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恶性肿瘤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恶性肿瘤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恶性肿瘤的发病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物理性因素
放射线元素比如γ射线β射线、中粒子射线、X射线等等,即使是少量也极有可能引起恶性肿瘤甚至致癌。放射性元素引起的癌瘤包括白血病、皮肤癌、骨瘤癌以及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肿瘤等等。

2、化学因素
包括芳香胺类,像是橡胶、染料、塑胶等等;多环芳香烃,比如汽车废气、香烟、烟熏食物等;烷化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氨基偶氮类如奶油黄、纺织或者食品染料;某些黄总金属或者微量元素,比如铬、镍、砷等。都是极有可能引起恶性肿瘤的发病因素。

3、生物因素
某些病毒、细菌或者寄生虫,都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4、环境
大气污染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是有灭且关系的,空气或者水质差的区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就会相应的升高。

5、生活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特别是吸烟酗酒,饮食不洁的人群,恶性肿瘤的并发率明显要高于正常饮食习惯的人群。

肿瘤发病率哪个最高

我国每年逾59万人死于肺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于2月4日介绍,根据2016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国家癌症中心近日发布《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全国2013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68.2 万例,死亡病例222.9万例。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约占全部肿瘤新发病例的66%;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70%。

肺癌可谓肿瘤中的第一杀手。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排第1位的是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73.3万,其中男性48.9万;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的也是肺癌,每年死亡病例约59.1万,其中男性约40.2万。

2013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与2012年基本持平,男性发病相对高于女性;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而死亡率则是农村高于城市。此外,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约为10.8万,上升趋势明显,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5位,近10年来每年发病增幅接近20%;男性前列腺癌发病上升较快,每年发病约6万人。

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增长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近1/6。陈万青介绍,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呈增长趋势。在18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而言位居中等偏上水平,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21.8%。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我国肿瘤防控形势严峻。

2017年,由国际抗癌联盟推动的世界癌症日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世界癌症日官网给出了6个癌症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环境、不健康饮食、不运动和致癌因子。

为什么会得肾癌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世界范围内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各不相同,总体上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统计我国试点市、县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显示我国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8年已经成为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0位。

肾癌的病因未明。已经明确的与肾癌发病相关因素有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

早在1883年德国的病理学家Grawitz根据显微镜下看癌细胞形态类似于肾上腺细胞,提出肾癌是残存于肾脏内的肾上腺组织起源学说,故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书籍中将肾癌称为Grawitz瘤或肾上腺样瘤。直到1960年才由Oberling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提出肾癌起源于肾的近曲小管,才纠正了这个错误。

肝血管瘤和肝癌的区别 区别三

肝血管瘤的病因是坯胎发育中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发病发病多于内分泌因素有关,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而肝癌的发病多与慢性肝病(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环境污染、寄生虫感染、遗传因素、食物污染等因素有关,是肝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癌症的病因有哪些

在医学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相对应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有少数恶性肿瘤不按上述原则命名,如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一般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呈浸润性生长,易发生出血、坏死、溃疡等,并常有远处转移,造成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最终造成患者死亡。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环境与行为对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据估计约80%以上的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

1.外界因素 1化学因素:如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氨基偶氮类、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等,可诱发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

2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如X线可引起皮肤癌、白血病等,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石棉纤维与肺癌有关,滑石粉与胃癌有关,烧伤深瘢痕和皮肤慢性溃疡均可能发生癌变等。

3生物因素:主要为病毒,其中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关,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RNA病毒如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与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有关。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也有关系。

2. 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真正直接遗传的肿瘤只是少数不常见的肿瘤,遗传因素在大多数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机体发生肿瘤的倾向性和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如结肠息肉病、乳腺癌、胃癌等。

2免疫因素: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如丙种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肾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肿瘤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生于免疫机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于肿瘤能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并破坏机体免疫系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3内分泌因素:如雌激素和催乳素与乳腺癌有关,生长激素可以刺激癌的发展。

癌症虽然可拍,但也并非无药可治,了解了它的具体成因,就有望控制住它,让自己避免患上这种病。比如物理因素里的电离辐射,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少照射X光,少使用有电离辐射的电器等,这样就不至于因为电离辐射而患上癌症。所以说,尽早预防,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生活。

