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婴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婴儿捂热综合症主要是因为父母唯恐婴儿因为天气的问题,而着凉,经常性将婴儿盖得严严实实的,包得太紧等等原因引起的。殊不知因为爱得太过火,反而会使婴儿因此很得病。那么到底婴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是什么呢?

婴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

疾病简介

捂热综合症,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或“婴儿闷热综合征”,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若不注意科学护理,最易诱发此症。

发病原因

多因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也称“蒙被缺氧综合征”。婴儿闷热综合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社会文明病,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引起的。

临床表现

婴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排汗散热功能弱,反应能力较差,包裹过暖时又无力挣扎摆脱不利环境,其结果常导致婴儿身体高热、大汗淋漓,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此时室内若通风不良或空气污浊,还将会造成婴儿呼吸困难,出现呼吸急促或不规则、脸色发灰、口唇及指甲发青等呼吸衰竭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机体缺氧而发生惊厥抽搐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可很快休克乃至死亡。侥幸存活的患儿,也会遗留有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呆傻、聋哑、癫痫等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

疾病预防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婴儿闷热综合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社会文明病,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引起的。有些父母唯恐婴儿冷天受风着凉,常给其穿得厚实,包得紧实,盖得严实,甚至再用上电热毯、热水袋以御寒保暖,还有人给婴儿蒙被或搂着婴儿睡眠,认为这样既可防寒保暖,夜间照顾起来又方便。殊不知,爱的过分则为害。这种过度保暖的做法,很容易诱发婴儿闷热综合征。因此,在寒冷的季节,切忌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切忌给婴儿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把新生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眠。一旦出现婴儿闷热综合征,应速送医院救治,切莫掉以轻心。

看完了上面关于婴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措施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已经有所认识和了解了。有些时候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不需要太过注重保暖,特别是1岁以下的新生儿,他们的排汗系统功能较弱,包裹太严实,反而会使婴儿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等,因此父母们要注意了。

捂热给孩子造成的危害

高热时机体代谢增快,耗氧量增加,再加上被窝内缺乏新鲜空气,还可导致孩子发生缺氧。由于小婴儿,特别是不满月的新生儿无力挣脱捂热的环境,持续下去病情往往迅速恶化,出现内环境失调和多个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一般患儿表现为面色先红后白、哭闹不安、反应迟钝、眼窝凹陷、口唇发青及呼吸急促、费力等。

由于受到捂闷后又大量出汗失水,造成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可继发脑水肿。严重者脑细胞缺血坏死,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永久性损害,而遗留癫痫、弱智等后遗症。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容易影响心、脑、肾、胃肠道等多个器官,病死率可高达18.33%,后遗症也较多,其中以继发性癫痫最常见,其次还有脑性瘫痪、失明、失语、智能低下等。显然,婴儿捂热综合征完全是人为因素所造成,因后果严重,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出生后150天以内的婴儿,产热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热较为缓慢,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捂热过久,影响了机体散热,体温就会急剧上升,患儿处于高热状态。

高温时末梢血管会代偿性扩张,出汗增多,高热也使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孩子被困在被窝里,缺乏新鲜空气,导致缺氧。

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根本无力挣脱"捂热"环境,持续下去即可引起体内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功能衰竭。

给宝宝穿羽绒服好吗

为什么小宝宝不宜穿羽绒服?

1、易产生过敏反应

我们都知道,小宝宝的身体免疫力是较差,即使羽绒服做工再好,也会有小绒毛跑出来的情况发生,这些小绒毛可能会对小宝宝娇嫩的皮肤产生刺激作用,令小宝宝出现皮疹、红疹、瘙痒等现象。此外,小绒毛还可能会进入宝宝的呼吸道,引起宝宝出现咳嗽、气喘、咽痒等症状。

2、引起“婴儿捂热综合症”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的能力,但小宝宝的这方面的能力是较弱的,而且他们身体排汗散热的功能较差,羽绒服比较保暖,小宝宝经常穿羽绒服有可能会导致保暖过度,使得体温升高,诱发“婴儿捂热综合症”。出现这种“婴儿捂热综合症”,宝宝会有缺氧、大汗、高热、脱水,甚至昏迷、呼吸衰竭等症状,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宝宝多少岁适合穿羽绒服?

