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养老院是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那么,你知道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吗?下面小编将为你详细介绍。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
养老院一般指敬老院。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入住敬老院应符合以下条件
(1)无传染病、精神病,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老人自愿且家属同意即可入住本养老院。
(2)有身份明确且具民事能力的经济担保人(指亲属、子女或单位负责人)。
(3)老人及担保人应熟悉服务合同、协议,履行其权利与义务。
(4)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2、入住敬老院流程
接待咨询引导参观确定入住意向进行入住前身体健康检查确定护理等级签订《养老服务合同》缴纳相关费用办理入住手续。
3、入院准备
(1)入住老年人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1寸照片2张、近期体检报告(二级甲等医院及以上),如有送养人(或费用支付人),送养人(或费用支付人)也应同时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2)医保卡及近期必需药品、生活必需品(洗刷用品、换洗衣物等)及相关辅助设施(轮椅、助行器等) (3)入住相关费用。
4、入院须知
(1)入住老年人或送养人应如实告知入住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因入住方未如实提供信息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入住方承担。
(2)入住老年人避免携带贵重物品及现金,如有遗失,责任自负。
(3)入住老年人或送养人应于每月25号-下月5号缴纳下月费用。
(4)入住老年人、家属及院外陪护人员(如有)须遵守本院各项规章制度。
(5)入住老年人因身体状况变化需要调整收费标准时,双方及时协商确定。
办理养老院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
2、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3、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4、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
5、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6、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7、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同举办。
敬老院入住的对象:
一般来讲,大多人都会对入住敬老院的概念很模糊,大家肯定都觉得只要是老人就行了,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敬老院的对象都是自愿的进来的老人,强迫的都不会存在的。还有身体有病史的老人,敬老院也是不会收留的。毕竟,敬老院不是福利院。敬老院要做到敬爱老人爱护老人,它不仅要关心好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要让老人们空闲时过的更好。
孤寡老人不孤独
这北风一吹,天真是够冷的,不过,接下来咱们要去的汉口荣西社区,可是暖意浓浓。荣西社区是一个老社区,一千多户居民中,孤寡和空巢老人就有110家,为了让老人们能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得到帮助,社区居委会成立了一个“社区应急小分队”,这小分队是不分寒暑,不分节假日,老人们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中午11点半,荣西社区居民陈阿姨准时来到了孤寡老人张守霞的家里,给她做饭炒菜。趁着空隙,阿阿姨又赶紧去拖地抹桌子。一切收拾停当,陈阿姨还会陪着老人聊会天,五年来,这些都成了陈阿姨每天的必修课。
陈阿姨:"反正我在家没有事了,我就下来转一下子,看看她需不需要什么."
张老太一生未嫁,再加上双眼失明,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十分不便。了解到张老太的情况,“社区应急小分队”专门安排了邻居陈阿姨来照顾她的生活。生活上有人照顾,老太太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孤寡老人 张守霞:"后来通过他们组织人来帮忙,他给我帮忙把生活打点以后,我现在就比以前开朗多了."
74岁的王婆婆是社区里年龄最长的孤寡老人。因为中过风,王婆婆身体状况长期不好。一次夜里王婆婆心脏病突发,情急之下,“社区应急小分队”的求助电话帮了大忙。
孤寡老人 王婆婆 :"一个人在家里,我不能到医院去看病,就打社区电话,派人把我送到医院去了."
为了让社区的孤寡、空巢老人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帮助,荣西社区去年专门成立了“社区应急小分队”,把14名志愿者的电话号码印在这张名片上,只要老人们有困难,一个电话,小分队的社区志愿者们就会立即赶过去帮忙。
武汉市荣西社区居委会主任 曾秋莲:"他们一般有时候病了没办法就要我们社区人员上门,然后他家里的水电坏了也是要我们的志愿者去修."
