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宜吃什么食物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宜吃什么食物

人群宜忌

宜:一般人均可食用,特别适合肺热咳嗽、便秘、肾病患者多吃。

忌:白菜性偏寒凉,胃寒腹痛、气虚胃寒、大便溏泻及寒痢者不宜多吃。

功效:白菜营养丰富,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钙、磷、铁等多种成分。经常吃白菜,能起到润肠通便、清热除烦、解渴利尿、滋阴润燥等功效。冬至时节天气干燥,再加上大量进补,容易燥热伤阴,适量吃白菜可益阴润燥。

人群宣忌

宜: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尤其适合

忌:精力不足、缺碘人群、气血不足及肝硬化腹水和神经衰弱者。脾胃虚寒的人应慎食海带;甲亢中碘过盛型患者忌吃海带;孕妇、哺乳期女性不可过量食用。

功效:海带是各种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冬至适量食用有助于御寒。

人群宜忌

宜: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尤其适合体虚乏力、精力不足、怕冷者。

忌:胆功能严重不良者、肠炎患者、腹泻者,以及过敏体质者不宜食用。

功效:腰果有健脾益胃、补肾养阳、养肺护肤等功效。冬至时天气寒冷,人体的五脏六腑运转变慢,皮肤也变得粗糙和干燥,此时若适量食用腰果,既能暖身,还能润泽肌肤,预防皮肤干燥。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民俗

《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过“冬至节”的习俗始于汉代,在冬至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关闭,商旅停业,亲朋相互赠予美食,相互拜访。

到了魏晋时,冬至这天要向父母长辈跪拜行礼,后来过冬至节的习俗发展为祭祖贺冬。

现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流行在冬至的时候祭祖,如台湾地区在冬至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祭祖之同宗同族的宗亲们一起开怀畅饮,相互联络感情,又称“食租”。

冬至和立冬的区别是什么

一、节气日期不同

1、立冬节气

立冬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1月8日左右到来,此时位于秋冬之交,又称是“交子之时”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公转到到达黄经225°,标志着冬季气候的开始。

2、冬至节气

冬至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到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此时太阳公转到到达黄经270°,开始全年中最为寒冷的数九时期。

二、节气含义不同

1、立冬节气

“立”,始建也。有开始的意思,民谚说“秋收冬藏”,立冬节气后,要开始准备过冬食物,秋天收获的农作物都要晒干了收藏起来。

2、冬至节气

“至”到也。有到来的意思,冬至节气是数九寒天的开始,这一天开始降雪增多、冰冻情况加剧,开始昼短夜长的冬季气象。

三、太阳公转位置不同

1、立冬节气

立冬节气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25°位置,立冬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从季节上讲,这天开始正式进入冬季,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尽相同,北方已经是霜露天气,而南方还是小阳春气象。

2、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70°位置,冬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后就会向北移动,随着太阳的运动会慢慢将气候由冬季气候转向春季气候,这个过程会经过小寒、大寒节气,之后气象也会重新变得温暖起来。

冬至和立冬的区别 意思不同

“立”有开始的意思,冬有终了的意思。俗话说秋收冬藏,到了立冬节气后秋收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了,立冬后,冬天正式开始。

“至”即到的意思。冬至节气后,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冬至养生就得这么吃

1.汤圆

汤圆有着“团圆”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如今在全国都十分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2.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历来作为补阳佳品,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热量高于牛肉,铁的含量又是猪肉的6倍,对造血有显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3.八宝粥

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 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我们不妨发挥创造力,将这些食材搭配成 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鸡肉粥、糯米红枣粥、小米山药粥、银耳红枣大米粥等。

4.馄饨

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5.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话,在现代里今天冬至吃饺子虽然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冬至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冬至

冬至亦称“冬节”、“长至节”、“贺冬节”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当日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

早在周代,即以冬至为祭神日,以后各代也都视冬至为大节。

民间冬至节也极为热闹,许多节日习俗与元旦相仿,故又称“亚岁”。冬至前一夜,家人都要围坐在一起,相互劝酒畅饮,叫饮“节酒”。大约从宋代开始,民间还有了“数九”的习俗,即自冬至始九天为一个时间周期,循环排列,九九八十一天后则春风送暖,寒气全消。

2014冬至是几月几日

冬至是我国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可以说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时间一般都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2014冬至是几月几日?

2014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7:03:01,农历2014年十一月(大)初一。http://jieqi.911cha.com/

2015年冬至时间:2015年12月22日 12:47:55,农历2015年十一月(大)十二。

距下个冬至到来还有 12天20小时25分13秒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英文翻译:the Winter Solstice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是什么节

冬季节气。

冬至又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养生常识

1、阴虚者最适合在冬天调理,常见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等。中医认为,酸甘化阴,苦能清热,酸苦涌泄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所以养阴应该吃些酸苦的食物,如山楂、酸梨、苦丁茶、菊花茶等。

