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含糖饮料易患糖尿病
每天喝含糖饮料易患糖尿病
一项研究显示,即使每天只喝一两罐含糖饮料,如汽水、能量饮料、茶饮料、维生素水等,也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其患病风险会增加25%。
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研究称,一般大约每10个人就会有1人患糖尿病。不过如果每天喝含糖饮料,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变成每8个人有1人得病。不仅易患糖尿病,常喝含糖饮料的人患代谢综合征的几率也会增加20%。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91000名美国女性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为期8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热量摄取,易导致体重上升。
研究人员解释说,其主要原因在于一般人饮用含糖饮料往往速度很快,喝得很猛,身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了大量糖分,血糖、胰岛素浓度便快速飙升。此外,身体也会出现高血压、发炎反应,这些都是糖尿病的前兆。
在所有糖类中,玉米糖浆致病风险最高。玉米糖浆含有高果糖,普遍存在于各类含糖饮料中。和其他糖类相比,玉米糖浆会制造更多的腹部脂肪,腹部脂肪堆积很可能引起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盘点减肥的7大禁忌
1、常吃宵夜
经常的吃宵夜也比较容易发胖,因为晚上还来不及消化我们就已经睡觉了,常吃消夜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其他疾病,根据日本研究还有可能诱发胃癌。夜晚原本是让肠胃休息、储存营养的最佳时间,但是睡觉前习惯吃消夜的人,则会使肠胃无法休息,甚至影响代谢,于是容易发胖。
2、常喝啤酒解渴
夏天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经常的喝啤酒,啤酒当中的卡路里非常的高,夏天消暑解渴,常见有的人喜欢喝啤酒,事实上不仅仅是啤酒,所有酒精饮料的卡路里含量都要比想象的来得高,如两大杯啤酒热量约等于一碗白饭,很容易累积脂肪。
3、常吃太快
吃饭不要吃的太快,因为吃的太快的话,很容易吃很多,容易导致发胖,夏天天气热,为了赶快冲回办公室吹冷气,于是进食速度往往加快。日本曾经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吃饭经常狼吞虎咽的人,变胖的风险是细嚼慢咽者的3倍。建议每一口食物咀嚼30次左右,有助于防止快食的毛病,而没有咀嚼习惯的人,不妨从糙米等较硬的食物开始尝试比较好。
4、不爱运动
平时我们还需要适当的运动,经常不运动的人是非常容易导致发胖的,天气好热,运动更热,有的人索性把自己关在冷气房中吹冷气,不愿意外出,更别谈从事容易挥汗如雨的运动。但是,在家没事吹冷气,又不常运动的人,体内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变慢,如果所吃的许多食物无法消化,于是就更容易变胖。
5、饮食不均衡
在平时的饮食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均衡的饮食,这样才对我们的身体比较有好处,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小组所做的一项报告指出,儿童在暑假期间容易肥胖,因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有大的变化,在暑假每天蔬菜的摄取比正常减少了0.2杯,糖分摄取增加2.1茶匙,此外,每天坐着看荧幕的时间更长达5小时以上,正餐不吃、零食不断、猛灌含糖饮料,暑假正成为儿童肥胖的主因。
6、常吃油炸食物
夏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少吃油炸的食物,这类食物很容易就会导致发胖,夏天为了开胃,偏好重口味食物,油炸食物例如:炸鸡、炸咸酥鸡等,便成为选择之一。但是油炸食物普遍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食用易肥胖,以及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危险食品。
7、爱喝含糖饮料
有很多女生都非常喜欢喝含糖的饮料,但是经常喝含糖的饮料很容易就会发胖的,根据美国最新研究发现,喜欢每天喝含糖饮料或汽水的人,在6年的时间内,内脏脂肪增加了1公升,实在很惊人。为了健康着想,应该尽量选择零卡路里或低卡的饮料,最好的选择是水,其他如不加糖的茶、不加糖的咖啡、低卡的饮料等,也可以替代含糖饮料。
哪些儿童容易得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
人类基因有遗传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引发儿童糖尿病致病因素的影响,容易发展成糖尿病,所以这类儿童要特别警惕。
2、肥胖或超重的儿童
肥胖或超重的儿童占很大一部分。有资料显示,我国年龄≤18岁儿童超重发生率17.6%。肥胖发病率5.6%。超重的概念是超出理想体重20%以上。超重或肥胖使胰岛细胞负担加重,胰岛素受体的生物活性降低。胰岛素要发挥它的正常生物效应必须和胰岛素受体进行特异性地结合。