据统计,武汉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0多万。早在2006年,武汉市就出资600万元,为2000名80岁以上低收入贫困老人提供一年365小时保姆服务。但面对社会上老年人这么大的群体,仅仅靠个人或者社区的关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呼吁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这项行动中来,给老人们送去关爱和温暖。
用爱心温暖孤寡老人
这天中午,省城盐庄社区的工作人员聊天时说起孤寡老人魏玉英,“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干脆咱们中午下班看看去。”10月22日中午一下班,黎晶霞和李梅英带着礼物朝孤寡老人魏玉英家走去。
魏玉英老人家里陈设简单,客厅里只有沙发、茶几、电视等家具和电器,不过,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坐啊,你们坐。”看到我们去看她,老人脸上堆满了笑,她说:“要不是社区的帮助,我现在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
魏玉英今年73岁,2000年从南山路搬到盐庄小区。住进盐庄小区后要交物业费、取暖费,日常开支多了,无亲无故的魏玉英只能在小区内卖酿皮贴补家用。“那天,我看她在哭。”盐庄社区主任袁淑兰一问才知道,因为住7楼,老人搬东西累病了。袁淑兰回到社区后向马坊街道办事处反映了这件情,三天后,办事处给老人申请了低保。“我把老人托靠给她的邻居。”袁淑兰说,魏玉英的邻居人很好,魏玉英身体不舒服,他们就把饭端到魏玉英家里,自从魏玉英搬到小区的那天起,电费都是邻居帮着交。“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交过电费,隔壁两口子是好人呐。”魏玉英说。
魏玉英是盐庄社区唯一的孤寡老人,在了解到老人的困难后,盐庄社区的工作人员找到物业公司,经过协调,物业公司决定免除魏玉英老人的物业费和取暖费。“老人只有一百多元的低保金,交了这些费用她靠什么生活呀。”袁淑兰说,此后,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有时间就会去看她。“要不是社区和邻居帮我,我这个孤老婆子哪儿能过上这么舒心的日子。”魏玉英激动地说。
孤寡老人晚年怎样生活
1、经济来源有保障
中国有句俗语,养儿防老,儿子曾经是中国老一辈养老的唯一依靠。如今社会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有了另外的保障,那就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养老保险可以为老人的老年生活提供经济来源,经济独立可以让老年人生活得更自由、更快乐。养老保险可以帮助减轻子女的负担,让老年人不再是子女的拖累,老年人可以挺直腰板靠自己的养老金生活。如果自己有闲钱,就看美景、享美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充分享受社会回馈给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弥补年轻时的缺失,找回失去的自我。
2、教养子孙
退休后在家带孙子孙女是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状态,回归家庭也因此成为大多数中国老人退休后的首选。这样既可以解决子女上班孙辈没有人带的问题,还可以充实老年人的生活。退休后则可以更好地关爱家人。都说抱孙不抱子,老年人可以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担负起教养孙辈的重任,为子女分忧解难。这样子有利于家庭的和谐欢乐,维持幸福的家庭环境。
3、发展才能和培养兴趣
老年人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帮组老年人充实自己的空余时间,享受生活的乐趣。比如钓鱼、书法、种花、跳舞、唱歌等等,只要是老年人感兴趣的,都可以尝试一下。根据个人的特点,老年人可以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创造条件,开辟工作的新天地。有烦恼的人对事情往往没有兴趣,但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做喜欢做的事情,提高技能,使自己胜任社会工作,从而体验快乐。
4、参加志愿者活动
许多老年人退休在家后无所事事,容易胡思乱想,其实老年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参与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不仅给他人带去温暖,也发挥了余热。美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刊登的研究表示,无私从事志愿工作的人比不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因此,如果老人身体力行,平时喜好社会活动,喜欢与人交流,都可以义务发挥余热,充当社区、居委会管理员,或者其他志愿者活动。开拓新的生活领域和人际关系,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
千名老人免费养老
早上9点钟,刚上班,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民政局虚拟养老院管理平台的电话就响了,“家住通渭路69号103房间的马林叶老人需要洗衣服”,信息迅速转到距通渭路不远的服务人员段淑桂手机上。
10点钟,段淑桂准时来到通渭路69号。一进门,她就麻利地把需要清洗的衣物泡在水里,边洗边和老人聊天。一直独自在家的老人脸上,慢慢有了笑容。
一旁的旧沙发上,放着段淑桂随身携带的一个工具盒,里面装着推子、剪刀、电吹风等,“以前我开过理发店,懂这个手艺,这要过春节了,准备给老人理个发。”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企业服务单》上,记者看到从去年11月14日开始,她已有近200次上门服务老人的记录。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城关区将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虚拟养老院,2009年10月1日试运行,12月3日正式开业。城关区有近1200名困难老人享受养老服务,可以得到财政全额补贴。老人们只需在家拨通“一键通”电话,管理平台就会根据老人需要,派遣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改善民生不仅是党和政府执政、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点。”城关区委金祥明说。
