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带下病吃什么好

带下病吃什么好

适宜食物

菜花,菠菜

忌吃食物

辣椒(红、尖、干),柿子椒,花椒,泡椒,青椒

一、饮食

带下病食疗(仅供参考,具体需要询问医生)

温热型

临床表现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粘腻、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等,纳食较差,小便黄,舌苔黄腻厚,脉弦数。

食疗药膳

1、白果豆腐煎:白果10个(去心),豆腐100克,炖熟服食。

2、三仁汤: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水煎,取汤半碗,每天1料。

3、藕汁鸡冠花汤:藕汁半碗,鸡冠花30克,水煎,调红糖服,每日服2次。

脾虚型

临床表现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缓。

食疗药膳

1、鱼鳔炖猪蹄:鱼鳔20克,猪蹄1只,共放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慢火炖烂调味食,每日1次。

2、鸡肉白果煎:鸡肉200克(切块),白果1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淮山3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煮汤,去药渣,饮汤食肉。每日1料。

3、扁豆止带煎:白扁豆30克,淮山30克,红糖适量。白扁豆用米泔水浸透去皮,同淮山共煮至熟,加适量红糖,每日服2次。

4、胡椒鸡蛋:胡椒7粒,鸡蛋1枚,先将胡椒炒焦,研成末。再将鸡蛋捅一小孔,把胡椒末填人蛋内,用厚纸将孔封固,置于火上煮熟,去壳吃,每日2次。

肾虚型

临床表现白带清冷、量多、质稀、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痛,苔薄白,脉沉迟。

食疗药膳

1、附桂鸡蛋汤:肉桂5克,附子10克,鸡蛋1枚。将肉桂、附子水煎后,去渣,打人鸡蛋,熟后食蛋饮汁,每日2次。

2、莲子芡实粥:莲子(去心)100克,芡实100克,鲜荷叶50克,糯米50克,煮粥,熟后加砂糖适量调食,每天1料。

带下病患者吃什么好?

(1)宜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多吃牛奶、鸡蛋、豆浆、瘦肉、动物内脏等。

(2)宜多吃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莲子、白果、薏米、蚕豆、绿豆、黑木耳、豇豆、核桃仁、淡菜、芹菜、龟肉、猪肚、乌骨鸡、芡实。

(3)黄带、血性白带为湿热,宜多喝汤水、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芹菜、菊花脑、冬瓜、苋菜、西瓜、马兰头、绿豆、赤小豆、荸荠、紫菜、马齿苋、蚕豆花、绿豆、木耳、鲜藕等。

带下病患者最好不要吃什么?

(1)忌肥甘厚味及甜腻食品,如肥肉、海腥、糯米滋粑等,以免留湿生痰。

(2)忌煎炒、油炸类燥热性食物。

(3)忌葱、蒜、姜、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带下病的辩证分型 脾虚型带下病艾灸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伤及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异常;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不容而呈㿠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治则:健脾化湿以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取中脘。

施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

3.隔附子灸:用枣核大小艾炷施灸,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本法适宜于脾虚,肾虚患者。

4.隔药饼灸:取白芥子,白果,白术,苍术,车前子各15g,烘干沿成细末,再将炒成黑褐色的灶心土加入,用适量黄酒调成膏状,做成一分钱硬币厚的薄饼敷于穴位上,上置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没血就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得了带下病怎么办

带下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湿从内生;或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致使湿邪损伤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浊下注胞中,流溢于阴窍,发为带下病。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本病的治疗以祛湿为主。脾虚者,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肾虚者,补肾固涩,佐以健脾除湿;湿热者,清热利湿;湿毒者,清热解毒利湿;感虫阴痒蚀烂者,必须配合阴道冲洗和纳药等外治法。 治疗以清洗阴部并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时需注意:

(1)所有阴道用药和冲洗,应在月经干净后。

洗衣机存在细菌污染成妇科病传染源

(2)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3)坚持整个疗程,不可半途而废。

(4)洗换下来的内裤要煮沸消毒。

“化湿止带”食疗推荐:

马齿苋芡实瘦肉汤

原料:新鲜马齿苋100克,芡实100克,瘦猪肉150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新鲜马齿苋洗净,切成段;瘦猪肉切成肉丁,芡实洗净。三味同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约1500毫升,先用武火煮滚,再用文火煲2小时,食用时加入精盐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泄,除湿气止带。

主治:带下色黄、质粘秽臭,小便短黄,口渴口苦,舌红苔黄,脉滑。亦可用于湿热泄泻、痢疾。

白果黄豆鲫鱼汤:

原料: 白果八钱,黄豆三两,鲫鱼半斤,生姜四片。

做法: 白果(去壳)、生姜洗凈;黄豆洗凈,用清水浸一小时,鲫鱼除鳞、鳃,去内脏,洗净。把全部配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二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 祛湿止带。

主治:病后体弱,湿浊下注,带下色白,量多无臭,小便白浊,体倦乏力,舌苔白腻 。

带下病艾灸哪里 带下病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疗法对脾虚,肾虚所致的带下病效果较好,对湿毒性带下病效果差。

2.40岁以上的患者,如发现血性或水样恶臭白带,应及时做妇科检查,排出癌的可能性。

3.平时应节制房事,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注意经气卫生及孕期调护,避免重复感染。

4.平时多进食健脾补肾之品,如山药,银杏,新鲜蔬菜等,大量维生素的摄入,特别是维生素B1对一些慢性白带增多的病人大有益处。

带下病吃什么最好

1.补脾止带汤

【组成】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佩兰12克 薏苡仁15克 山药12克 椿白皮

15克 玳玳花6克 白鸡冠花12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脾健胃,祛湿止带。

【主治】 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水湿不化,带脉受伤,不能约束,下流胞宫,白带量多,如清水状,无臭气,腹胀纳少,面色淡黄,肢体困倦,大便稀,舌淡胖,苔白滑,脉细滑。

【方义】 白术苦甘性温,健脾燥湿;佩兰辛平芳香,宣化湿浊,醒脾和胃;茯苓、薏苡仁补脾,渗利湿浊;山药补脾益肾,固涩止带;玳玳花理气滞,健脾胃;椿白皮、白鸡冠花收涩止带。

【加减】 (1)湿热带下,白中带黄,加黄芩10克、白马骨12克,清热祛湿。

(2)带多色白,质清稀,加艾叶6克、金樱子15克,温胞止带。

(3)兼肾亏,腰部酸痛,足酸无力,加淫羊藿12克、菟丝子15克,温肾益精。

(4)脘腹胀满,饮食乏味,加白扁豆12克、大豆黄卷15克、神曲12克,健脾和胃。

2.温宫止带汤

【组成】 丁香4.5~8克 乌药10克 佩兰12克 茯苓15克 萆薢12克 当归12克 艾叶6克 海螵蛸10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宫散寒,祛湿止带。

【主治】 寒湿聚于胞宫,伤及任带二脉,带下色白清稀,小腹冷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腻,脉细缓或沉迟。

【方义】 丁香暖下焦,祛寒邪;乌药理气滞,散下焦阴寒;佩兰芳香化湿,理气和中;茯苓补脾渗湿;萆薢分利湿浊;当归养血,质柔温通,为妇科诸疾之良药;艾叶暖胞宫,逐寒湿;海螵蛸咸涩而温,固涩止带;甘草养胃和中。

【加减】 (1)脾胃虚馁,纳少,语声无力,加党参12克、白术12克,补脾益气。

(2)肾阳不足,腰部冷痛,加淫羊藿12克、补骨脂10克,温肾祛寒。

(3)小腹冷痛甚者,加小茴香6~10克、沉香3克,温肾散寒。

(4)白带多难止,加山茱萸12克,固涩止带。

带下病是什么

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产后带下病是产后女性朋友容易发生的妇科疾病。

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妊娠期及产后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即为带下病。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但也有带下过少者,带下与月经都有周期性,带下过少常与月经量少、闭经的某些病症相一致。

带下病以带下增多为主要症状,临床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诊治。西医妇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肿瘤等均可见带下量多,应明确诊断后按带下病辨证施治,必要时应进行妇科检查及排癌检查,避免贻误病情。

带下病以湿邪为患,故其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而且常并发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疾病。产后的女性因为在生育后消耗不少的体力,容易感染湿邪,因此,产后女性朋友们要重视带下病预防。

