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胆固醇如何引发冠心病

高胆固醇如何引发冠心病

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来说,胆固醇所起的作用更重要。胆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冠心病防治要以降低ldl-c为首要目标。

一提血脂人们认为就只是指甘油三酯,其实血脂还包括胆固醇。胆固醇主要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降低ldl-c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目前患者甚至一些医生对于血脂防治还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以至于我国公众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服药率和达标率都很低。

问题一把降血脂误认为就是降甘油三酯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多表

现为甘油三酯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因此不少医生就认为降血脂就是降甘油三酯。事实上,现已确切证明,胆固醇升高则冠心病危险增高。它才是防治冠心病的首要目标,降脂最重要的是降低ldl-c而非甘油三酯。

问题二血脂化验结果正常范围过于笼统如今血脂化验报告中总胆

固醇低于230~240mg/dl的都属正常范围,对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来说,在这一范围内的确实无需降脂治疗,但对已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该范围就明显过大,会使许多迫切需要降脂治疗者“漏网”,这些患者应把 ldl-c降至100mg/dl以下才是安全的。

问题三血脂正常后就认为可以停药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减量或停药的可行性。有临床观察显示,血脂达标后减量往往引起血脂反弹,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就不应减量。

问题四担心降脂药物副作用严重有人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转氨酶升高,于是担心该药会对肝、肾功能有不良影响。其实,他汀类药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多为一过性,而且比例非常小,大多数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肝脏转氨酶升高者,减少药物剂量升高的转氨酶便可下降,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同类药物时,转氨酶常不会升高。他汀类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引起非特异性肌痛或关节痛,但严重的比较罕见,至于致死性横纹肌溶解则更为罕见。

导致冠心病的几种原因

高血压

血压升高是增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收缩压》21.43千帕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比标准血压者高三倍。

抽烟

烟草里包含多类致病因子,特别是尼古丁与CO,可以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促使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据调查,抽烟者冠心病发病率比不抽烟者高2.3倍;心性猝死抽烟者比不抽烟者高五倍~十倍。假如一个人同时具备以上三种不利因素,即同时患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抽烟,则其冠心病发病率要比无以上三种不利因素者高十六倍。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冠心病死亡率比无糖尿病者高二倍~三倍,其危险性女士明显高于男性,即女士糖尿病病人更容易发生冠心病。

高脂血症

许多研究都证实,当胆固醇在二百毫克/100毫升~二百二十毫克/100毫升(5.2毫摩尔/升~5.72毫摩尔/升)时,冠心病发病相对稳定;当胆固醇超过此值时,冠心病发病危险则随胆固醇升高增加,胆固醇从基线水平每上升10%,冠心病死亡危险增加23%。甘油三酯超过二百三十毫克/100毫升(2.39毫摩尔/升)时,则冠心病发病率伴随着甘油三酯升高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而低密度脂蛋白(LDL-C)能够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当LDL-C/HDL-C其比值大于五时,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三四倍。

高血压

血压升高是增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收缩压》21.43千帕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比标准血压者高三倍。

抽烟

烟草里包含多类致病因子,特别是尼古丁与CO,可以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促使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据调查,抽烟者冠心病发病率比不抽烟者高2.3倍;心性猝死抽烟者比不抽烟者高五倍~十倍。假如一个人同时具备以上三种不利因素,即同时患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抽烟,则其冠心病发病率要比无以上三种不利因素者高十六倍。

肥胖

肥胖者在增加体重同时常常胆固醇和血压同时升高,并且比体重正常者明显增加了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容易发生劳力型心绞痛。

喝酒

少许喝酒可以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假如每天饮白酒超过五十毫升时,胆固醇开始上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冠心病发病率随之升高。

胆固醇偏高的症状有哪些?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症状有: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人群发生比例为1:500,其特点为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分明升高,经常超过61毫摩尔/升,伴肌腱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发病的主因是由于肝脏外表特异性的LDI-受体数目减少或缺乏,引发肝脏对血循环中LDL-胆固醇的清除能力下降,进而导致血循环中LDL-胆固醇的水平升高。根据I-DL受体的数目,分为两种种类: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上极其罕见,发生率仅为百万分之一。这类病人由于LDL受体缺乏,出生后不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很高,一般在18.l~31.1毫摩尔/升之间。随年龄的增长,能够在身体的很多部位发生皮肤黄色瘤和肌位黄色瘤。大大部分病人在40岁以前就有重症而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颈动脉、骼动脉、股动脉等都会受累,甚至患儿3岁时就死于心肌梗塞。

