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阳虚晚上会盗汗吗 阳虚可以喝黄芪吗

阳虚晚上会盗汗吗 阳虚可以喝黄芪吗

不建议喝。

不建议阳虚体质人群过多饮用黄芪泡水,因为黄芪属于补气类药物,主要作用是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排脓生肌等等。而阳虚体质人群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此时需要侧重温中补阳调理,要尽量多服用温阳类药材。如果过多食用黄芪,反而会破坏身体阴阳平衡,从而会加重身体不适。

晚上睡觉出虚汗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晚上吃得太饱,喝了浓茶,咖啡等是不容易入睡的。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有气虚或者阴虚等的情况出是会引起睡觉的质量下降,这主要是当我们气虚或者阴虚的时候常常会引起盗汗,下面,我们来大概了解一下。

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金匮要略·水气篇》中“食已汗出 ,又常暮盗汗出者 ,此劳气也。”《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另外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汗证》里还有“自汗盗汗 ,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且临床尚有因阴虚而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由血瘀而致水湿内停的血瘀与水湿并见等等,辨证时更需详审,所以又细分为:阴虚盗汗、阳虚盗汗、气虚盗汗、血瘀盗汗、血虚盗汗、湿阻盗汗、外感盗汗。

以上就是我们晚上睡觉出虚汗的原因,晚上睡觉出虚汗会引起我们睡眠质量的下降,这对我们第二天工作与生活是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晚上睡觉出虚汗一般是因为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如果我们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到医院进行治疗,使我们身体得到健康的发展。

阳虚晚上会盗汗吗

有可能会。

阳虚体质晚上睡觉时可能会出现盗汗现象,尤其是肾阳虚体质人群,因为肾阳虚有疲劳、畏寒、记忆力减退、失眠和出汗等常见症状,其可能会引起夜间出汗的情况。所以一旦身体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调理,以免导致不良反应加重。

阳虚会盗汗吗

一般来说是不会的。

因为人体内的阳气具有温暖脏腑、肢体的作用,所以对于阳虚的患者来说,其一般的症状表现是虚寒征象,比如畏寒怕冷、四肢冰凉、面色苍白、大便便溏、小便清长等,一般来说并不会出现盗汗的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了潮热、盗汗症状的话,那么一般是阴虚的主要临床表现,建议患者最好是及时地去医院就诊。

阳虚会盗汗吗 阳虚容易发胖吗

容易。

阳虚的人是比较容易发胖的,因为阳虚不能固护阴液,进而导致身体排水能力下降,进而影响身体水湿代谢,长期的话会容易出现阳虚发胖,但是这种胖一般属于虚胖,比如用力摁身上的皮肤会感觉有凹陷,同时阳虚发胖的人会容易感觉疲劳、没有精神,也很容易出汗,免疫力也比较低下,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因为中医认为肺主皮毛,阳虚的人不能固守肌表,所以毛孔会容易在体表张开,不小心感受风寒、风热的邪气就会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盗汗喝黄芪有效果吗

盗汗指的是夜间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的现象,中医学认为盗汗多属于阴气亏虚、阳气偏亢、阴阳失调,阴虚产生内热,内热导致津液外泄,因此可见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黄芪补气可以固表止汗,因此黄芪可以用来治疗盗汗,但是黄芪不宜单独使用,需配合滋阴药,比如生地、麦冬同用来治疗盗汗。

老爱出虚汗是不是肾虚

晚上睡眠时出汗,可见额头汗出,早晨起来后可见后背的被褥处有湿痕,触摸潮湿有汗味,这是肾阴虚的表现。

中医分析出虚汗的原因

1、阴虚体质

晚上出汗在中医来讲属于盗汗,和阴虚体质有关系。

建议不要吃辛辣食物,可以用枸杞黄芪泡水喝。口服坤宝丸。随时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

2、头晕出虚汗

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盗汗,中医认为虚则阳盛,虚热内生,阴气空虚,睡则卫气乘虚陷入阴中,表无护卫,肌表不密,荣中之火独旺于外,蒸热,迫津外泄则汗。醒则气固于表,玄府密闭而汗止阴。

