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灌药最好的方法
给宝宝灌药最好的方法
1、喝中药要掌握温度去苦味
人的舌头味感与汤药的温度有关。当汤药温度在37摄氏度时,味感最苦,高于或低于37摄氏度,苦味就会减弱。但汤药温度高于37摄氏度时,易烫伤口腔黏膜及食管,因此,等汤药温度降至37摄氏度以下时,再给孩子饮服。即便如比,汤药的气味和口味依然还是很浓烈,这时让孩子含一小块冰,既不影响药物吸收,也可缓解口腔中的苦味。
2、转移孩子注意力喂药更方便
让孩子不定时的在玩耍中喂药,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忘记药的苦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喂服需要注意保持药液的温度,一般温度在20℃—30℃之间为佳。若温度过低,会伤害小儿脾胃,引起腹痛;温度过高,又易防烫伤小儿的食道。
3、喂宝宝吃药的原则:
喂药工具勿伸入宝宝口腔太深的部位。
调和药物的开水要使用温凉的,热水会破坏药物的成份。
保持喂药环境的安静。
如非须饭后服用的药物,最好让宝宝在吃奶之前吃药,因为宝宝在饥饿状态下,会自然张口吸吮。
宝宝不肯张口,不要硬灌药,以免日后抗拒吃药。
喂宝宝服用悬浮液时,不要掺水,应等宝宝服下药物之后,再给他喝下与药物等量的水。(服用1cc悬浮液,就喝1cc白开水)
宝宝服用药物的效用以30分钟为准,如果在30分钟以内大量呕吐,就要再补服一剂。
新生儿喂药小技巧
1、给新生儿最好的喂药方法是:研磨成粉状
把丸、片剂研成粉状溶于糖水或温水中倒入奶瓶,让小儿像吸奶一样服药。但要把沾在奶瓶上的药液加少许开水涮净服用干净,否则无法保证足够的药量。
2、可以将溶好的药液用小勺直接喂进宝宝嘴里
喂药时,最好把宝宝的半卧头偏向一侧,把小勺紧贴宝宝嘴角慢慢灌入。等宝宝把药全部咽下去,再用勺喂少量糖水。
3、喂汤剂中药时,掌握药量有技巧
要把药量煎得少一些,以半茶盅为宜。每天分3-6次喂完,可加糖调匀后倒入奶瓶喂用。
4、滴管滴灌法
如病情较重,可用滴管或塑料软管吸满药液后,将管口放在宝宝口腔颊粘膜和牙床间慢慢滴入,并要咽一口再喂一口,第一管药服完后再滴第二管。如果发生呛咳,应立即停止挤滴药液,并抱起宝宝轻轻拍后背,以免药液呛入气管。
5、喂药时间有讲究
宜在两餐奶之间,喂药前不宜喂饱奶,以免饱后小儿拒绝服药。
6、新生儿服药有禁忌
给新生儿服药时应注意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甚至影响新生儿的食欲。
给宝宝喂药谨防这些误区
1、剂量不准
宝宝所服的药物大半是糖浆制剂,说明书上常写着“日服几次、每次几勺”之类的剂量说明。年轻父母,你们可知道一勺的用量是多少吗?是指大勺子、小勺子、汤勺子还是茶勺子?所以给孩子喂药的时候,要用计量药剂专用的药勺。如果没有药勺,你必须向医生请教恰当的计量方法。
2、把药混入果汁中
不少妈妈都有这样的做法,宝宝怕药苦,就把药兑在果汁里,果汁的果味盖住了药的味道,宝宝就爱喝了,但实际上把药兑在果汁里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无法不能确定药物是否会和果汁产生反应。这样给孩子服药,不但会影响药效,还可能会造成不良反应。所以,如果孩子不爱吃药,可以选择儿童用的果味型药剂。
3、不遵医嘱服药
给宝宝吃阿斯匹林有可能会引致雷尔综合征,令宝宝的脑部和肝脏受损。要小心防范的是:药物也许含有一些成分虽非名为阿斯匹林,却原来是间接含有阿斯匹林成分的。所以最安全的办法还是由医生开药。在服用药水时要注意摇匀,因为需要把各种成分混合一起。
4、吐一点,补一口
给婴儿喂药是件麻烦的事,宝宝总是不安分地将药吐出来,此时父母们往往会再给孩子喂一点儿,但是这种行为通常造成了药物的“过度补偿”,也就是说,宝宝服药总量还是超过了标准。此时,父母应向医生请教,是否有宝宝更能接受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5、把没吃完的药储存起来
年轻父母常会碰到这种情况:药还没有吃完,宝宝的病就已经消失了,于是便将药储存起来,以备未来之需。这样一来,你好像节省了药、节约了钱,但你的宝宝却可能因为没有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将来更容易染上同样的病。此外,一些打开过的液体药剂常会在短期内失效,储存起来也毫无用处。
6、多吃点药
一些父母常在宝宝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的时候,让宝宝多吃点药,以便早日康复。事实上,大多数药物(包括抗生素)都要在3-4天后才起作用。加大药物的剂量并不会加快宝宝病愈的速度,反而会引起一些不良的副作用。
7、不按时吃药
一些父母为了让病孩休息好,常把宝宝临睡前的服药时间随意提前或者推后。其实,对病孩来说,按时服药比良好的睡眠重要得多。