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上并不少见。这类病人LDL受体数目仅为正常数目标一半,故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正凡人分明升高,大部分病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终极可达9.1~12.9毫摩尔/升,伴有皮肤黄色瘤和肌位黄色瘤的发生。

想要预防胆固醇这种疾病的出现,平常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比如说尽量避免吃一些太甜的食物,蛋糕或者是一些甜品就一定不要吃了,可以平时的时候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多补充一些纤维素,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起到排毒的作用。

胆固醇高对心脏的影响 胆固醇高引起冠心病的后果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有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当冠心病患者反复发作,甚至出现动脉阻塞时,部分心肌会因缺血而坏死,所以当新功能严重受损时,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浑身冒冷汗、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急促、昏迷。更严重的患者则可能出现冠心病患者休克、心力衰竭、心律紊乱甚至死亡等。

吃什么对心脏有好处 保护心脏的饮食习惯

保护心脏安全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控制日常生活中所摄入的食盐量。钠的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是多种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油腻的食物对心脏不好,过量的脂肪可能导致胆固醇在体内升高,而高胆固醇则会引发冠心病。作为一种很好的替代,建议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或植物油,坚果或鳄梨。

多吃蔬菜对心脏有好处。蔬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好来源,而且热量也低。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可以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高脂蛋白血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症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造成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

在男性杂合子型FH患者,30~40岁时可患有冠心病。男性预期23%患者在50岁以前死于冠心病,50%以上的男性患者在60岁时已有明显的冠心病症状。而在女性杂合子FH患者虽也易患冠心病,但发生冠心病的年龄较男性患者晚10年左右。

纯合子FH患者是由于从其父母各遗传获得一个异常的LDL受体基因,患者体内无或几乎无功能性的LDL受体,因而造成患者血浆胆固醇水平较正常人高出6~8倍。常较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多在10岁时就出现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这些病人很难活到30岁。

常规诊断FH的实用方法是准确测定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如果为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且血浆胆固醇浓度超过9.1mmol/L(350mg/dl),诊断FH几乎无困难。若同时发现其他表现则更支持FH的诊断。这些表现包括病人或其第一级亲属中有肌腱黄色瘤,第一代亲属中有高胆固醇血症者,患者家庭成员中有儿童期就被检出有高胆固醇血症者。对于杂合子FH,血浆胆固醇浓度6.5~9.1mmol/L(250~350mg/dl),若同时有上述其他特征之一者,则可作出FH的诊断。

2.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 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familial defective apolipoprotein B100,FDB)是由于Apo B100中3500位上的精氨酸(Arg)被谷酰胺(Gln)所置换(Arg3500→Gln),造成含有这种缺陷Apo B100的LDL与受体结合障碍。人类血浆中LDL颗粒仅含有一个分子Apo B100杂合子FDB者体内则应存在两种LDL颗粒,即一种LDL颗粒含有正常的Apo B100,另一种LDL颗粒则含有突变的Apo B100。从FBD杂合子者血浆中分离出富含缺陷Apo B100的LDL与受体的亲和力仅为正常的10%。

现有资料尚不能确定FDB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因为已报道的FDB病例绝大多数是在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研究时被发现的。在一般人群中FDB的发生率估计为1/700~1/500。

FDB患者的血脂异常改变似乎与杂合子FH者相类同,主要是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和LDL胆固醇浓度中等或重度升高。

八大冠心病高危人群

一、绝经女性和所有成年男性

女性在绝经期以前很少患严重冠心病,因为有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冠心病的发病机会显著增加。而男性作为冠心病高发人群,18岁以上都有可能患上冠心病。

二、年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就是一种老年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会逐步加重,就好像长皱纹一样,年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且不可逆转。

