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母照顾宝宝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初为人母照顾宝宝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1.宝宝起红疹
宝宝的小屁屁是非常容易起红疹的,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着急,分析一下原因,宝宝起红疹百分之八十是因为尿不湿没有及时更换,屁股不透风,所以捂出了红疹,还有一种情况是和母乳有关系,所以宝妈们要注意经常更换尿不湿,也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2.宝宝吐奶
宝宝吐奶,也是常见的情况,引起宝宝吐奶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吃奶太快、太饱、或者是身体出现疾病,遇到这种情况先看一下宝宝的体温是否正常,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就减少一下喂奶的次数,让宝宝缓解一下。(产后康复中心)
3.宝宝喜好哭闹
宝宝们由于小,他们无法表达本身的不适感,以是当宝宝饿了或是便便了以及抱病了,他们都市喜好哭闹。以是爸爸妈妈不要一听到宝宝哭闹,就以为小宝宝抱病了,大概宝宝是饿了哦,另有大概小宝宝撒尿或拉大便了。
4.小宝宝打嗝或打喷嚏
宝宝打嗝大概是由于宝宝们吃的太饱了或是吸入了冷氛围导致的。宝宝打嗝时,妈妈们应该制止宝宝吃奶的举动,可以让宝宝逐步的喝点温水,或是捏捏宝宝的耳朵;要是宝宝打喷嚏了,妈妈们不要以为宝宝伤风了。宝宝的鼻腔小,外界的刺激容易让宝宝们做出打喷嚏的反响。以是遇到宝宝打嗝或打喷嚏的举动爸爸妈妈们不要告急哦。
5.宝宝衣物的选择
小宝宝们早先最好不要让他们靠枕头,由于宝宝们的头部还太柔软,枕头容易让宝宝头部变形。宝宝们的衣物必要选择棉质的,分外是冬天,容易保暖。宝宝们盖的被子不必要太厚,太厚容易压着宝宝,使得他们喘不外气。
洗澡后皮肤发红是什么原因
宝宝现在洗澡之后脸上皮肤发红,这个情况可能是宝宝身体皮肤比较嫩水比较热引起的,因为宝宝的皮肤是非常脆弱的,不能和我们成年人进行比较,在放水时可以使用一个专业的工具来帮助我们控制水温,一般适合宝宝的温度为37度到40度,是最适合宝宝的,所以现在需要注意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尽量的调好水温,可以先加入适量的凉水,在根据凉水的多少加入
湿疹是宝宝中很常见的一种皮肤性疾病,如果宝宝身体出现湿疹的话遇到热水之后也是皮肤也是会变红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认真观察宝宝的身体,和宝宝是否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
经过我们上面的介绍,希望能给遇到这个问题的妈妈们带去一定的帮助,宝宝在洗澡后皮肤发红,一般都是由于这两种原因所产生,只要我们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更注重一定的细节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个情况发生的,在给宝宝洗澡的过程中,使用水温过高的水,对宝宝细嫩的皮肤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
产后抑郁的原因 心理因素
一般情况是很多漂亮美眉初为人母,一时难以适应母亲这个角色。性格内向、保守固执的产妇易发生此病症。有些妈妈是属于完美主义者,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于无法达到。可能有时候孩子爸爸很少和产妇一起照顾小宝宝,产妇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会很容易感觉到压力。如果在 怀孕期间有较大情绪波动,如搬家、亲人朋友发生重大变故,都会造成产后抑郁。医院病例显示,大部分女性在孕期就已经出现抑郁征兆,因而多数都会在产后加深。
父母怎样照顾爱路的宝宝
1、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的玩具。例如:对2岁的孩子不要买5岁孩子玩的玩具,否则,因为不会玩,受了挫折就要哭。同样,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要求超过能力范围,容易使孩子产生挫折感。
2、学习或做某事时可教他一些技巧,挫折就会减少。大人要耐心,但不能代他做。
