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诊断乙肝
如何检查诊断乙肝
1.胃镜:当无法根据化验结果判断是否有乙肝时,可以作胃镜,了解食管黏膜及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如果静脉曲张情况存在,说明乙肝已发生。
2.肝纤维化指标检查:抽血检查血清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等等,可以初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
3.乙肝病毒学指标:包括乙肝病毒“两对半”,乙肝病毒DNA等,了解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大小。
4.血糖、尿糖、尿常规等:主要了解是否存在乙肝相关性疾病,如肝源性糖尿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
5.肝穿刺检查:当其他手段和检测方法不能明确病情严重程度或存有疑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肝穿刺,取活组织检查,有助于确诊。
6.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对病毒性肝炎应采取哪些手段进行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诊断中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引起传染病的发病因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仅仅依靠临床症状,有时候一些传染病非常难诊断。这种情况下,流行病学资料就可发挥重要作用。如朋友会餐后有多人都发病了,而且症状相似,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些人所患疾病和会餐有很大关系。
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是确诊肝炎的重要依据。确诊各类型肝炎所依据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肝组织学检查等。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转氨酶),其中主要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1一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o+
·病原学检查。包括各类型肝炎病毒的相应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如诊断甲肝的抗甲肝抗原的IgM抗体(抗-HAVIgM);诊断乙肝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抗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抗一HBs);诊断丙肝的抗丙肝抗原的抗体(抗-HCV);诊断丁肝的丁肝抗原(HDAg)和抗丁肝抗原的IgM抗体(抗-HDVIgM);诊断戊肝的抗戊肝抗原的IgM抗体(抗-HEVIgM)等。
·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由医生用特定方法取病人肝组织做病理检查。
重要提示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非常多,其临床意义也较复杂,病人不要看到检验结果是阳性或高于正常值就认为自己一定是得了肝炎,要由医生根据各项检查综合评价后做出诊断。例如,许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其肝组织检查证明并未得肝炎,这些人只是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
肝功能检查可以查出乙肝么
肝病专家介绍,虽然肝功能检查对于乙肝患者判断病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肝功能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肝功能是不能查出乙肝的。目前查乙肝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到正规的医院做乙肝五项检查,根据乙肝两对半检查的结果就能判定出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肝功能检查可以查出乙肝吗?虽然肝功能不能查出乙肝,但对于乙肝患者来讲,定期检查肝功能还是非常必要的。在对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作评价时,必须要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以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乙肝患者做肝功能检查时,一定要去专业正规的肝病医院,因为专业化的肝病医院、国际先进的检测诊疗设施、权威的专家队伍、规范高效的治疗方案,是肝病患者康复的前提。
乙肝大三阳的患者应该如何对症治疗
乙肝大三阳治疗:对于乙肝大三阳患者应该如何对症治疗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乙肝大三阳。在乙肝五项检查中,检查结果出现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均显示为阳性的情况,就被叫做乙肝大三阳,简称大三阳。一般情况下,处于大三阳时期的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那么乙肝大三阳患者应该如何对症治疗呢?
对乙肝大三阳的治疗,必须要了解患者的病情,才可以针对病情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此,对乙肝大三阳的治疗不能千人一面,患者处于什么阶段,病情轻重程度如何,再做出科学的判断。那么乙肝大三阳患者应该如何对症治疗呢?乙肝大三阳患者怎么了解自己的病情呢?