3、气虚不固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治疗上宜补虚敛汗。如果患者出现汗出恶风,动则加重,容易于感冒,身体也会感觉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中成药可以进用玉屏风口服液、贞芪扶正胶囊。

出虚汗乃因体虚所致,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缺乏体育锻炼,起居不规律,也是引起气虚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气虚患者还可能有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或情绪常处于低谷等问题。这些在中医看来属于亚健康状况,可以通过长期中低强度的锻炼、合理的生活饮食、或者中药来改善调理。

阳虚会盗汗吗 阳虚多久能调理好

因人而异。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以及阳虚的程度都不一样,因此对于不同人群来说,所需要的调理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一些阳虚程度比较轻的人群来说,一般只需要自行食补并且通常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一般调理1-3个月左右就能见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体质较差、症状比较严重的人群来说,则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利用药物来进行调理,一般需要6-12个月才能起到效果。

盗汗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肾主五液,入 心为汗。由于房事不节,房劳过度,亡血失精,或久病伤阴,素体阴虚,肾液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故潮热盗汗,虚烦少寐,头昏耳鸣,舌红少苔,脉细等。《医宗必读》云:“肾阴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当此之时,治宜滋阴降火。

盗汗钩玄

缘起

恰逢《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程结课,老 师令学生各准备综述一篇。思来想去,无处下笔,忽念平素侍诊抄方之际,遇盗汗之病人恒多,虽曰小病,却令人为之颇感苦恼,何不以此为题一试。

之后试着百度了一下“盗汗”,发现有很多盗汗的病人在网上提问求助,回答是有,但分型不明,易使不懂中医的病人犯“虚虚实实”之过,非但无益, 反而增害。且求助者甚多,一个回答,浏览者达上万,一篇文章,下载者达上千。作为一位中医学子,面对如此情况,觉得有必要写篇相对明白的文章,希望写好后放到网上,会收些许裨益。

文章先从专业内容着手,之后试着通俗化,易操作化,希望广大网民能够看明白,不好的话,希望前辈及已工作的中医师看到后不要拍砖。

简述概念,略说诸家

盗汗,《黄帝内经》曰“寝汗”, 通俗而言,是指人入睡后出汗,睡醒后汗止的情况。《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云:“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盗汗多归于阴虚,如《医学心悟·自汗盗汗》:“其盗汗症,伤寒邪客少阳则有之,外此悉数阴虚”。又《医学正传·汗证》:“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但,盗汗又非全是阴虚,如张景 岳《景岳全书·汗证》曾说: “ 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盗汗亦多阳虚也”。《丹溪心法》云:“盗汗属血虚”。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中有谓:“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补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而又有脾胃湿热、痰热蕴肺,肝经湿热等原因。所以,如果辨证不准,很易错治。

医案两则,聊表反正

阴虚型盗汗案 姜春华《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祝某,男,58岁。十多年来,每夜盗汗,身体强壮,面赤唇绛,脉数,相火易动,阳常举。当归9g 熟地黄30g 生地黄15g 黄柏9g 黄芩9g 黄连1.5g 玄参9g 7剂。二诊:前方服一剂盗汗即止,有咳嗽痰多,前方 加黄芪9g 玄参9g 7剂。三诊:阅读流泪,面仍红,因过度疲劳,盗汗1次。当归9g 熟地黄30g 生地黄15g 白芍9g 黄芩9g 黄芪9g 黄连1.5g 牡蛎15g 望江南9g 黄柏9g,7剂后汗止停诊。

2.阳虚盗汗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季左。十月十二日,夜寝喜盗汗,脉 阳浮阴弱,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川桂枝四钱,生白芍 三钱,生甘草一钱,龙骨四钱,左牡蛎一两,生姜八片,红枣十二枚。

1案,祝某,盗汗、面赤、唇绛,故属阴虚火旺,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后又加生黄芪、玄参以助益气养阴之功,药证相符,三诊而愈。

2案,本案为虚劳盗汗,阳脉浮,阴脉弱,夜而汗出,为阳虚不能顾护阴液之故,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

