血管使血液淤滞,或有毒物质通过骨裂被面神经吸收,引起面神经麻痹。由于儿童中耳炎的发病率高,所以急性中耳炎是儿童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原因。

②急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黏-骨膜、特别是乳突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但2~3岁以下婴幼儿乳突才开始发育,故不发生本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仅鼓膜,而且咽鼓管、鼓窦和乳突气房的黏-骨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就乳突而言,此时也存在急性炎症,但是,耳科学专家们并未将其称为“急性乳突炎”,亦未将其作为一单独的疾病进行诊治。因为乳突的急性炎症只是作为中耳炎症的一部分,随着中耳炎症的吸收,乳突局部的黏-骨膜亦渐恢复正常,临床上无需特殊处理。临床上所称的急性乳突炎多为部分重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扩散所致,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

3.病情及预后鉴别 在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中,仔细地采集病史,详细地进行临床检查和必要的电诊断及实验室检查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判断面神经损伤的程度。

1麻痹的发病时间及程度: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时间和完全性面神经麻痹本身不具有诊断意义。但是,发病时间和完全性麻痹有预后意义,有助于指导诊断过程。例如,麻痹在出生时出现,可以是发育性的,也可以是创伤性的。如是发育性的,常伴有其他的先天性异常,出生后麻痹没有改善;如是创伤性的,常存在其他创伤性症状,麻痹可改善。

2同侧面神经麻痹:同侧面神经麻痹复发具有特发性Bell麻痹的特点,常见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但也见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提示Bell麻痹复发初期可能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的面神经麻痹亦可复发,但是典型的是在对侧复发。一侧面部麻痹在同侧复发,可能由Bell麻痹引起,但一定要考虑肿瘤的可能性。有报道在164例有同侧面神经麻痹复发史的患者中,16例10%患面神经肿瘤。在1455例患者中69例5%有同侧面神经麻痹复发。在部分患者第2次发病轻微,除非仔细、全面的检查,否则易于忽视,但是也有第2次发病,症状逐渐加重者。

3交替或两侧面神经麻痹:虽然交替反复性面神经麻痹伴有某些罕见的疾病,但是与同侧相反,有对侧复发的面神经麻痹也常见于Bell麻痹。而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最常见是交替或两侧面神经麻痹,该综合征有嘴唇、面部、眼睑复发性水肿,唇炎和裂纹舌的特征,可以与Bell麻痹区别。此外,可能有遗传倾向,推测为类肉瘤病的一种类型。

两侧同时出现面神经麻痹少见,如出现两侧同时面神经麻痹,可能有威胁生命的疾病存在或全身抵抗力低下。有报道在2856例患者中,2%出现两侧麻痹,49例是急性发病。其病因13例为发育性,其中10例为Mobius综合征;10例因切除两侧听神经瘤所致;9例为颞骨骨折;Bell麻痹、Guillain-Barr综合征各6例;1例患急性白血病;1例狂犬疫预苗免疫引起的延髓性麻痹球麻痹;1例中耳炎;1例类肉瘤病;l例Epstein-Barr病毒检测阳性。

4复发性面神经麻痹recurrent facial palsy;RFP:可见于Bell麻痹或与Bell麻痹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疾病。已知其他疾病引起复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肉瘤样病、糖尿病、白血病及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诊断过程中必须考虑累及面神经的肿瘤,肿瘤引起复发性面神经麻痹是Bell麻痹的2倍。May注意到在895例Bell麻痹的患者中,复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4%;91例由肿瘤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复发性面神经麻痹为9%。

通过以上内容了解,相信大家都已经很清楚的知道了面瘫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了,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多了解相关知识,该病的危害特别的大,我们一定要了解相关知识,才能轻松应对疾病出现,还要注意放松心情。

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1、贝尔面瘫:诊断主要是排除诊断,目前的诊断标准为:(1)面部表情肌的完全或不完全瘫痪;(2)突发性;(3)排除中枢神经系统、后颅窝、耳、腮腺等疾病。

2、ramsay 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为突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耳疼痛,鼓膜、外耳道、耳廓疱疹;可能有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眩晕等。其他全身表现有发热、口唇疱疹、淋巴结肿大、horner综合征、颈部皮肤感觉迟钝等。其中“面瘫、耳痛、疱疹”被视为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三联征。与贝尔面瘫比较,ramsay hunt综合征面瘫严重、预后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当ramsay hunt综合征疱疹出现较面瘫晚时容易与贝尔面瘫混淆。

