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梗塞生活注意
脑干梗塞生活注意
1、避开危险因素
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一些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人过中年,患脑梗塞的风险会逐年增高,还有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病。脑梗塞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但脑梗塞患者的家族成员仍可通过适当的措施达到预防目的。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与脑梗塞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60%脑梗塞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控制不好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是普通人的2倍—3倍。颈动脉狭窄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出现低血压时,就容易引起脑梗塞。吸烟量越大,发生脑梗塞的几率就越大,吸烟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是不吸烟人群的6倍。血脂异常、长期大量饮酒也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高危人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坚持规范系统治疗,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深海鱼类及高纤维食物。根据医学专家研究,大蒜中的蒜素能起到抑制凝血因子的作用,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当蒜素与脂质结合,会产生与维生素E相同的效果,具有抗氧化及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动物试验证明,某些中药有降低血压及血糖的功能,同时能防治动脉硬化。富含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胆固醇,如燕麦麸、芹菜等。还应加强锻炼,养成运动习惯,持之以恒,才能维持理想体重,并减少胆固醇过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研究证实,运动可以增加寿命。运动再加上日常心情开朗,才能远离疾病。
中枢性眩晕的相关症状
1 . 椎基底动脉循环不全症 :
突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偶有耳鸣,但多为两侧性,常在半夜发作,有时会有耳痛、复视、动摇视、发声障碍、吞咽困难、枕部头痛、手脚麻感、血压异常、眼振电图上会出现中枢性病变特殊之眼振。病因可能是动脉硬化、血栓、颈椎长骨刺及不明原因的血管痉挛,年轻人得此症者,多有家族性,和遗传因素有关,有些则是高脂血症引起。颈椎长骨刺并非椎基底动脉循环不全的主因,应该说是病人本身血管就有问题,再加上骨刺压迫才使症状浮现。
2 .小脑、脑干梗塞或出血 :
这是眩晕症中会立即致命者,其特征是眩晕持续不止,头痛厉害,意识逐渐不清,眼球偏向。脑干是生命中枢,人体之心跳与呼吸均由其所控制,一旦出血或梗塞,很难存活,亦无法手术取出血块,章孝慈校长即是脑干出血。此病之诊断由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造影可清楚看出,但常因医师顾虑病患经济负担而疏忽没照,或误诊为梅尼埃病,贻误病机,造成医疗纠纷。
3 . 小脑肿瘤 :
走路不稳是主要症状,常在早晨起床后头痛、头晕,未进食即呕吐不止,其中孩童病例不少。女性四十余岁时,如有头晕、头痛,全身莫名的不舒服,有可能是小脑脑膜瘤,不要自认是更年期障碍。
心肌梗塞生活注意
预防心肌梗塞,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避免心肌梗塞的诱因,因此特别建议大家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劳累。假如需要长时间劳动,且劳动强度较大,应注意休息,或者寻求别人的帮助,切勿过度劳累,尤是要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过劳是目前一个很主要的心肌梗塞诱因,日常生活应注意避免。
2、注意放松精神。过大的压力、激动的情绪、大喜大悲的心情都有可能会诱发心肌梗塞,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每天可以抽时间散散步,缓解压力。
3、洗澡注意事项。大家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的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气温变化要当心。突然的寒冷刺激会诱发心肌梗塞,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因此大家要注意天气预报,每当遇到恶劣天气、气温急降的时候,大家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5、注意定期体检。体检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没有明显症状的疾病,并且及早对症治疗。像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都有可能成为心肌梗塞的诱因,因此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预防心肌梗塞是十分重要的。
注意预防脑干梗塞复发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彻底戒烟,控制饮酒量。男性脑梗塞患者每天平均饮酒量不应超过1两,女性患者不应超过半两,当然能不饮酒则最好。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应通过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能量的食物)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膳食营养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食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食盐摄入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坚持锻炼能降低20%的复发危险,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度体力活动,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每周5-7次。另外,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尽量保持积极、豁达、轻松的心情。对于有抑郁倾向者应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冠心病等。对伴发高血压的脑梗塞患者应控制血压到140/90mmhg以下,目前推荐首选药物为普利类,如依那普利等联合利尿剂如吲哒帕胺等,其他降压药物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关于高脂血症目前也存在一些误区。许多脑梗塞患者检查血脂尤其是总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内,就认为不需要口服降脂药物,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关系密切的是总胆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所以脑梗塞患者不应只看总胆固醇水平,应同时检查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至少应大于50毫克/毫升,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100毫克/毫升。
脑干梗塞能治好吗
脑干梗塞: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或动脉栓塞、痉挛、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缺血而引起的循环障碍。
最常见于脑桥。主要病理改变是脑软化。多见于中老年,常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史。发病较急,主要表现偏瘫或四肢瘫,吞咽及发音困难,高热,意识障碍(昏迷、缄默症等)。由于受累血管不同引起不同部位的梗塞,表现各种交叉性瘫痪。
脑梗塞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病人仅仅27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
