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拔罐禁忌 中脘穴
腹部拔罐禁忌 中脘穴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去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等症,很多人肚子胖正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不佳导致的,而拔罐中脘穴则有治疗缓解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坚持拔罐中脘穴自然可看到瘦肚子的变化。
肚子一般可以拔火罐吗
拔罐减肥是专业通经穴的治疗方式,使体内脂肪快速分解,排毒清热,从而达到降脂消脂的瘦身功效,这是几乎没有反弹的减肥方法。做过腹部拔罐减肥的都觉得腹部拔罐减肥是挺有效的,而且重点在没有反弹,没有副作用,但是体质弱的还是不要做拔罐减肥为好。
拔罐减肥,按照中医理论,在您身体的各个脂肪堆积部位做开穴,点穴,封穴,推脂,疏通经络,刺激相关穴位,将脂肪燃烧分解,渗入脂肪以下八厘米,快速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皮下脂肪,四肢脂肪五脏六腑脂肪,血液中甘油三脂)排出久积毒素,特有的呼吸,通经穴,调理五脏六腑平衡,同时调理女性内分泌条紊乱,痛经便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纯物理原理减肥方法。
腹部拔罐减肥是在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腹部穴位减肥。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上文中对肚子可以拔火罐吗给出了明确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心中有数了,不过拔罐可不是随意就能做的,如果自己对拔罐常识掌握的不是很全面,或是不精通,最好是寻求专业理疗中心或正规医院的帮助,才能确保效果和安全性。
拔罐治疗妇科病要怎么做
1、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疗法在“热敏点”进行集中疗灸的一种灸法,即用艾条灸病人体表的“热敏化穴”,激发病人的经络感传现象,促进经气运行至病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热敏灸法的妇科适应症:适合用于治疗妇科系统疾病,如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禁忌症:孕妇的腹部禁灸。
2、拔罐疗法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形成的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吸毒排脓、祛风散寒等功效。
拔罐疗法的妇科适应症: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
注意事项:拔罐时注意不要受凉,湿气重的季节不宜拔罐。
3、中药穴位敷贴疗法
此疗法是利用中药敷贴穴位,刺激经络穴位达到治病目的的特色疗法,“外治之理即是内治之理”,因此此方法在临床中运用广泛,而且具有用药途径直接、作用迅速、使用便捷、副作用少等优点。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的妇科适应症:子宫肌瘤、痛经、盆腔炎等。
禁忌症:孕妇、血证、心脑血管疾病、发热者等。
4、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是在耳廓穴位上用针刺或其它方法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多用压丸法和埋针法。
耳穴疗法的妇科适应症:月经不调、围绝经期综合症等。
注意事项: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等。
5、砭石疗法
砭石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法,是一切用石质工具对人体进行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的医术的总称。
砭石疗法的妇科适应症: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等。
注意事项:砭石疗法另外还有减肥和美容的效果;且女性大多阴虚,砭石疗法对于阴虚体质调理有很好效果;但孕妇腹部不可做砭石疗法。
6、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补气假说为理论基础,研究腹部经络、穴位以及针刺方法,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神阙系统及人体经络系统自我调理的潜能,使内脏逐渐趋于稳态来治疗全身疾病。
腹针疗法的妇科适应症:适合各类妇科疾病。
禁忌症:孕妇禁用。
拔罐能治疗很多的身体疾病,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也是能有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只要病人能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那么病症就是能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是,拔罐人的技术一定要过硬,这样能避免出现被拔罐人有烧伤或者是烫伤的情况。
半夜急性肠胃炎自救 方法四:家庭拔罐止吐泻
取天枢、气海、关元、脾俞、三阴交。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20~ 25分钟,每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吐泻)。一般3次即愈。
取中脘、神阙、天枢、关元。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 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采用灸罐法。先拔火罐,留罐15~ 20分钟。起罐后温灸15分钟,每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突然恶心呕吐,腹痛水泻,脘腹痞满冰冷,苔白腻,脉迟或细弱。一般1~2次,最多5次即愈。