8、捏着孩子的鼻子灌药
如果宝宝太小,不少父母都不敢给孩子选择打针的方式,只能捏着孩子的鼻子,迫使孩子张口,把药硬往孩子嘴里灌。看到宝宝这样痛苦,相信不少爸妈心里也会很难过。给孩子捏着鼻子灌药的方式并不可取,好不容易把药灌下去,孩子一哭闹就会吐出来,不但孩子遭罪,大人也着急;同时这样灌药很有可能会使药物呛在孩子的食管、肺部等器官中,轻则引起支气管、肺部的炎症,重则阻塞呼吸造成窒息死亡。
如何让宝宝吃下药
喂药方法
如何让宝宝吃下药,其实小窍门很多哦。喂药水时应该先摇匀,给粉剂、片剂时,可将药用温开水调匀后再喂。
给宝宝喂药时,最好抱起宝宝,取半卧位,防止药物呛入气管内。如果宝宝一直又哭又闹,不肯吃药,父母只能采取灌药的方法:一个人用一只手将宝宝的头固定,另一只手轻捏住宝宝的下巴,另一个拿一个小匙,沿着宝宝的嘴角灌入,等宝宝完全吞咽下后,固定的手才能放开。
温馨提醒:
家长不要从宝宝嘴中间沿着舌头往里灌,因为舌尖是味觉最敏感的地方,宝宝更加抗拒吃药,而且哭闹时容易呛着。
家长也不要捏着鼻子灌药,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窒息。
宝宝把药吐出来后,要根据吐出的量的多少进行补喂。补喂的药量,一般是全量或一半。
宝宝服药后,要注意多喂温水,使药迅速流向胃肠部,得到充分溶解,利于吸收。
由于牛奶可使胃液的酸度大大降低,不利于铁剂的吸收,所以含铁制剂不要用牛奶冲服。
儿童高烧惊厥的急救妙招
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症状,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体温38度以上时出现的惊厥。父母应该了解一些急救知识,有助于帮助患儿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应该使患儿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分泌物或呕吐物将患儿的口鼻堵住或误吸入肺。千万不可再惊厥发作时给宝宝灌药,否则会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叫喊,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对于已经出牙的宝宝应该在上下牙直接放入牙垫,可以用压舌板、筷子等外缠绷带或干净的布条代替,以防抽搐时将舌头咬破。
用指甲深压宝宝鼻下人中穴。
解开宝宝的领口、裤袋,用温水、酒精擦拭头颈部、两侧腋下和大腿根部,也可以使用凉水毛巾较大面积的敷在额头降温,但切记胸腹部冷敷。待患儿停止抽搐,呼吸通畅后再送往医院。
如果宝宝抽搐5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表示病情较为严重,必须急送医院。在运送医院的途中,多观察宝宝的面色有无发青、苍白,呼吸是否急促、费力甚至呼吸暂停。还应注意口鼻暴露在外,甚至颈部保持呼吸通畅。不少家长缺乏医学常识,一见宝宝抽搐,便不知所措,慌忙用衣被包裹宝宝前往医院,而且往往包裹的很紧,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口鼻受堵,头颈前倾,气道弯曲,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甚至窒息死亡。
宝宝拉肚子慎选灌肠法
宝宝拉肚子需要灌肠吗?专家提醒,灌肠是通过肛门直肠给药的一种治疗方式,的确可以用于腹泻的治疗。但是如果宝宝腹泻不是特别严重,可以口服药物的话,首先还是推荐口服药物治疗,因为灌肠治疗自己在家家长可能难以操作,需要医生进行。如果宝宝腹泻比较严重,并且难以口服药物,还是可以使用灌肠通过肛门直肠给药,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什么是灌肠
灌肠疗法是以某些药物,如中药或中西药液或掺入散剂等,注入直肠深部,利用肠道吸收药物、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灌肠疗法有保留灌肠和非保留灌肠,其方法简便,吸收迅速,作用较快,效果满意。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灌肠的作用
灌肠是一种治疗腹泻的一种方法,对于血管比较难找的宝宝,是可以考虑使用直肠滴入。作用机理就是直接作用于肠道,不通过胃进行消化吸收。
1.宝宝腹泻时间长的话,是需要做一下大便的检查,根据宝宝大便的化验结果进行用药治疗。
2.便秘的灌肠是不保留灌肠。腹泻的灌肠是小剂量药物保留灌肠,作用机理不一样。
专家提醒,宝宝拉肚子先要了解宝宝拉肚子的原因,如宝宝着凉、乳糖不耐受、肠胃受损、细菌感染、先天性牛奶蛋白过敏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宝宝拉肚子,也就是腹泻。宝宝拉肚子可以采取饮食疗法、液体疗法等方法治疗。
