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食用肉和乳制品有助降低脑卒中风险
适量食用肉和乳制品有助降低脑卒中风险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调查发现,适量食用肉类和乳制品中含量丰富的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却容易引发心肌梗死,人们应注意适量食用肉类和乳制品。
研究结果发现,食用量最多的一组(每天22~97克)与最少的一组相比,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在内的脑卒中发病率要少23%。这是因为肉类和乳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可以使胆固醇增加,促进血管强健。但摄取量最多的一组与最少的一组相比,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会提高39%。
研究人员认为,要想同时避免患脑卒中和心肌梗塞,每天摄取20克左右的饱和脂肪酸最为合理,这相当于每天饮用一杯200克的牛奶,或隔天食用150克肉类。
h型高血压在国内的情况
中国高血压的防治重点应该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如果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5umm/L,卒中风险增加59%;同型半胱氨酸降低3umm/L,可减少卒中风险约24%。国内研究也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人群中风危险增加了87%。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人群伴HCY的比率很高,而脑卒中发生率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新发现脑卒中的病人将由现在的200万增至370万,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脑卒中发生率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高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并注意防治的原因。
我国科学家针对我国脑卒中是第一位死因特点,研发出的一类新药依那普利叶酸片复方制剂,可以同时降低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为我国H型高血压控制和脑卒中预防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0.8 mg叶酸降同型半胱氨酸作用最强,而且安全。常用规格的依那普利叶酸片含有0.8mg的叶酸,是唯一批准上市的最佳剂量规格。
“H型高血压”的命名强调了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双重危害,所以H型高血压治疗也应当双管齐下。重要的是,构成H型高血压的2个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若同时有效控制上述因素,就可能使我国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降压药预防卒中的效果是十分明确的。临床试验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 mmHg和(或)舒张压每降低4 mmHg,可使卒中风险降低36%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最安全有效的途径是补充叶酸,但对于长期服用叶酸能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仍颇有争议。
如何避免患上脑梗塞
1.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症状性外周动脉病变等。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可以同时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2.高血压病:降低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可以减少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发病率。一般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以下(糖尿病患者130/80以下)。注意降压治疗引起低灌流性脑梗塞的危险,对于长期高血压、长期糖尿病、及有脑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分阶段逐步降压的方案更为稳妥。
3.生活方式:(1)饮食一般应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减少钠盐的摄入(<=2.3g/日)。进食低脂乳制品,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等可能有助于脑卒中的预防。(2)运动休闲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每日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必要组成部分。(3)减低体重可以降低血压,因而可能有力于脑卒中的预防。
4.饮酒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呈所谓“J”型曲线,即少量适度饮酒,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病,而大量饮酒则增加发病几率。所谓适度,可以参照如下标准: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4克,非孕期女性不超过12克。
5.口服避孕药物(OCs):早期OCs与脑卒中关系的报告主要与第一代OCs有关,2代后OCs含雌激素量较低,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商不肯定,鉴于少数相关报告提示可能的风险,建议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有偏头痛病史及血栓栓塞疾病的的女性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
6.睡眠呼吸暂停:可以增加高血压病的风险。可能直接增加脑卒中的危险。对于抗药性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腹部脂肪增多者,建议筛查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空腹Hcy超过16μmol/L。血浆Hcy含量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服用叶酸及B族维生素可能有助于脑卒中的预防。
为什么7成高血压患者应补充叶酸
H型高血压占70%以上
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高Hcy的定义是:>15 umol/L(微摩升),10~15umol/L是临界增高,< 10umol/L为正常。那么,谁容易发生高Hcy呢?目前认为,当体内叶酸量偏低的时候,Hcy升高的可能性较大。
Hcy是体内蛋氨酸循环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大量研究表明,血浆Hcy水平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呈正相关:Hcy每升高5umol/L,脑卒中增加59%;而Hcy每降低3umol/L,可降低脑卒中风险约24%。高血压和Hcy升高二者在导致脑卒中发生上具有协同作用。当两者同时存在时,脑卒中发生风险增至近12倍。
有学者将高血压伴有高Hcy的患者称为H型高血压。据调查,目前H型高血压在我国高血压人群患病率高达70%以上。
这五种人最易猝死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超过半数的脑卒中发病与高血压相关。亚太研究团队(APCSC)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亚洲人群脑卒中密切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亚洲人群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53%。
长期血压高于生理水平,易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改变,从而引起血管脆性增加,变窄变硬,形成血栓。而血栓、血管变窄等正是诱发脑卒中的关键因素。
糖尿病。
近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患病率增加了近20倍,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更低,不同年龄段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也显著增加。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糖和脂类代谢障碍以及小血管损伤等都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由于凝血机制异常易导致血液黏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这些都可能间接诱发脑卒中。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包括胆固醇或甘油三脂水平异常升高,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研究发现,亚洲人群总胆固醇每升高1摩尔/升,脑卒中发生率增加25%。降低胆固醇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认为药物治疗是降脂治疗中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药物、烟酸、树脂、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其中,他汀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可使首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降低20%左右。同时,应注意日常饮食,坚持低油脂、低热量摄入,以粗粮代替精加工粮,多食用新鲜蔬菜。
心脏病。
研究显示,约1/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心源性血栓造成的。相比非心源性脑卒中,心源性脑卒中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损害更为严重,预后也更差。
在临床中总结发现,心脏病引起脑卒中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心脏自身的病变或心脏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内的血栓,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二是由于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进而发生脑血栓。
颈动脉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现正相关。经检查后证实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中至重度(50%~99%)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他们每年脑卒中风险为1%~3.4%。药物治疗可使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降至1%以下。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判断脑、颈部血管狭窄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确诊颈动脉疾病的重要检查项目。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避免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肉类吃太多,也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并加重肾脏负担。因此,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以1.2~1.5克为宜,其中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为主,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等还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高血压病人和脑梗病人适合喝酸奶吗
国内外研究表明,适量摄入乳制品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控,低脂乳制品以及发酵乳制品有利于脑卒中的防控。事实上,酸奶比牛奶的健康作用更加肯定。即便没有活菌能到达大肠,其中的营养素对于控制血压也非常有益。动脉硬化、高血压的人都适合喝酸奶。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脑梗死
1.每天一个苹果,能有效保护血管、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2.没有痛风困扰的人,在冬季适当吃香菇,能起到辅助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
3.喝点芹菜汁,辅助降压降脂。
难道我这种人不适合喝酸奶?喝酸奶误区 高血压病人和脑梗病人,适合喝酸奶吗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总乳制品、低脂乳制品以及牛奶摄入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控,低脂乳制品以及发酵乳制品有利于脑卒中的防控。事实上,酸奶比牛奶的健康作用更加肯定。即便没有活菌能到达大肠,其中的营养素也是非常有益的,酸奶和牛奶对高血压的有益作用主要与增加钙摄入有关。动脉硬化、高血压的人都适合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