首先,通过检查乙肝病毒系列指标,可以知道体内乙肝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以及体内病毒的数量,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的治疗;
其次,进行抽血检查肝功系列、肝纤维化等指标以及B超等影象学检查,可以明确看出肝脏的受损程度,以及诊断乙肝处于轻度、还是中度、还是重度,是否到了肝硬化阶段;
肝病患者的检查诊断方法
肝病的检查诊断方法之一,血常规的检查诊断。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病情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血象的改变往往苦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另外,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根据以上指标可以综合判断病情处于什么阶段,是轻度还是重度。
肝病的检查诊断方法之二,B超检查诊断。通过B超,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们脉内经,脾脏厚度,有无腹水。另外,乙肝病毒学指标,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等,了解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大小。希望肝病的患者朋友可以通过进行B超的检查来诊断病情的发展阶段。
肝病的检查诊断方法之三,肝纤维化指标检查,主要有抽血检查血清前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可以初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这样的检查方式也比较直接,患者朋友可以采用肝纤维指标来检查诊断肝病的情况。
乙肝五项检测意义
肝功五项检测又称肝功能检测,是常见的乙肝检测项目(乙肝两对半、肝功能、HBV-DNA检测、病毒变异耐药检测、肝脏B超检测)之一,多用来诊断乙肝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以此判断人体肝组织病变情况,为乙肝病情的综合诊断提供依据。到2011年,反映肝功能的化验项目已达700多种,新的化验项目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但主要包括四大类
:①反映肝细胞损伤的化验;
②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化验;
③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化验;
④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化验。定期进行肝功检查十分必要。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担负着多样的生理功能。当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损害时,可引起肝细胞内各种物质代谢的异常,导致血液中与肝脏有关的代谢产物和酸含量改变。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乙肝小三阳诊断常见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是乙肝小三阳常用的检查之一,通过乙肝五项检测,大致反映出患者身体内病毒存在的状态,配合乙肝病毒DNA检测,可以了解乙肝小三阳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
2、乙肝病毒DNA检查,乙肝病毒DNA检查主要是用来判断目前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大小,也是传染性大小,尤其在判断乙肝的转阴,以及用药前后的疗效的判断有很重要的作用。
3、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等检查指标,通过检查这些指标,可以对肝脏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做出判断,进而为针对性的治疗提肝可靠的判断依据。
4、B超检查:乙肝小三阳B超检查-是肝脏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肝病、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具有提示和诊断的作用。
乙肝如何诊断检查
乙肝诊断最简单快捷的标准就是查看现病史和既往病史,如果以前没有感染过乙肝,现在出现了恶心,呕吐,低热,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并且接触过乙肝患者,很可能是急性乙肝感染;如果既往感染乙肝,出现以上症状时,可能是病情复发。不过上面的症状没有什么特异性,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到医院检查,分析病因。
乙肝诊断就要查看体内是否含有乙肝病毒,因此需要做乙肝两对半检查。根据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如果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第一项为阳性,这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了解病毒在体内具体情况还需结合HBV-DNA检测。
乙肝诊断病毒在体内存在情况需要做HBV-DNA检测,根据HBV-DNA检测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是否感染乙肝病毒,HBV-DNA定量检测还可检测出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复制情况以及传染性强弱等信息。
乙肝五项检查需要空腹吗
建议:乙肝两对半是诊断乙肝感染的重要检查项目,所以在检查之前,需要注意几点事项,以避免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出现,导致医生得出错误的判断,造成误诊。1、在做乙肝五项前应注意不要喝酒。 2、如果在检查前还在服用某些药物,那么最好是在检查前的一两天就停止用药,以免影响检查。3、在做乙肝五项检查前,还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因为睡眠不好、劳累等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4、在检查前天晚上最好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5、乙肝五项检查前是不需要空腹的,不过如果还需要检查肝功能、血脂等项目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小儿乙脑检查诊断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10~20)×109/L左右,个别可达40×109/L,这与大多数病毒感染不同。白细胞分类中可见中性粒细胞高达80%以上,并有核左移,2~5天后淋巴细胞可占优势,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
二、血清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2、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抗体于病程第5天出现,第2周达高峰,可维持1年以上,血凝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81.1%,高于补体结合试验,但有时出现假阳性,是由于乙脑病毒的血凝素抗原与同属病毒如登革热及黄热病病毒等有弱的交叉反应,故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或单份效价达1∶80以上可作诊断依据,此法操作简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检查。
