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周早产儿护理措施有哪些
28周早产儿护理措施有哪些
1、了解出生时的胎龄及体重,掌握是产儿的生理特点。向家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分娩前做好准备,出生后立即保暖。体重不足2000克的要放入暖箱中,暖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要使早产儿的肛温保持在36.5~37度之间;其余的放置室温为24~26度的房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晨间护理要适当提高室温。要定期观察体温,了解暖箱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温度改变导致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
3、严密观察早产儿呼吸状况,记录其数率,注意呼吸是否规则,有无暂停、表紫。如需要吸氧的给氧浓度应在30%~40%之间,间断给予,症状消失后停用,否则可引起红细胞破坏,加重贫血和生理性黄疸,且引起眼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带来不良后果。
4、合理喂养 应于出生后6—8小时开始喂葡萄糖水以免发生低血糖;出生后12小时授乳,最好为母乳,或为低脂牛乳或现成配方的早产代乳品;开始应每次4毫升,廖后每次增加2毫升,最大量不要一次超过16毫升,每3小时授乳一次:无吸吮力的早产儿,楞可用滴管或鼻饲授乳,也可静脉补充营养。在对早产儿的喂养过程中应按时补充维生素、铁剂等。
5、预防感染 对早产儿室及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晨间护理时仔细检查早产儿皮肤皱褶处、臀部、注射部位有无感染征象;对呼吸道或消化道有感染可疑者,应隔离并及时配合医师的处理。
6、接触早产儿的医护人员应定期体检,有感染者暂时脱离早产。
28周早产儿护理措施有哪些?以上就为很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家庭,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要在护理措施方面,做的更细腻到位,要对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才能通过护理以后,让自己孩子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何区分 从持续时间上区别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怀孕32周早产儿护理需尽心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大多数早产儿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
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须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但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
防止感染: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保暖:对早产儿要注意保温问题,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当婴儿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在寒冷季节,应特别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怀孕32周早产儿护理需尽心,以上就为很多的女性做了详细的介绍,因为对于母亲来说,当自己出现了早产孩子以后,都想把护理的工作做得更尽心,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孩子的健康,以上就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妈妈对以上了解后,做好对孩子的精心护理,让孩子保持健康。
早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何谓早产
就是妊娠24周至36又6/7周的生产。然而有近15%的孕妈咪有可能把月事记错或排卵日的不同,而因此造成将预产期误植而发生了人为早产,所以在怀孕早期,必须确定预产期。
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必须及早诊治,在所有的早产中,幸好在34~36又6/7周早产(60~70%)胎儿的存活率与一般足月相同;其次,31~ 33又6/7周的早产(占20%);而28~30又6/7周早产(占15);
最后,极度早产是小于28周(5%),存活率差,除了死亡的威胁外,约一半以上的极低体重早产儿需要靠呼吸器维持呼吸。
其他的合并症如高黄疸血症、败血症、呼吸道疾病、后晶体纤维化导致失明,或颅内出血所遗留的神经的伤害及脑性麻痹等,更是家庭甚至社会沉重的负担。
约40%~50%是突发性子宫收缩而生产;25%~30%是先破羊水而生产;30%~35%则是因其他疾病而引产所致。
34周早产儿会出现脑瘫吗