3、理解、同情孩子所遇到的挫折,如,积木倒了,不能说,“我早就知道是要倒的”,应同情地说,“你确实很努力搭得这么好,积木倒了不要紧,我也会不小心碰倒的,再来搭一次,当心些就不会倒。”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孩子玩时不要去插手,更不应代替他做,但要适当帮助。如果孩子遇到挫折后仍想再试试,就应鼓励和表扬,“你干得很努力,再做一下一定会做得更好的。”若孩子不想干了,也别勉强。
4、父母要把握孩子的情绪,有挫折感时,孩子很容易生气,父母应引导他改做其他活动,注意稳定情绪。
5、 经常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新生儿哺乳的注意事项
初为人母当然不了解怎样给小宝宝进行喂奶,也不了解如何给小宝宝换尿布,换衣服等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都是由长辈来完成的。特别是给小宝宝喂奶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乳汁多的话,最好让小宝宝吃母乳,对身体的生长发育有利,而且还能够小儿的免疫力。但是乳汁不多的,就要喂奶粉,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生儿哺乳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哺乳的注意事项的问题,对于初为人母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的时候如果不了解这些问题,往往会造成一些意外事情发生。无论是用母乳喂养,还是靠奶粉喂养的都必须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1、不要用微波炉热奶 给宝宝热奶,最好是用热水浸泡或者用专门的暖奶器来加热,尽量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微波是通过使食物分子激化而产热的,瓶子并不烫,不好把握奶温。而且微波炉加热不均匀,很可能瓶口部分的温度与瓶子中央的温度不同。食道黏膜比皮肤更柔嫩,45℃左右就足以引起烫伤。食道烫伤会引起疤痕收缩,使食道变狭窄,吞咽困难,宝宝就会拒绝喝奶。而且咽部是发音的部位,受到损伤还会影响到语言的发育。
2、不要躺着喂奶 照顾小宝宝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加上新妈妈的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很容易疲劳。如果躺着喂奶,不小心睡着了,乳房有可能压迫宝宝的口鼻,引起窒息。
3、喝完奶要拍嗝 宝宝喝完奶,先别忙着让他躺下。拍嗝能让他排出胃里的空气,以防吐奶。如果宝宝经常吐奶,要让他侧卧,以免吐出的奶堵住口鼻引起窒息,或经鼻腔进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对于新生儿哺乳的注意事项的问题,大家都比较清楚了。所以说对于新生儿的照顾是非常关键性的问题。特别是在喂奶上面更是要小心谨慎。最后,提倡大家最好用母乳喂养,不但能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让母亲和孩子增进感情。
冬天坐月子可以出门吗
冬天坐月子注意的事情有很多,是否能够出门,很多产妇都有这个疑问,这个问题因人而异,视情况而定,产后初期是不建议出门的,主要刚分娩,还非常的虚弱,需要静养,另外体质恢复不好的产妇也不能立即出门,等恢复差不多了,才可考虑,对于体质恢复比较好的,虽然可以出门,但不能太频繁,时间不能太久,出门前注意穿好御寒衣物帽子,不要受凉。
出门有生病的风险,不出门情绪低落
研究结果,向我们显示,坐月子限制在家中对健康的影响,由于所有产妇在产前都已有了待在家中30天不出门的心理准备,尽管限制在家接触的人少了可引起暂时的孤独和烦恼,这种限制从另一方面提供了环境上的支持与保护,使产妇能更好地休息、看护宝宝和适应初为人母的转变,一些研究认为这样有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中医认为产后气血亏虚,寒邪容易入侵;抵抗力低,外邪也容易入侵,引起百病;产后用药也不好用,所以还是不要外出。
鉴于这些,护理人员在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强调适当活动,只要体质允许和万方数据气候适宜,可鼓励产妇到阳台上活动有益康复,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
冬天毕竟寒冷,风大,产妇尽量满月后再出门比较好。在家里闷的无聊了,可以在家里走动,做些产后瑜伽、体操等。月子期间要照顾宝宝,自己的身体还未完全恢复,此时不要过度劳累,照顾了宝宝,也要照顾下自己。做好月子,才能让你尽快的恢复以前的状态。
产妇如何应对产后抑郁
自信
