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断骨髓瘤
怎样诊断骨髓瘤
骨髓瘤的诊断
1.骨髓瘤根据发病年龄,易发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可作初步诊断。
2.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骨髓活检为浆细胞瘤,为主要的确诊依据。
3.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轻链排出>每24小时1g。
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l.中国抗癌协会于1999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40~70岁最多发。
(2)多发病变经常累及脊柱、肋骨、颅骨、髂骨和股骨等。
(3)骨科症状主要表现有明显的疼痛,骨与软组织包块,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
(4)化验室检查浆细胞数增高,球蛋白增多,A/G倒置,尿中本周蛋白阳性,骨髓穿刺可见瘤细胞,血和尿的蛋白电泳发现异常球蛋白。
(5)骨髓瘤的x线片表现:溶骨性破坏,颅骨为数毫米至数世米直径大小的穿凿样破坏。骨盆广泛的骨质疏松和斑点状破坏,肋骨膨胀为囊状,脊柱骨质萎缩,破坏、有的椎体呈楔形,长骨溶骨破坏合并病理性骨折。
其中,单发骨髓瘤的诊断应取慎重态度,它必须具备:①病理检查已证实;②反复检查其他各骨未发现病变;③骨髓穿刺阴性;④化验检查本周蛋白阴性;⑤经多年观察仍保持单一病灶。
2.Hansen ,Peter等提出的骨髓瘤新的诊断标准
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大于3%或在缺乏组织免疫化学分型情况下,形态学异常的浆细胞大于5%或有下列3种情况者。
(1)血浆M蛋白IgG≥30g/L或IgA≥20g/L。
(2)本周蛋白尿轻链≥0.25g/24小时。
(3)X线显示溶骨损害。
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应同骨转移瘤相区别。孤立性骨髓瘤少见,诊断较难。应同骨巨细胞瘤、转移瘤等区别。
如何正确诊断癌症
1、非特异性检查:绝大多数血液检查是非特异性的。这意味着它们能显示血液中的异常,表示有某些疾病,但不能明确具体是哪一种。
例如,血常规检查可查出贫血。为什么会贫血?原因许多,其中包括癌症。贫血可能与肿瘤无关,但需排除有肠道出血史,并且X线检查未发现结肠癌。肝脏功能检查显示肝功能的异常,原因可能是胆石、肝炎、肿瘤或药物毒性所致。一些检验指标提示肿瘤或其他原因的胆汁阻塞。而另一些指标提示肝炎,但这些指标实际上只是重要的线索。但不能解决诊断问题。
有如此多的用于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检查方法,使医生能获得完善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检查,新陈代谢的检测(包括电解质的水平,如钙)及肝、肾、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检查结果可提示某类型的肿瘤,但不能单独根据检查做出确切的诊断。
2、特异性检查:另一些血液检查是专门针对特殊种类的癌症,常常是几种,如果医生高度怀疑这些肿瘤中的某一个,就会下医嘱检查。
最重要的是对称作肿瘤标志物的化学物质的检测。这些物质由于不同类型的肿瘤产生。例如,乳腺、肺及肠道肿瘤产生一种称作癌胚抗原的蛋白质(CEA)。同样地,前列腺癌及许多睾丸癌和卵巢也会产生大家所熟知的化学物质。也可以应用这种检查。
3、其他血液学检查:当癌症起源于血细胞本身,做出诊断最必须的是检查血液造血器官。白细胞的癌症——白血症,常常能通过指头或手臂的血样检查诊断,然后通过检查制造这些细胞的骨髓细胞,以明确诊断。骨髓分析也用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原生质细胞占主要的恶性肿瘤。
骨髓瘤晚期发作症状你清楚吗
人们在恶性肿瘤面前还是比较脆弱的,特别是骨髓瘤的发作更加会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骨髓瘤的发作会直接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多不利影响,晚期骨髓瘤的发作更是导致患者无法做到生活自理,因此面对这样一种严重的肿瘤疾病,我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骨髓瘤的防治才好。要想做好骨髓瘤的防治就离不开对骨髓瘤晚期症状的了解,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骨髓瘤晚期发作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约1/3病人有头晕、心悸、乏力、消瘦等贫血症状,有的以此为首发症状。
二、发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部分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但多数为晚期表现,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缺损,感染引起。
三、骨骼肿物:多在扁骨,尤以胸骨、肋骨、头颅骨、下颌骨等处多见。
四、骨骼疼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主要的症状。疼痛程度一般由轻到重,初起为间歇性微痛,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展为连续性剧痛。疼痛部位以腰背部脊椎为最多,其次为胸肋、四肢。少数患者可无疼痛,而较多患者以骨骼疼痛为首发症状。疼痛的突然加剧常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五、出血:少数病人可出现消化道、牙龈、鼻腔、皮肤出血。或月经过多,也有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六、其他:本病晚期可出现消化、呼吸、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咳嗽气短、截瘫、大小便失禁等。
骨髓瘤的发作症状不止是我们发现骨髓瘤发作的前提,更加是骨髓瘤的诊断基础,因此对于骨髓瘤患者来说,重视了解自己的身体症状,当出现不适的时候及时就医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骨髓瘤的发作确实会令患者感到异常痛苦,但是骨髓瘤患者只要注意积极配合治疗,并且坚持治疗就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情,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骨髓瘤怎样才能确诊
1.骨髓瘤根据发病年龄,易发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可作初步诊断。
2.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骨髓活检为浆细胞瘤,为主要的确诊依据。
3.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轻链排出>每24小时1g。
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l.中国抗癌协会于1999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40~70岁最多发。
(2)多发病变经常累及脊柱、肋骨、颅骨、髂骨和股骨等。
(3)骨科症状主要表现有明显的疼痛,骨与软组织包块,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