如果分泌的胰岛素不能与受体很好地结合,人体的糖代谢就会发生异常,血糖在血液中过多堆积,从而产生高血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在医院进行正规的胰岛功能检查中,发现很多肥胖儿童尽管血糖不高,但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我们也称之为高胰岛素血症。这类病人尽管胰岛素分泌的特别多,但是质量很差,胰岛素与受体不能很好地结合。高胰岛素血症还会加重全身血管内皮的炎性反应,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3、曾是巨大婴儿
出生时体重小于2.5公斤或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的巨大胎儿,也容易得糖尿病。因为有巨大胎儿分娩史的妇女也很容易得糖尿病,巨大胎儿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因素,所以家长应该特别注意。
4、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儿童
长期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膳食纤维的儿童。“三高”食品往往缺少膳食纤维素。“三高食品”也导致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引起了胰岛细胞的损伤甚至衰竭,从而发展成糖尿病。有些儿童和青少年,长期只喝含糖饮料,不喝白开水,这也是易患糖尿病重要原因之一。因为长期大量服用含糖饮料也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促进糖尿病发生。
5、不良的生活方式
儿童长期精神紧张、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许多儿童有既胖又不爱运动、长时间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造成精神过度紧张。长期精神紧张,可导致人体内升糖激素群升高拮抗体内的胰岛素,也可诱发糖尿病。
引发糖尿病的九大原因
1.缺少维生素
人体缺少维生素E容易患糖尿病。芬兰的研究小组对健康中年男子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观察。在观察期间内,其中体内维生素E含量低的男子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4倍。因此,除减肥和加强体育锻炼可减少患糖尿病的危险外,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量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2.爱看电视
爱看电视的人是较易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与每周看电视时间不到一小时的男性相比,每周看2至10小时电视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危险高出66%;看电视时间在21至40小时的男性,危险增加一倍;看电视时间在40小时以上者,危险提高几乎两倍。这项研究显示,长时间看电视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形态和患糖尿病的危险有直接关联。并不是电视本身带来糖尿病危险,而是通常看电视越久,代表一种典型的生活态度与习惯,即摄取过多卡路里和运动量较少。
3.压力大
丧偶、经济困难或其他改变生活的变化,都是使中年人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生活中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因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是发生Ⅱ型糖尿病的普遍现象。研究人员发现,遭到过重大打击的人,比受打击小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大60%。
4.吃得过饱
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简称SREBP-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长期进食过饱,会使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相对疲劳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特别是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极易诱发糖尿病。另外长期吃过多饮食对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存在胰岛素抵抗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引起体内的胰岛素过量积存,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5.水果当饭
天热的时候,即使可口的饭菜摆在面前,也不容易引起食欲,有些人就以水果和饮料为主食,常常以西瓜、桃子等一大堆水果来应付一顿饭。医生说,各类瓜果饮料中,很大一部分水果和饮料所含糖分偏高,对一些本来血糖就偏高的中年人来说,不加节制地进食往往容易使血糖直线上升,从而引发糖尿病症。
