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的表现 情绪异常
气滞血瘀的表现 情绪异常
气滞血瘀多由情志不舒所导致,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调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因此常可患者有情绪抑郁或者急躁易怒的表现。
久坐不动会造成气滞血瘀吗
很多上班族女性都是气滞血瘀的易感人群,一方面久坐不动,一方面从事脑力劳动。研究表明,人体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因此,对气滞血瘀体质而言,行气活血有预防衰老的功效。
女性久坐不动导致气滞血瘀的原因如下:
久坐不动会压迫位于臀部和大腿部的膀胱经,造成膀胱经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膀胱功能失常,而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这样就会引发肾功能异常,所谓“久坐伤肾”就是这个道理。而肾气不足慢慢就会导致气血双虚,出现皮肤瘙痒、面色苍白或黝黑、失眠多梦、心情烦躁、便秘、经血量少等。
而这些问题反应在颜面上会表现为可怕的色斑。色斑的出现其实是身体在告诉我们:它的内部气血发生了瘀堵,即中医所说的气滞血瘀。因为皮肤的斑点多半是气血失衡导致血停滞在皮肤表面形成的污点。
可以说,很多上班族女性都是气滞血瘀的易感人群。一方面和久坐不动有关,一方面是因为办公室人群多半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会让人思虑多,消耗过多的精气,即西医所谓耗费血氧。而中医则认为思虑过多会伤脾,脾是后天精气的生化之源,脾伤了,生化精气的能力减弱,则人体气血供养就会不及时,也不充足。而血的运行又是靠气来推动的,气行不足当然就会血行不畅,最后导致气血瘀堵也就是必然的了。
另外,办公室久坐族常常要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精神压力很大,而情绪的波动会造成紊乱,进一步加剧气血失调。
气滞血瘀又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也是慢性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又有“久病必有瘀”的说法。很多女性都有或轻或重的妇科病,多半也都是由“气血瘀滞”造成的。
气滞血瘀的症状
只有了解到气滞血瘀的症状表现,才能让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那气滞血瘀的症状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气滞血瘀体质的发病倾向,大多具有明显的“不通畅”特征。例如:顽固性头痛、抑郁症、脑梗塞、心肌梗塞、胆囊炎、肠功能紊乱、乳腺小叶增生、痛经、子宫肌瘤、恶性肿瘤等。
气滞血瘀,百病丛生。微循环瘀阻,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也是慢性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又有“久病必有瘀”的说法。
偏重于气滞:胸闷喜叹息,两胁、胃、腹胀痛,嗳气,咽部如有异物梗阻,性格内向,忧郁寡欢,心胸狭窄,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女性乳房、小腹胀痛,舌色暗,脉弦等。
偏重于血瘀:口唇爪甲紫暗,皮肤青紫斑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面部色素沉着,眼圈黑,黄褐斑、女性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闭经,舌紫暗或有青紫斑点,舌下静脉郁血,脉涩等。
气滞血瘀表现在以上的几个方面,而针对气痣血瘀的治疗,主要是从活血化瘀方面着手,平时可以多食物行气活血的食物。
左侧乳头痒怎么回事
妇女月经来潮前后或值经期,出现乳头瘙痒难忍,或疼痛不可近衣,经净后逐渐缓解者,称为「经行乳头痒痛」。乳头属肝,所以本症主要责之于肝。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为气滞血瘀和气血不足。
(1)气滞血瘀:情志损伤,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结乳头,经行之际,气血旺盛,瘀滞加剧,从而引起本症。
(2)气血不足:行经之后,阴血下泄,气随血损,肝血不足,脾气亏虚,乳头失于气血滋养,或血燥生风而出现痒痛。
气滞血瘀体质的饮食调养
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
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气滞血瘀体质的药物调理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行气、止痛、消食、通便。
气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
气滞血瘀体质的生活调养
研究发现,人体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因此,对气滞血瘀体质而言,行气活血有预防衰老的功效。
在生活上,应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对气血运行的影响。坚持体育活动,运动量因人而异。每次运动锻炼应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和大小便排出。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缓慢。所以,气滞血瘀体质平时宜多饮水,每天摄入量不低于2000毫升约8杯水)。
老年人因元气的推动功能减退,容易导致气滞血瘀。宜坚持“快步走”运动。据测试,“快步走”时所吸入的氧气,是人体安静状态下的8倍,能大大改善“血瘀”状态。
“寒则气滞”、“寒则血凝”,气滞血瘀体质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过久。冬季室温应不低于摄氏20度。夏季使用空调降温,室温也不宜过低,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每天用热水泡浴,有利于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如能定期进行药浴、按摩,则效果更好。
左侧乳头痒朋友们都清楚了吧?原因其实很简单,没那么复杂,乳头痒和肝有关系,多注意饮食调节,心情保持愉悦,运动是不能少的,每天起床先跑步,每天八杯水。好好调养,身体会有明显变化。
气滞血瘀的自检
1、觉得说话有气无力或中气不足,经常觉得疲累、不想说话。
2、脸色苍白或比较黯淡。
3、经常性心悸、胸闷,或阵发心胸疼痛,唇暗,舌有紫气。
4、出现胁肋刺痛、黄疸、纳差、腹胀等症状。
5、肢体容易麻木,甚至疼痛,手足逆冷或发热。
6、女性经前或行经时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行而不畅,逐渐增多,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则痛感减少或消失,伴有经前胸肋胀痛。
7、男性少腹、会阴、睾丸坠胀不适,或有血尿,血精。舌质紫或有瘀点。
8、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细。
气滞血瘀的解读
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气滞血瘀多因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的疏泄作用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气滞血瘀多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临床上多见胸胁胀满疼痛,瘕聚、症积等病证。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辅心运血,若邪阻肺气,宣降失司,日久可致心、肺气滞血瘀,而见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现。
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由于气滞和血瘀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常难以明确区分孰先孰后。如闪挫外伤等因素,就是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但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气滞血瘀,辨别气滞与血瘀的主次则是必要的。
气滞血瘀的症状
一、气滞血瘀多由情志内伤,气机阻滞,影响及血;或因闪挫外伤,伤及气血,因而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所致。气滞血瘀症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气滞血瘀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也是慢性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又有“久病必有瘀”的说法。很多女性都有或轻或重的妇科病,多半也都是由“气血淤滞”造成的。
二、偏重于气滞:胸闷喜叹息,两胁、胃、腹胀痛,嗳气,咽部如有异物梗阻,性格内向,忧郁寡欢,心胸狭窄,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女性乳房、小腹胀痛,舌色暗,脉弦等。
三、偏重于血瘀:口唇爪甲紫暗,皮肤青紫斑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面部色素沉着,眼圈黑,黄褐斑、女性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闭经,舌紫暗或有青紫斑点,舌下静脉郁血,脉涩等。
推拿哪个部位治痛经 痛经病因病机
1.气滞血瘀: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运受阻,冲任失调,血瘀气滞而痛。
2.寒湿凝滞:经期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坐卧湿地,寒邪内侵,湿凝于中,寒湿阻滞,血脉不通而致经行腹痛。
3.气血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虚,气血亏损,元气未复,气虚血少,无以运行,经脉空虚,胞脉失养,而致经行疼痛。
气郁血瘀和气滞血瘀一样吗
不一样。
气郁血瘀和气滞血瘀是不同的症状,因为气滞和气郁是不一样的,气滞主要是气的不顺畅或者阻滞,多是因为饮食邪气或者情志郁结导致的。
而气郁指的时肝气郁结,而导致气郁的主要原因是情志郁结,气滞血瘀一般会出现,经络不通,脾胃虚弱,胀气,情绪波动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