儿童恶性肿瘤3岁5岁是高发期

三龄童确诊恶性肿瘤

昨日,记者在儿童医院肿瘤外科病房见到了鑫鑫,父母正陪着他在看电视。据父亲介绍,孩子出生后就比较胖,平时胃口也比较好,肚子经常都是圆鼓鼓的,他们也没引起重视,一直以为那是“死肚山”。但今年年初开始,孩子经常喊肚子疼,他们才带小孩到医院检查,结果查出竟然患上了神经母细胞瘤。昨日,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珊介绍,目前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发病数量位列前三。中国抗癌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恶性肿瘤是导致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王珊主任表示,70%的儿童恶性肿瘤会在3岁以前就发病。儿童恶性肿瘤有两个高发期,分别是3岁和5岁以内,大部分儿童肿瘤是因先天因素引起。以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为例,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的患儿有150例,住院的患儿中,60%以上都是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与遗传有关

据了解,儿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遗传并非单指父母遗传给子女,还包括在胚胎形成期发生基因突变,然后出生以后在环境的影响下,基因发生二次突变,最终再形成肿瘤。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小儿肿瘤的发病原因可能跟环境污染、妊娠期保健等诸多因素有关,孕妇应该尽量远离化工、放射污染,做好妊娠期保健。“不过,虽然肿瘤很凶险,但如果早期治疗,儿童肿瘤总体治愈率能达到70%以上。”王珊说。

皮肤纤维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纤维瘤病是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发病率为软组织良性肿瘤的1.37%。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目前纤维瘤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有的病例表明纤维瘤的形成除了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还有可能与创伤、射线照射等因素有关。

如幼年性透明纤维瘤病,是一级罕见、病因不明的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肌肉纤维瘤除了可能与外伤、遗传因素有关,还有可能与激素有关;

而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则未有定论是否有病毒感染有关。

认识结肠恶性肿瘤的病因

结肠肿瘤是常见的结肠恶性肿瘤,多发于30-60岁之间。我国结肠肿瘤的发病率极高,但是,对于结肠恶性肿瘤的病因,却并不分明。

结肠慢性炎症可诱发结肠肿瘤,其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结肠肿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结肠肿瘤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结结肠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结肠恶性肿瘤,好发于30—60岁之间。在我国,结肠肿瘤发病率高,并每年都在不断的上升。对于肠肿瘤的发病原因,虽然目前为止并不十分明了,但医学界大都认为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肠肿瘤的发生率约为20%-40%。

结肠腺瘤肿瘤变,虽然结肠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肿瘤变,但由于增生性息肉内含有腺瘤成分,因此也不排除肿瘤变的可能。

饮食与致肿瘤物质是结肠恶性肿瘤的病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结肠肿瘤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结肠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结肠肿瘤患者外,在其他结结肠肿瘤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结肠肿瘤,又称Lynch综合征。

肾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分析

流行病学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世界范围内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各不相同,总体上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统计我国试点市、县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显示我国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8年已经成为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0位。肾癌的病因未明。已经明确的与肾癌发病相关因素有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

临床表现近些年来,大多数肾癌患者是由于健康查体时发现的无症状肾癌,这些患者占肾癌患者总数的50%~60%以上。有症状的肾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和血尿,少数患者是以腹部肿块来院就诊。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改变。20%~30%的患者可由于肿瘤转移所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就诊。

老年人最容易患哪些恶性肿瘤

自然衰老是我们人类的自然规律,但衰老还会为我们带来很多疾病的痛苦和困扰。特别是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高,而肿瘤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①发生恶性肿瘤前存在较长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如在20~30岁经常接触致癌物,可能会在40~50岁以后才发病,这样患癌的年龄就显得大了。

②随着人自然衰老,机体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也有利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③年龄越大,接触致癌因素机会也越多,而致癌因素对机体带来的影响也就会越大,如吸烟年限越长,吸烟者患癌症概率就越高。

④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大肠癌、肝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等,可能源于老年人本身早已存在的各种慢性炎症、慢性气管炎、胃炎和溃疡病、前列腺炎、肠炎、肝炎、子宫颈炎症等。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老年人的白血病发病率比较高,慢性白血病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还有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性疾病包括骨髓纤维化(MDS)、真红细胞增生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小儿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即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少儿以颅后窝及中线肿瘤较多见,主要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脑半球胶质瘤为最多见,如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为脑膜瘤、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胆脂瘤等。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男稍多于女。