由于每个小宝宝个体素质具有差异性,多少岁穿羽绒服要视宝宝的体质情况而定。一般来说,3岁的宝宝身体发育逐步完善,免疫力与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增强,因此,宝宝到了3岁以后,就可以穿羽绒服了。而对于3岁以下的小宝宝,在穿着上还是以纯棉的质地为主。

如何预防宝宝冬季中暑

“冬季中暑”其实只是个形象的说法,这种“中暑”,实际上就是多发于1岁以内婴儿的“婴儿捂热综合征”(也叫“婴儿闷热综合征”),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容易患病。

婴儿捂热综合征发病通常比较急,父母们切不可以轻视。一旦孩子发病,家长要立即除去捂热的因素。

(1)把包裹宝宝的重重衣物或被子解开,让宝宝的身体脱离高温环境;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刚刚从一个高热的环境中出来,不仅浑身是汗,而且毛孔张开,这时也最容易受寒凉空气侵袭而感冒。所以,务必在去除过厚衣被的同时,在温暖的居室把孩子头上和身体上的汗擦干,换上干爽的内衣,避免感冒。

(2)在确定宝宝无汗和穿着适度后,把他移至空气新鲜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让他喝一些温水,并用一些他喜爱的食品或玩具让他保持心情愉快。

(3)如果宝宝“烧”得特别厉害,父母可以采用给孩子洗澡的方式给孩子降温。让孩子洗温水澡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因为孩子往往很喜欢洗澡,家长也容易操作。但浴室的温度要有保证。如果没有条件洗澡,还可以考虑温水擦浴。温水擦浴的方式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把几块纱布和毛巾浸泡在34~37摄氏度的温水中,微微拧干,把纱布放在宝宝的腋窝下和大腿根部,同时用毛巾轻轻地擦拭宝宝的胳膊、腿和手脚。纱布隔几分钟换一次。每次擦浴一般进行20~30分钟。因为孩子多是小婴儿,所以不要因为怕宝宝“烧坏了”而擅自退烧药。

(4)如果宝宝表现的症状比较严重,家长们在家稍做处理后,一定要立即送往医院,请医生进行及时的处理。

夏天警惕婴儿捂热综合征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如果家中有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在这个季节要特别警惕婴儿捂热综合征。

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是指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为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引起的一种急症。近期我国各地空气质量普遍较差,患呼吸道疾病的小儿人数居高不下。一些家长怕孩子感冒,以为家里越热越好,便把孩子包得过紧,且门窗紧闭,使得家中通风不畅、空气污浊,这大大增加了婴儿患捂热综合征的几率。

出现捂热综合征的婴儿往往会出现大汗淋漓、高热、面色苍白或灰白,继而呼吸加快、口唇发绀。如不及时处理,患儿很快会神志不清、双眼凝视、四肢僵直,并发抽搐,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昏迷、持续抽搐等症状。这是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排汗散热功能弱,反应能力较差,包裹过严又无力挣脱,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婴儿会很快休克,甚至死亡。侥幸存活的患儿,也可能遗留智力低下、运动障碍、聋哑、癫痫等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

一旦发现婴儿患病,降温退热是急救的基本措施。应立即让患儿离开热环境,移至空气新鲜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迅速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浴等。切勿擅自使用发汗药物,以免出汗过多加重虚脱。在降温过程中,患儿可能还会大量出汗,可用干毛巾随时擦拭。做了如上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切莫掉以轻心。平时家长要注意别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婴儿睡觉时切忌蒙着头或用棉被盖住其口鼻,以免影响呼吸;也不要搂着婴儿睡觉,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

