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肝炎哪几种检查不可少
诊断肝炎哪几种检查不可少
目前在我国判断是否感染肝炎的常规检查就是肝炎五项检查,也称之为肝炎两对半,临床上主要分为肝炎五项定性检查和肝炎五项定量检查(参考肝炎五项定量分析),常用诊断肝炎的就是肝炎五项定性检查,结果以阴性(+)、阳性(-)显示。肝炎五项定量检查较于肝炎五项定性检查更精确,是以具体的数字来显示的,主要用于判断肝炎患者病毒的携带模式,以及健康人的抗体滴度情况。肝炎五项检查结果中一共包括有五个指标,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这五项。诊断五项的意义在于:(1)表面抗原阳性提示感染了肝炎病毒。(2)表面抗体阳性提示患者体内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对肝炎有免疫力。(3)e抗原(HBeAg)阳性是肝炎病毒复制的指标。(4)e抗体阳性一般情况下提示肝炎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5)核心抗体阳性提示感染过肝炎。弄清楚了慢性肝炎应该怎样治疗之后,肝病提醒,如果在检查中发现表面抗原和e抗原其中一项为阳性,则说明感染了肝炎病毒,但并不能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因而这时就需要同时结合肝功能、hbv-dna检测、B超等检查结果,综合来判断病情,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治疗以及如何治疗,如果肝功能异常,则需要进行保肝护肝的处理,但如果是肝炎病毒DNA为阳性,这时就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肝炎的治疗,对症很关键。
25岁以后乳房检查不可少
据了解,全球每年有50万人死于乳腺癌。每3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每1分钟,就有一位女性因乳腺癌逝世。而在中国,现今已有150万女性罹患乳腺癌,预测到2021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260万。在“相约春天,关注生命‘腺’”的健康普查活动现场,济南乳腺病医院主任医师王兆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春天是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特别是乳腺疾病,如今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疾病,而乳腺癌也成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乳腺癌患者数量每年递增2%,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幸“中枪”。
“45-55岁是乳腺癌的高发病年龄,而且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王兆太表示,除了家族因素外,月经初潮早,绝经迟,生活不规律,绝经后肥胖,产后不哺乳等都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除此之外,在乳腺疾病中“独领风骚”的乳腺增生也不容忽视,“70%的女性都患有乳腺增生,其中30%的患者需要进行治疗,这部分患者中可能有乳腺不典型性增生(乳腺癌前兆)。”
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合理预防,定期检查,才能防患于未然。王兆太介绍,乳腺癌早期并无病症,当发现乳房异样时,病症往往演化得较为严重。“建议女性25岁之后,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每两年进行一次目钯检查;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以上两项检查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预防乳腺疾病,女性应该保持良好睡眠和心情舒畅,在饮食上少吃油炸食品和雌激素高的食品。专家介绍,食用含有较高雌激素食物,会打破女性体内雌、孕激素原有的平衡,导致乳腺疾病和妇科疾病的发生。
女人健康这些检查不可少
20岁后
全面体检。21~40岁,至少每5年做一次全面体检,40岁后,应每年体检一次。检查内容包括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
巴氏涂片检查。这项检查可发现早期子宫颈癌症状,及早发现,治愈率更高。建议从21岁开始每年查一次。到30岁时,如果连续3次检查结果正常,那么在 65岁前每3年查一次就可以了。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徐志坚认为,二十多岁的女性,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通常都是一过性的,因此选用比较 简单、成本较低的巴氏涂片检查就可以。
性传播疾病检查。美国每年新增的性病患者约为1900万,其中近半数年龄在15~24岁之间。性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一些女性患者不孕。性活跃的高危人群应每年接受一次HIV、衣原体和淋病检查。
皮肤病变检查。黑素瘤是25~29岁女性的头号癌症死亡原因。30年来,年轻女性中黑素瘤发病率增加了50%。有黑素瘤家族病史的人群每年应接受一次皮肤癌检查。
30岁后
HPV检查。从大约30岁开始,女性免疫力开始下降,更容易感染HPV(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必要因素,大多数性活跃女性会在某段 时间感染此病毒。”徐志坚告诉记者,“从30岁开始检查HPV,如结果正常,之后可每3年做一次检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检测子宫颈癌的‘金标准’是把巴 氏涂片和HPV检查相结合,这样能发现绝大多数的病毒感染。”