上述两则医案,一是阴虚盗汗,一为阳 虚盗汗,病因不同,治法不同,若1案用2法,抑或2用1方,必定无效。

在这,我试着用通俗的话语说话上述两则医案的病机,以使网友有个大略的明白。

1案,中医诊断为阴虚火旺,中医认为,人体为阴阳两部分组成,相互制约着,就像冷战时期的苏联和美国,彼此都不敢妄为。如果一个人的阴不足,那么的话,就不能制约着阳,好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时美国的力量就显得很强大了,就会亢盛,就会耀武扬威、胡作非为,自从冷战结束,美国在全世界发动了十多次重大的军事侵略行动,这还不包括许多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或是1990年代末期在伊拉克的每日轰炸,那么,如果想让美国老实点,就必须某个国家发展到足够强 大。那么,如果想让火不那么亢盛,就要扶持阴,采用滋阴泻火的方法。

2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助表调和阴阳。《内黄帝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与1案不同,主要是因为卫阳不足,阴阳 失谐。做个通俗的比喻,气阳就像锅盖,如果是完好的,那么锅里的水蒸气就会适当的出来,但如果锅盖质量不好,破了很多的窟窿,那么水蒸气就会不受控制,大量大量的出来。对于这种情况,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把锅盖修好。《内经·指针要大论》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所以,对于人体,卫阳虚弱,阴阳失谐,就要益气阳,调阴阳。

论文粗摘

1. 肝经郁火案

《周仲瑛教授辨治盗汗经验举隅 》 周奎龙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新中医》2012 年6 月第44 卷第6 期

许某,女,56 岁。近日来 夜寐盗汗,汗出湿衣,

自觉烘热,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口干口苦,舌偏红、苔薄

黄,脉细弦。周教授辨为盗汗,证属肝经郁火内蒸,营阴外

泄。治拟清泄肝经郁火 ,和营敛阴。

处方:桑叶、牡丹皮、栀子、夏枯草、玄参、瘪桃干各10g,生地黄、白薇各12g,煅牡蛎(先煎)25g,糯稻根15g,龙胆草3g。每天1 剂,水煎服。服药4 剂,盗汗即止。

按:患者为肝经郁火逼液外泄,故用桑叶、牡丹皮、栀子、龙胆草清泄肝经郁火;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汗出可致阴伤,故用生地黄 、玄参滋阴柔肝,又可防栀子、龙胆草苦寒伤阴;另配煅牡蛎、瘪桃干、糯稻根固表止汗;白薇清泄郁热。

2. 邪热内郁,表里不和案

《盗汗医案三则》刘建军,孙向党(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大石桥115100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 0 1 1 年第25 卷第6 期

杨某,男,32 岁。2009 年12 月15 日初诊。盗汗半年,加重1 个月。该患5 年前患外感后遗有下利一证,时轻时重,重时大便每日4 ~6 次,里急,便质稀溏而夹杂粘液,并伴周身散发红色米粒大丘疹而瘙痒。经抗生素治疗能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 近半年来又添盗汗一证,初起并未重视,然症状逐渐加重,夜寐汗出如洗,色黄染衣,需每天更换睡衣及被褥,且渐觉体力不支,易患外感。观其舌质暗红,苔黄略腻,诊其脉数略细。此乃邪热内郁,表里不和,营阴外泄。治以清里热,解表邪,和阴阳,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葛根芩连汤桂枝汤加减。

药用炙麻黄5g,连翘10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葛根20g,黄连10g,黄芩10g,桂枝15g,白芍15g,白术15g,防风15g,薏苡仁3 0g,肉豆蔻10g,炙甘草10g。3 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 服上方后,下利止,大便成形,日2 次。周身皮疹未见新发,但盗汗减轻不明显。药已中病,仍以上方加黄芪30g,煅龙牡各30g,以益气固表止汗。5 剂水煎服,日1 剂。三诊: 服上方后盗汗明显减轻,已无需每天更换衣被,大便正常,日1 次,皮疹已愈,体力有增,嘱按原方再进5 剂,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病已痊愈,体力较前明显增强,很少外感。

按:“有是证,用是药”。本案下利,脉数,因外感而起,乃葛根芩连汤证; 汗出色黄染衣,又现周身皮肤红色丘疹,虽未见身黄,然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之理同。故本案病因病机为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内郁,表里不和,日久而致阴阳失和,营卫不调 ,营阴外泄。是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葛根芩连汤清里热、解表邪。再以桂枝汤调营卫,屏风散益气固表,煅龙牡涩阴敛阳而止汗,薏苡仁、肉豆蔻健脾、利湿、涩肠和理气。

怀孕初期睡觉出汗怎么回事

这情况考虑是阴虚盗汗的.

