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不能和什么一起使用
黄芩不能和什么一起使用
黄芩中的苷类物质在与维生素C相遇后,会被分解成苷元和糖,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因此黄芩不能和维生素C同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和洋地黄类强心苷相冲突,放在一起使用容易发生强心苷中毒,因此二者不宜同用。
虽然说普萘洛尔和黄芩,都有降压作用,但普萘洛尔可以明显抑制黄芩的降压作用,因此二者也不宜同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的使用禁忌
黄芩较为苦寒,容易伤人脾胃,因此脾胃虚弱、大便溏泄的人群最好是不要使用黄芩。
黄芩变绿还能否药用 怎样防止黄芩变绿
微波法。
如果想要确保黄芩的质量,防止黄芩变绿的话,那么首先需要保证储存环境的干燥与低温,这样才能避免黄芩发生氧化的情况。
其次也可以利用微波法或蒸煮的办法,将黄芩中所含的水解酶灭活掉,然后再密封保存,这样不仅可以软化药材,利于切片,而且还可以减少黄芩的质量因受储存条件的影响而变质的可能性。
湿热用黄连好还是用黄芩 黄芩和黄连能一起用吗
能一起使用。
黄芩中所含的成分与黄连中所含的成分并不存在配伍禁忌,一起使用也不会产生毒性物质,所以黄芩是可以和黄连一起使用的。
而且黄芩和黄连对人体来说都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但两者治疗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各有专长,因此将两者搭配在一起使用的话,更能发挥出协同的作用,对于人体来说起到的效果也会更好一些,清化湿热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小孩生疹子怎么办
湿疹的患者可用熏洗方:苦参、白鲜皮、地黄、地肤子、甘草、黄芩。使用方法是水煎后待温度适中时就可以在这时候洗浴全身或局部。使用次数是日1~2次,每次15~20分钟。在临床当中此熏洗方适用于皮损弥漫潮红、有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的患者。
湿敷治疗湿疹:药物可用金银花、五倍子,黄柏、苦参、诃子、乌梅、公英、穿心莲、地黄、泽泻、茵陈、车前草,使用方法是把水煎液适温,同时还可以进行湿敷患处。每次需要湿敷30分钟,日3次。在临床当中主要适用于糜烂、渗液者。
涂搽法治疗湿疹:药物可用黄连、甘草,加工方法是研细末后用开水调糊涂患处,一般患者可以在使用半小时后去药,日3次。此方法在治疗当中主要适用于面部、头部、手部、足部等小面积皮损,在发病之后主要表现为丘疹、潮红等。
艾灸治疗湿疹: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艾条悬灸患处,每次需要使用的时间是10~15分钟,日3~4次。艾灸方法在临床当中主要适用于治疗一些手部、足部等操作部位小面积糜烂、渗液者。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 黄芩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药对》:“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配柴胡,通调表里,和解少阳;配白术,清热安胎;配半夏,苦降辛开;配黄连,清热燥湿;配枳实、厚朴,消食和胃。
2、 抗菌作用。黄芩煎剂10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试管法试验1:1280 浓度可抑制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 a,1:640 浓度抑制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双球菌及福氏痢疾杆菌、人结核杆菌 H37,1:320 浓度可抑制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1:80 浓度时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0.5g/ml或0.05g/ml,用琼脂斜面培养,药液与培养基1:1 混合,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2g/ml浓度,平皿法试验对大肠杆菌、桔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醇提剂1g/ml浓度,用平板法试验时对脑膜炎球菌均有抑作用。
3、抗真菌作用。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1:3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 黄芩煎剂25-100%浓度,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黄芩煎剂4g/kg 腹腔注射,对小鼠防御性条件反射可使阳性反射时延长,而对非条件反射及分化无影响,说明黄芩可加强皮层抑制过程。黄芩煎剂2g/kg,对伤寒混合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水煎剂或酒浸剂5-9g/只灌胃,或2g/只im,均不能证明黄芩对伤寒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抗炎抗变态反应。
另外,黄芩能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降血脂作用保肝、利胆、抗氧化、抗癌作用等作用。
黄芩不能和什么一起使用 黄芩一次用量20克多吗
根据情况看。
根据医书记载,黄芩一次的用量是3-10,因此从理论上来看,黄芩一次用20克的话,是超出规定用量的,但黄芩具体的用量,可根据人数和个人体质及病情进行调整,所以黄芩一次用20克是否多了,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看。
黄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使用禁忌
【黄芩的副作用】:黄芩的副作用主要体现有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芩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肝胆系统感染。具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效。另外,黄芩有较广的抗菌活性,对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黄芩的毒副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黄芩甙的半数致死量为3.018g/kg.小鼠皮下注射的致死量为:醇提物6g/kg、黄芩甙6g/kg、汉黄芩素4g/kg.
黄芩制剂口服毒性很小,静脉注射毒性稍大.兔口服煎剂10g/kg,醇提取液静脉注射2g/kg,仅呈活动减弱,无一例死亡.静脉注射黄芩浸剂2g/kg,亦可使兔产生镇静和催眠作用,但8~12小时后死亡;如静脉注射1g/kg,则只有镇静作用,不致死亡.黄芩浸剂4g/kg给狗灌胃8周,亦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兔静脉注射黄芩甙15mg/kg出现不安和呼吸急促,1小时后有显著镇静催眠作用,所试4只兔皆于48小时内死亡.黄芩提取物肌肉及静脉注射,可使正常家兔白细胞总数短时间内显著降低.
临床应用本品,黄芩粗制剂口服、黄芩甙或黄芩注射给药,除个别病人有胃部不适和腹泻外,余无明显不良反应.黄芩银花注射液眼内注射,局部有胀痛感,可加适量普鲁卡因缓解之.