婴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一:冬天家长要注意适当给孩子增减衣物,不能把孩子捂得太严实,否则不利于散热。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二:其实孩子衣物的厚度和母亲的差不多就可以了。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三:而且,中午要随着气温升高而适当给孩子少穿点衣服。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四:从户外进到车内、室内,要及时解开孩子的厚外套。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五:只要婴儿的两只脚是暖和的,就说明衣被的厚薄是适当的。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六: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孩子含着奶头睡在母亲腋下;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七:冬天不要给孩子盖被过多,或与大人合盖一条棉被;应提倡母婴分睡,以防母亲入睡后不慎捂住孩子的头部,特别是嘴及鼻子,使孩子发生缺氧和身体周围温度过高,引起捂热综合征;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八:此外,出门时不要用衣被包裹得太紧太厚,要注意空气流通。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九:一般来说,新生儿待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3-24摄氏度左右;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十:几个月到一岁的婴儿所处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2摄氏度左右,晚上可适当给孩子添加一床小被子。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十一:同时,室内的湿度最好保持在50%到60%左右。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十二:另外,不宜给孩子用电褥子,否则电褥子持续供热,孩子散热差,也容易出现“捂热综合症”。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十三: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脸色发红、发热、出汗多,首先要看是否环境温度过高,如果室内温度比较适宜,就要考虑是否给孩子穿得太多了。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十四:同时要给孩子补充水分,最好在水里加一点盐。如果孩子尿少,说明孩子存在脱水问题,也要引起家长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婴儿捂热综合征后遗症

高热时机体代谢增快,耗氧量增加,再加上被窝内缺乏新鲜空气,还可导致孩子发生缺氧。由于小婴儿,特别是不满月的新生儿无力挣脱捂热的环境,持续下去病情往往迅速恶化,出现内环境失调和多个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一般患儿表现为面色先红后白、哭闹不安、反应迟钝、眼窝凹陷、口唇发青及呼吸急促、费力等。由于受到捂闷后又大量出汗失水,造成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可继发脑水肿。严重者脑细胞缺血坏死,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永久性损害,而遗留癫痫、弱智等后遗症。

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容易影响心、脑、肾、胃肠道等多个器官,病死率可高达18.33%,后遗症也较多,其中以继发性癫痫最常见,其次还有脑性瘫痪、失明、失语、智能低下等。显然,婴儿捂热综合征完全是人为因素所造成,因后果严重,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出生后150天以内的婴儿,产热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热较为缓慢,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捂热过久,影响了机体散热,体温就会急剧上升,患儿处于高热状态。高温时末梢血管会代偿性扩张,出汗增多,高热也使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孩子被困在被窝里,缺乏新鲜空气,导致缺氧。

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根本无力挣脱“捂热”环境,持续下去即可引起体内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功能衰竭。

捂热综合症的误区

误区一:穿的、盖的越多越好

例如小儿睡觉时不给脱去棉衣、棉裤,还加盖过多的棉被,甚至还将被盖过头。外出时里三层,外三层,用绳捆,头戴冒,再加围巾。

误区二:发热捂出汗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多多。有的说,孩子发烧了很怕冷;有的说,穿得厚点是为了捂出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烧了。发烧捂出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小孩发高热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手脚冰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宝宝充分散热,而手脚要保暖。

误区二:发热捂出汗

很多人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洗澡容易着凉。其实孩子发烧了洗热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拭浴也是退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

误区三:婴儿与大人同睡 很多妈妈喜欢搂着宝宝一起睡,觉得这样不仅能快速地让宝宝与妈妈熟悉,也方便妈妈照顾宝宝,其实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宝宝一哭,妈妈就给奶吃,有时宝宝含着乳头就睡着了。宝宝含着乳头睡觉,乳房很容易堵住婴儿的口鼻, 影响其呼吸。母婴同床睡眠夜间同呼吸,共吸氧,成人肺活量要比宝宝大很多,大量的氧气被大人夺去,相反,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却被宝宝回收了,宝宝可能整夜处于供氧不足、二氧化碳弥留的小环境里,使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对发育极为不利。

误区三:婴儿与大人同睡

什么是婴儿捂闷综合征

婴儿捂闷综合征又称婴儿捂热综合征,是一组由于保暖过度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甚至出现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等表现的危急状况。

1岁以下孩子睡觉严防过热

秋天里孩子中暑,这事说出来也许没人相信。昨天上午,只有3个月大的小美因中暑正处于昏睡中。原来小美睡觉时被妈妈包裹过度,结果,小美大汗淋漓、面色青灰,抽搐,患上捂热综合征。目前,小美病情危重,上了呼吸机。