带下病艾灸哪里 带下病的辩证分型

带下病辩证主要根据带下量,色,质,气味,其次根据伴随症状及舌脉辨其寒热虚实。如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多属脾虚;色白质清稀如水,有冷感者属肾虚;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臭气,或如泡沫状,或如豆渣状,为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质稠,恶臭难闻,属湿毒重症。

白果莲肉粥有助治疗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色泽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者,称‘带下病’。下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有助治疗带下病的食疗小秘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带下病症见从阴道流出白色液体,或经血漏下挟有白色液体,淋沥不断,质稀如水者,称之为“白带”,还有“黄带”、“黑带”“赤带”“青带 ”。

治疗带下病食疗秘方:

【原料】白果6克,莲肉15克,江米50克,乌骨鸡1只去内脏。

【制作】先将白果、莲肉研末,纳入鸡膛内;再入米、水,慢火煮熟。

【用法】食肉饮粥,日服2次。

【功效】补肝肾,止带浊。

【主治】适用于下元虚惫、赤白带下。

产后带下病的治疗

带下病应根据病症不同,配合外治法治疗。如外阴炎、阴道炎宜配合外阴熏洗、阴道冲洗、阴道纳药;子宫颈炎宜配合阴道冲洗、局部上药、或电熨、冷冻、激光等外治法;盆腔炎宜配合肛门导入、中药外敷、理疗等外治法。下病的病因以湿为主,故治疗始终以除湿为要,湿热者宜清利,寒湿者宜燥湿。脾肾两虚为带下病之内因,故治疗宜调补脾肾,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

此外,治疗产后带下病还可以食用以下药方:

1、湿热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易黄汤加减。

黄柏10克、知母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土茯苓15克、六一散10克(包煎)、椿根皮10克、白果10只、山栀10克、川牛膝10克。

加减:兼见脾虚者,加山药10克、白术10克、芡实15克、薏苡仁15克;肝经湿热偏甚者,加龙胆草6克、柴胡10克、木通6克、黄芩10克、生地12克。

2、热毒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鸭跖草30克。

加减:挟瘀腹痛者,加桃仁10克、生苡仁15克、红藤15克、败酱草12克。热甚伤津者,加生地15克、赤芍12克、麦冬12克。

3、脾虚治法: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炒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淮山药12克、白扁豆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木香6克、莲子肉10克、砂仁15克、砂仁3克(后下)。

加减:腰酸腰痛者,加杜仲10克、川断10克、桑寄生10克。下肢肿者,加猪苓12克、车前子15克(包煎);阴痒者,加蛇床子12克、花椒6克。

4、肾阳虚治法:温补肾阳,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加减。

鹿角霜10克(包煎)、菟丝子10克、潼蒺藜10克、黄芪10克、桑螵蛸12克、制附块5克(先煎)、杜仲10克、补骨脂10克、赤石脂12克(先煎)、煅龙牡各15克(先煎)。

5、肾阴虚治法: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山药12克、地骨皮15克、茯苓10克、麦冬10克。

加减:腰膝酸软者,加川断12克、怀牛膝10克;

头昏目眩者,加枸杞子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0克。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12克、夜交藤30克。

产后带下病的原因

产后带下病发病原因,从西医的角度解释说,这是由阴道炎、子宫颈炎、骨盆腔发炎、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体腺癌、阴道异物等诱发产生的妇科疾病,致病原因还是以子宫颈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为多见。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产后带下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因所形成。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温邪;内湿,多因脾虚失运,肾虚失固所致。

1、湿热:湿热(毒)因摄生不洁,或久居阴湿之地,或因手术损伤,以致湿热、病菌入侵带脉,发为带下。亦有肝经湿热下注,或因热毒蕴腐,损伤血络,导致带下赤白。

2、脾虚: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牌运失健,湿浊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为带下病。

3、肾虚:素体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封藏失职,亦有肾阴偏虚,相火偏旺,灼伤血络,任带失因而带下赤白者。