颅内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传统中医认为,脑肿瘤的形成是由于内伤七情,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外邪侵入,寒热相搏,痰浊内停,长期聚于身体某一部位而成。专家们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潜心研究,将脑瘤的发病原因概括为内外两种,即内为素质因素或易感因素,外为诱发因素或为助长因素,但一不会发病。他认为脑肿瘤属祖国医学的“头痛”、“头风”等范畴,究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肾虚不充,髓海失养,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肝风内动,邪毒上扰清窍,痰蒙浊闭,阻塞脑洛,血气凝滞,“头为诸阳之会”总司人之神明,最不容邪气相犯,若感受六淫邪毒,直中脑窍或邪气客于上焦,气化不利,经脉不通,瘀血、瘀浊内停,内外全邪,上犯于脑,并留结而成块,发为脑瘤。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有两类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类是肿瘤基因,另一类是抗肿瘤基因。抗肿瘤基因的活化和过渡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肿瘤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基因可以存在于正常细胞中,不表达肿瘤特性,当这样细胞受到致瘤因素作用时,如病毒、化学致瘤和射线等,细胞中的肿瘤基因被活化,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目前认为,诱发肿瘤发生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致瘤病毒。

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年轻化

宫颈癌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因宫颈较易暴露,所以,宫颈癌易被发现。

应该说有性生活的女性能够每年进行一次盆腔检查、TCT(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即宫颈癌筛查,然后筛选出可能发病人群行阴道镜检查及组织活检病理学就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即发生癌的前期病变)。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把宫颈癌消灭在萌芽状态。宫颈癌早期可无症状,应引起警惕的信号是性交后阴道出血,如出现此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妇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子宫内膜癌

事实上,子宫内膜癌有许多征兆,但由于经常被人们忽略,导致病情发现不及时,耽误医治。

其早期表现为绝经前后月经不规律、月经后的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排液的症状和出血很类似,若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腹痛(若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贫血(晚期有消瘦及恶病质症状)。

卵巢癌

早期卵巢癌也有一些特异的症状,并非无迹可寻。美国癌症协会、妇科癌症基金会和妇科肿瘤专家协会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些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腹部肿胀、饱胀感、胀气尿频、尿急;恶心、消化不良、便秘、腹泻;月经紊乱、性交疼痛;疲劳、背痛等。

“如果女性存在任何上述症状之一,并已经持续了两周以上,那么就应该立即去医院做相应的筛查,以排除患卵巢癌的可能。”专家指出,50岁左右的女性更应该时时关注自己的身体。进入老年期妇女的卵巢日渐萎缩,若妇科检查仍可触及卵巢或肿块者,应高度可疑为卵巢癌。幼、少女卵巢尚未发育成熟,肛查往往摸不到卵巢,如能触及增大的卵巢或B超发现附件肿物,也应怀疑为卵巢癌。临床还发现,卵巢功能不全者如月经初潮推迟、绝经期提前、痛经、独身、不育或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易患卵巢癌。“如果能及早发现,90%的卵巢癌病人能活到5年以上。因此,女性最好能一年做一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主要是结合肿瘤标志物、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来筛查卵巢癌。

导致妇科肿瘤的因素

妇科肿瘤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妇科肿瘤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妇科肿瘤有外阴肿瘤、阴道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和输卵管肿瘤。以子宫及卵巢肿瘤多见,外阴及输卵管肿瘤少见。那么妇科肿瘤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文社会因素

⒈年代:近年外阴原位癌增多了,但浸润癌无甚改变。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比例发生了扭转。卵巢癌患病率近40年增加了3倍。近10年,卵巢癌患病率增加了30%,病死率增加了18%(高永良,2001)。

⒉城乡差别:卵巢癌在大城市患病率是15.3/10万;中等城市为12.6/10万。子宫颈癌患病率也是大城市高,小城镇低,但农村的病死率却是大城市的3倍。

⒊地区差异:卵巢癌患病率以北欧最高(15.1/10万),中美洲最低(1.9/10万),南非州、东亚也低。中国大陆葡萄胎发病率为80/10万妊娠,此率比欧美约高2倍。

⒋经济收入及文化程度:经济、文化、卫生水平低的农业人口,其子宫颈癌发病率较市区同龄女性高十几倍及数十倍。

环境因素

⒈地理因素:葡萄胎发病是山区低、沿海高。子宫颈癌的发病则是山区高于平原。

⒉理化性因素:一般认为癌肿的发生有80%—90%是直接或间接与环境有关,而环境因素中的80%是化学性的。如亚硝胺、煤焦油、烷化剂等。

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只占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原因的10%。在卵巢癌的病因中,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只占2.5%—7%(王希芝,2001)。据报道:卵巢癌有5%—8%属于遗传易感者,其中70%为遗传性卵巢癌乳腺癌综合征(高永良,2001)。子宫肌瘤也可能有遗传因素,其染色体异常发现率为30%。有家族史者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的2.2倍。美国黑人的子宫肌瘤发生率高于白人3.4倍。

