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拔罐颜色深浅反应身体状况 从拔罐后的形态变化辨病

拔罐颜色深浅反应身体状况 从拔罐后的形态变化辨病

1.罐壁出现有水汽,表示该部位有湿邪。

2.感觉拔罐部位痒,表明其风邪和湿邪内侵。

3.感觉拔罐部位疼痛,表明体内有火毒。

4.感觉罐口部位先痛后痒,表明正先排火毒,后排风寒、湿邪。

同时伴有全身倦怠乏力、头昏、口渴、嗜睡等症状表现,有此现象者,往往疗效显著,经过一段时间的拔罐调理即可恢复。

拔火罐后有哪些颜色

一:罐印紫黑而黯

这表示患者身体中出现了血瘀,常见的有痛经、月经不顺畅,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等情况。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如果身体受寒比较严重,拔火罐的颜色也会变得紫黑。

如果拔火罐颜色数天之后还没有消退,那么标示这种疾病的病程比较久,所以治疗的时间要比较久;如果出现大面积的紫黑色拔火罐颜色,那就表示身体中患有风寒的面积比较大,所以应该进行对症下药,身体才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二:罐印发紫并且伴随有斑块

如果在拔火罐的时候伴随有这种情况,那么久标示患者具有血凝风寒的疾病。

三:罐印紫色,并且散布在皮肤之上

这种紫色的斑点颜色深浅不一,患者一般都是患有气滞血瘀的情况。

四:罐印淡紫发青,并且伴随有斑块

这种患者的身体都是比较虚弱,并且伴随有血瘀的情况。例如在肾俞穴的地方把火关掉时候出现了这种罐印,那就说明肾虚;如果是在脾俞部位进行拔火罐出现这种情况,那就说明身体中气虚,同时还伴随有血瘀的情况,并且这个穴位还会出现压痛。

五:罐印鲜红、艳丽

这主要标示身体虚弱,或者是患有阴虚或者是气虚和阴虚两种情况。除此之外,阴虚火旺也会出现这种拔火罐颜色。

六:罐印颜色鲜红并且出现散点

这种情况通常是大,面积走罐之后出现的,并且不会高出皮肤。这种疾病的部位主要看在哪个地方拔罐,不同的穴位暗示不同的脏腑出现疾病。想要治疗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针灸。

七:罐印灰白

这种罐印用手接触之后没有温热的感觉,所以说引起的原因是由于湿邪或者是风邪导致的。

八:罐印表面有纹路

这种拔罐之后的部位会感觉到搔痒,这要原因是由于风邪或者是湿邪导致的。

九:罐内出现了水汽

这就说明拔罐的部位有湿气导致的。

十:拔罐之后无改变

皮肤颜色没有发生改变,并且用手触摸之后也没有温热的感觉,这就说明患者具有虚证。

十一:拔罐之后颜色变成深红色或者是是紫黑色,也有出现丹砂

这种皮肤接触之后感觉胃痛,并且身体还有发热的情况,这就说明患有热毒证;如果身体没有出现发热的情况,那就是患有瘀证。

十二:拔罐之后没有罐印,但是启罐后出现声音这就算说明身体的病邪并不严重。

十三:拔罐之后出现水泡

这就身体中湿气过重,如果水泡中还出现了血红色,那就说明病得比较久,体内的湿气很严重了。

专家告诉我们,拔火罐之后出现紫红色的罐印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并且不需要特别的担心。一般情况下,这种罐印会在七天左右正常消散,如果你想要更加的美观,令罐印尽早的消失,那么可以在拔罐一天之后,用热敷或者是艾灸的方式来帮助这些拔火罐颜色消退。除此之外,日常多按摩拔罐的位置,这样也能够尽快的消散颜色。

由于个人的体质不相同,所以每个人对于拔罐之后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仅仅只会在皮肤中出现淡淡的痕迹,很快就会消失;也有些人这种罐印要几天之后才能够消失。专家告诉我们,拔火罐之后皮肤出现不同颜色和形态的罐印属于正常现象,他可以直接反应出我们身体是否患有某一种疾病。当然,也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罐印越深越好。

拔罐和刮痧哪个祛湿效果好

拔罐的目的不在祛湿

“拔罐可以祛湿排毒,这是坊间对这种疗法最大的误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告诉新快报记者,在中医辨证中,拔罐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负压的挤压作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局部组织,疏通瘀滞,达到调理身体平衡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并不在祛湿,而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解毒等。因此,拔罐常被用于治疗经络不通的相关疾病,例如月经不调、颈肩腰腿痛等。同时,拔罐还有“泻火”功能,常用来治疗各种实症,包括热症和寒症。

刮痧的目的也不在祛湿

刮痧与拔罐的原理相似,“刮出痧”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在经络、穴位上治疗,对于发烧、中暑、感冒等实症有较好的疗效,也能很好地缓解上火等热症。相比之下,刮痧作用在浅部,而拔罐的作用更深层;并且刮痧只能用在有实症、热症的人群身上,老人、小孩、体弱者,不建议刮痧,孕妇禁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先利湿再调脾胃

很多人以为拔罐能够快速除湿,其实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中医所讲的‘湿’的本质是水。”庄礼兴说,湿气主要通过大小便、汗液排出。拔罐和刮痧虽然主要目的不在祛湿,但也“拔”出部分的组织液,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由于出来的水分不多,祛湿作用其实十分有限。拔罐相对好一些,刮痧几乎没有祛湿的作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而非外治。”庄礼兴表示,湿气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湿气重的典型症状

舌苔白厚、舌苔黄厚、口中粘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肌肉酸疼、大便黏滞等。

拔罐颜色越深越黑,湿气越重?