血糖检查。血糖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的苗头。如果你总觉得口渴、疲惫,出现体重减轻等状况,更要进行血糖测试。糖尿病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建议30岁后每3年查一次血糖,50岁后要每年查一次。
40岁后
血脂检查。40岁后,每年都应查血脂。吸烟的人和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家族史的人,更应该定期检查。
50岁后
乳房X光片检查。乳腺癌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上升,在50~59岁的女性中,乳腺癌患病几率为2%;在60~69岁的女性中,乳腺癌发病率则为3%。专家建议,每两年做一次乳房X光检查,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则应在40岁以前就进行检查。假如发现乳房大小、外形有所改变或有包块等情况,应该马上去医院就 诊。
肠镜检查。肠癌在50及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最高。众多研究表明,肠镜检查从50岁开始,之后每10年筛查一次能很好地检查出肠部病变。
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与检查
一、早期肝硬化的症状诊断和病因诊断
(1)导致肝硬化的病因:有无病毒性肝炎、长期嗜酒、长期营养不良、血吸虫病或化学药物中毒等病史。
(2)早期肝硬化全身症状: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早期肝硬化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
(3)早期肝硬化消化道症状:食纳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
(4)早期肝硬化体征:少数病人可见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无压痛。脾脏可正常或轻度肿大。
由于早期肝硬化症状不明显,常易与原有慢性肝病相混淆,所以只根据肝硬化的症状和病因因素不能确诊肝硬化。肝硬化的检查手段才是确诊肝硬化的依据。
二、早期肝硬化的检查诊断
1) 肝脏的病理学检查诊断:到目前为止,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最可靠方法。通过肝穿刺病理学检查,不仅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发展至肝纤维化,而且可以弄清肝纤维化到底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可以鉴别出是酒精性肝硬化还是肝炎后肝硬化,以及是否伴有活动性肝炎。鉴别诊断如肝肿瘤、脂肪肝、肝结核及肝脓肿。这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很有帮助。目前在临床上,肝穿刺的设备和技术已很完善,病人的痛苦也很小,在有经验的肝病专科医生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者极少。
(2)脏脏的影像学检查诊断:B超、CT及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肝纤维化的某些征象,如肝脏轮廓、大小、及肝实质信号强弱的改变. 肝脏血管内径及血流方向、速度的改变,脾脏大小的改变等。能对肝实质、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脾脏及其他脏器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检测,对肝硬变和门脉高压症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但是,目前这些影像学检查尚不能对纤维化做出确诊,更难于准确判断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故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
(3) 血清指标:血清指标是目前研究得最为广泛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其中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P)、Ⅲ型前胶原(PC—Ⅲ)、Ⅳ 型胶原、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 (1N)等应用较为广泛。这些血清学指标的高低与肝穿诊断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而可用于诊断肝纤维化。因毕竟不如肝穿刺检查来得直接,对于某些病人来说,往往很难根据一次化验指标高低来确定肝纤维化的程度。但是血清化验的优点是取材方便、容易复查,如果能定期检查(如每半年或一年 )则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是升高或降低的总趋势来了解肝脏纤维化的发展变化情况,也可大致了解抗纤维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4)血小板和肝功能检查:早期肝硬化时血小板数量比平时减少。肝功能检查,主要表现在蛋白,早期肝硬化可能会出现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比例倒置等情况。
(5)内窥镜检查
内镜检查可直接发现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布走行、曲张程度及静脉表面有无红色征、糜烂和血痂及活动性出血的出血部位。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急诊内镜检查对判断出血部位和原因有重要意义,还可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如喷洒止血药、进行硬化剂注射等。如发现曲张的静脉有近期出血征象,可采取有关措施,决定下一步的治疗,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还可同时确诊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有无溃疡、糜烂、炎症和肿瘤等病变。