淋巴癌能彻底治愈吗

淋巴瘤,是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类型,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个大类。

淋巴瘤能彻底治愈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淋巴瘤的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最为多见,死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低于所有恶性肿瘤平均病死年龄58.2岁。

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饮食结构的调整,恶性淋巴瘤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类主要肿瘤,且发病率年轻化和城市化的趋势日益加重。面对这样严峻的现状,推动淋巴瘤规范化治疗、坚持定期随访刻不容缓。

淋巴瘤的病因

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某些感染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环境污染等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

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症状

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搔痒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的发病部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肿瘤相比,诊断更为困难。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获取足够的高质量的肿瘤组织是病理诊断的前提。活检比较麻烦,甚至有风险,但是对于确诊淋巴瘤是必须的。某些情况下,取材不理想,则可能需要再次活检。更有少数情况甚至需要多次活检。淋巴瘤复发时也要尽量再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淋巴瘤是否复发,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淋巴瘤类型可能会发生病理转化。

导致孩子身患肿瘤的常见病因

很多人以为肿瘤只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这是不对的,其实这些年孩子肿瘤已经很普遍了,而且肿瘤也是有遗传可能的,下面要介绍的就是导致孩子身患肿瘤的常见病因,孩子不懂事,家长一定要帮助其预防此病。

父母遗传——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变化

小儿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仅在出生后数月至几岁,常伴发多种先天性畸形,呈双侧或多发性病变。如白血病,伴发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肾母细胞瘤,合并单侧肢体肥大和尿道下裂,还可表现为双侧同时发病;骶尾部畸胎瘤,合并腭裂或脊柱畸形等。这些发病特点均提示为一种遗传性肿瘤,追问病史,即使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整个家族均没有肿瘤的发病史,其发病仍可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胚胎发育——怀孕与生育过程中的潜在危险

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生,大多数是胎儿在母亲怀孕时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所以,常有人把小儿恶性肿瘤归为先天性恶性肿瘤,或胚胎性恶性肿瘤。也因此提出:年轻父母在生育时期和妊娠时期的健康保健,对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重大影响。

环境影响——现代社会与不良习惯的隐患

和成人肿瘤的发生一样,儿童出生后的环境污染,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十分泛滥和被人们所忽视的某些电离辐射、医源性放疗、化学药物,以及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甚至饮食习惯等,都对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尤其是学龄期和青春期的某些恶性肿瘤。

相关推荐

肿瘤的病因哪些

如果机体内部的某些条件或状况适合外界环境中致癌物质的作用,这些人群就具备了肿瘤发病的内因。包括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与遗传因素等。约60%的癌症患者在发病明显的精神创伤史。内分泌紊乱可能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病关。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的人群中,肿瘤的发病率较高。 遗传因素与癌的发病密切关系,如患错构瘤病综合征、遗传性皮肤病、染色体脆弱综合征等,遗传病者约10%发生恶性肿瘤,一些致癌外因诱发肿瘤时也都通过遗传因素起作用。 外界肿瘤的病因因素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刺激因素,大约80%

髓母细胞瘤的注意事项

1.避免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是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害物质。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1)避免害物质侵袭: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发病前进行预防。很多癌症在他们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1988年美国的一份报道详细比较了国际上恶性肿瘤相关情况,提出许多已知的恶性肿瘤其外部因素原则上是可以预防的,即大约80%的恶性肿瘤是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而预防。继续追溯前10年,即1969年Higginson医生所作的研究总结出90%的恶性肿瘤是由

女性癌症发病率上升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年报显示,我国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逐年增高,肿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恶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中国每年新发的病例高达60万。人一生当中患恶性肿瘤的概率是22%,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榜前列。女性患乳腺癌和宫颈癌的概率也明显上升。 “肿瘤离我们很近,却并不可怕!”肿瘤不仅可以通过积极的保健,得到效的预防。在治疗方面,目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将在癌症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