2、冬天容易火旺,其表现为嗓子干疼等,吃酸味和苦味的食物还能泻火,养阴最好吃点动物性食物,如甲鱼、海参、烤鸭、乌鸡等,滋阴效果比较好。

立冬和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冬和冬至哪个吃饺子

都可以吃,但冬至多一些。

饺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历史悠久,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具有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一般情况下立冬和冬至都是可以吃饺子的,立冬吃饺子具有新旧交替的意义,冬至吃饺子则具有“补冬”是意思。

北方小年是在腊月吗 为什么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隆冬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可是这里“过小年”的意思和“冬至”当成小年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古人把“冬至”看作小年是从头起始的意思,那时候把“冬至”农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腊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准备开始过除夕的“过小年”意思。区分与“冬至”的小年,人们普遍把腊月二十三定为“祀灶日”的。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如何养生

冬至养生,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饮食上要以温热为主,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加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和足部的保暖。经常四肢冰冷的女性,可在每天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脚冰冷的现象。

冬至时阴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此时进补,身体的吸收率也很高,对身体十分有好处。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时往意补养阳气,对来年春天阳气的升发极为有益。所以冬至时应适当补养,多吃补阳气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节欲保精、调和心神,不要过分劳心,晚上少熬夜。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此时应顺应这一变化,注重养“藏”。平时要早睡晚起、劳逸结合,避免操劳过度,学会控制情绪,勿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的阳气。

中医认为,秋冬宜养阴。而北方冬季天气一般比较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冬至养生要注意滋益阴精。平时,要注意多吃滋阴类的食物,少吃干燥、辛辣等伤的食物。

另外,卧室要保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预防感冒、肺燥核嗽、咽喉干痛等不适。

相关推荐

冬至晴天好还下雨好

都可以。 冬至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有寒冬到来的意思,进入到冬至节气后,温度就会比较的低了,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冬至节气时阴天的情况比较多,若下雨或者晴天也行,冬至下雨或者晴天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无太大的影响,除非了下了很大的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不便外,不然的话,冬至下雨不需要重点关注的,只在一个节气里面下了一场雨,不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的。

2021年立冬哪一天 立冬冬至意思

。 立冬和冬至并不一个意思,两者两个不同的节气,其中立冬寓示着冬天的到来,而冬至“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

冬至和立冬哪个冬天的开始 冬至和立冬哪个过冬

节日上面指的冬至,季节上指的立冬。 过冬有节日上面的含义,也有季节上面的意思,如说的过冬季,那就从立冬那天开始算,若过节的话,那就冬至日,冬至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而且过“冬节”自汉代以后才有,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立冬和冬至意思 立冬什么意思

立冬节气表示冬季开始。“立”,建也,即开始的意思,到了立冬节气天气开始由秋季气候转为冬季气候,体感上由凉转冷,北方开始下雪结冰,而南方还小阳春天气。 诗云:“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

冬至什么意思 冬至补冬补嘴空

一句俗语。 冬至节气时,温度低,血液循环较慢,冬至补冬为了增加能量预防严冬的寒气侵入,同时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常见的补冬食物有:羊肉、牛肉、鸡鸭鱼肉、腊八粥、银耳莲子等。

冬季进补什么时候开始

冬天指农历立冬之后的3个月,这个时候除了气温低之外,人体代谢也会下降,中医师所说的精气等物质属於比较收敛的时候,所以当然进补的最好时机。 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一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冬至前后;三三九天。医生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 绝大部分中医都会认为,一年一度的进补季节,在冬至前后开始为佳。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另一本《易经》中就有“冬至阳生”一说,意思冬至这一天,阳气上升,人们运化食物营养的能力会明显上升,因此在这一天开始进补,效果会比较好。 不过这个时间也不一刀切,对于那些患

北方冬至什么 南方人冬至为什么汤圆

有“圆满、团圆”的意思冬至冬季的一个大节日,在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各个地区关于冬至的习俗也有很多,其中对于北方地区来说一般有“饺子”、“羊肉”的习俗。 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则有“汤圆”、“米团”、“米线”的习俗,而之所以会在冬至这天汤圆,因为汤圆有“圆满、团圆”的寓意。

立冬和冬至哪个早 冬至什么意思

冬至节气表示冬天到了,“至”,到也。有到来的意思,到来冬至节气后全国各地天气都变得寒冷起来。及时温暖的南方城市平均气温也不会高于20°。 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季进补什么时候开始

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一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冬至前后;三三九天。医生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 绝大部分中医都会认为,一年一度的进补季节,在冬至前后开始为佳。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另一本《易经》中就有“冬至阳生”一说,意思冬至这一天,阳气上升,人们运化食物营养的能力会明显上升,因此在这一天开始进补,效果会比较好。 不过这个时间也不一刀切,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长期阳虚的人,完全可以加长进补时间,从立冬就开始进补,一直补到立春结束。 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正如民间早就有夏

立冬冷还冬至

冬至比立冬更冷一些 至冬季截止了;立开始进入冬季,也就说立冬象征冬季的开始,冬至象征冬季的结束,但从温度上来看,立冬在11月,冬至在12月,进入冬至此时才正进入数九的开始,表示冬季最冷的时候到了,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个“九”,俗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杏花开;八九燕归来,意思冬天最冷在三九,之后就逐渐春暖花开了,可见冬至时候会比立冬要寒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