1、脑瘫患儿中有40%由早产引起,且多发生于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出生时胎龄越小,脑瘫发生率越高。小于28周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为85.5‰,28-31周早产儿为60.4‰,32-36周早产儿为6.2‰,足月儿则仅为1.3‰。
2、32周前出生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是32-36周早产儿的10倍。所以,家长要更重视小胎龄早产儿的早期干预,减少他们的发育风险。
3、专家指出,脑瘫在临床上和生活中的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通过我们患者的不同的姿势体位表现出来的:
3.1、仰卧位上的表现:正常婴儿能展开四肢仰卧于床上,脑瘫婴儿则头部转向一侧,这一侧的手脚伸展,另一侧的手脚屈曲。家属用双手去逗仰卧的小孩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来玩家属的手,且仍可保持平卧。脑瘫婴儿则是抓紧家属的手不放,甚至悬起上身都是脑瘫的临床表现。
3.2、俯卧位上的表现:俯卧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臂撑起上身,并抬起头。脑瘫婴儿则不会。家属用手抬起小孩的头部,正常婴儿没有抵抗,脑瘫的婴儿则有抵抗这些就是脑瘫的临床表现。
3.3、端坐时候的表现:家属用手按压在端坐小孩的背后,正常婴儿较稳定,仍可坐稳。脑瘫婴儿则不稳定,很容易低下头向前倾,伸开双手上下摆动。
3.4、站立时候的表现:家属双手握住小孩两腋下,让其双足着地,正常婴儿呈现足底着地的正常站立姿势。具有脑瘫的临床表现婴儿则出现足尖着地,足跟悬空,两腿交叉的独特姿势。
3.5、倒提时候的反应:家属用手抓住小孩一条腿从卧位倒提起来,正常婴儿会屈起另一条腿以对抗。脑瘫婴儿则伸直双腿任您倒提,无明显的对抗反应。
34周早产儿会出现脑瘫吗
1、脑瘫患儿中有40%由早产引起,且多发生于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出生时胎龄越小,脑瘫发生率越高。小于28周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为85.5‰,28-31周早产儿为60.4‰,32-36周早产儿为6.2‰,足月儿则仅为1.3‰。
2、32周前出生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是32-36周早产儿的10倍。所以,家长要更重视小胎龄早产儿的早期干预,减少他们的发育风险。
3、专家指出,脑瘫在临床上和生活中的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通过我们患者的不同的姿势体位表现出来的:
(1)仰卧位上的表现:正常婴儿能展开四肢仰卧于床上,脑瘫婴儿则头部转向一侧,这一侧的手脚伸展,另一侧的手脚屈曲。家属用双手去逗仰卧的小孩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来玩家属的手,且仍可保持平卧。脑瘫婴儿则是抓紧家属的手不放,甚至悬起上身都是脑瘫的临床表现。
(2)俯卧位上的表现:俯卧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臂撑起上身,并抬起头。脑瘫婴儿则不会。家属用手抬起小孩的头部,正常婴儿没有抵抗,脑瘫的婴儿则有抵抗这些就是脑瘫的临床表现。
(3)端坐时候的表现:家属用手按压在端坐小孩的背后,正常婴儿较稳定,仍可坐稳。脑瘫婴儿则不稳定,很容易低下头向前倾,伸开双手上下摆动。
(4)站立时候的表现:家属双手握住小孩两腋下,让其双足着地,正常婴儿呈现足底着地的正常站立姿势。具有脑瘫的临床表现婴儿则出现足尖着地,足跟悬空,两腿交叉的独特姿势。
(5)倒提时候的反应:家属用手抓住小孩一条腿从卧位倒提起来,正常婴儿会屈起另一条腿以对抗。脑瘫婴儿则伸直双腿任您倒提,无明显的对抗反应。
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有何区别 从持续时间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早产儿护理技巧
1、日常照顾细节必须做到位
首先就是要保证宝宝的充足睡眠,尽量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让早产宝宝能通过睡眠更好的发育成长。其次,要注意保持宝宝房间的通风情况,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再者注意为宝宝保暖措施,适当地带宝宝晒晒太阳,促进宝宝钙质吸收。
2、切忌让宝宝吹风
由于早产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善,身体素质较差,抵抗力弱,必须严防宝宝吹风着凉,以避免受到风寒感染困扰,毕竟受寒容易导致感冒发烧。
3、及时检查宝宝不适症状
由于早产儿抵抗力比较弱,若宝宝有发热症状或其它不适,记得及时带宝宝看医生,不可拖延。此外,母乳喂养的宝妈平时少吃油腻、辛辣、高脂肪等食品,以免宝宝消化不良。
4、宝宝最好通过母乳及专用奶粉混合喂养
由于早产儿的早产特殊情况,其肠胃发育尚未健全,母乳消化能力不强,一方面建议宝妈必须坚持母乳喂养,另一方面还要准备为早产儿专门配置的一些奶粉混合喂养宝宝,以便能让宝宝充分地吸收营养,健康成长!