3、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抗体出现时间较晚,病后2~3周才开始出现,5~6周达高峰,故不能作早期诊断,一般多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维持时间约1~2年,抗体效价以双份血清4倍以上增高为阳性,单份血清1∶2为可疑,1∶4或以上为阳性。
4、中和试验:中和抗体于发病后第2周出现,持续2~10年,特异性高,但方法很复杂,仅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作临床诊断用,近年来,中和试验已为其他测定乙脑病毒抗体的方法所替代,很少采用。
5、其他血清学方法:如特异性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LAIT),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查急性患者血清,其阳性率都比较高。
6、乙脑病毒抗原测定:用McAb的反向被动血凝法测急性期血清中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率71.5%,是目前较好的快速诊断方法。
三、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常规检查:除压力增高外,外观无色透明,偶呈轻微混浊,白细胞计数多数轻度增加,多在(50~500)×106/L之间(约占80%),少数可达1000×106/L以上,也有极少为正常者。白细胞计数的高低与预后无关,病初2~5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正常或偏高,偶有降低,氯化物正常。约有2%~4%的乙脑患者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正常。此外,在起病1~2天内脑脊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常增高,对于判断本病预后、脑组织损害有参考意义。脑脊液有变化者需10~14天才恢复正常,个别病例需1个月。
2、乙脑抗原测定: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IRHT)测早期脑脊液中的抗原,阳性率为66.7%,本方法灵敏,简便,快速,不需特殊设备。
3、特异性抗体测定:用MAC-ELISA法测定患者脑脊液中乙脑病毒IgM及IgG抗体,并与血清中上述两种抗体出现情况作比较,发现脑脊液中IgM抗体先于血清中出现,病程第2天就可测出,且持续时间较血清中抗体为久,可用于早期诊断。
4、病毒分离: 乙脑病毒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疾病的初期取血液及脑脊液分离病毒,其阳性率很低,在病初早期死亡者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出乙脑病毒。
5、血气分析: 对重症患者可作血气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呼吸功能衰竭及酸碱代谢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近年来,国内对部分乙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测定,发现多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其次为呼吸性碱中毒。
乙脑的CT、MRI特征性表现为双侧丘脑对称性分布的病变。CT上病灶呈低密度,低密度部位主要见于丘脑、中脑及基底节,还可见到脑水肿、伴有脑室扩大的脑萎缩等。部分患者急性早期CT可表现正常。颅脑MRI显示全部病例均有双侧丘脑损害存在,T1加权像病灶多呈混合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或混合信号,最常见为不同宽度的低信号围绕着高信号中心。质子密度加权像多呈高信号。除双侧丘脑受损外,大脑皮质、小脑、中脑、脑桥中央、双侧基底节、脑室周围白质及颈髓至少还有一个部位有异常信号。
小三阳要做什么检查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
肝纤四项主要用来检查诊断乙肝小三阳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是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如果乙肝小三阳病情有变化或者不稳定,建议检测肝纤四项,及时发现肝脏情况,方便预防治疗。
乙肝两对半检测和病毒DNA的区别
:检查乙肝两对半和DNA其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乙肝病毒DNA检测有什么意义),乙肝两对半是用来检测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检查项目,检测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而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单一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是不能反应乙肝病情的,需要借助其他相关检查而定。
那乙肝检查中,乙肝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区别?乙肝两对半检查只能反映出体内抗原抗体的携带模式,而 HBV-DNA的存在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是诊断的有力依据。乙肝两对半检查是检测有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意义是什么),检测乙肝传染性强弱的一个初步估计指标;HBV-DNA检查能详细的检查出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复制的强弱,能更准确的判断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强弱。总之,乙肝患者检查不能单单凭借一个指标而定病情,需要借助其他相关指标,综合分析而定,才可对病情作出正确分析,从而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体是临床诊断乙肝疾病的重要依据,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检查的结果显示。
权威报道肝病医院提示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人体对乙肝病毒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肝,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出现意味着在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中,抗原是病毒本身的成分,而抗体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物,其临床意义不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常在感染恢复后期出现阳性,此时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至少已1个月以上。抗-HBs于6-12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0年内转阴(有时转阴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