宝宝拉肚子可以灌肠吗 宝宝拉肚子灌肠的好处
灌肠治疗宝宝拉肚子,可以把药物直接通过灌肠滴入肠道,作用机理就是直接作用于肠道,不通过胃进行消化吸收,能够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灌肠使药物能够直接到达肠道,被肠道所吸收。其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而且宝宝也比较能够接受,痛苦小,但是注意不能经常灌。
宝宝强行灌药的危害
容易引起窒息
3岁以下的宝宝吃药,一般来说服用液体或者冲剂,如果是片状的药物,一定要研磨碎了再给孩子喂。否则,孩子吞咽不到位,很有可能堵塞呼吸道,形成窒息。
可能引起中耳炎、鼻部的损伤
捏鼻子灌药还可能引起中耳炎,引起鼻部的损伤。当家长捏住孩子鼻子灌药的时候,由于孩子的鼻咽部未封闭,药物就可以进入到鼻腔。耳咽管是连接鼻咽和中耳的一个通道,小孩的耳咽管短而且直,药液非常容易进入到耳咽管中,进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容易引起呛咳或吸入性肺炎
孩子因为惧怕往往大声哭闹,此时其呼吸道是敞开的,灌入口腔的药物和水会导致小儿呛咳或顺着气管进入肺内,从而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的会发生气道阻塞导致窒息死亡。孩子对服药本身就有一种恐惧感,强行灌药更加剧了这种恐惧心理。
捏宝宝鼻子灌药危害多
宝宝生病了要吃药,这也是经常发生的事。但是有些药味苦、药味重,宝宝不愿意吃,怎么强迫也无济于事,让很多家长很发愁。有些家长在百般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会采取捏着宝宝的鼻子把药灌下去的方法。这种喂药方法弊端甚多,是不可取的,应该纠正。
捏鼻子灌药除了会伤害鼻子的黏膜、血管之外,还有更多弊端。捏着宝宝的鼻子灌药容易引起宝宝呛咳和气喘,严重时甚至导致窒息。
人的气管起始处有一块“会厌软骨”,吞咽食物时,咽喉部的会厌软骨会自动关闭,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和肺部,不致呛着。捏住宝宝的鼻子灌药,由于宝宝会哭闹挣扎,不但会将药物吐出来,还容易引起会厌软骨自动关闭的功能失调,会迫使其用口腔代替鼻腔呼吸,将药物灌进去后,幼儿往往来不及及时吞咽,弄不好药物会随着吸入的气体进入气管。
给宝宝喂药千万不要捏鼻子灌
捏住孩子鼻子灌药,会迫使其用口腔代替鼻腔呼吸,将药物灌进去后,幼儿往往来不及及时吞咽,弄不好药物会随着吸入的气体进入气管。”
药物一旦进入气管,轻则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阵发性呛咳和气喘;重则可能阻塞气管,造成小儿窒息,如不及时抢救,就会直接威胁孩子的生命。此外,药物对气管黏膜的反复刺激还可能引起感染,使孩子出现发热、多痰等症状,不利于小儿身体健康。对普通药粉,可粘在母亲的乳头上或奶瓶嘴上,然后给孩子吃奶,药物可随同乳汁一同服下,药量大时,可重复分次进行,也可拌糖水喂服。
对特别苦的药,如黄连素等,应先在小勺里放点糖,将药粉倒在糖上,再放点糖盖上药,并准备好糖水,入口内随即服下。
对油类药物,如鱼肝油滴剂、液体石蜡等,可滴于饼干或馒头等食物上,或滴在一勺粥内一起吃下。婴幼儿则用滴管直接滴于口中,再喂糖水冲口。
专家特别指出,孩子吃药时宜多喝水以送服,以利于药物尽快到达胃肠,及早吸收。如喝水太少则可能药物粘在中间“渠道”上,难以尽快发挥药效。
“如果孩子实在拒绝吃药,父母可用手卡住孩子的脸颊外上下齿的地方,稍稍用力使其嘴张开,然后把药送下即可。这种方法比捏鼻子灌药安全。”
当父母的是为了宝宝能够快点好起来,所以选择了捏鼻子灌药的方法,让宝宝被迫把药吞下,当然父母想宝宝药到病除是好的出发点,但是用的方法不对,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千万不能捏鼻子灌的坏处,希望家长们注意了。别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忽略了灌药给宝宝可能带来的危险。