为什么会得脑肿瘤

颅内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的致病因素: 1.癌基因和遗传学因素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两类基因。癌基因的活化和过度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癌基因的存在和表达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带癌基因的细胞并不一定都发生肿瘤,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各种激惹,才能使细胞发生小的演变。病毒、X线、致癌化学物质等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刺激因素,都能促使细胞染色体上的致癌基因使细胞发生失控性增殖,形成程度不等的恶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病、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肿瘤的病因哪些

 如果机体内部的某些条件或状况适合外界环境中致癌物质的作用,这些人群就具备了肿瘤发病的内因。包括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与遗传因素等。约60%的癌症患者在发病明显的精神创伤史。内分泌紊乱可能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病关。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的人群中,肿瘤的发病率较高。 遗传因素与癌的发病密切关系,如患错构瘤病综合征、遗传性皮肤病、染色体脆弱综合征等,遗传病者约10%发生恶性肿瘤,一些致癌外因诱发肿瘤时也都通过遗传因素起作用。 外界肿瘤的病因因素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刺激因素,大约

小儿颅内肿瘤为什么会发热

颅内肿瘤在小儿发病率比较高,发病年龄以5~8岁居多。肿瘤的类型与年龄、性别等因素一定关系。小儿颅内肿瘤的组织类型以胶质瘤最多见,其次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和室管膜瘤。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与成人许多不同之处。在发病初期,多以呕吐和头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多数伴视力减退。小儿颅内肿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病程中发热。颅内肿瘤为什么会发热呢?因为小儿的颅内肿瘤在临床上的恶性居多。恶性肿瘤常常会引起出血、坏死和瘤细胞脱落。出血和坏死组织以及脱落的瘤细胞可以进入脑脊液,同时由于肿瘤的影响,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这

中医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确切病因不明。6%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4%为散发病例。其中25%为遗传突变,余为体细胞突变。亦人认为与病毒感染因素关。Rb基因经2次突变而失活,启动整个恶变过程,首先形成良性的视网膜细胞瘤。 若无进一步的突变,肿瘤细胞可因进一步的分化而停止分裂,肿瘤静止。第1突变10%是由父母遗传而来,而大部分却是在胚胎发育过程的不同阶段新形成的。这个时期的多种因素均可导致Rb基因的突变,如欧洲报告体外受精(IVF)的婴儿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显著提高,可能与IVF中大量使用的促排卵剂对Rb基因的诱变

肌肉组织肿瘤是什么呢

软组织肿瘤的种类繁多,名称混杂,特别是软组织恶性肿瘤的病理形态学,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提高,经常更改其病理命名,致使临床工作者在处理过程中感到比其他恶性肿瘤困难得多.最近关于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分类又新的变化,重新命名了一些肿瘤,如滑膜肉瘤改为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等,这种情况是其他任何肿瘤所没的. 建议:流行病学软组织恶性肿瘤,又称组织肉瘤,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左右.在儿童期软组织肉瘤的发病次于白血病,脑肿瘤和淋巴瘤,居第四位.在软组织肉瘤中最常见的是纤维肉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和间皮

婴幼儿患肿瘤父母是毒源

恶性肿瘤发病人群年轻化,这是全球趋势,儿童也没能幸免。世界肿瘤流行病学最新资料显示,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每10万儿童就20~90人肿瘤,这跟我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目前,恶性肿瘤已位居儿童死因的第二位,仅次于意外伤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伟良教授介绍,从门诊病例来看,儿童肿瘤患者确实呈现上升趋势。该科近年来每年收治儿童口腔颌面-头颈良恶性肿瘤患者上千例,和五年前相比增加两倍。而收治的患儿中,恶性肿瘤约占25%,比例也在上升。“恶性肿瘤患儿幼龄化趋势,”陈伟良说

是什么原因导致睾丸癌

原发于一侧睾丸恶性肿瘤的病人对侧睾丸同样发生恶性肿瘤,这一现代已经得到广泛的认识。睾丸肿瘤的发病率极低,约为1/5万。在发生的睾丸恶性肿瘤中,对侧睾丸肿瘤的发生率为1.2%-5.8%。人认为,由于近10年来含铂类药物化疗方案的应用使睾丸肿瘤治愈率提高,生存期延长,导致第二原发睾丸肿瘤发生率增高的倾向。在同时或非同时发生的双侧睾丸肿瘤中,病理类型以精原细胞类占多数,其他生殖细胞瘤则少见。非同时发生的双侧睾丸肿瘤发病年龄均较大,81.8%的患者发生于45岁以上,这可能与精原细胞瘤的患者容易被放射治疗或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