3、急慢性中耳乳突炎:其中2~5%的患者可出现面瘫,是由于炎症对神经的侵犯以及胆脂瘤或肉芽对神经的压迫所致,这类面瘫起病急缓不一。根据病史、体检、听力学与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外伤性面瘫(包括手术所致):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可能表现为即刻或延迟、完全或非完全性面神经麻痹,通过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5、桥小脑角、颞骨、侧颅底、腮腺的良恶性肿瘤可以造成面神经麻痹,面瘫表现为以下特征要高度怀疑肿瘤:(1)超过3周的进展性面神经麻痹;(2)6月内面神经功能没有恢复迹象;(3)出现面肌痉挛;(4)长时间的耳、面疼痛;(5)伴随其他颅神经功能障碍;(6)同侧的复发性面瘫;(7)个别面神经分支功能正常。面神经肿瘤主要为神经鞘膜瘤和神经纤维瘤,二者比例为10:1,75%的患者出现面瘫,大多表现为进行性面神经麻痹,少数为突发性,此外可能伴有耳聋、耳鸣、眩晕、面肌痉挛等。听神经瘤除造成耳聋、耳鸣、眩晕外,少数患者也会出现面神经麻痹。良性腮腺肿瘤很少发生面瘫,恶性腮腺肿瘤可引起面瘫,面瘫多为缓慢进展。先天性胆脂瘤、颈静脉球体瘤也会造成面瘫。以上肿瘤所致面神经麻痹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肝癌的鉴别诊断是什么

肝瘤专家介绍,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与其它疾病的症状有些相似,所以在做肝癌的诊断时为了防止误诊的发生,我们要多了解一些跟肿癌相似的疾病,这样可以更好加以区分,具体内容下面就请专家为您做具体的介绍。

一、肝癌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二、肝癌ct诊断

1、明确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及其与重要血管的关系,通常1cm为宽度;

2、提示病变性质,尤其是增强扫描后有助于鉴别肝血管瘤;

3、有助于放射治疗的定位;

4、有助于了解肝周围组织器官是否有癌灶。通常平扫下肝癌多为低密度占位,边缘有清晰或模糊的不同表现,部分有晕圈征,大肝癌常有中央坏死液化。

肝癌的鉴别诊断是什么?以上做了具体的介绍,医院专家介绍,肝癌一旦被确诊了,就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误诊的发生,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诊断。

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要重视

进行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一定要有依可循,那么具体的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是怎么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为我们推荐了如下内容,我们专业解读一下。

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

1.催乳素正常的溢乳症有些妇女有溢乳但血PRL水平正常,称为催乳素正常的(normoprolactinaemiclactorrhea)。催乳素正常的溢乳症并不少见,据国外资料显示:女性溢乳症中28%~55%血PRL水平正常。

2.高PRL血症病因的鉴别在确定存在高PRL血症后,应进一步作出病因诊断。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以判明高PRL血症是否因药物引起。其次应测定肝、肾功能,以确定高PRL血症是否因肝硬化或肾衰引起。TSH、T3、T4的测定是必要的,如TSH、T3、T4均显著升高,可能为垂体TSH瘤引起的高PRL血症;如TSH升高而T3、T4降低,可能为原发性甲减引起的高PRL血症。同时应测定血GH、ACTH及皮质醇水平,以明确是否存在GH瘤和ACTH瘤,因为它们都可引起高PRL血症。FSH/LH和α亚单位的测定有助于促性腺激素瘤和无功能垂体腺瘤的诊断,这对鉴别高PRL血症的原因也有价值。

上述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是经过专家总结的,要求大家在了解了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之后,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到正规的医院治疗,只有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任。

截瘫诊断鉴别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

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

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

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

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

面肌痉挛如何诊断

1、诊断面肌痉挛要分清患者的发病类型,这样才能做好对症治疗的工作。一般在临床上,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

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2、要取得可靠的诊断结果,患者必须要采用一些临床上常用的常规检查方法。医生称,该病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做出症状学诊断。并且依靠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做鉴别诊断。

相关推荐

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什么

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什么?在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所以支原体感染的发生很多见的,但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会有支原体感染的发生,所以很多时候对于支原体感染病情做好鉴别诊断特别重要的,下面我们就看下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吧。 一培养与生化反应:支原体兼性厌氧,在5%~10%CO2,80%~90%湿度的条件下,生长较好,支原体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及蛋白质均来自培养基,后者需含血清,卵黄等,菌落形似煎荷包蛋,一般为大菌落,100~300nm,生长需7~14d,另一种,菌落10~25nm,生长