人到中年五项检查不可少
血压测量
血压可以经常测量。一般来说,如无心脏病,在50岁以前应1-2年测量一次,超过50岁应当每年检查。如有家族高血压史,或心脏病、糖尿病及体重过重,测量的频率应高些,甚至要持续一段时间动态观测血压情况,具体由医生来定。
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尤其检测胆固醇水平,这可以帮助你评估患冠心病的概率。从20岁开始,应该每年做一次检查。如果胆固醇水平比正常高,或有冠心病家族史,则应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更频繁地检查。
直肠、结肠检查
检查主要从45-50岁开始,如果结果是正常的,则以后每3-5年检查一次。如果有息肉、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的家族史,检查的次数应更多。如果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性状改变如血便等,应立即请肛肠科医生诊断。
前列腺检查
前列腺是男性身体重要的一部分,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都是常见病,却也是容易反复的病症。普通的数字型直肠检查(DRE),可直接检查前列腺的异常增生或肿瘤。前列腺特别抗原检查(PSA)可测量一系列隐藏在血液中的蛋白质。建议从35-40岁开始,每年都进行前列腺的有关检查。
睾丸检查
医生建议每月自我检查睾丸是否有异常的变化,但这不能代替医生的专业检验。目前认为,睾丸癌愈早确诊愈容易治愈。15-35岁的男性,应至少每2-3年进行一次睾丸检查。
识别这些信号
注意血糖、胆固醇、血压。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血压问题也经常出现在年轻男性身上,特别是那些有家族遗传病,或是本身血压就高的人,当你常常感到头晕,恶心,早上起来头痛时,就要及时就医。
勿把背痛当小病。据调查,80%的成年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背痛经历。一旦背痛起来,难受起来却让人心乱如麻,坐立不安。严重的背痛患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常坐办公室的人和司机,在每年的体检中,最不能疏忽的就是背部,年龄越大,就更要好好检查。
附件炎引起脸上长斑如何检查
附件炎是指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附件炎主要的面部症状就是脸上长斑,对于脸上长斑的女性来说很有可能患有附件炎,那么下面就是附件炎引起脸上长斑的检查介绍:
急性输卵管-卵巢炎检查时可见白带呈脓性或均质性粘液状,附件多有压痛及触痛,有时可扪及输卵管、卵巢粘连的炎性包块,边界欠清,活动限制。
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检查下腹有压痛、盆腔检查子宫两侧增厚有触痛,有时可触及肿大固定的囊性包块。
一般来说,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除非有输卵管积水或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时超声检查可发现包块。
由于附件炎是一种多病因形成的妇科病,因此当人们提及附件炎治疗时,会有很多的附件炎治疗方法。而要想有一个显著的附件炎治疗效果,明确的对附件炎诊断也是必需的。因此了解附件炎诊断治疗就变的必不可少了。
代偿期肝硬化诊断依据有哪些
定期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肝硬化的发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慢性疾病发病往往比较隐匿,因此定期的科学的检查是诊断肝硬化发生的唯一办法,临床上很多重症肝病患者就是不重视定期体检的作用导致病情加重造成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肝硬化诊断方法。
随着诊疗设备技术的发展,肝硬化诊断检查设备非常完善。b超,四项肝纤维化检查,肝穿刺等检查,就是诊断肝硬化发生常用的检查项目。b超是采用超声波观察肝脏外部异常变化,四项肝纤维检查判断肝组织是否发生纤维化,肝穿刺活检将肝脏病变部位组织取样,诊断肝脏病变原因,和肝硬化程度。其中肝穿刺是最精准的检查方式。
肝硬化是由于慢性肝炎导致肝细胞过度修复造成的,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造成肝脏质地坚硬,形成了肝硬化,了解肝硬化症状,也可以及时发现肝脏异常病变的发生,再通过科学的诊断,确定病情,肝硬化时期,肝功能严重下降,最常见的就是肝区疼痛,食欲不振,肝掌,蜘蛛痣,肝容。因此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就诊。
肝硬化发生后,要结合肝功能检查,肝穿刺检查等多项检查,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是确保科学检查的原则,同时小编提醒:肝硬化发生后,不科学,不及时的治疗,易造成病情的恶化,影响正常的生命安全,建议大家定期体检,发现病情异常,及时治疗,早治疗早康复。
孕前口腔检查不可少
怀孕易使牙病加重
阿琴捂着嘴、一脸痛苦地来到牙科就诊。陪同她一起来的丈夫告诉医生,阿琴已经怀孕8个月了,近来牙痛到睡不着。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急性牙髓炎让阿琴寝食难安。阿琴这才不好意思地说,怀孕前她有一颗烂牙,当时烂得不重,也不太痛,就没理会。主治医生告诉她,正是那颗烂牙烂出了深洞,刺激到牙髓后发生了急性牙髓炎。“正常来说,孕后期的孕妇不宜做口腔治疗,但考虑到她太痛苦,还是给她做了应急处理。”主治医生称。
孕期口腔最易“搞事”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林正梅教授对新快报记者称,孕妇由于体内激素、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情绪的变化,导致口腔疾病容易发生。其中,最容易发生的口腔疾病为牙周疾病、烂牙和智齿发炎。她指出,孕期常见的牙周问题是妊娠牙龈炎,表现为牙龈发炎、充血肿胀、颜色变红,刷牙容易出血,偶尔有疼痛不适,这主要是由于怀孕时期内分泌改变?智齿发炎的可能性会提高(恶心、呕吐、刷牙、激素的变化影响牙龈)。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不可少
