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癣中医法
体癣中医法
1、王不留行、五倍子各60克,醋适量制用法:将前二味研末,用醋调匀,外涂患处。适应症:体癣
2、川椒、硫黄各15克,密陀僧、乌贼骨各30克,黄柏20克制用法: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生姜1块,蘸取药粉揉擦患处,早晚各1次,连用20天为1疗程。适应症:体癣
3、蛇蜕、露蜂房各1个,全虫2克,食醋300毫升制用法:将上药入食醋中浸泡24小时后备用。同时,先将患部洗净,用棉签蘸药液外涂患处,每日2-3次。适应症:体癣
4、核桃树皮500克,蒲公英250克制用法:煎液。外涂患处,每日1-2次。适应症:体癣
5、黄瓜1条,乌硝少许制用法:切黄瓜一段去瓤,放入乌硝少许,过一夜。取黄瓜水搽患处,每日数次。适应症:体癣
脚气的类型
1、汗疱型足癣,中医名“田螺疱”
症状为多汗、瘙痒;脚掌、趾间和脚背生小水疱,疱内有透明液体,几天后皮肤干燥,继而呈鳞状脱落,但仍有新水疱出现,趾间糜烂流黄水,多由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2、趾间型足癣,中医名为“臭田螺”
症状为趾缝发白、流水糜烂、奇痒。多由柯氏表皮癣菌、念珠菌等引起。
3、湿疹样癣菌疹,中医名“脚气疮”
主要表现为足背、下腿起丘疹、水疱,甚痒,重者可波及上肢及全身。多因脚癣治疗不当,或癣菌本身改变使机体对癣菌过敏所致。
4、角化脱屑型足癣,中医名“脚蚓症”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角化脱屑,以致露出嫩肉,冬季易皲裂、瘙痒。多由红色表皮癣菌引起。
5、脚癣感染,中医名“湿气发”
多因脚癣抓破后,化脓菌侵入而造成的皮肤感染,可发展为脓疱疮或丹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称红线)和淋巴结发炎。严重者会引发败血症。
花斑癣中医治疗方法
曾经我由于在外出差住在旅馆里,旅馆可能不太卫生,回家后发现自己手上长了几个小疱疹,起初没注意后来渐渐疱疹四周疹子越来越多,而且患处痒的难受,后来去看中医医生说的花斑癣,便给我开了些中医方子治疗,想不到效果甚好,在此与大家分享:
1取杀虫止痒的硫磺,雄黄,蛇床子,石黄,密陀僧以及敛疮清热的轻粉适量,将其研磨常粉再加以醋调成糊状然后用纱布蘸药液擦洗于患处,每天擦洗两次为好,治疗一周后即可痊愈。
2取杀虫止痒之效的槟榔以及活血通络的蜈蚣适量,将其捣烂,然后加适量的盐,再把这些药物泡于白酒中做成药酒,泡大概一周左右,然后取其药液每晚擦洗患处,两三天后即可有效治疗。
3取清热杀虫止痒的密陀僧,以及补肾阳的海螵蛸,再加川椒,硫磺适量将其磨成粉末,然后用生姜沾药粉每天涂抹于患处适量,早晚各一次,每次上药一刻钟后将药物去掉,切记隔断时间在用盐水洗去。
注意事项:因密陀僧中有含化合物,所以在治疗时不可以大量使用而且也不可以长期使用,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饮食,不可吃辛辣食物。
出现脚癣手癣怎么治疗
手足癣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发生于足和(或)手部的皮肤癣疾。由致病性丝状真菌感染引起,足癣较手癣更为常见。临床可分为角化型、水疱型、丘疹鳞型、间擦型和体癣型等数种,也可混合出现。本病有传染倾向,其发生与密切接触患者的手足部位和用品,如拖鞋、浴盆、拭脚布等有很大关系。手癣又常由患者自身足癣传染而来。
治疗
(1)咪康唑或酮康唑霜剂涂于患处,每天2-3次。脚气类型介绍
(2)皮损糜烂者,可用2%龙胆紫液外涂。
但由于真菌感染在皮肤深部,脚气的治疗方法外用药物难以根治。要彻底治愈手足癣还应到医院皮肤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手足癣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多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因热体涉水,湿冷之气蒸郁而成。治疗应以纯中药草本霜为主,安全无激素,治疗彻底。
阳痿治疗中医法
热熨法:a。取青盐(大粒盐)500克,置锅中炒热后,用布或毛巾包裹,趁热熨敷在肚脐上,袋冷即换,每次1小时,每日2次;也可以直接将食盐炒热后直接放在肚脐上,然后用热毛巾或暖水袋等敷在上面。b。取吴茱萸200克,白酒适量拌匀,用布包成数小包,蒸20分钟,趁热以药袋熨肚脐、足心,冷即更换,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c。取生姜、小茴香、大葱各等份,捣碎,炒热后装入布袋,趁热敷肚脐,袋冷即换,每次30-40分钟,每日2次。