怎样确诊神经纤维瘤病

检查时可见肿瘤呈粉红色或灰白色,基底广平不易活动或带蒂,质较硬,需借病理检查以确诊。 X线平片可见各种骨骼畸形;椎管造影、CT及MRI可发现中枢神经肿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听神经瘤有较大诊断价值。基因分析可确定NFI和NFⅡ类型。 诊断依据 1.瘤体多数位于肢体,腋窝,也可位于锁骨上,颈等部位。 2.位于肢体上瘤全呈梭形,其神经干支配的肢体远侧常有麻木,疼痛,感觉过敏等症状。 3.压迫瘤体也可引起麻痛。 鉴别诊断 面神经肿瘤因其生长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早期症状隐蔽,临床极易误诊,发生于桥小脑角的临床表

新生儿脑瘫患者该做哪些检查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通常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脑瘫患者该做什么检查: 1、智力检查:可以测试患儿的智力影响状况,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对脑瘫患儿今后的智力发育起着重大作用。 2、脑电图(EEG):1/4的脑瘫患儿存在脑电波异常的现象,偏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但同时也要

小儿脑瘫如何鉴别诊断

1、孤独症: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脑瘫痉挛型。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2、先天性韧带松弛症:本病主要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尤其独自行走延缓,走不稳,易摔倒,上下楼费力。有时误认为脑瘫,但本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可过度伸展、屈曲、内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或惊厥。有时有家族史。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好转。 3、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最常见

面部除皱的鉴别诊断

按皮肤皱纹形成原因,一般将皮肤皱纹分为自然性皱纹、动力性皱纹、重力性皱纹和混合性皱纹四种。 1.自然性皱纹也称体位性皱纹,多位于颈部,为横向或弧形,与生理皮纹方向一致。其发生与皮下脂肪局部堆积有关,随年龄增大而明显。 2.动力性皱纹多位于额部、眼角、眉间、鼻根、口周等处,因肌肉反复收缩、皮肤折叠所引起。出现年龄可以较早。 3.重力性皱纹主要出现在上、下睑及颧部、下颌、颈部等处,多在皮肤与深部组织松弛基础上,因局部组织重力作用而形成。一般出现时间较自然性皱纹和动力性皱纹晚。 4.混合性皱纹指由多种原因引起

鉴别诊断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心室连续、迅速、均匀地发放兴奋每分钟在240次以上,称为心室扑动。假如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而没有规律,这就叫或心室颤动(室颤)。室颤的频率可在每分钟250-600次之间。 心音及脉搏消失:室颤的一种表现:脉搏不能触及、心音消失、血压(收缩压)常在60 mm Hg以下或测不到等血液循环恶化的征象。 心搏漏跳:规则的心脏跳动之外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早搏时可无症状,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早搏使心排血量降低,或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时引

小儿脑瘫的鉴别诊断方法什么

1、孤独症: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脑瘫痉挛型,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2、先天性韧带松弛症:本病主要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尤其独自行走延缓,走不稳,易摔倒,上下楼费力,有时误认为脑瘫,但本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可过度伸展,屈曲,内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或惊厥,有时有家族史,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好转。 3、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最常

黄疸的鉴别诊断什么

一、胆红素的生成和代谢 (一)胆红素的生成和来源 : 1.来源:80%来自衰老的红细胞,20%来源于未成熟的造血细胞以及其他含铁卟啉的酶和蛋白质,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 2.生成:正常人每日可产生250-300mg胆红素;(1g血红蛋白可产生34mg胆红素)。这种胆红素不溶于水,偶氮试验呈间接反应,故称为间接胆红素。有亲脂性,可透过细胞膜,有细胞毒性。 (二)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作用 : 1.摄取:间接胆红素经与肝细胞微绒毛膜受体结合而入肝。连接蛋白Y和Z与之结合运送到光面内质网。

人们应该怎样检查帕金森病最准确

一、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检查帕金森可以最终确诊的一部分,帕金森病的诊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二、与其它疾病进行鉴别:帕金森疾病的早期症状不很明显,经常和其它疾病混淆起来。帕金森病的诊断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同时,还要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病氏综合症,只有将帕金森病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才可以最终确诊。 三、症状诊断:帕金森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帕金森的

腿抽筋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临床上腿抽筋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诊断: 1、面肌颤搐 为面肌个别肌束细微的颤动,常侵入周围眼睑肌肉,多限于一侧,可自行缓解,可能侵犯脑干、颅神经的良性病变所致。 2、习惯性痉挛 为小型痉挛,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病。 3、特发性睑痉挛 为双侧眼睑肌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肌电图显示面肌不同步放电,频率正常,可能系锥体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4、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 以往有明显的面瘫史,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轴索再生错乱所致,患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和麻痹现象。 5、中脑和锥体系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