6.睡眠不好
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瑞典的研究人员在对8000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踪长达10年后发现,这些人当中竟有500多人已不知不觉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轻微糖尿病,而且这些人患病的一个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
7.每天一罐甜苏打水
妇女每天喝超过一罐的甜苏打汽水,不但容易变肥胖,也增加了患糖尿病的机会。那些每天至少喝一罐甜饮料的妇女比喝得少的人患上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要高85%。除了软饮料中含有过多热量外,饮用者快速吸收很多糖分也使她们容易肥胖和患糖尿病。这可能不是糖的问题,而是跟糖在液体食品里有关。所以苏打汽水和其他提供能量的饮料可能导致摄入能量过多,最后引起超重和肥胖。
8.女性铁过多
体内蓄积的铁过多会导致女性罹患成年型糖尿病,因此及早验血有可能帮助识别有患病危险的人。
铁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铁与蛋白质的配合物,是铁蓄积量的标志。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把诸如肥胖和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身体活动、饮酒和饮食之类的因素考虑进去之后,在研究之初铁蛋白含量较高的女性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差不多是常人的两倍。
9.男性滴酒不沾
适度摄取含酒精饮料的人,罹患“Ⅱ型糖尿病”的概率,要比滴酒不沾或极少饮酒的人来得低。这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群研究员在过去12年持续不断所作的研究结论。过去12年来,研究员每年分别向20951名男性医生,年龄由40岁至84岁不等,发出问卷,内容是有关他们选择的生活形态如喝酒、抽烟及运动等3方面作调查,逐年加以分析和记录。
常喝碳酸饮料易患糖尿病
碳酸饮料不知道什么时间受到人们的青睐,最早的碳酸饮料应该是一种叫汽水的,虽然现在早已看不见它的身影,但是它应该是碳酸饮料的鼻祖吧。而令碳酸饮料发展到目前为止依然经久不衰,就是从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的那一刻起,碳酸饮料就带着它的强势占据着饮料市场,尽管现在的各种饮料也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但是人们依然对碳酸饮料喜爱有加,尤其在喝红酒或者应酬或者在夏天,碳酸饮料依然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喝红酒的时候人们很喜欢往红酒中兑一些雪碧,一是可以让红酒的味道更好一些,二是可以冲淡红酒的浓度,尽管这样喝红酒对健康不利,但是人们却成为习惯,所以,通常在一些集体的聚会宴请中,红酒都会配上雪碧,而雪碧就是一种碳酸饮料。
而可口可乐更是随处可见,而近几年可口可乐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无论是演艺界的明星,还是体育界的巨头,甚至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都给可口可乐做广告,这个碳酸饮料真可谓是深入人心。尽管,碳酸饮料宣传的很好,但是呀减轻不了对人体健康的伤害,相反越是多的喝这种饮料,若干年后糖尿病就容易找上你。
近些年研究证明如果糖分摄入的更多,得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而碳酸饮料人们喝的就是一种甜味,而且同时含钙因为里面有二氧化碳,顿时可以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但是恰恰是这样两个特点,才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首先人是一个精密的仪器,有个器官被称为是胰岛,管理者人体的血糖水平,如果血糖低就要升高血糖,如果血糖高就要降低血糖,如果经常喝含糖量高的饮料,就会使得胰岛的负担加重,增加胰岛调节的次数,胰岛就好比一个水龙头的开关,经常的开、闭,总有一天这个开关会失灵,就会得糖尿病。所以,饮料喝的越多,就会越早的导致胰岛丧失功能,患糖尿病。
其次,碳酸饮料因为含有二氧化碳,进入身体以后必须要跟体内的矿物质钙结合形成碳酸钙排出体外,所以,喝碳酸饮料太多,很容易导致体内钙的流失,会导致骨质疏松。做一个实验,将一小块猪骨头扔进可口可乐里,一个星期,你可能连骨头渣都看不到了,所以,碳酸饮料又被称为“化骨水”,而钙的流失,对我们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危害,不仅会造成骨骼的不健康,甚至会营养我们的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碳酸饮料可以用来吃药吗
治疗感冒药
空腹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时,一般只要20分钟就能达到最高的血药浓度,而胃里有糖类食物时,药物的吸收会推迟2小时,影响其发挥作用。
糖皮质激素