1,取山药材10克,百合6克,莲子6克,大米适量,煮粥食用.

2,取山药15克,板栗20克,大枣5克,廋猪肉50克,炖汤调味后,喝汤,吃栗子,大枣与猪肉.每日一次,连服15日.

3,取小麦12克,莲子6克,大红枣6克,桂圆肉6克,甘草3克,水煎.喝汤,吃枣与噶桂圆肉.

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也可选生脉散和玉屏风丸加减运用.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黄芪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提示: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在怀孕初期的时候觉得自己睡觉的时候爱出汗的话一定要查明原因,首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热了引起的出汗,如果不热,温度还合适,那么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身体太虚弱了,如果是怀孕时期的话,阿曼身体虚弱是很常见的,这样就要及时的补充营养,多吃点蔬菜水果,也要多添加蛋白。

阳虚晚上睡觉会盗汗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

阳虚是一个症状名,阳虚的一般证候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等,特定脏器兼证可供辨别,如果是心阳虚或者肺阳虚的话,可能会有盗汗的情况出现,如果是肝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的话,则不会有盗汗的情况,因此,阳虚晚上睡觉会不会盗汗需要辩证看待,若是分辩不出来的话,建议前往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

盗汗可以喝黄芪吗

盗汗指的是夜间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的现象。中医学认为盗汗多属于阴气亏虚, 阳气相对偏亢,阴阳失调,阴虚产生内热,内热导致津液外泄,因此可见夜间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的现象。

那么黄芪在中药的功效里面是指补气、固表、止汗,那么盗汗和黄芪能有止汗的效果。但是盗汗总属阴虚内热,如果需要治疗还需配上滋阴清热的一些中药才行。

黄芪可调理阴虚盗汗

现在人们都非常注意养生和保养,也推出很多有利于健康的药膳,那黄芪到是可以派上用场,所以,为了让大家加强对黄芪的了解,这里就把黄芪的功效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帮助。

1、调理表虚自汗:一些人体质比较虚弱,经常就不出汗,整个手掌永远都是汗津津的,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其实这也是一种气血不足的表现,可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这种中医调理的方法很有效。

2、调理阴虚盗汗:表现为晚上睡觉总会出很多的汗,包括一些更年期的女性也会有这种情况,因此可将黄芪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效果明显。

3、治疗急性肾炎水肿:黄芪可用于治疗肾的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

4、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调理阳气虚弱:很多人因为阳气虚弱,导致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黄芪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还可以用于痈疽久不穿头,并且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治疗疮疡溃破:可以用于清洗溃疡和疮面,对于疮面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经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相关推荐

盗汗是阴虚还是阳虚

盗汗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

黄芪能补肾吗

有一定的辅助补肾作用。 黄芪是一味补气的药材,其归脾、肺经,食用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等功效,对气虚乏力、血虚萎黄、盗汗水肿等症调理效果好,而肾阳虚患者多表现为有多梦盗汗、下肢水肿、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虚喘气短等症,服用黄芪刚好有调理病症、辅助补肾的作用,建议搭配其他补肾药材同服效果更好,如:枸杞等。 备注 中医认为,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切不可以用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患者如需服用黄芪补肾,其具体用药剂量需在专业医师的对症诊断下服用才行,不可自行乱服。

出汗异常或是体虚气虚者吃山药

出汗也是新陈代谢的一种表现,但出汗过多或者不出汗都暗藏健康隐患。出汗异常就是“汗证”,通常是某些疾病的预警信号。在中医眼中,体质虚弱也可能导致出汗异常。下面就来看出汗异常所预警的疾病吧。 体虚出汗异常 第一,气虚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流汗不止。在调理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加强固摄,平时可以多吃如黄芪、大枣、山药等补气食材,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第二,阴虚型 有的气虚患者兼有阴虚,除体质