虚拟养老院的运作引进了市场机制,由家政服务公司提供服务,月底再由区财政统一结算。甘肃三为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王刚说:“我们要求只要接到老人电话,员工必须30分钟内上门服务。全区24条街道,由我们提供服务的占13条。做这项业务不赚钱,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愿意做下去。”
城关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银书说:“现在全区共有13家企业注册提供虚拟养老服务,服务人员超过300人。我们建立了统一的管理平台,集中处理老人要求,效率很高。”
除政府提供全额资助的近1200名困难老人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享受部分补贴和优惠的老人。据统计,城关区的虚拟养老服务共提供7大类179项服务,注册老人超过4万人,已服务老人2800多人、2.2万多人次。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
前段时间随同学一起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其中不少老人都是因为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子女们才会把他们送来这里,看着他们的样子心里莫名的就会感觉很凄凉,一个人到暮年,辛苦了一辈子,老来时也没个人在身边说说话,孤苦伶仃的。下面我向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
1首先是防止动脉硬化。老年人可常吃一些健脾补肾类食品,如山药、大枣、薏米。其次是注意身体的训练。多动脑,多活动手指等关节。
2然后要注重心情保持开朗。时常保持乐观情绪,减少忧愁和烦恼有利于大脑的运转, 最好是加强锻炼。进行一些自己喜爱的、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如慢跑、游泳、爬山等活动。
注意事项:最后啊,防止老年痴呆症的最好方法当然是及早开始右脑的锻炼,培养工作以外的生活嗜好,打打牌,溜溜鸟,种种菜等等,最重要的是能够以轻松的态度和玩游戏般的心情去从事活动,如果能够找到一起分享的同伴更佳。对有一些特定异性对象的老人,黄昏恋也是预防患痴呆症的好方法。
早醒后睡不着怎么办
发病:女性和孤寡老人是高发人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心理门诊主任周伯荣教授介绍,全世界60亿人口,有15亿人曾患过抑郁症,而女性、退休或孤寡老人、重大疾病患者、性格内向孤僻者是春季抑郁的高发人群。该院临床心理门诊主治医师崔英也介绍,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比男性多一倍,国外研究显示,30~40岁女性通常是季节性抑郁的易感人群。
春季为何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高发?周伯荣介绍,由于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而且气压较低,本来就会让人比较压抑。同时,在春季,生物的代谢进入旺盛期,周围的物体会发出一种次声波,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导致人体内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失眠、焦虑、抑郁甚至出现精神心理疾病或使原患的精神疾病的病情复发。
至于女性为何是易发人群,崔英解释,这与女性本身的生理调节、生理周期有一定关系。而对于孤寡老人而言,春季里容易引发的胃肠不适、关节疼痛等都是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识别:老是“查不出毛病的不舒服”可能是抑郁症
周伯荣提醒,是否患上了抑郁症是有迹可循的。他说,如果自己或亲友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警惕,尤其是总觉身体不舒服,相关检查不提示躯体疾病,就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表现,最好请专科医生排查抑郁症:
1.情绪低落:轻者整日闷闷不乐,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也觉得乏味;重者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典型的抑郁心境早晨较为严重,晚上减轻。可伴有自责自罪, 常产生无用感、无助感、无价值感。
2.思维迟缓:主要表现为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生了锈、涂了糨糊,最严重时会出现木僵状态。
3.意志活动减退:主要表现为活动减少、动作缓慢、生活被动,常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不想做事,常独坐或整日卧床。
4.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早醒、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疼痛、闭经等,其中早醒后不能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因此,如果出现早醒,则要考虑抑郁症的可能。”此外,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比较隐匿,多诉诸躯体不适,其中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
如何注意关心独居老人
1、安装应急呼叫装置
有些独居老人发生意外的时候,多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当老人执意要独居时,安装应急呼叫装置,以备不时之需。
2、常回家看看
当我们家里有独居老人时,我们一定要多抽时间回家看看,路途遥远时也要在每天抽几分钟时间,给老人打个电话,一则表示对老人的关心,二则是能及时发现老人的状况。
3、送养老院
为了让老人有个更好的晚年,最好将老人送至养老院,得到精心的照顾,也能让子女们放心,安心工作生活。
4、委托邻居照顾
对于有些老人执意不愿意到养老院或者家庭条件不允许的情况,可以委托邻居代为照看。既可以让老人在家里安享晚年,又放心。
5、鼓励独居老人再婚
独居老人或者是因为不想连累子女,或者是不想离开家里,选择在家独居,此时子女们可以鼓励老人再婚,陪伴老人欢度余生。俗话说,少时夫妻老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