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类风湿注意事项有哪些
早期类风湿注意事项有哪些
(1)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潮、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预防感冒,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2)类风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按自己所患病症的轻重,遵照医嘱,调理饮食和忌口。
(3)洗濑宜用温水,睡前洗脚,最好将双足浸入中药洗方汤药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流通畅,还可以消肿痛,除类风湿。
(4)类风湿病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者,要卧床休息2-3周,肾虚及腰椎病患者忌性生活。
(5)患者出汗较多时,须用干毛巾及时擦干,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避免受风寒湿侵体。
(6)类风湿病在病情控制后可以参加一些省力的日常劳动,并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7)居住的房屋要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
(8)类风湿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
风湿与类风湿的区别
风湿与类风湿,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风湿病含义广泛。
一、病因不同:
风湿病系患者感受风寒湿等邪气导致,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虽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
二、病理
类风湿病理基础是滑膜炎和血管炎。风湿病没有明确的病理基础。
三、症状不同
风湿病关节一般不变形,累及大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则属于早期症状多为关节疼痛、肿胀、发僵、活动不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现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虽然少数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绝大多数病人无心脏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这些食物最该常吃
山药:
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黑豆:
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橄榄:
取鲜橄榄根或皮40克~50克,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松子仁:
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
辣椒:
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治类风湿有一定疗效。
莲子:
味甘涩,性平,具有清心养神益肾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有“交心肾、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厚肠胃、利耳目、除寒湿”等功效。可鲜食,也可干果去皮、内心煮粥等食用。
栗子:
具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类风湿吃什么好这四种食物值得选
莲子
味甘涩,性平,具有清心养神益肾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有“交心肾、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厚肠胃、利耳目、除寒湿”等功效。可鲜食,也可干果去皮、内心煮粥等食用。
山药
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黑豆
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辣椒
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治类风湿有一定疗效。
风湿关节炎吃什么食物
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缓慢,有乏力、消瘦、低烧、手足麻木等等前期症状,逐渐发展为某一关节的病变,出现“晨僵”,活动后减轻,以至关节邻近肌肉萎缩、僵硬、变形等。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统称为“痹症”。这类关节炎患者在饮食上就需特别注意了。
1、山药
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2、 黑豆
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3、 橄榄
取鲜橄榄根或皮40克~50克,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4、松子仁
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5、辣椒
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治类风湿有一定疗效。
类风湿有哪些特点
1、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及其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功能不全,血管收缩和舒张缓慢且不充分,皮肤温度升高迟缓,对气候不能适应。潮湿天气时湿度增高,使关节神经的敏感性增加,加上寒冷时血流速度减慢,滞留在关节局部的血液和滑液中纤维蛋白质增多,玻璃酸钠的含量减少,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升高及球蛋白凝聚,使滑液粘度增高,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关节疼痛加重。
2、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气候、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病人对天气变化很敏感,当天气变化、阴天、雨天或刚转阴天以及寒冷、潮湿、受冻时患者关节肿痛症状加重,故人们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为“气象台”。另外,气温降低使关节间隙液体不能流向血液和周围组织,积聚在关节腔中,导致细胞内容升高,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
风湿类风湿区别
1.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一、病因不同:风湿病多数应称风寒湿性关节痛,寒冷地区绝大部分是这类风湿病,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从中医角度看风湿病属寒痹症,而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属热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状也是真热假寒或里热外寒。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