相信你还是你,你是伟大的无私的,虽然体重变了身材走样了,但等宝宝不需要哺乳了,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甚至恢复到从前的。有太多的经验等待着你归来。
耐心
初为人母是有太多东西去学习和领悟,对孩子,自己和长辈都要有耐心,可以多方了解,不要着急。
沟通
沟通不仅仅是对孩子,对老公更是一样,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你的心情,担心,不安。寻求开导。
合理饮食
这点很重要,不要急于想着恢复体型,只有你和宝宝都吃好吃饱健康了,才能为以后的康复打下基础。
充足的睡眠
这个时候,喂奶照顾宝宝,几乎打乱了宝妈的生活规律,睡眠质量也会很差,所以宝宝睡觉或者有帮手帮忙带宝宝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时间多睡觉,多休息。
坐月子生气会怎么样
在女人生完孩子之后,子宫会进入一个自我恢复的过程,而新妈咪体内的激素也不断进行调整,慢慢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我们都知道,孕期的时候女性的雌激素分泌较高,女性会变得更加感性、更加有母爱,相反,在雌激素急剧下降之后,女性在情绪上会变得更加易怒,甚至是暴躁。当她体内的激素水平趋于平稳之后,也就不会喜怒无常了。
1、产后多休息。
生孩子毕竟是一个力气活,生完孩子之后妈咪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这是新妈咪保证身体恢复的关键,同时,休息不够也会造成新妈咪脾气暴躁。在月子里的休息中,准爸爸及家人除了要照顾好小宝宝之外,还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打扰,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比如有些地方在月子里是不适合探望产妇的,这也是出于保护新妈咪的考虑。
2、尽快认同自己母亲的角色。
有一些新妈咪曾经分享,在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星期,由于自己没有力气照顾,所以都是婆婆在照顾,所以宝宝一哭就觉得心烦,根本不想看到孩子。但后来自己照顾宝宝之后,越看越舍不得放手。
这其实是对母亲角色的一种培养,新妈妈可以通过多和宝宝接触,多与婆婆或者母亲讨论初为人母的心情,积极采取母乳喂养,这些都有助于新妈妈消除自认为无能的心态。
生气会让奶水变少
因为母亲的奶水其实是血,人生气后气滞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因此奶水少了。不太好恢复。如果出于对新妈咪的体谅,最好让她在自己母亲身边坐月子。坦白说,不论婆婆再怎么好,毕竟不如自己的亲妈熟悉。
自己的妈妈对女儿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喜好了如指掌,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发点脾气偶尔吼几句,亲妈都能无限包容,可以无所顾忌地沟通。在心理舒畅的情况下,新妈咪也会更有耐心和责任心去照料小宝贝,这些都可以降低其患上产后抑郁的概率。
冬天坐月子可以出门吗
出门有生病的风险,不出门情绪低落
研究结果,向我们显示,坐月子限制在家中对健康的影响,由于所有产妇在产前都已有了待在家中30天不出门的心理准备,尽管限制在家接触的人少了可引起暂时的孤独和烦恼,这种限制从另一方面提供了环境上的支持与保护,使产妇能更好地休息、看护宝宝和适应初为人母的转变,一些研究认为这样有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中医认为产后气血亏虚,寒邪容易入侵;抵抗力低,外邪也容易入侵,引起百病;产后用药也不好用,所以还是不要外出。
鉴于这些,护理人员在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强调适当活动,只要体质允许和万方数据气候适宜,可鼓励产妇到阳台上活动有益康复,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
冬天毕竟寒冷,风大,产妇尽量满月后再出门比较好。在家里闷的无聊了,可以在家里走动,做些产后瑜伽、体操等。月子期间要照顾宝宝,自己的身体还未完全恢复,此时不要过度劳累,照顾了宝宝,也要照顾下自己。做好月子,才能让你尽快的恢复以前的状态。
新生儿肺炎严重吗
现在大多数的年轻男女对照顾宝宝都是缺乏经验的,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在面对宝宝随时发生的各种情况,又应如何处之呢?稍不注意的话,新生宝宝就有可能会发生意外。其中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那么,新生儿肺炎严重吗?