小美腹泻、发热。晚上睡觉时,20岁的妈妈怕小美受凉,于是给孩子穿了2件单衣,一件棉衣,再盖上一床厚棉被。凌晨4时,妈妈突然发现小美面色青灰,大汗淋漓。由于病情危重,小美被送到省儿童医院危重病医学一科治疗。

捂热综合征,又叫“蒙被综合征”,多发1岁以内婴儿,未满月婴儿尤其常见。因为家长怕孩子挨冻生病,给孩子穿得过多,有的甚至用被子蒙住头部,导致孩子高热、缺氧,发生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捂热过度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衰竭,会出现脑水肿。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可导致婴儿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即便是抢救存活,后遗症也很容易发生。

所以寒冷季节为孩子适当保暖非常重要,婴儿不宜盖得过度暖和,也不宜给孩子用电热毯,要严防“过热”和“缺氧”这两个导致捂热综合征关键因素的发生,时刻保持孩子能呼吸新鲜的空气,不要把头蒙在被子内。

很多宝宝患上捂热综合征,有一个特征就是,孩子穿得多,并且是睡在大人中间,这样大人的热量加速了孩子的不适。家长怎样预防宝宝寒冷季节“中暑”?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胥志跃说,只要宝宝手脚和头部温温的,没有汗,就说明不冷。孩子比成人多一件衣服即可。盖被要适中,夜晚睡觉时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多,不宜用电热毯,不要与大人盖一个被,还要防止宝宝熟睡时头蒙在被子里。发现孩子身体有大汗,体温又过高的情况应警惕,可以立即松解衣扣,擦干汗水,减少包裹衣物,用温水洗澡降温等;切忌用退热药退烧,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病情加剧时要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呼吸不畅而窒息,严重者应即刻送往医院。

宝宝最好别睡在大人中间,以防止体温过高或被熟睡中的父母压住口鼻导致捂热综合征或窒息。最好让宝宝单独睡在父母床边的小床上,穿一件薄棉内衣,盖的被子让宝宝感觉手心温热即可。

捂热综合症的症状

捂热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在捂热较长时间后,出现高热或超高热,体温可达41℃~43℃,全身大汗淋漓,衣被湿透,脱水,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吃奶。蒙被者还可出现缺氧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反应迟钝,抽搐或昏迷。如果呼吸系统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如果心肌受累,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器官损害。

严重者脑细胞缺血坏死,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永久性损害,而遗留继发性癫痫、脑性瘫痪、失明、失语、智能低下等后遗症。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可导致婴儿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病死率高达18.33%。

1岁以下孩子睡觉严防过热

捂热综合征,又叫“蒙被综合征”,多发1岁以内婴儿,未满月婴儿尤其常见。因为家长怕孩子挨冻生病,给孩子穿得过多,有的甚至用被子蒙住头部,导致孩子高热、缺氧,发生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捂热过度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衰竭,会出现脑水肿。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可导致婴儿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即便是抢救存活,后遗症也很容易发生。

所以寒冷季节为孩子适当保暖非常重要,婴儿不宜盖得过度暖和,也不宜给孩子用电热毯,要严防“过热”和“缺氧”这两个导致捂热综合征关键因素的发生,时刻保持孩子能呼吸新鲜的空气,不要把头蒙在被子内。

很多宝宝患上捂热综合征,有一个特征就是,孩子穿得多,并且是睡在大人中间,这样大人的热量加速了孩子的不适。家长怎样预防宝宝寒冷季节“中暑”?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胥志跃说,只要宝宝手脚和头部温温的,没有汗,就说明不冷。孩子比成人多一件衣服即可。盖被要适中,夜晚睡觉时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多,不宜用电热毯,不要与大人盖一个被,还要防止宝宝熟睡时头蒙在被子里。发现孩子身体有大汗,体温又过高的情况应警惕,可以立即松解衣扣,擦干汗水,减少包裹衣物,用温水洗澡降温等;切忌用退热药退烧,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病情加剧时要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呼吸不畅而窒息,严重者应即刻送往医院。

宝宝最好别睡在大人中间,以防止体温过高或被熟睡中的父母压住口鼻导致捂热综合征或窒息。最好让宝宝单独睡在父母床边的小床上,穿一件薄棉内衣,盖的被子让宝宝感觉手心温热即可。

婴儿捂热综合征

那什么是婴儿捂热症呢?