三、吸烟

这是早发冠心病较显著的危险因素。尼古丁诱发血管内皮反复收缩,导致内皮受损,极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是一个可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四、精神压力大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以及易激动生气的脾气,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果您吸烟每天大于等于2包,并且长期熬夜,建议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五、肥胖

特别是年轻人,以代谢综合征为集中代表,表现为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等,主要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相关,减肥是规避这一危险因素的有效手段。

六、“三高”

即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这是众所周知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也是三种慢性病,重在长期控制,它们的危害是缓慢的、全面的,往往需要数十年才能发病,故不能引起某些患者的重视,但一旦犯病,都是复杂的、多系统的棘手疾病,如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脑动脉硬化、外周动脉硬化等等。

七、不良生活方式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久坐或影响脂肪代谢,大幅减少了脂朊脂酶的活性。而这种酶可分解血脂循环,给肌肉供能。该酶活性的降低使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因此,摒弃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一大手段。

八、遗传因素

具体机制在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家族有早发冠心病史(<50岁)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另外一种值得重视的遗传疾病是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有些老人很消瘦却患有严重的冠心病,没有其他的危险因素,但是血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都很高,并且其子女得也普遍很高,又称为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

大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就有严重而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颈动脉、骼动脉、股动脉等都会受累,甚至患儿3岁时就死于心肌梗塞。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人群发生比例为1:500,其特征为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常常超过61毫摩尔/升,伴肌腱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病因是由于肝脏表面特异性的LDI-受体数目减少或缺乏,导致肝脏对血循环中LDL-胆固醇的清除能力下降,进而引起血循环中LDL-胆固醇的水平升高。根据I-DL受体的数目,分为两种类型: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上极其罕见,发生率仅为百万分之一。这类患者由于LDL受体缺乏,出生后不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很高,一般在18.l~31.1毫摩尔/升之间。随年龄的增长,可以在身体的许多部位发生皮肤黄色瘤和肌位黄色瘤。大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就有严重而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颈动脉、骼动脉、股动脉等都会受累,甚至患儿3岁时就死于心肌梗塞。

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上并不少见。这类患者LDL受体数目仅为正常数目的一半,故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大部分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最终可达9.1~12.9毫摩尔/升,伴有皮肤黄色瘤和肌位黄色瘤的发生。患者常常过早发生冠心病,男性患者通常在40~50岁出现冠心病症状,而女性患者则大约比男性迟10年发生。

​介绍预防老年冠心病的方法

1、早餐吃些燕麦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维生素B族,经常使用燕麦,可以平衡营养,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燕麦可以用水或者牛奶煮,也可以加在米饭里,既营养又美味。

2、多吃蔬果

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吃蔬果8份以上与不到3份的人相比,因冠心病而死的风险低22%,1份是指80克蔬果,相当于一根小香蕉或中等大小的苹果,或较小的胡萝卜。

3、少吃蛋黄

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而高胆固醇饮食与冠心病有一定的关系。过量食用鸡蛋还会引发冠心病和过敏。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4、拒绝肥胖

成年人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患心脏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肥胖者患冠心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有腰臀肥胖“苹果形”身材的人。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

5、吃大豆

黄豆不含胆固醇,并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预防心脏病,黄豆中还含有一种抑胰酶的物质,它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黄豆被营养学家推荐为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理想保健品。

6、合理午睡

有关研究指出,地中海各国冠心病发病率低与他们传统的午睡习惯分不开。午睡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然而,如何午睡却大有学问,尤其是对冠心病病人来说,做到科学地午睡甚为重要。研究表明,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冠心病发生率减少30%。

7、多运动

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冠心病的机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与每日静态生活时间不足1小时的人相比,静态生活时间超过4小时者,超重/肥胖患病率增加1倍,高血压增加18%,糖尿病增加50%,高胆固醇血症增加80%,高甘油三酯血症增加近70%。因此,从现在开始迈开你的腿,快走、慢跑、游泳、打太极拳都可以。