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使病人出现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减轻和减少致残。因为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病后6小时内经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脑梗塞痊愈率达到70%至80%,个别资料报道可达近90%,不留有任何后遗症。
[治法]:益气和血,通络降脂,活血,化痰
[药方]:黄芪30 丹参20 广地龙12 川芎15 赤芍12 当归15胆南星10 白芍12 石菖蒲15 葛根20 水蛭10 山楂18 首乌20
[化裁]:1.肝阳偏亢者,加天麻10 钩藤12 2.血压偏高者,加夏枯草18 石决明20 3.痰多者,加天竺黄12 4.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 5.出现面瘫者,加全蝎10 附子8 6.失语者,加远志12 郁金12 7.上肢不遂者,加桑枝15 姜黄12 8.下肢不遂者,加桑寄生15 杜仲15
脑梗塞主干梗塞面积大怎么办
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由于脑干是生命中枢,因此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这种情况应该计数住院治疗,及时应用降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减少脑细胞水肿坏死的几率。
脑干梗塞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检查
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等;心电图,胸片。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基本病情,部分检查结果还有助于病因的判断。
特殊检查
主要包括脑结构影像评估、脑血管影像评估、脑灌注及功能检查等。
(一)脑结构影像检查
1.头颅CT;2.头颅MRI。
(二)脑血管影像学
1.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CTA|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三)脑灌注检查和脑功能评定
1.常用的脑灌注检查方法有多模式MRI/PWI、多模式CT/CTP、SPECT和PET等。
2.脑功能评定 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脑电图等对认知功能及情感状态等特殊脑功能的检查方法。
脑干梗塞吞咽困难怎么治疗
一、溶栓治疗: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严格掌握适应症,6-12小时内未见明显脑水肿,也考虑溶栓。
溶栓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溶栓后要用洛赛克避免消化道出血。
二、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三、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发病24小时内使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四、血液稀释疗法: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五、脑保护剂:(1)钙离子拮抗剂: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和脑益嗪等。(2)胞二磷胆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3)谷氨酸拮抗剂和GABA增强剂。(4)其它:维生素E、维生素C和甘露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的作用。
脑干梗塞诊断详述
发病较急,主要表现偏瘫或四肢瘫,吞咽及发音困难,高热,意识障碍(昏迷、缄默症等)。由于受累血管不同引起不同部位的梗塞,表现各种交叉性瘫痪。
桥脑梗塞: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但桥脑梗塞一直较为少见,诊断比较困难。但自从MRI应用于临床以来,桥脑梗塞的诊断率明显增加,经多年临床报道证实桥脑梗塞是脑干梗塞中最多见的梗塞病变。
脑干损害体征:脑干不仅含有大部分的脑神经核(除了嗅神经和视神经),全身感觉、运动传导束皆通过脑干,呼吸循环中枢亦位于此,而脑干网状结构则是参与维持意识清醒的重要结构。所以脑干损伤后,除了有局部脑神经受损的表现外,意识障碍、运动感觉障碍的表现往往较重,而且还可有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危及生命。
脑干病变:脑干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其中任一部位发生病变(如肿瘤、损伤、血管异常等)统称为脑干病变。脑干病变能否治愈或适当改善,需要根据患者病变的具体位置、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等综合考虑,不能一概而论。
限制钠盐,控制体重,忌烟酒。重视防治发烧、脱水、腹泻、大汗等易促发脑梗塞的情况。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脑干腔隙性脑梗塞
高血压(25%):
最常见为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管腔闭塞产生腔隙性病变,有资料认为,单一腔隙病灶与高血压无显著相关性,舒张压增高是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原因。
血栓(30%):
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白,胆固醇,空气及动脉粥样硬化斑等阻塞小动脉,有报道在视网膜动脉(50~150μm)和脑小动脉发现栓子,颈动脉系统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是微栓子最常见来源,心脏病和真菌性动脉瘤也是栓子可能来源;⑤血液异常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和高凝状态等也可能对发病起作用。
动脉硬化(20%):
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成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动脉可导致腔隙性梗死。
血压异常(20%):
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突然下降使已严重狭窄动脉远端血流明显减少而形成微小梗死。
西医治疗脑干梗塞的方法
1.扩血管治疗。可选用盐酸罂粟碱30~60毫克,口服,每日三次;或静脉滴注肝素12,500单位,每6~8小时一次,注意在注射前要检测凝血时间。
2.改善大脑微循环。用低分子右旋醣酐250~50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从而达到稀释血液、减少血粘度和血细胞积聚,增加血流速度,有利于改善大脑微循环的目的。
3.改善脑组织代谢。选用胞二磷胆碱250~500毫克,每日1次静脉滴注,10~15天为一疗程。对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和促进苏醒有一定作用。尤其对上肢瘫痪的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4.降低颅内压。当患者颅内压增高时,可用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每天1~2次;亦可用25%山梨醇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每天1~2次。
5.饮食疗法。对血压高者,可选用玉米须30克,加水2碗,煎至1碗,每日服1~2次。亦可用玉米粉50克,加适量冷水调和,与粳米50克同煮成粥,每日1次。若伴有其他疾病
脑梗塞康复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脑梗这种疾病是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逐渐改善症状的,脑梗怎么治疗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脑梗的治疗不能用“治愈”说明治疗效果。
如果脑梗症状轻的,通过治疗症状可以消失,达到临床治愈,但是还是有复发的可能,有的病人脑梗梗塞的面积大,或者梗塞部位不好(如大面积脑梗塞、脑干梗塞),症状改善的就要慢,并且有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脑梗病情加重和脑梗复发,脑梗怎么治疗在用药方面必须坚持长期药物治疗,选择药物方面也要慎重,治疗脑梗的药物很多,但是由于脑梗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建议选择纯中药无副作用的药物治疗。
脑梗塞康复治疗方法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吃药并进行一定的锻炼,有的时候病人会因为没有起色而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放弃治疗,这个时候家里人就要进行劝解,给她鼓励,通过长久的康复治疗很有可能就会恢复健康了,也给病人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