捂热综合症,又被称为“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或“婴儿闷热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也就是说冬季是这种疾病的高发期,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若不注意科学护理,最易诱发此症。俗话说:无知的爱就是一种伤害,这种病症完全是由于长辈们不懂得相关的知识才人为导致的,如果因此有什么严重的后果,那父母就成为杀手。

所以,无知是多么的可怕,接下来一定要全面的了解一下关于婴儿捂热症的知识。也学会正确照顾婴儿的常识,这样才能将宝贝看护的更好。

其实,婴儿远比成人更能难受寒冷,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意思就是想要婴儿更健康,千万不要给他穿的过于保暖,也不要给他吃的过饱,这样反倒不利于婴儿的成长。

婴儿捂热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社会文明病,完全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引起的。冬天,外面的气温是比较低,大人可能会感觉到寒冷,因此有些父母唯恐婴儿冷天受风着凉,常给其穿得厚实,里三层外三层,包得紧实,还是不放心,睡觉的时候又盖得严实,甚至再用上电热毯、热水袋以御寒保暖,还有人给婴儿蒙被或搂着婴儿睡眠,以为这样才能给孩子保暖。

而实际上,这种过度保暖的做法,很容易诱发婴儿捂热症。所以,爱孩子的父母们,千万不要干这种傻事,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不要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千万不要给婴儿梦被睡觉,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将婴儿放在母亲的腋下,这样也会影响孩子的呼吸,还有些母亲让孩子含着乳头睡觉,这些不良的习惯都可能会导致捂热症的发生。

婴儿捂热综合症是什么病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是什么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是什么?婴儿捂热综合症又称闷热综合症、捂被综合症、蒙被综合症等。这种病主要因为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

在家给孩子盖被过严、过厚;居室内温度过高或在外出时给孩子包裹过多、过紧时均可以发生。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多见。一般都发生在寒冷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患儿多数来自农村。

大多数孩子起病前身体健康,少数有咳嗽、流涕、发热、腹泻等感冒或肠道感染症状。新生儿或小婴儿的体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因此,散热也比成人快,如果捂的过久或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周围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而此时又因包裹太多影响散热而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这时候,人体皮肤上的小血管可出现代偿性扩张,以通过皮肤蒸发也就是出汗和呼吸增快来加速散热,所以孩子会大量出汗,甚至脱水。

相关推荐

宝宝能穿羽绒服吗

宝宝可以穿羽绒服。天气变冷了,羽绒服很受欢迎的保暖衣物,但一般不建议这么小的宝宝穿羽绒服,婴儿尽量穿纯棉衣物。除了羽绒容易引宝宝子娇嫩敏感的皮肤、呼吸道过敏,而且婴幼儿衣着应当以棉为主,减少静电和过敏的伤害。并且,本身也不建议宝宝穿着高保暖的衣物,长期给宝宝过度保暖或可能引起“婴儿捂热综合征”。 由于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具体宝宝要多大才能穿羽绒服,要看宝宝的体质而定,一般认为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穿羽绒服了。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抵抗力较弱,很容易在接触一些不合标准的服装后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由于羽绒衣中

婴儿居家谨防闷被综合征

婴儿闷被综合征又称婴儿捂热综合征、衣被过暖的婴儿中暑等诊断,在寒冷季节较常发生,多见于农村小宝贝和1岁以内婴儿(大多发生于6月以内的婴儿)。这由于婴儿被过度保暖,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耗氧增加、代谢亢进,导致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气促、抽搐、昏迷,最终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闷被综合征的特点 ?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以1岁以下婴儿特别不足6个月的宝宝多见; ?宝宝病前无不良症侯,健康状况良好,偶有上感或轻微咳嗽; ?诱因常为厚衣厚被,宝宝被过度包裹,以夜间多发; ?发病时大汗淋漓,以缺氧、高热、大