(4)化验室检查浆细胞数增高,球蛋白增多,A/G倒置,尿中本周蛋白阳性,骨髓穿刺可见瘤细胞,血和尿的蛋白电泳发现异常球蛋白。
(5)骨髓瘤的x线片表现:溶骨性破坏,颅骨为数毫米至数世米直径大小的穿凿样破坏。骨盆广泛的骨质疏松和斑点状破坏,肋骨膨胀为囊状,脊柱骨质萎缩,破坏、有的椎体呈楔形,长骨溶骨破坏合并病理性骨折。
其中,单发骨髓瘤的诊断应取慎重态度,它必须具备:①病理检查已证实;②反复检查其他各骨未发现病变;③骨髓穿刺阴性;④化验检查本周蛋白阴性;⑤经多年观察仍保持单一病灶。
2.Hansen ,Peter等提出的骨髓瘤新的诊断标准
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大于3%或在缺乏组织免疫化学分型情况下,形态学异常的浆细胞大于5%或有下列3种情况者。
(1)血浆M蛋白IgG≥30g/L或IgA≥20g/L。
(2)本周蛋白尿轻链≥0.25g/24小时。
(3)X线显示溶骨损害。
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应同骨转移瘤相区别。孤立性骨髓瘤少见,诊断较难.应同骨巨细胞瘤、转移瘤等区别。
骨髓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患者早期可无骨痛、贫血或血常规、尿常规改变,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实验室检查:
1.骨髓:出现一定比例的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骨髓瘤如何鉴别
骨髓瘤诊断
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主要依据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异常浆细胞浸润,X光片发现骨质破坏性改变,血清电泳检出M蛋白或/和尿中存在轻链。诊断的同时还应做好鉴别诊断。
1.骨髓穿刺活检
发现大量骨髓瘤细胞 此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但浆细胞增多也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骨髓内肿瘤转移、慢性炎症等诸多疾病,但在上述疾病中,浆细胞一般不超过10%,且无形态异常。
2.骨质破坏性改变
此需和肿瘤骨转移、老年性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相鉴别。
3.高球蛋白血症
主要为M蛋白和/或蛋白尿(尿中可检出本一周蛋白),但M蛋白及本一周蛋白尚可见于其它疾病如转移癌、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肉瘤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防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发与生活环境,饮食等原因密切相关,所以想要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就要增强自身的体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疾病,注意避免射线和化学毒物,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防治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首先应避免与致癌因素接触,若有接触史或病状可疑者,应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宜参加适当的经常性活动,以减少脱钙,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尤其要注意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清洁,防止感冒。 开始治疗前诊断必须明确,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与恶性组织细胞瘤必须得到血液学和骨髓细胞学诊断。恶性淋巴瘤与其它各种实体瘤必须得到局部组织的病理诊断,化疗药物一般不用于诊断性治疗,更不能作为安慰剂使用,以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生活中的预防事项:
1、远离射线,避免电离辐射。对于接触射线的工作者,要提高防范意识,定期体检。
2、不接触石棉、苯及有毒有害物质,采用机器喷洒农药,实验室操作员应作好个人的防护措施。
3、劳逸结合,尤其中老年人,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勿使劳过度。
4、MM病人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负重等劳动或运动。
5、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期空气消毒。
(二)饮食预防注意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饮食要清淡,选用能抑制骨髓过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裙带菜、海蛤、杏仁。戒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以及生冷、辛辣之品。以杜绝生疾之源,可适当饮用牛 奶。有肾功能损伤者、还应采用低盐饮食。若伴发真性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时,应加食花生、葡萄等增加凝血功能的食品。
骨髓癌有哪些危害
多发性骨髓癌会产生哪些危害呢?根据临床经验,上海中大肿瘤医院专家指出,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骨折: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危害还表现在病理性骨折,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柱骨骨折等。在病程中可反复出现感染、发热。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如皮肤感染、肺部感染等。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28.6%~40%,包括脊髓压迫、神经根脊髓压迫等
高钙血症:骨髓瘤合并高钙血症在欧美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30%~60%,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临床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渴性多尿、昏迷。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包括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腹泻、外周神经病、肝脾肿大等。
肾脏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诊断上的重要线索,它可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任何阶段。高黏滞综合征给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很大,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发生率为10%,常表现视力下降、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心衰等。
为何要做穿刺?