孕28周准妈妈进入围产期
儿科医生也开始管理你的胎宝宝了到了孕28周,就进入“围产期”。胎儿不再只属于产科医生管理,儿科医生也开始管理胎儿,宝宝又多了一层保护。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护理手段,满7个月的胎儿早产,在产、儿科医生配合下,经过良好的护理,已经能够存活。这是目前我国能够达到的早产儿成活的极限月龄。
哪个妈妈都不希望宝宝早产,越小的早产儿越是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昂贵的监护设备、及时的抢救措施,但仍可能发生各种早产儿疾病或夭折。毕竟胎儿和妈妈还没有进入孕晚期,胎儿的身体发育只是初具规模,还有大量收尾工作没有做。按计划,还有3个月的最后工作没有完成。
所以,这个月预防早产仍很关键。
围产期小常识
国际上对围产期的划分有4种:
(1)从妊娠第28周至产后1周;
(2)从妊娠第28周至产后4周;
(3)从妊娠第20周至产后4周;
(4)从胚胎第1周至产后1周。
我国采取第二种划分法,即从妊娠第28周至产后4周,为围产期。近10年来,围产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其中围产保健包括了受孕、胚胎发育、胎儿生理与病理、孕产妇心理准备和各种疾病的诊断防治,以及新生儿疾病等内容,涉及胚胎学、遗传学、生殖医学、产科学、社会心理学、新生儿学等多学科。围产期保健的宗旨是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目的是降低孕产妇、胎儿、新生儿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
35周早产儿护理 疾病的预防与观察
早产儿护理:疾病的预防与观察
想让您的早产儿获得健康,家长就一定要掌握早产儿的常见疾病。首先,您要杜绝小儿的感染。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差,抵抗力差,预防感染尤为重要。应对脐部、皮肤皱褶处及臀部加强护理,同时应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护理人员在处置前要消毒、洗手、带口罩,避免造成医源 性 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两次,每次10~15分钟;房间定时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照射1~2小时;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暖箱,箱内用品每周更换消毒一次。其次,要管理好早产儿的呼吸系统,注重及时供氧。早产儿呼吸功能不成熟,呼吸肌发育不全,肋骨活动差,有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或呼吸暂停,此时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浓度为30%~40%,但应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以免引起晶体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引起视力损伤。早产儿出生后应首先吸净口腔、鼻腔中的黏液及羊水等分泌物,使呼吸道保持通畅,为其后的各项治疗争得时间和条件。
如果早产的宝宝不慎得了疾病,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我们建议 妈妈 此时要做到严密观察。除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需观察患儿面色、肤色、精神反应、哭声、反射、肢体末梢的温度、患儿进食情况、大小便次数及其颜色和量等情况,并将发现的情况详细记录。若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做各项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19周早产儿的护理方法
很多小孩的手老摸着凉凉的,可是穿多一点小孩又会马上发热,从而不知道怎么办。相关专家表示,早产儿体温主要靠中心体温(即心脏处)保存,手脚应该和中心体温尽量靠近才会保暖。可很多家长以为保暖就是给宝宝穿厚厚的衣服,结果使宝宝的手脚撑开,造成手脚发凉,跟着还添衣加被,就会导致“捂被热”这类反作用,引起发烧和水分丢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宝宝穿一两件薄衣服,再用厚包被将四肢往中间包裹住。
二、按足月儿喂养可以吗?
若在配方奶的选择、喂养频率和体格生长监测方面都参照足月儿的标准,就有可能导致生长发育的迟缓或落后。早产儿妈妈的母乳比足月儿妈妈的母乳能量高,所以提倡喂母乳。同时,还要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粉。具体如何喂养,应该请保健医生指导。
三、免疫接种怎么做?
早产儿免疫系统不成熟,医生的建议是推迟免疫,到体重足够2500克后,再以间断时间缩短的方式进行一系列接种。
四、是否洗澡?
相关专家认为,天气相对比较热的地区,每天分泌的油脂、汗液多,若不注意清洗,就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建议擦身或洗澡每天至少要有一次。环境维持在室温25摄氏度左右,水温以35-40摄氏度为宜。洗完后要迅速抹干身体,再穿上柔软的棉质内衣。冬天天气干燥,注意给宝宝涂抹护肤霜。但切记不要穿烘得很热的衣服,以免引起发热。
34周早产儿日常护理,很多的母亲都想具体了解,因为只有了解这些方面的日常护理,才能把自己的早产儿护理得更加到位,才不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所以对于很多的母亲,一定要了解以上介绍的日常护理,了解了这些护理,在平时做好护理,才能让孩子能健康的成长。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一)体温改变的危险(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健全、体内产热不足有关。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消化道消化、吸收功能不全有关。
(三)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四)有误吸的危险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胃底发育差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
呼吸暂停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出血维生素K缺乏有关。
护理措施
(一)环境
早产儿与足月儿应分室居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min.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室内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辐射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抢救设备。
(二)保暖
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婴儿培养箱的温度与患儿的体重有关,体重越轻箱温越高。体重大于2000g应放在婴儿保暖箱外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因头部面积占体表面积20.8%,散热量大,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日测体温6次,注意体温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