相关推荐

锌吃多了会有哪些危害 胆固醇代谢紊乱

人体的锌铜比值有一个界定的正常范围值,过量补锌会增大锌铜的比值,直接影响人体内胆固醇的代谢,胆固醇代谢紊乱容易产生高胆固醇血症,从而引发高血压及冠心病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含有过高胆固醇的食物应少吃,如蛋糕、炸鸡、汉堡包等食品。 运动可加快心脏的血液循环,使冠状动脉保持足够的血流量,这也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寒冷会使冠状动脉强烈收缩,多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机会。 冠心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是因为缺乏对铬、铜、锌、锂、硅等微量元素的摄入。而粗粮中则含有这些微量元素,所以多吃粗粮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过多精盐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清淡饮食者,因此,过多精盐也易

冠心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冠心病人的饮食习惯对于病情的发展至关重要,许多冠心病人就是由于在日常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而患上此病。所以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中一定要严格控制热量,使自己的体重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同时,患者应通知脂肪、胆固醇和糖分的摄入,以免造成体内脂肪和胆固醇堆积,使血脂升高,诱发冠心病冠心病患者还应多吃含有丰富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患者每日的进餐应定时定量,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不宜吃得过饱,晚上一定要戒食宵夜。冠心病人不应喝浓茶、咖啡和酒精饮料,以免加重病情。多吃水产品,如鱼、虾、贝

血脂高不能吃什么

1、猪腰子 猪腰子胆固醇含量较高,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的发病率,高胆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 2、虾米 虾米的胆固醇含量较高,长期过量摄入,可引起血脂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脂肪肝患者应少吃。 3、羊肾 羊肾含有较高胆固醇,多吃会导致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不利,不适合高血脂者食用,尤其是胆固醇血症者。 4、瑶柱 瑶柱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多食会引起血胆固醇增高,加速动脉硬化,故高血脂、脂肪肝、肥胖、心脏病人群应少食。营养成分测定显示

老年人血脂咋看呢

在血脂的化验单上,总胆固醇(CHO)参考范围往往是“

吃肉有什么坏处 熏肉

对于熏肉腊肉等肉类要尽可能的少吃,这类肉不仅里面含有丰富的胆固醇、饱和脂肪,容易造成肥胖,堵塞血管,引发冠心病,而且里面还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这是一种容易致癌的成分,因此平时要少吃或者不吃。

冠心病出现的原因

1.糖尿病 增加死亡率的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部分住院率达到80%以上。针对糖尿病就要及早的治疗,防止并发冠心病,对健康的侵害。因此,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2.高血压 冠心病并发高血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这是相辅相成的,建议患上任何疾病都需要及早的控制,并且减少恶化,带来最大的危害是死亡的危险。这是引起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3.高脂血症 患上高血脂的患者多数因为体重增加,高脂肪的摄取多了,体内将会形成脂质代谢紊乱,血脂的升高,冠心病的发生。因此,饮食上不仅要禁忌高脂肪的食物,还需要减少胆固醇的食物,减少

胆固醇目标值因人而异

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危及患者生命。 高胆固醇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这两大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国际上普遍用"赤橙黄绿"

男人与胆固醇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与胆固醇水平在200~219mg/L的男性相比,胆固醇水平在240mg/L以上者冠心病患者发病风险增加90%,胆固醇水平低于160mg/L者冠心病风险增加55%。 但研究人员也很难理解为何低胆固醇与冠心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许多人,尤其女性,也包括一些男性在整个一生中胆固醇的水平一直较低,不知道这些以前认为心脏健康的低胆固醇者是否会成为快速老龄化社会需要关注健康的群体。” “更有意义的信息可能是关于高胆固醇的,很多时候医生会对有很高胆固醇的老年人说由于年龄很大,因此没有必要治疗,如果高胆固醇没有使

降血脂吃什么食物好 血脂高不能吃什么

猪腰子胆固醇含量较高,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的发病率,高胆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 虾米的胆固醇含量较高,长期过量摄入,可引起血脂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脂肪肝患者应少吃。 羊肾含有较高胆固醇,多吃会导致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不利,不适合高血脂者食用,尤其是胆固醇血症者。 瑶柱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多食会引起血胆固醇增高,加速动脉硬化,故高血脂、脂肪肝、肥胖、心脏病人群应少食。营养成分测定显示鸡肝含有大量胆固醇,不利于降低血脂,且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