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需要经常服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果服用这些药物期间常喝含糖饮料,可能使糖耐量减退,患糖尿病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降糖类药物
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二甲双胍等降血糖药不能和含糖饮料同服,因为含糖饮料能增高肝糖原,使血糖升高,可能抵消药物作用,加重病情。
磺胺类药物
含糖饮料能酸化尿液,与磺胺类药物(磺胺异恶唑、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同服时,可能让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影响药效,同时使尿中析出结晶或出现血尿。
碱性消化药
酸性含糖饮料可与氨茶碱,以及治疗胃病的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因为饮料里面有比较高的糖分含量,如果用饮料来服用药物,那么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功效,不能完全地发挥药物的作用,甚至有可能会,完全的让药效消失,所以患者朋友们在吃药的时候,一定不能用碳酸饮料来服用,最好是用白开水。
每周喝含糖饮料易患乳腺癌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女性一周喝含糖饮料3杯以上(一杯饮料为355毫升),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就会增加。
研究发现,女性饮用的含糖饮料越多,其乳房的密度越大,这是已知的患癌风险因素。在这项研究中,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555名女性进行了研究。这些女性参加了饮用加糖果汁和充气饮料频率的问卷调查,然后接收了乳房X线检查来测量其乳房密度。
在全部女性中,每周喝3杯以上含糖饮料的女性,其乳房平均密度为29.6%,而不喝这种饮料的女性,其乳房平均密度为26.2%。就患乳腺癌的风险而言,乳房密度增加3个百分点是不容忽视的。研究人员认为,糖能促进细胞生长,从而增加乳房组织的密度。
糖妈妈孕期饮食注意事项
“糖妈妈”孕期饮食5原则
在营养门诊常常会见到体重超标的孕妇,多半是因为妊娠糖尿病而转诊给营养师做饮食指导的。一般来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与一般孕妇相同,只不过必须更注意热量的摄取、营养素的分配比例及餐次的分配。此外,应少吃甜食及高油食物的摄取,并增加膳食纤维。
原则1:注意热量需求
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时一般都处于怀孕中、晚期,为保证总能量不少,所以米饭、面条等主食每天应保证250-350克。专家说,尽量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主食,不吃长时间熬煮的稠粥、松软的面包及粘性大的食物,可用五谷饭取代白米饭,选用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等。这样由于食物消化时间长,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整个妊娠过程中,体重增长最好控制在12.5公斤以内,一般不能超过15公斤以上。
原则2:少量多餐
一次吃太多、太饱,血糖就容易突然升高,建议少量多餐,将每天摄取的食物分成6餐,一般为“三大餐三小餐”。另外,孕妇空腹太久时,容易产生酮体,特别要避免晚餐与隔天早餐的时间相距过长,所以睡前要补充点心。
原则3:选择膳食纤维高的食物
在总量一定情况下,多摄取高纤维食物,特别是多选择豆类及豆制品(这类食物升血糖的指数低),如绿豆、红豆等,并巧妙添加进主食,做成红豆饭、绿豆饭等。
另外,增加蔬菜的分量、吃新鲜水果(不要喝果汁)等,这样搭配可延缓血糖的升高,帮助血糖的控制,也比较有饱足感。但千万不可无限量地吃水果,尤其像葡萄、西瓜、龙眼等含糖分高的水果更应少吃。
原则4:少吃甜食、少喝含糖饮料
糖妈妈也不是完全不能吃糖,只是专家认为,重点是应避免吃精制糖及制品,尤其要避免吃加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麦芽糖等含糖饮料及甜食,以防餐后血糖快速飙升。
原则5:补充蛋白质要适当
每天蛋白质摄入在80-100克(每100克肉类含蛋白质15-20克),应保证摄入的蛋白质1/3以上为优质蛋白质,如肉、奶、蛋、禽、海产品、豆制品等,最好每天喝至少两杯牛奶,以获得足够钙质,但不要把牛奶当作水喝,以免脂肪过高。
测血糖“筛查”妊娠期糖尿病虽然妊娠期糖尿病可在产后恢复,但仍有1/3的人在产后5-10年发展为糖尿病。而且“糖妈妈”生的孩子以后出现儿童期2型糖尿病发生率也会大大增加。
两步检查辨别“糖妈妈”
大多数人怀孕前并没有糖尿病,怎么怀孕后会无缘无故患上糖尿病呢?在妊娠期,妇女由于糖代谢、内分泌的变化容易患糖尿病。一般来说,两步检查便可以辨别出“糖妈妈”。
第一步:糖筛查试验
妊娠24周左右的准妈妈,将50克葡萄糖粉,溶于200ml温水中,5分钟内服完。从开始服糖水时计时间,1小时抽静脉血测血糖值,若≥7.8mmol/L为糖筛查阳性,应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测验。
第二步:做糖耐量试验