据统计资料显示,约有80%的糖尿病人是死于糖尿病并发症,这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糖尿病患者除了经常性的监测指血糖外(血糖波动大者建议每天测血糖,并携带监测记录就诊),还应定期进行一些相关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类的结合产物,它与血糖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抽血前2~3个月的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
2.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生化全套指标。
生化全套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尿酸等。肝脏与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服用药物需要肝脏代谢,而且有些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脂肪肝,因此要定期检测肝功能的指标。
糖尿病病人较一般人群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不仅与血糖的控制程度、高血压等因素有关,还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脂质代谢异常可使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3.每年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监测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程度,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则需按照肾内科专科医生的意见定期复诊。
4.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糖尿病眼部最严重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逐渐恶化,视力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因此要定期检查眼底。一旦发生眼底出血,病情逆转将很困难。
5.每年进行一次心、脑血管及肢体动脉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脑血流图、血管超声等。
据统计资料显示,约有80%的糖尿病人是死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心梗、脑梗因预后较差一般能够引起患者的重视,所以大多数患者会定期于心内科、神经内科就诊完成心血管、脑血管的相关检查。
但糖尿病足因起病较隐匿往往不能早期发现,常于足溃疡发生后才引起重视,此时的生活质量已开始降低,严重时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除心脑血管外,下肢动脉的病变也应及早筛查,及早干预。
肝炎的检查项目包括什么
肝病专家表示,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于乙肝的检查,首先要检查一下乙肝五项,乙肝五项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e抗原、乙肝表面e抗体,乙肝表面核心抗体。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为了肝脏健康,建议大家在闲余时间都要到医院做下乙肝五项检查。
另外对于肝炎检查项目还包括肝功能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肝脏损伤情况,是否需要治疗等。那么肝功能检查项目有哪些呢?肝病专家指出,临床上反应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检查肝损伤的血清转氨酶、排泄功能的胆红素、合成功能的总蛋白、白蛋白等。如慢性肝炎时转氨酶ALT可持续或反复升高,有时可成为肝损害的唯一表现。
肝炎检查项目有哪些?B超检查也是不可缺少的,B超检查在诊断肝硬化(特别是静止期肝硬化)方面有重要价值;对监测重症肝炎病情发展、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在彩色超声指引下进行肝脏穿刺采集肝活检标本可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监测重症肝炎以及对预后的估计有很重要的意义。
肝病专家提醒大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及严重程度不相同,因此肝炎检查项目应根据自身的状况来选择,如果是首次检查只检查乙肝五项即可,在确诊感染乙肝病毒后,再做肝功能检查和B超检查等,以便全面了解病情。另外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大家在做检查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以避免误诊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肝炎检查
若家长无法根据孩子病症判断是否患肝炎,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肝炎的检查主要是抽血检查:
1、血清黄疸指数及胆红素定量
肝脏可以制造和排泄胆汁,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此项检查可以反映黄疸的有无、程度和性质。正常人血清中有微量胆红素。
