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白露的由来

白露的由来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寒露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常年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白露节气是什么时候

2018年9月8日。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兰瓜的由来

1943年,时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的张心一博士,邀请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罗德明博士来兰州帮助研究解决干旱问题。罗德明认为兰州很适宜种植甜瓜,并答应回国后捎一些“蜜露”瓜种,在兰州试种。次年元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访华途经兰州时,亲自将罗德明捎的“蜜露”瓜种子交给张心一。1954年经张心一组织在兰州地区的砂田里试种成功,因种子系华莱士携来兰州,故将此瓜起名“华莱士”,以示纪念。建国后一度改名为“兰州瓜”,1956年,时任甘肃省省长的邓宝珊先生,取此瓜皮纯白而获源于兰州之意,提意更名为“白兰瓜”,沿用之今。

白兰瓜在兰州试种成功后,便被推广到皋兰忠和、水阜、什川、石洞等乡村,经40多年栽培已成为皋兰传统特产。这种瓜,每亩种1200余株,植株强壮,每株留瓜1枚。群众将其生长状况概括为:“四个扁担八个叉,四十八片叶子一个瓜” (即每株4枝主秧,8枝侧秧,48片叶子留瓜一个)。瓜重约1.5公斤,含糖量一般达12%左右,好的可达16%左右,瓤厚汁丰,脆而细嫩,吃时瓜糖盈口,甜美清凉,满颊清香,直透心脾,有“如露如蜜”之说。群众戏曰:“白兰瓜拌炒面,笑死尕老汉”。过去主要在旱砂田种植,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和大棚技术的推广,开始采用大棚套小棚,再压地膜的种植方式种植,提高了瓜品质量,提早了上市时间,效益大增。现在,种植面积约2000多亩,亩产1500公斤左右,年可产瓜300多万公斤,除供应兰州市场外,还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并打入香港国际市场。特别是忠和产的大暑白兰瓜,皮白瓤绿,籽腔小,肉厚汁多,含糖量高,堪与瓜地相连的兰州青白石出口名产媲美。

白露的由来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农历8月,正是公历9月的“白露”节,这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

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产区也进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阶段。这时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农谚中:“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是真实的素描。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的播种也即将开始。

白薯的名称由来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6]。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白露节气可以吃羊肉吗

可以吃。

白露节气是可以吃羊肉的,并没有不能吃羊肉的说法;而且白露节气的时候,天气逐渐转凉,羊肉味辛性热,具有一定驱寒作用,适量吃既可以驱寒,又可以滋补身体。

但要注意少吃羊肉,否则可能会导致人体上火,导致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情况发生。

白领族的名称由来

白领族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经常拿来代表领较多薪水的专业人士。这个词可能最早是从1928年启用的,当时是代表非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如公务员、教职人员等,是与蓝领族互作为对比的族群。白领族较少从事劳力工作,在公司里的职业阶层也往往是行政或是正式职员,并有专业的工作能力,如医生或律师等。在一些社会学的研究里,经理阶级的有时也被归为白领族之一。

“白领职工”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的范围包括一切受雇于人而领取薪水的非体力劳动者,因而有“白领职工”之称。他们一般工作条件比较整洁,穿着整齐,衣领洁白。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事员、推销员、打字员、速记员、文书、会计、店员及教师、医生、律师、普通职员等;这些人的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较好,尽管如此,由于不掌握生产资料,他们仍处于受雇佣地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白领总数超过蓝领,约占工人总数的60%—70%。白领阶层福利好、收入高、职位稳定,是令人羡慕的阶层。

按美国的标准,白领是指年薪在8万美元以上、从事纯粹脑力劳动的人。除了个别技术性特强的行业,大多数的“白领”都是有生存危机的。劳动制度的不够完善,使白领无法有应有的保障。但是到1996年,8万的数字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当然各国甚至是各地区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因此白领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中国最大的白领网站“白领公社”则认为,白领泛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

白领还有了动漫的形象代言人,那就是白领漫画张小盒。张小盒的漫画表现了中国白领的酸甜苦辣,备受白领的喜欢,号称中国白领代言人。

寒露的由来

根据天气变化演变而来。

寒露节气是一个表示天气的节气,白露节气时,冷空气在靠近近地面时变成了水蒸气,在近地面的植物上面形成了一颗颗小水珠,到了寒露节气,温度下降,不仅有白色的露珠,而且露珠还伴随着寒气,后来,人们就将这段时期命名为寒露节气。

香芋西米露的由来

市面上的香芋西米露演变有多个版本:有块状的,有磨溶煮成糊状的,还有加椰奶的等,香芋西米露是所有糖水中复杂程度最高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项糖水技术(在中国只有极少数资深糖水老师傅能有此秘方),最好吃的香芋西米露版本当属块状的香芋西米露,因为块状香芋能最好的保持其自身的香甜味道和口感,吃起来软糯细腻,香甜透心,可谓糖水中的极品。

做的香芋西米露的品质口味堪称最绝,软软糯糯的好吃极了,来广西的人一定要来绿城南宁,来南宁一定要品尝一碗地道的特色糖水香芋西米露。

相关推荐

白癜风到底由何而来

一、精神和心理压力过大 精神和心理压力过大,神经的高度紧张是引起白癜风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 因为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因为工作、生活等压力导致身体内分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白癜风病发病率在都市白领中逐渐走高,这一点也越来越明显。 如果我们长期保持神经的紧张以及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使内分泌系统紊乱,造成心灵上的恐慌,从而影响黑素细胞的合成,引发白癜风病。 二、紫外线照射过导致 白癜风病的发生和长期受到严重的紫外线照射也是有关系的,因为紫外线不仅会破坏皮肤黑色

白露是什么意思

天气开始变得凉爽起来。 白露是一个天气节气,到了白露之后天气会开始变得凉爽起来,温度降低后水汽会在地面和近地面进行凝结,生成水珠,白露后,室外的植物上面都有一层露水,所以,有个成语叫“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说的就是白露天气。

白露节气自然特征

白露是公历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此时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故名白露也。郑博士提醒朋友们注意: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

白露是什么时候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

2018年什么时候白露

2018年9月8日是白露节气。 到了白露节气后,天气会逐渐开始变得凉快,清晨的时候可以看到地面上有明显的水汽,在植被上面会有一颗颗白色水珠,所以叫白露,因为白露是这段时间所特有的现象,后来就将这段时间称为白露节气了。

白露气温大概多少度

白露气温大概在25°左右。 白露节气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到了白露节气基本上就已经进入深秋了,白露节气是全年温度比较舒适的一段时间,再往后就要开始进入冬季节气,温度会缓步的下降,因此,白露节气时很适合出去赏秋、游玩。

到了白露天气会凉快吗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白露节气酿酒的习俗,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在江苏和浙江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用以待客的习俗。 江苏太湖畔一带,民间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了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

白露节气是什么时候 白露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

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当地习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这种说法固然比较夸张,但是白露节气吃龙眼确实对身体多有裨益。 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很多种疾病。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这“十样

白露时节各地习俗

1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 因为龙眼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2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 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3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4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 白露过后,天气转凉,那养生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养生专家称白露实际上是表明天气已经转凉。

白露的风俗食物 2019年白露时间

2019年白露时间是9月8日。 白露节气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深秋开始,白露节气之所以称为白露,是因为,在白露节气时,人们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