在禁食状态下,测量空腹血糖,然后口服糖粉75克,测定服糖1小时、2小时、3小时四个时点血糖,正常值为5.6、10.3、8.6、6.7mmol/L,若其中有任何两点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一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受损。
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先进行饮食调整。饮食控制是治疗妊娠糖尿病的基础,效果不理想者需加药物(胰岛素)治疗,同时严格监测血糖,避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喝甜饮料增加痛风危险
遗憾的是,这种“扫兴”的说法已经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美国的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各种甜饮料对于健康的作用大同小异。多喝甜饮料,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饮料,都会提高肥胖、糖尿病甚至痛风的危险。只要是喝含有糖的饮料,似乎就可能带来麻烦,而且喝得越多,危险越大。
一项研究证明,与一个月都不喝一罐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一罐甜饮料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会上升20%,而每天喝两罐会增加50%的风险,而且果汁饮料和其他甜饮料效果没有明显区别。另一项2008年发表的研究证明,哪怕是喝纯果蔬汁,患糖尿病的危险也会明显上升。喝得最少的人和喝得最多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上升35%之多。然而,直接吃水果或吃蔬菜,摄入的能量完全一样,却都会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人们恐怕没有想到,甜饮料还和痛风有关。一项追踪12年的调查发现,喝甜饮料最多的与饮用最少的男性相比,痛风发生的危险会增加102%之多。
最让研究者们不可思议的是,甜饮料的坏处,看来并不仅仅是增加一些能量(“卡路里”)。即便和那些总能量摄入完全一样,但不喝甜饮料的人相比,喝甜饮料还是会让人增加患病危险。无论是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多项调查都证明了甜饮料促进慢性病的作用。似乎甜饮料里面有一些神奇的因素,会引导人们不知不觉地走向肥胖、糖尿病、痛风、心脏病等悲惨的慢性病之路。
睡眠少易患糖尿病
除了家族遗传以外,糖尿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不健康饮食、缺少体育运动和肥胖。如果你有以下几种生活方式,要警惕血糖波动了!
1、吃得过饱
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简称SREBP-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长期进食过饱,会使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相对疲劳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特别是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极易诱发糖尿病。另外长期吃过多饮食对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存在胰岛素抵抗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引起体内的胰岛素过量积存,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2、睡眠不好
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瑞典的研究人员在对8000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踪长达10年后发现,这些人当中竟有500多人已不知不觉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轻微糖尿病,而且这些人患病的一个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
3、喜食含糖饮料
项研究显示,常喝加糖饮料或加糖果汁饮料,都能增加Ⅱ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与每月饮用不超过1次加糖饮料者相比,每天饮2次或2次以上者,Ⅱ型糖尿病发生率增加24%,饮加糖果汁饮料者增加31%。医生提醒说,像有的小孩,平时几乎不喝开水,只喝饮料,这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4、抽烟、喝酒
诱发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抽烟、喝酒是一个明确的原因。临床调查发现,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大都有抽烟、喝酒史,而这些人的血糖往往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吸烟大于20支者,与不吸烟者相比,糖尿病发病风险上升了70%!英国研究结果是,吸烟男性糖尿病发病风险,比不吸烟者要高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