取曲池、天枢、足三里。采用刺络拔罐法。穴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刺后拔罐5~ 10分钟。隔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腹痛心烦,发热口渴,吐腐臭物,苔黄腻,脉数。吐泻严重者,口千舌燥,两眼凹陷,出现脱水症。一般2次即效。
取穴:分2组,一为足阳明胃经、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下巨虚(双)。二为足太阳膀胱经,大肠俞、小肠俞。用走罐法。
一般用第一组穴,术者左手持罐,右手用镊子夹棉球,蘸上95%酒精,点火后插入罐内1 ~ 2秒钟迅速拔出,左手准确地将罐子扣在经穴上。腹部先在中脘穴拔一个罐,然后一手扶罐底,一手扶罐体,慢慢将罐子移向左侧天枢穴,再以同样方法返回中脘,移向右侧天枢穴。
如罐内的吸力不够可重新拔上,这样往返移动5~6遍,待患者有一种暖和舒适感后,固定在中脘穴上,再在左右天枢穴各拔上一个罐,留罐15~ 20分钟。下肢在足三里穴上各拔一个火罐,从上至下向下巨虚穴移动,反复7~8遍,然后固定在足三里穴上,留罐15~ 20分钟。起罐后用右手掌面按在局部紫斑上,轻揉按摩1~ 2分钟,促进局部瘀血消散。
中度以上急性胃肠炎12小时后可在第二组穴位上继续操作1次,留罐15~ 20分钟。轻度患者每日1次,不用第二组穴位。
主治:急性胃肠炎。
选对穴位拔罐更有效
拔罐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技术,应用拔罐可以帮助人体调整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而且具有易于观察罐内皮肤变化,便于掌握拔罐时间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家庭中。但是想利用拔罐疗法来调理和改善体质,首先需要选对穴位。
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根据保健的侧重点,每次选用3~4个穴位。用抽气罐或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嗽为l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选对穴位 拔罐更有效
1、 呼吸系统保健:大椎、风门、肺俞、尺泽、孔最。
2、 生殖系统保健:肾俞、关元、气海、命门、八麛、、八、秩边。
3、 消化系统保健:神阙、中脘、下脘、脾俞、足三里。
4、 月经失调保健:归来、血海、三阴交、气海、肝俞、胃俞。
5、 循环系统保健:身柱旭中、曲池、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二阴交。
除此之外,人们在拔火罐时也要了解一些禁忌事项:如拔火罐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可能会致拔罐部位的皮肤出现水疱,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另外,拔火罐后不宜立即洗澡,否则会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不良后果。
温馨提示: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腹部拔罐位置示意图 中脘穴健脾和胃
定位:在上腹部正中线上,脐上4寸,仰卧取穴。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利水。
主治:胃痛,呕吐,反胃,腹痛,腹胀,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
拔罐治疗小儿厌食症
(1)中脘、天枢、气海、胃俞、脾俞、足三里、建里,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穴,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3)先用闪火法拔罐,于上脘穴留置10分钟,然后用七星针叩刺脊柱两旁出血,并在膈俞、肝俞、胃俞穴拔罐10分钟,可配合针点刺四缝、足三里出血,隔日1次。
如何用拔罐治荨麻疹
拔罐法一
取穴: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操作:让患者取侧卧位,选用500ml罐头瓶,用闪火法,在神阙穴吸拔火罐(越深越好),第1次保留10分钟后起罐,相隔1~2分钟,再在此穴用同样方法进行,每个患者施术3次,使局部充血越明显越好,由正常肤色变成暗紫红色为好。
疗程:每日1次,连续3天为1个疗程。如9日未愈者为无效,应另选择其他疗法。
配穴方案
1、风寒束表者,加拔大椎、风门、曲池、血海。
2、风热客表者,加拔风门、风池、曲池、风市、膈俞、血海。
3、脾胃湿热者,拔天枢,伴腹痛者加中脘、气海;
4、气血两虚者,拔脾俞、气海、膈俞、血海;
5、冲任失调者,加拔肝俞、期门、关元、血海。
拔罐法二
留罐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在合谷穴、曲池穴、中脘穴、神阙穴、风市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采用留罐法,留罐10~15分钟。2~3日1次,10次为1疗程。
取穴位置
1、合谷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古右各一穴。
2、曲池穴:在肘部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左右各一穴。
3、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方4寸。
4、神阙穴:在腹部,脐中央。
5、风市穴:在大腿外侧的中线上,胭横纹上7寸处。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古右各一穴。
6、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约一横指处,左右各一穴。
7、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入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左右各一穴。
8、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左右各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