黄芪适合什么样的人吃 黄芪的吃法

冬季黄芪红茶可补气健脾。 做法:先把黄芪放入锅中,然后加入适量清水,煮约15分钟。最后放入红茶,一起煮约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黄芪味甘性平,有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祛痰、补气生阳之功效。对于脾胃虚弱、自汗盗汗、充气不足、痈疽不溃、退肿排毒等都有治疗作用。此外,黄芪具有降压的功效,还能够利尿、抗病毒、抗衰老、抗肿瘤。 黄芪当归茶治疗冬季手脚冰冷。 功效:有些人一到冬天手脚就开始发凉,身体非常怕冷,还容易伤风感冒、拉肚子等等。中医认为这类人是“阳虚体质”,她们不适合凉性的菊花茶,因为菊花茶加重受寒。阳

盗汗是阴虚还是阳虚

盗汗在中医学认为一般属于阴血亏虚,阳气偏亢,阴阳失调,阴虚产生内热,内热导致精液外泄,因此睡觉可见大量汗液露出,而醒后则汗止的情况。因此中医学认为盗汗总属阴虚内热,阴虚最常见的是肾阴亏虚,因此盗汗的治疗,首先可以从肾阴亏虚入手。

出汗多的解决办法

自汗:不因活动、天气、食物、药物等因素而自然出汗者,为自汗,多为气虚表现。可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30克,炒白术、防风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饮食上可以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可多煲太子参瘦肉汤、党参北芪瘦肉汤、西洋参炖鸡、五指毛桃炖鸡等饮用。如果是虚不受补的人,要用太子参煲汤。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风一吹就打寒战,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

黄芪有什么作 黄芪食谱推荐

冬季黄芪红茶可补气健脾。 先把黄芪放入锅中,然后加入适量清水,煮约15分钟。最后放入红茶,一起煮约5分钟,即可饮用。 黄芪味甘性平,有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祛痰、补气生阳之功效。对于脾胃虚弱、自汗盗汗、充气不足、痈疽不溃、退肿排毒等都有治疗作用。 此外,黄芪具有降压的功效,还能够利尿、抗病毒、抗衰老、抗肿瘤。 黄芪当归茶治疗冬季手脚冰冷。 有些人一到冬天手脚就开始发凉,身体非常怕冷,还容易伤风感冒、拉肚子等等。中医认为这类人是“阳虚体质”,她们不适合凉性的菊花茶,因为菊花茶加重受寒。 阳虚体质的人建议

盗汗是阴虚还是阳虚

盗汗是我们中医里面的说话,在西医里面可没有盗汗这样的加法,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盗汗到底是属于阴虚还是属于阳虚呢,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才能获得答案,下文我们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到底盗汗是属于阴虚还是属于阳虚,从中医的角度看盗汗是属于阴虚,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 身体排汗对身体是一种保护,而夜间盗汗的原因很多,除与睡眠环境空气流通状况、寝具透气与否有关外,有些疾病如结核病、心内膜炎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此外,内分泌失调,如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以及有情绪障碍,自律神经失调的人,

中医解释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出虚汗怎么回事? 出虚汗,中医称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影响,日间时时汗出,活动益甚者为自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又称寝汗。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中医分析出虚汗的原因 《内经》对汗的生理、病理已经有所认识。《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心为汗。”《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漆,是谓津。”指出了汗乃血液化生,与心关系密切,有“汗为心液”之说。关于出汗的原因,《内经》认为是阳气蒸迫阴气所致,同时,还谈到了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

黄芪存放了9年还有效吗 六种人不能吃黄芪

1、黄芪有固表止汗的作用,无汗或汗少的人服用黄芪反而闭塞不出汗,加重了原有的症状,更令患者阴血耗伤、津液虚少。 2、上火具体症状可表现为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而黄芪性微温,还有升阳的作用,在上火期间服用恐加重病症,是不宜的。 3、黄芪有利水的作用,尿多的人再服用黄芪增尿,就加重尿多的症状,出现肾气不固、气虚乏力、失钾过多的现象。 4、黄芪性微温,有具有补气升阳的作用,在感冒期间的人本身体质较为虚弱,服用黄芪容易虚不受补,反而加重病情。 5、黄芪有强健筋骨、补血的功效,孕晚期吃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