敷贴法:a。取五倍子、小茴香各等份,研成细末,用水调成膏,敷神阙穴(肚脐)。b。取蜂房灰(野蜂房烧成灰)适量,夜晚敷于阴茎上,用布包裹好。c。取仙茅、仙灵脾各10克,用食醋适量调成糊状,分成2份,晚上睡前敷于双足底的涌泉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日早上揭去。
点揉法:a。用中指螺纹面点揉会阴穴(位于阴囊与肛门中间处)30-50次;或用中指指尖用力切会阴穴,边按压边振,使酸胀感明显,每次5分钟。b。用右手拇指尖附着在命门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上,左手拇指、食指持紧右手拇指中段,配合用力,按在穴位上的拇指尖上下左右点揉,至命门周围有温热感为好。
揉搓法:a。用双手掌按压在左右小腹部,快速颤动,使被震的部位有酸胀舒松感,然后用掌揉推小腹部,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各36圈,每日2次。b。双手掌置于双侧腰部,自上而下搓揉50-60次,至腰部发热为止。
提肛法:臀部及大腿夹紧,深吸气的同时向上提收肛门(如憋尿或憋大便的动作),屏气5-10秒钟再呼气,全身放松,坐卧站立均可,每日2-3次,每次做20-30 下。
艾灸法:点燃艾条,在关元、三阴交、肾俞、气海等穴进行直接灸,每次10分钟。
最后,再来帮大家走出阳痿的认知误区。
常见的几种脚气类型
1、趾间型足癣,中医名为“臭田螺”症状为趾缝发白、流水糜烂、奇痒。多由柯氏表皮癣菌、念珠菌等引起。2、汗疱型足癣,中医名“田螺疱”症状为多汗、瘙痒;脚掌、趾间和脚背生小水疱,疱内有透明液体,几天后皮肤干燥,继而呈鳞状脱落,但仍有新水疱出现,趾间糜烂流黄水,多由絮状表皮癣菌引起。3、角化脱屑型足癣,中医名“脚蚓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角化脱屑,以致露出嫩肉,冬季易皲裂、瘙痒。多由红色表皮癣菌引起。4、湿疹样癣菌疹,中医名“脚气疮”主要表现为足背、下腿起丘疹、水疱,甚痒,重者可波及上肢及全身。多因脚癣治疗不当,或癣菌本身改变使机体对癣菌过敏所致。5、脚癣感染,中医名“湿气发”多因脚癣抓破后,化脓菌侵入而造成的皮肤感染,可发展为脓疱疮或丹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称红线)和淋巴结发炎。严重者会引发败血症。
常见的几种脚气类型
1、趾间型足癣,中医名为“臭田螺”
症状为趾缝发白、流水糜烂、奇痒。多由柯氏表皮癣菌、念珠菌等引起。
2、汗疱型足癣,中医名“田螺疱”
症状为多汗、瘙痒;脚掌、趾间和脚背生小水疱,疱内有透明液体,几天后皮肤干燥,继而呈鳞状脱落,但仍有新水疱出现,趾间糜烂流黄水,多由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3、角化脱屑型足癣,中医名“脚蚓症”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角化脱屑,以致露出嫩肉,冬季易皲裂、瘙痒。多由红色表皮癣菌引起。
4、湿疹样癣菌疹,中医名“脚气疮”
主要表现为足背、下腿起丘疹、水疱,甚痒,重者可波及上肢及全身。多因脚癣治疗不当,或癣菌本身改变使机体对癣菌过敏所致。
5、脚癣感染,中医名“湿气发”
多因脚癣抓破后,化脓菌侵入而造成的皮肤感染,可发展为脓疱疮或丹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称红线)和淋巴结发炎。严重者会引发败血症。
常见的几种脚气类型
常见的几种脚气类型,足癣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趾间型足癣,中医名为“臭田螺”
症状为趾缝发白、流水糜烂、奇痒。多由柯氏表皮癣菌、念珠菌等引起。
2、汗疱型足癣,中医名“田螺疱”
症状为多汗、瘙痒;脚掌、趾间和脚背生小水疱,疱内有透明液体,几天后皮肤干燥,继而呈鳞状脱落,但仍有新水疱出现,趾间糜烂流黄水,多由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3、角化脱屑型足癣,中医名“脚蚓症”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角化脱屑,以致露出嫩肉,冬季易皲裂、瘙痒。多由红色表皮癣菌引起。
4、湿疹样癣菌疹,中医名“脚气疮”
主要表现为足背、下腿起丘疹、水疱,甚痒,重者可波及上肢及全身。多因脚癣治疗不当,或癣菌本身改变使机体对癣菌过敏所致。