二、病理和症状不同:风湿病是脉道内血液循环不畅阴寒而痛。类风湿是脉道外有异物压迫脉道不通而痛。从外观看风湿病初期不肿,后期关节也不变形。
类风湿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现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风湿病脉象常见沉迟,类风湿脉象常见细数。
三、治疗法则不同:风湿病用一般抗风湿西药或中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药常能速愈,而类风湿用一般抗风湿中西药不但不能治愈,有时反而会越治越重。
类风湿按摩哪些穴位
类风湿按摩哪些穴位
【按摩选穴】
曲池、合谷、肩井、风池、阳溪、内关、脾俞、肾俞、肝俞、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溪、涌泉等。
【按摩方法】
1、充分按揉拿捏病变的关节。
2、按揉或拿捏曲池、合谷、肩井、风池、阳溪、内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溪各10~20次。
3、按揉脾俞、肾俞、肝俞各100次。
4、尽量屈伸各病变关节各5~10次。
5、捻捏手指各关节3~5分钟。
6、拔拉各指各1次。
7、擦涌泉200次。
按摩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有脊柱病变的,要滚按脊柱两侧的肌肉5~10分钟,按压脊柱3~5遍。治疗本病要有恒心,要坚持长期运用按摩治疗。患部热敷有一定帮助。
治疗类风湿有这些小偏方
1、生姜加葱敷。取鲜生姜、鲜葱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捣烂如泥,乘热敷于患处,每48小时更换1次。
2、常饮蜂王浆。每天服用5~10m l蜂王浆,连服2~3个月,可使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得到改善。
3、常饮鲜牛奶。每天服用鲜牛奶500ml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因为类风湿病在整个病程中,均缺钙,牛奶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钙离子。
4、生姜外敷。鲜生姜切片炒热敷于膝上,两个晚上后再将陈小麦打碎,炒热包之。
5、苡仁粥。取苡米仁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对急性期风湿热型或湿热型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些经常按摩能治疗类风湿的穴位,此外,中医也有不少小偏方对治疗类风湿有效果,如果你有类风湿的烦恼,不如试试文中介绍的几种治疗方法吧。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食物
1、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症状。
2、黑豆: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等症状。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3、橄榄:取鲜橄榄根或皮40克~50克,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4、松子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
5、栗子:具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6、山楂树根(皮):用山楂树根(或皮)40克~50克,煎汤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治疗类风湿痹症。
7、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特别以葡萄干补力为甚,适合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等。还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无力。
8、辣椒: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对防治类风湿有一定疗效。
产后风湿有变类风湿的吗
大家都知道,产后风湿和类风湿不是一个概念,而且有一定差别,它们的病变部位、体内钻风的感觉、关节的肿胀、伴有头疼、头晕、眼眶疼痛、拍片正常与否等等都是有区别的。许多妈妈会担心产后风湿最后会不会变成类风湿,其实,产后风湿不会变成类风湿,而是患有产后风湿的妈妈们若不及时治疗,是很有可能最后也患上类风湿。
因为产后风湿疾病通常可以合并多种疾病,如胃肠病、皮肤病、妇科病等,但从风湿病角度来说,主要是部分患者可合并类风湿,有些疾病,例如红斑狼疮、强脊炎、肩周炎,也可以从产后风湿转化而来。所以说,产后妈妈若有产后风湿,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加大患上类风湿的概率,最后也患上类风湿。
风湿关节炎吃什么食物
1、山药
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2、 黑豆
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3、 橄榄
取鲜橄榄根或皮40克~50克,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4、松子仁
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5、辣椒
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治类风湿有一定疗效。
类风湿与风湿的区别有哪些
一、病因不同:
风湿病多数应称风寒湿性关节痛,寒冷地区绝大部分是这类风湿病,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从中医角度看风湿病属寒痹症,而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属热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状也是真热假寒或里热外寒。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
二、病理和症状不同:
风湿病是脉道内血液循环不畅阴寒而痛。类风湿是脉道外有异物压迫脉道不通而痛。从外观看风湿病初期不肿,后期关节也不变形。
类风湿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现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风湿病脉象常见沉迟,类风湿脉象常见细数。
三、治疗法则不同:
风湿病用一般抗风湿西药或中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药常能速愈,而类风湿用一般抗风湿中西药不但不能治愈,有时反而会越治越重。
四、其他
风湿和类风湿是有区别的,受累的关节,以及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风湿:一般早期受累的关节以四肢大关节为主;类风湿:以四肢小关节为主,风湿有游走性的窜痛,类风湿手足小关节肿痛,晨僵,常呈对称性,大小关节皆可变形。类风湿是一组免疫异常性结缔组织病,以侵犯人体关节为主,治疗不当的话,具有致残性,造成劳动力丧失,危害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