相关推荐

女性带下病如何选用中成药

妇女阴道流出白色或黄色或赤白色的分泌物,量多淋漓,绵绵不断,称带下病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一般分为湿热下注、脾虚、肾虚三种类型,所用中成药各不相同。 如带下色黄质稠,有气味,口干尿黄、舌苔薄黄,则属于湿热下注。宜选用清利湿热的中成药,如止带丸、愈带丸、四妙丸、猪肚丸等。若出现阴部灼热红肿,小便痛而不畅,苔黄腻等症,选用龙胆泻肝丸更为适合。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黄芩、当归、栀子、泽泻、车前子、生地、木通、柴胡、甘草制成,对患阴道炎、外阴炎、泌尿道感染、高血压及中耳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伴有上述症状

治白带异常如何辨证选穴

在用艾灸治疗疾病时要注意温度,温度太高很容易烫伤自己。将艾条点燃后,不要太就这样艾灸,要使用正确的手法,什么是正确的艾灸手法?首先右手持艾条要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白带异常中医称为“带下病”。中医认为,“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治疗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宫颈糜烂妇科千金片有用吗 妇科千金片的功效主治

妇科千金片有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的功效。一般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等。

湿热带下是什么症状

湿热带下是什么 “带下”之名,首见于《内经》,而“带下病”之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带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产科疾病而言,由于这些疾病都发生在带脉之下,故称为“带下”。 带下病的主要病因以湿邪为主,主要病机是任带两脉损伤,失约或失养。治疗上重在调理任带二脉。由于带下病以湿邪为患,故其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且常并发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疾病,是女性患者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 湿热带下的症状 带下过多者表现为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疼痛等局部症状

妇科带下病药膳方三子炖猪腰

〖 来 源 〗: 民间食疗方 〖 原 料 〗: 菟丝子20克,桑椹子30克,韭子10克,猪腰2个,生姜1片。 〖 做 法 〗: 菟丝子、桑椹子、韭子、生姜洗净并用白纱布包扎;猪腰切开,去白脂膜洗净,切厚片。将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即可。饮汤猪腰,每天1料。 〖 功 效 〗: 补益肝肾、黑发养颜,用于腰酸不适、夜尿多、妇女带下、耳鸣失眠、须发早白、视物不清者。 附:其他相关食疗方 1、白扁豆(去皮)20克,淮山30克,同煮汤,加少许红糖再煮片刻即可食用,每日服用两

一般经期可以花红片吗

红花片可以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主要治疗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月经期是可以红花片的,不过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服用,没有气血淤积的女性就不要乱了。红花片毕竟是药物,是要三分毒,也有适宜人群,服用前最好事先询问过医生。有许多的妇科疾病是由于未做好经期保健导致的,女性朋友在经期的时候,不要做无益于健康的事情,如冷饮、洗冷水澡等,不仅会伤害身体,还会令女性过早的衰老。 花红片在来月经的时候还是可以服用的,还有效果,但具体事项应咨询医生意见。月经,又称作月经周期(Menstrualcycle),是生理

花红片经期是可以

1、月经,又称作月经周期(menstrualcycle),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发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类与其他人科动物之间。花红片在来月经的时候还是可以服用的,还有效果,但具体事项应咨询医生意见。月经,又称作月经周期(menstrualcycle),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发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类与其他人科动物之间。 2、月经期服用花红片可以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用于湿热瘀滞所致带下病、月经不调,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隐痛、腰骶酸痛、经行腹痛;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见上述证候者。 3、

乌鸡白凤丸的功效 治疗带下病

乌鸡白凤丸中的芡实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等功能,对于治疗女性阴道流出白色和黄色等分泌物量多淋沥等症状有很好的作用。

带下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带下”之名,首见于《内经》,而“带下病”之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带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产科疾病而言,由于这些疾病都发生在带脉之下,故称为“带下”。 带下病的主要病因以湿邪为主,主要病机是任带两脉损伤,失约或失养。治疗上重在调理任带二脉。由于带下病以湿邪为患,故其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且常并发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疾病,是女性患者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 湿热带下的症状 带下过多者表现为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疼痛等局部症状。带下过少者表现

白带发黄怎样调理 中药调理

处方:金樱子、白鸡冠花各15克,白果9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带下病,中医辨证为肝经湿热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带质粘稠,腥臭较重,外阴瘙痒灼热,小便色黄灼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