5、脚癣感染,中医名“湿气发”
多因脚癣抓破后,化脓菌侵入而造成的皮肤感染,可发展为脓疱疮或丹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称红线)和淋巴结发炎。严重者会引发败血症。
脚癣的中医治疗方法
1.土槿皮16克,白酒90毫升,浸药一天,以药酒外搽患处,每日数次。
2.半枝莲60克,煎汤,待温后浸泡患足15分钟。
3.陈高粱适量,放入锅内,微火焙黄,取出研成细末,撒于患处。
4.黄连10克,用开水250毫升浸泡,以药液涂擦患处,每日两次。
5.肉桂30克,研末,醋调,涂患处,每日两次。
6.五倍子、海螵蛸各20克,研细末,撒趾缝。
7.苦参20克,干姜6片。加水煎煮30分钟,再加适量沸水稀释后,每晚浸泡双脚15分钟。
8.木瓜、甘草各30克,水煎去渣,待温后洗脚5~10分钟。
9.龙胆草、败酱草、金钱草、丁香、射干、苦参各20克,枯矾10克。将上药水煎30分钟后,约得药液2000毫升,倒入盆中,浸洗患足,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每日一剂。3剂为一个疗程。
少年牛皮癣中医用药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牛皮癣是由湿热型转化而来的,所以少年牛皮癣中医用药就要以疏通血液为主,以下的中医疗法一定程度上对牛皮癣疾病的治愈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少年牛皮癣患者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学理沦体系对牛皮癣进行辨证施治,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1、清热法血热型牛皮癣,以清热凉血为主。
2、活血法血淤型牛皮癣,相对于银屑病静止期。
3、养血法用于血虚风燥型,病情迁延日。
血淤型牛皮癣的中医药方
1、炒白术、草河车、半枝莲、土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焦山栀、黄芩、茯苓、泽泻、薏苡仁。逐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2、荆芥、防风、蝉衣、红参、茯苓、炒扁豆、山药、苡仁、陈皮、砂仁、干姜、川芎、胡麻仁、首乌、炙甘草、大枣5枚、生姜2片。逐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3、地肤子、炙甘草、茯苓、桂枝、白术、首乌。逐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4、党参、茯苓、紫草、制首乌、陈皮、蜂房、清半夏、炒白术、风化硝、大胡麻、炒枳壳。逐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中医学以为牛皮癣是内有血虚燥热,外受风邪,皮肤失 气血之润所致。在内因方面注重血分的变化,此中血热、血燥、血虚、血瘀为牛皮癣常见的发病原因;在外因方面,以风邪为主,并与寒、湿、燥、毒等相兼致病。 中医治疗牛皮癣就是通过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的。
头皮癣中医疗法
一般不需内治,如合并化脓性感染者,宜清热利湿解毒,用萆藓渗湿汤合五神汤加减。
(一)内治法:
治宜养血和营祛风,若属风寒者,加制川乌、麻黄各9g;若属风热者,加生地15g,菊花12g,苦参15g;若属冲任不调者,加鹿角片9g、菟丝子12g、巴戟天6g。若为阴虚内热者,用生地饮加减。若属湿热实症者,用龙胆泻肝汤加黄柏、苍术、薏苡仁治之。
(二)外治法
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下列诸方:藏药紫草露,每日3-4次,根治彻底。①癣药水,用毛笔蘸涂擦患处,每日2~3次,醋调膏,涂患处。③癣可净,水煎坐浴。④汗斑方,调搽。⑤槿酒擦剂,外擦,每日1~次。⑥雄黄解毒散,醋调搽。
牛皮癣中医医院
1、使用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很多患者对于中医略知一二,经常会自行使用一些中药来治疗疾病,终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所以患者使用中医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咨询专业的皮肤病医生,这样可以避免引起其他疾病。