正常值: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升以下。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肝脏病变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血清酶含量升高。此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40以下)。
3、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测定
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正常值:总蛋白60-80克/升;白蛋白35-55克/升,球蛋白20-30克/升;白/球比值为1.5:1-2.5:1。
若孩子的抽血检查结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则很有可能患上肝炎,需要马上进行治疗。
肝炎检查
1、血清黄疸指数及胆红素定量
肝脏可以制造和排泄胆汁,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此项检查可以反映黄疸的有无、程度和性质。正常人血清中有微量胆红素。
正常值: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升以下。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肝脏病变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血清酶含量升高。此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40以下)。
3、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测定
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正常值:总蛋白60-80克/升;白蛋白35-55克/升,球蛋白20-30克/升;白/球比值为1.5:1-2.5:1。
若孩子的抽血检查结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则很有可能患上肝炎,需要马上进行治疗。
肝炎的症状是什么
据肝病专家介绍肝炎早期最突出的症状就是会感到疲倦乏力和不思饮食。常见的症状有胀痛或不适,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或有黄疸,口干,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或有低烧,头昏耳鸣,面色萎黄无华等。因为肝脏本身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具有许多重要的消化功能,患肝炎后,肝细胞受损使胆汁分泌减少,消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力下降,所以感到食欲不振、乏力。近来有研究表明,这一临床表现还可能与肝炎的味觉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乙型肝炎初期症状为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 能异常。如果是肝硬化,除有肝炎的临床表现之外,还有腹水,腹壁血管突出,周身水肿,尿少,肝掌,蜘蛛痣,严重者还可能大出血。
想要确定肝炎,除了上述的症状和体症外,最主要的是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肝炎检查才能确诊,肝炎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抗原抗体检查等来确诊。肝炎的检查诊断中根据不同的肝炎有不同的敏感指标,一般来讲肝功能检测中血清的转氨酶含量、抗原抗体检测中的“大三阳、小三阳”、体格以及B超检查中肝脏的大小和结构、体格检查中面容、蜘蛛痣、肝掌等都是诊断肝炎的特异性指症。
儿童口腔检查不可少
定期口腔检查应该从一、两岁就开始进行,一直持续到恒牙完全萌出,年龄大约14岁左右,以后可以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牙齿,即使是成人也需要每年定期检查口腔。定期的口腔检查不仅仅针对龋齿,还可以及早发现牙齿不齐、地包天等影响颜面发育的畸形,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龋齿的自我检查
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其龋坏深度分三种:
1)浅龋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无自觉症状,探查时可卡住探针尖端,探针滑过病变部位有粗糙感,探之无痛苦。
2)中龋病变较深,累及牙本质浅层,局部变黑,可有温度或化学性激发痛,探之有明显龋洞且敏感。
3)深龋病变深及牙本质深层而接近牙髓腔,遇食物嵌塞或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产生疼痛,局部多见黑洞。探针可探查洞底在牙本质深层,探之极敏感或疼痛,无自发痛史。
肝功检查需要空腹吗
肝功能检查前不能吃饭喝水.在常规体检中,肝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肝功能检查可以诊断是否患有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胆系统疾病等.肝功能检查注意事项不能忽略.肝功能检查须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小时,对于初次检查肝功能者,尤应如此.抽血检查前一天最好禁酒类.肝功能检查多项内容测定值与饮食有一定关系,如饮酒易使某些血清酶值升高,进食油腻食物后可以使血脂增高等.可能是你们学校医务室的医生水平太差,所以让你吃饭.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但是肝功能检查也不是万能的,有一定局限性.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全面地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