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婴儿高烧是围绕宝妈们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由于宝宝的抵抗力相对比较弱,尤其在季节转换的时候是高烧比较多发的季节,大部分宝妈会采取药物治疗,这对宝宝的健康发育并不怎么有利,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相对安全并且有效,下面我来个大家分享下婴儿高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什么吧。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患儿。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包括前面提及的头部冷敷、温水擦 浴,还有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方法。这些方法做起来一般都很简单,而且不存在药物降温的那些不良反应。因此,在孩子发热的时候,妈妈最好先选用一些物理 降温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1)头部冷敷:头部冷敷适合小儿的一般发热,体温并不特别高的孩子。方法是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患儿的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 将水袋中灌上凉水,枕在脑下。
(2)温水擦浴:温水擦浴适合于高热患儿的降温。方法是用32℃~34℃左右的温水擦拭患儿的全身皮肤。在腋窝、腹股沟、窝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擦 拭时间可稍长一些,以助散热。胸部、腹部等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出疹的孩子发热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3)酒精擦浴:酒精擦浴适合于发热较高的患儿。方法是用30%~50%浓度的酒精,如无酒精亦可用白酒代替,用小毛巾浸湿后擦拭患儿颈部、四 肢、后背、手足心等部位。尤其重点擦拭腋下、肘部、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注意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不宜采用酒精擦浴。
(4)冷盐水灌肠:冷盐水灌汤的降温效果显著,但不适合家庭中操作。方法是取生理盐水200~300mL,温度以4℃~6℃为宜,将肛管用甘油等 润滑油擦拭后插入肛门,再将准备好的盐水用注射器注入或灌入,灌入后需用手将患儿肛门夹紧10分钟左右,以防盐水排出。
当宝宝高烧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对宝宝的发育没有什么不利影响,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注意室内经常通风和宝宝的饮食均衡,有些情况尽量不要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好的习惯可以有效的增强宝宝的免疫能力,祝您和宝宝健康快乐。
宝宝拉肚子药能放奶粉吗 宝宝喂药注意事项
1.最佳喂药时间一般选择在喝奶前半小时或后一小时进行。
2.喂药时不要将汤匙直接压在舌尖上,这样容易引起宝宝作呕,可绕过舌头侧面喂。
3.不要强行灌药喂药的时候,禁止在宝宝哭闹中或捏鼻子灌药,因为这样做容易把药和水呛入气管。
4.如果吃了药吐出来就不要再喂,因为宝宝可能已经吞下一些药物,如果再喂一次可能加重药量,可以等下一餐喝奶前再喂。
5.最好是用温开水来喝药,不要参杂其它的物质
6.口服补液盐一定在大夫的指导下使用,尽量买市场上配好的补液盐,而不要自己配制。因为自己配制时各种成分的量很难掌握准确,会影响口服补液盐的渗透压和口味。
婴儿发烧引起惊厥怎么办
1、呼吸通畅
立即帮宝宝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除枕头,让宝宝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及时清除宝宝口、鼻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宝宝灌药,否则有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2、控制惊厥
用手指捏、按压宝宝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宝宝,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3、进行体温
在宝宝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经常更换;保持毛巾的温度不要过高,或用热水袋装凉水或冰水,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宝宝的枕部、颈部、大腿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