2、使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现象。患者应该暂停药物治疗。因为很多患者的体质比较敏感,使用一些中药治疗时,经常会出现过敏现象。因此患者应该谨慎使用中药治疗,因为中药长时间治疗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牛皮癣时常会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适的治疗方法。千万不能盲目的相信偏方来治疗疾病。建议患者尽早到正规的皮肤病医院,祝您健康。
手癣是什么
手癣中医称鹅掌疯,为手掌的皮肤癣菌感染,若仅累及手背,出现环形或多环形损害,则仍称为体癣。手癣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中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双手长期浸水和摩擦受伤及接触洗涤剂,溶剂等是手癣感染的重要原因,患者以青、中年妇女为多,其中许多人有戴戒指史。一般可用癣达净治疗。
手癣是手掌及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可蔓延到手背。手癣与足癣相似,但也有差别。如手癣发病率低于足癣,并发症少见。足癣多为双侧累及,而手癣则多见于单侧,即使两侧受累,也轻重不一,鳞屑角化较多见,糜烂、渗出少见。此外,手部因经常洗刷和治疗,致使皮损不典型,查菌阳性率也比较低。中医鹅掌风属于手癣范畴。《外科正宗》记载:“鹅掌风由足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致皮枯槁,破裂不已。”
脚气传染到手上的症状有哪些
足癣(tineapedis)是发生于足跖部、趾间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有时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但仅发生于足背者称体癣。与中医所称的臭田螺、田螺疱相类似。
脚气传染到手上的症状有哪些?脚气会传染到手上,就是手癣。手癣是指发生在指掌面的霉菌性皮肤病,手癣中医称鹅掌风。
脚气传染到手上的症状也跟脚气有点类似:
1.水疱鳞屑型
多为单侧起病。先从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觉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较清楚。病程多慢性,可持续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传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对侧手掌。有时水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与足癣相比,手癣较少继发严重的细菌感染。
2.角化增厚型
多由水疱鳞屑型发展而成。患者常有多年病史,累及双手,也可为单侧。皮损一般无明显的水疱或环形脱屑。掌面弥漫性发红增厚,皮纹加深,皮肤粗糙,干而有脱屑。冬季则常发生开裂,有时裂口很深伴出血,疼痛难忍,影响活动。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肤癣菌外,还与长期搔抓、洗烫,肥皂、洗涤剂、各种化学物品和溶剂刺激以及不当治疗有关。
可见,脚气传染到手上也是会痒的,积极治疗就好了。用药治疗是不错的选择。
体股癣中医治疗方法
治疗股癣的方式很多,中药治疗股癣的方法较西医治疗来说有一定的优点。因为股癣是真菌感染,其治疗过程比较长,治疗有一定的困恼。而中药治疗体股癣的方法对患者没有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最主要的就是中药治疗体股癣的方法可以达到彻底治愈体股癣的目的。
哪些中药治疗股癣?这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讲,出现股癣一般采用药物治疗股癣。那么得了股癣用哪些药物治疗呢?其实目前治疗股癣的药物主要采用传统的中药,中药治疗股癣效果非常的不错。
1、蛇蜕、露蜂房各1个,全虫2克,食醋300毫升
制用法:将上药入食醋中浸泡24小时后备用。同时,先将患部洗净,用棉签蘸药液外涂患处,每日2-3次。
2、生半夏、醋适量
制用法:用生半夏适量,加醋少许,磨汁。外涂,每日2-3次。
3、王不留行、五倍子各60克,醋适量
制用法:将前二味研末,用醋调匀,外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