新生儿肺炎当然严重,处理不好会引起以下疾病,从而危及生命的。
1、呼吸衰竭:小儿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紫绀,呼吸早期加快,重时减慢,有呻吟呼吸和呼吸节律改变。重危时心率加快或减慢,并可出现昏迷和抽搐。
2、心力衰竭:发病时小儿躁动不安,呼吸困难和发绀、心率加快、180次/分,呼吸急促,>60次/分,肝脏增大,下肢浮肿等,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其发展,利用强心剂,利尿剂等治疗。
3、缺氧性脑病:肺炎呼吸困难缺氧重时,小儿呕吐、头痛、嗜睡或烦躁不安,继之昏迷惊厥。脑病发病较急,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往往与多种并发症交错出现,相互影响,使病情变得更为复杂,病死率高。
初为人母这些育儿知识得知道
1.接受和爱你孩子的性格
家长可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你的孩子往一定的方向发展,但是他很可能会发展和主张自己的人格特质,似乎这是出人意料,甚至是让家长感到厌烦的,不要这样做,让孩子发展他们的个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会帮助你的孩子感到自信,家长还应想方设法寻找、培养他们与生俱来性格的优势。不要指望他会跟你一样,也不要惩罚他的人格特质是不变的。
2.放弃奶嘴
作为一个蹒跚学步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牙齿了,让他放弃他的奶嘴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些孩子很容易放弃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但是却无论如何也不想放下自己的奶嘴。确定您的孩子是否更能逐步撤离成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给他们讲述放弃奶嘴是成为一个大孩子的标志的故事。
3.不要斥责孩子
当你的孩子逐渐成长,有时好像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出负面的命令,如“别摸了”等等。持续发出这些负面的指令常常导致幼儿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斥着负面看法和负面预期。相反,家长应该为你的孩子提供安全、保障和有爱的环境。把易碎物品、危险物品等一切不能让孩子接触到的东西提前放置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4.不要忽略孩子疾病的症状
这很难说,当你的孩子患了重病的时候。幼儿会经常抱怨,甚至大发脾气。如果您是第一次做父母,可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打电话给医生或去急诊室,等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有超过103度的温度,要立刻打电话给你的医生,如果他发烧伴有头痛、颈部僵硬或发烧后非处方治疗5天后依然不退减,打电话给你的医生。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她下腹痛,这可能预示着是阑尾炎。最后,注意孩子有无脱水的迹象,皮肤、口腔和嘴唇干燥,过度腹泻或呕吐等等。
关注你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而新的父母并不总是有答案。将关于孩子护理的书籍带在身边,以便我们可以解决问题。
初为人母常见9大喂奶误区
喂奶误区一:猛吃鸡鸭鱼肉
新妈妈吃饭的时候实际上是两个人在吃,既要满足自己又要顾及宝宝,所以理所当然要多补充些营养。然而,鸡鸭鱼肉等富含动物脂肪的食品吃多了却很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表现之一就是大便呈油性或有奶瓣。
喂奶误区二:教条的按时哺乳
一般来说,宝宝刚刚生下来的几天新妈妈乳汁较少,如果按时哺乳就会饿着宝宝,既然少量,就应该多餐,应该按需喂补。宝宝的吮吸会促进奶汁的生成,随着奶量的增加,喂补的间隔时间便会逐渐增长。如果宝宝饿得精索静脉曲张呱呱叫也不理他,那么一个是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另一个还会让他对周围世界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喂奶误区三:孩子长牙便断奶
长牙的宝宝喜欢在吃奶的时候咬妈妈的奶头,许多新妈妈感到很痛苦,就给孩子断奶了。其实,宝宝咬奶头是常见现象,若母乳充足,最好坚持到宝宝一岁后再断奶。幼儿是有记忆的,可通过堵鼻子、捏下颌等方法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制裁淘气宝宝,不让他边吃边玩。
喂奶误区四:我的奶没下来,还是让宝宝先吃奶粉吧
婴儿出生半小时即可进行哺乳,每次可持续半小时,即使没有乳汁也应哺乳。产后宜母婴同室,多让宝宝吸吮乳头,这不仅可增进感情,也会因宝宝的吸吮而促进乳汁分泌。
喂奶误区五:母乳、牛乳同时混喂
有些新妈妈因为乳汁不足,总是喜欢先给宝宝吃母乳,再喂一些输卵管造影术牛乳。两种奶同时喂养,很容易引起小儿消化不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喂一次母乳,再喂一次牛乳,或白天喂牛乳,晚上喂母乳,要间隔着喂。