很多患者面对骨穿总是很恐惧,认为抽出来骨髓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其实,防护得当没什么影响,但是会有很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明确诊断
白血病包括十几种类型,预后差别很大,治疗也有所不同。仅靠外周静脉血检查无法准确分型,骨穿检查是最佳手段。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诊断,骨穿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不明原因的骨转移癌,骨穿可能获得肿瘤细胞,从而明确诊断。
疾病分期
恶性淋巴瘤常侵犯骨髓,甚至并发白血病,提示肿瘤已进入晚期。为了准确确定其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应该在首次治疗前常规行骨穿检查。
疗效判断
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多部位、多次进行骨穿检查。通过动态观察骨髓状况,可以及时判断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治疗安全在肿瘤放化疗的过程中,骨穿能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骨髓功能。化疗时,要依据骨髓增生程度酌情给药,以把握最佳时机和确保用药安全。放疗时,如果病人白细胞等指标持续低下,要根据骨髓状态调整剂量。
很多病人觉得骨穿是件很恐怖的事情,其实不然。骨穿的方法很简单,一般是在髂骨前(或后)上嵴或胸骨部位,局部注射少量麻药,用骨穿针抽取一小滴骨髓组织就可以了。一个熟练的医生操作骨穿的全部过程,也不过几分钟。抽出骨髓后,病人可以马上起床活动。
有的病人觉得骨穿会损伤“元气”,这也是一种误解。正常人的骨髓造血组织平均有2600克,每次骨髓穿刺抽取的量仅0.2-0.3克,加之骨髓是人体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抽了以后会很快生成,所以对病人健康没有任何损伤,也不会引起远期损伤。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骨髓瘤病友
功能介绍 健康、医学科普知识传播 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 公共微信平台 中华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互助协会北京分会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
约9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骨髓瘤骨病。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影像学评价方法包括X线,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PET-CT等。这些检查各有优缺点:
X线摄片:在普通X线片上,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骼改变多为局部的溶骨性病变,也可以是广泛的骨质疏松。颅骨,肋骨和四肢长骨应用X线检查较好。
CT:CT扫描可以发现早期的骨质破坏,也可以发现病程中出现的骨骼病变。决定进行放疗或手术前应进行CT扫描。
ECT:能一次性显示全身骨骼,但对骨髓瘤骨病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不推荐应用。
MRI:推荐应用于脊椎骨的检查,对于非分泌型骨髓瘤以及冒烟型骨髓瘤意义更大。
PET-CT:PET-CT不仅可以检查出骨髓瘤的活动,更可以进行全身范围的扫描。对预后的判断也很有价值。但因价格昂贵,仅在必要时应用。
骨髓瘤的诊断要点
1、骨髓像 骨髓中异常浆细胞>10%。
2、骨骼的X线检查:①广泛的骨质疏松。②局灶性的溶骨性损害③病理性骨折。溶骨性损害多见于颅骨、骨盆、脊柱、肋骨、股长骨和肱骨的近端。常呈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形穿凿样透高缺损,边缘清晰,周围无新骨形成现象。病理性骨折以脊柱的压缩性性骨折最为典型。
3、免疫学检查:相应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IgE升高。
4、尿改变:尿蛋白阳性,尿Bence-Jones蛋白,阳性。
5、血液生化:①球蛋白升高,大多在30~80g/L或更高,正常球蛋白减少。②血清钙正常或增高,血清磷酸盐正常。③肾功能衰竭时,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
6、血常规:早期血红蛋白一般在100~110g/L,晚期常<80g/L;白细胞计数可正常。血小板计数常减少。血片中红细胞可形成钱串状为特征性改变。因血浆球蛋白增高,因而可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对于血液病的检查项目都有哪些
1.血常规 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血液涂片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分类,观察有无异常细胞。如有条件可以检查能够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网织红细胞计数。
2.尿常规 协助诊断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
3.贫血3项 包括血清维生素B12、叶酸、铁蛋白定量,以确定何种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性贫血。
4.溶血检查 包括酸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5.止血和血栓检查 如凝血4项,确定有无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
6.骨髓检查 是血液病诊断重要而又不可少的步骤,包括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病理活检检查,对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具有诊断和分类的意义,并可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推测预后。
7.生化检查 肝功能的胆红素测定对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都有一定的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1.骨髓:出现一定比例的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