【黄芩的不良反应机制】:黄芩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及黄芩苷等。其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引起血压下降,其毒性很低,一般剂量不会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黄芩的不良反应】:口服制剂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个别病人可出现胃部不适、腹泻等,过敏体质者可出现大水疱样药疹。黄芩注射类制剂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低热、肌肉酸痛、白细胞下降等。
【黄芩不良反应的治疗与解救】:口服后的不良反应可自行消失。出现药疹或低热、肌肉酸痛,可对症治疗。
【黄芩的使用禁忌】:清热多用生黄芩,安胎多用炒制品;清上焦热可用酒黄芩;止血则多用黄芩炭.本品苦寒伤中,故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忌用。
“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咳喘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本草经疏》)
黄芩炭与黄芩的区别
黄芩炭是黄芩的制品。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又被称为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等,而黄芩炭是将黄芩与龙胆草一起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褐色,边缘带黑色存性为度。
一般炒焦后,清热的作用或许有所降低,但是副作用也相对减少,使其更适合于大部分的体质,而且经过炮制之后,也加强了止血的作用,因此黄芩偏于清热,而黄芩炭偏于止血。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抗菌作用:黄芩煎剂10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试管法试验1:1280 浓度可抑制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a,1:640 浓度抑制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双球菌及福氏痢疾杆菌、人结核杆菌H37,1:320 浓度可抑制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1:80 浓度时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0.5g/ml或0。05g/ml,用琼脂斜面培养,药液与培养基1:1 混合,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2g/ml浓度,平皿法试验对大肠杆菌、桔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醇提剂1g/ml浓度,用平板法试验时对脑膜炎球菌均有抑作用。
抗真菌作用: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1:3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黄芩煎剂25-100%浓度,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
抗炎抗变态反应:黄芩70%乙醇提取物200,500mg/kg 灌胃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50,100mg/kg 灌胃,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对48/80(一种化合物名称,Sigma 生产)引起的大鼠足肿也有抑制作用,黄芩70%乙醇提取物500mg/kg 灌胃,黄芩素、黄芩甙及汉黄芩素100mg/kg灌胃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黄芩水提物100,200mg/kg 灌胃,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抑制作用,但对氯化苦引起的小鼠接触皮炎(耳肿胀)无明显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黄芩煎剂4g/kg 腹腔注射,对小鼠防御性条件反射可使阳性反射时延长,而对非条件反射及分化无影响,说明黄芩可加强皮层抑制过程。黄芩煎剂2g/kg,对伤寒混合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水煎剂或酒浸剂5-9g/只灌胃,或2g/只im,均不能证明黄芩对伤寒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
对心血管的作用:黄芩醇提液1g/kg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黄芩煎剂0。06g/kg 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明显降压作用。黄芩素20mg/kg 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40-50%。黄芩浸剂灌胃/kg 灌胃,3次/天,连续4周,使慢性肾性高血压犬血压下降,心率变慢。黄芩甙2×10(-4)mol/l,在豚鼠离体主动脉条、肺动脉条、气管条及右心房均有竞争性的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引起的收缩作用,也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舒张气管和增加右心房自发频率作用,提示黄芩甙对a,B1,B2 受体均有阻断作用。
黄芩补气血吗 阴虚火旺可以用黄芩吗
一般不建议使用。
虽然说黄芩具有清火的作用,但黄芩是属于清热燥湿的中药材,其主要清的是体内的实火,而对于阴虚火旺的人群来说,体内的火气一般是虚火,一般会出现心烦气闷、失眠盗汗的症状。
如果单纯地只用黄芩的话是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的,而且使用黄芩之后还可能会损耗体内的阴液和阴津,反而会加重体内的虚火。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彻底治愈湿疹
一、熏洗方,苦参、白鲜皮、地黄、地肤子、甘草、黄芩。使用方法是水煎后待温度适中时就可以在这时候洗浴全身或局部。使用次数是日1~2次,每次15~20分钟。在临床当中此熏洗方适用于皮损弥漫潮红、有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的湿疹患者。
二、湿敷法治疗湿疹,药物可用金银花、五倍子,黄柏、苦参、诃子、乌梅、公英、穿心莲、地黄、泽泻、茵陈、车前草,使用方法是把水煎液适温,同时还可以进行湿敷湿疹患处。每次需要湿敷30分钟,日3次。在临床当中主要适用于糜烂、渗液者。
三、涂搽法治疗湿疹,药物可用黄连、甘草,加工方法是研细末后用开水调糊涂湿疹患处,一般患者可以在使用半小时后去药,日3次。此方法在治疗当中主要适用于面部、头部、手部、足部等小面积皮损,在发病之后主要表现为丘疹、潮红等。
四、艾灸法,湿疹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艾条悬灸患处,每次需要使用的时间是10~15分钟,日3~4次。艾灸方法在临床当中主要适用于治疗一些手部、足部等操作部位小面积糜烂、渗液者。
拳参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止泻
拳参味苦性凉,入大肠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故可用治热毒泻痢或湿热泻痢,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等症。可单独制成片剂(每片含拳参0.3g,每次4片,每日服3次)使用,或与白头翁、黄连、黄芩、金银花、秦皮、白芍等同用。
黄芩清肺热吗 黄芩的副作用
服用过多时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副作用。
黄芩是属于一种中药材,其中可能会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是需要经过肝肾的,因此如果服用过多的话就可能会对肝肾造成较大的负担,长期下来会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而且黄芩的性质偏寒性,服用后会对脾胃造成一定的刺激,如果服用过多的话就有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的症状。
黄芩不能和什么一起使用 抗生素
黄芩中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是不建议和抗生素一起使用的,不然有可能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