冬季宝宝也会“中暑” 慎用取暖小家电

冬季宝宝需警惕取暖小家电 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器只要通电就容易产生辐射,它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于成人来说基本不会构成伤害,但对于孕妇和婴儿来说,有一定的影响。还有,使用电暖器容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最好带一个加湿器给室内加湿。 冬季宝宝小心“中暑” 炎热的夏季会中暑,难道在寒冷的冬季也会发生中暑吗?事实确实如此,在冬季发生中暑的婴儿还屡见不鲜。年轻的父母惟恐孩子着凉,在孩子身上裹着大衣、毯子,还要用上空调、热水袋或电热毯等等,加之冬季房间门窗关闭,室内空气不流通,这使得孩子如同生活在一个“人造夏季”里,体温会逐

宝宝发烧手脚冰凉怎么回事 注意孩子发烧不能“捂”

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烧时还会采用“捂汗”的方式,以为只要宝宝悟出一身汗就可以退烧了。专家指出,这种做法要不得。发高热的宝宝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摸上去手脚冰凉,家长误以为孩子手脚凉就穿得不够,继而给孩子捂得厚实些,加之儿童汗腺不发达,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 其实,孩子发烧手脚冰凉正常现象,千万不能因此给孩子穿厚厚的衣服,而应该注意监测孩子体温,给孩子穿宽松的衣服,足部保暖,并采用适当方式进行降温。

冬天会中暑吗

“捂热综合征”(也有称“闷热综合征”、“捂被综合征”),也就民间常说的“冬季中暑”。 专家分析,这和父母养护观念落后、过于担心孩子在冬季里着凉感冒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带孩子出门时就把孩子捂得过于严实,尤其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更被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甚至孩子的头部也被捂着。由于衣物过多、棉被又不易透气,加上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来,无法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发烧、体液丢失甚至脱水等问题,这会导致孩子的脑部神经系统受损。 此外,由于孩子发热后代谢功能加

给孩子保暖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穿的、盖的越多越好 在寒冷的冬天,不少家长为了防止宝宝冻着,就会本着穿越多越好的原则给孩子穿衣,小儿睡觉时不给脱去棉衣、棉裤,还加盖过多的棉被,甚至还将被盖过头。外出时里三层,外三层,用绳捆,头戴冒,再加围巾。 宝宝穿衣太厚太紧容易导致呼吸困难,加上出生后150天以内的婴儿,产热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热较为缓慢,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进而引发婴儿闷热综合症。>>什么婴儿闷热综合症 误区二:发热捂出汗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多多。有的说,孩子发烧了很怕冷;有的说,穿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预防保健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要不及时的进行治疗,或者在平时生活上不注意预防保健措施,会给人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比如,会引起心力衰竭,脑出血,肾功能障碍或者产后血液循环障碍等等,为此,在诊治疾病期间,我们需要做好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预防保健措施才行。 对于女性朋友要想避免这种疾病的高发,必须要做好产前检查,做好自己的孕期保健工作。毕竟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预防保健措施上,早期及时做好妊娠血压测量,很有必要的,以后定期检查,尤其在妊娠36周以后,应每周观察血压及体重的变化、有无蛋白尿及头晕等自觉症状。 重视诱发因素

育儿注意事项 总给宝宝穿太多

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同样的,还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很多老人很怕宝宝冻着,于将宝宝裹得严严实实,无论什么天气,老人都觉得应该给宝宝穿多点。其实,宝宝并没有那么怕冷,给宝宝穿太多反而会减弱宝宝的耐寒能力,降低宝宝抵抗力,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捂热综合症。

冬季出生不久的婴儿如何护理

一、冬季新生儿保暖必知6要点 1. 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 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可以摸宝宝的额头或后背判断新生儿保暖情况 可以摸宝宝的额头或者后背,如果热会有汗的,冷了就很冰的哦,晚上要多注意哦,防止

婴儿急疹症状及护理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皮肤病,其特点为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在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幼儿急疹的患儿一般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高热,一般体温可达到39度-40度左右,然后持续3-5天的高热,体温突然下降,然后体温下降的同时出现皮疹。 在冬天如果小孩得了幼儿急疹,家里特别注意出现有高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宝宝不能够穿太多衣服了,如果高热期间衣服穿得过多或者包得太紧了,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出现捂热综合征比较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合并有其他的脏器的损伤。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