喂奶误区六:妈妈生病了,急着要给小宝宝断乳
应该视病情而定。比如:轻微的伤风感冒,根本不必中止喂奶,只要带上口罩,注意呼吸隔离就行。急性乳腺炎属化脓性的或有皴裂的一定要断乳,非化脓性或只是单纯红肿的就不一定断乳。而且为了避免病后无乳,治疗期间可先将乳汁挤出,或者将挤出的乳汁煮沸消毒后再喂给宝宝吃。但一些重症疾病、传染病、或需要长期服药的疾病,应立即停止喂奶。
喂奶误区七:躺着喂奶
躺着喂奶,是错误的喂奶姿势。躺着喂奶,看似母子轻松,实际上弊处很多。试想,大人躺着喝水都容易呛着,更何况是新生的婴幼儿?所以,躺着喂奶,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医生介绍,正确的做法是,应取斜坡位,喂养的奶瓶要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从而避免吐奶等现象。
喂奶误区八:宝宝生病后喂奶太快
秋季天气忽冷忽热,如果宝宝感冒或患有其他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妈妈在喂奶时要注意。除了保持正确的姿势喂奶,更要注意喂奶的速度,要适当地放慢喂奶的时间。因为宝宝生病感冒,呼吸原本不够通畅,有时需要通过口腔来完成。如果喂奶时速度太快,也容易导致窒息的现象。对于一次喂奶的具体时间,没有一定之规,根据宝宝进食的情况来确定。
喂奶误区九:刚分泌的乳汁看上去好脏,还是挤出去吧
初乳是产妇分娩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颜色淡黄、黏稠(其实不是脏),量很少,非常珍贵。初乳营养丰富,能增加宝宝的抗病能力,能保护婴儿健康成长。初乳还能帮助宝宝排出体内的胎粪、清洁肠道。因此,即使母乳再少或者准备不喂奶的母亲也一定要把初乳喂给宝宝。
父母如何照顾长马牙宝宝
什么是马牙
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宝宝长“马牙” 切莫用针挑
新生儿之所以出现“马牙”,是因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不需要到医院去医治,一般2~3周后会逐渐消失。
民间有一些老人认为它是不祥之兆,应该消除,便用布蘸盐水或淘米水擦破马牙,或用缝衣针去挑破。“这样做都是很危险的!”医生解释说,婴儿口腔粘膜非常娇嫩,粘膜下血管丰富,加上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一旦针挑和布擦损伤黄医了口腔粘膜,就极易引起细菌感染,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炎症,严重的话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在特殊情况下,“马牙”过大,影响了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在此,提醒年轻父母:倘若发现小孩长了“马牙”,切勿恐慌,只要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即可。比如,在每次喂完奶和食物之后,再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中残留的奶液和食物残渣,为乳牙的萌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何有效预防马牙呢?
1、正常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需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粘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做口腔护理。妈妈要注意做口腔护理的时候,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卫生,经过消毒才可以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过多,防止宝宝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2、“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年轻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切不可以为孩子擦什么“马牙”,这样做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健康。
3、马牙不是病,它是牙齿发生过程中伴发的现象,并不是人人都长。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经过一段时间后“马牙”便会自行脱落。
4、保证喂养清洁。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拭乳头的毛巾也应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滴管均应清洗干净并高温消毒后才能给宝宝使用。测奶液温度时,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细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