都是传说!颜色与血液、拔罐力度有关

如果说拔罐、刮痧的主要功能不在祛湿,那出来的“痧”的颜色有深有浅、有红有紫,这又是什么缘由呢?庄礼兴表示,要解释这点其实很简单。

首先,不同人的血液颜色不同,肤色也不同,出来的“痧”的颜色自然会不同。其次,出痧颜色深不深,还与拔罐的负压力有关。例如中医拔罐除了用火罐之外,还有竹罐、抽气罐等。其中,竹罐是在水中去氧,没有火罐的温度、排气的压力也相对较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不够“给力”,出痧颜色容易偏浅。

拔罐颜色深浅反应身体状况 拔罐皮肤红色代表什么

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阳亢症;罐印红而暗,多表示血脂高、血黏度高,而且体内有热邪。

拔罐颜色深浅反应身体状况 拔罐多长时间一次好

拔罐疗法的时间通常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拔罐后的恢复情况而定,以局部皮肤适当恢复,不适感消失为准,一般每日或隔日拔罐1次,10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中间休息3-5天,应该注意的是,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至少要等到拔罐处的罐印和颜色消失后再进行相关操作。

中药拔罐超前诊断

中药拔罐作为一种特殊的预测健康的方法,具有超前诊断的特点,因为气血运行的变化始于组织形态之前,只有气血失调到一定程度时,组织细胞才会发生形态改变,中药拔罐可以在气血失调的早期即能发现这些微小变化,故中药拔罐诊断有着区别其诊法的优势,也没有危险性,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中药拔罐的超前诊断作用在预防医学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体内只要出现了微小的变化,无论有无自觉症状,生化检查或物理检查是否异常,都会在相关经络穴位和局部相应区域有气血运行障碍,以拔罐部位皮肤不同形态、颜色、疼痛、发痒等各种异常反应被迅速发现。更加这些反应的规律可以发现亚健康的经络、脏腑、捕捉疾病前期的蛛丝马迹,对将要出现疾病部位做出超前诊断。如拔罐后皮肤呈粉红色,毛孔微张,无痧斑,触摸皮肤温度同正常皮肤温度,或稍高,能迅速恢复正常肤色为健康状态。

拔罐后,罐印呈发散紫点状,且颜色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症;

拔罐后,罐印鲜红而艳,表示阳虚,气血两虚或阴虚;

拔罐后,罐印紫黑而暗,表示供血不足,经络运行不畅,有淤血现象;

拔罐后,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瘀症;

拔罐后,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拔罐后,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

拔罐后,罐印表面有皮纹和微痒,表示有风邪和湿邪;

拔罐后,罐体内壁有水珠,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拔罐后,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

一般情况下,根据以上诊察罐印的变化,结合临床反应的症状,对症拔罐治疗,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患者在每次拔罐治疗后,发现吸拔部位皮肤颜色逐渐变深,那么说明身体疾病比较重,身体深层病气被吸拔到表层;如发现吸拔部位皮肤颜色逐渐变浅,说明疾病正在逐渐好转。据此说明,中药拔罐对判断疾病的轻重程度和疾病是否好转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中药拔罐对疏通经络有明显治疗作用,因此中药拔罐诊断过程也是治疗的过程,故中药拔罐诊病和治疗是同步进行的。

拔罐颜色深浅反应身体状况 拔罐皮肤发白代表什么

罐口部位皮肤发白,触之不温,发冷发凉,甚至起白水疱,大多体内有风湿性疾病;如果罐口部位皮肤发白,没有其其他现象,表明多是贫血、虚寒或湿邪内侵;如果罐口皮肤发白不发凉,出白水疱,多为风寒较重;如果白疱中夹有泡沫,而且留罐过程中感到痒,多为正在在排风寒或排风湿。

拔罐颜色深浅代表什么 拔罐颜色深浅反应身体状况

颜色紫黑且发暗:代表身体有血瘀或受寒等问题,如果罐像面积较大,则说明有外感风寒;如果罐印数日不退,则说明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

颜色呈散在紫癜,深浅不一,为气滞血瘀之症。

颜色淡紫发青伴斑块,说明气虚血瘀。

颜色为鲜红色,表明身体有阴虚之证。

颜色较淡,表明身体有气虚,阳虚之证。

颜色为深红或发质,局部并有发热症状,表明身体有热度或阴虚火旺之证。

颜色为红色小点,且集中于穴位周围,表明该穴位所对应的脏腑出现异常。

拔罐后水泡明显,颜色发白,表明身体有寒湿之证。

拔罐后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颜色微黄或浑浊,混有血水,表明身体有湿热之证。

拔火罐能每天拔吗

看看自身是否适合 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很多人会自己买来火罐,自己拔。使用时要视病情而定,不是所有病都适合拔火罐。皮肤破损者、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患者不适合。最后,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

注意时间 很多人认为夏季适合拔火罐,但金主任表示,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拔火罐,但具体次数要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来定。夏季拔火罐一定要注意时间,因为夏季拔罐时间长容易皮肤起泡,像小李这样的情况,就是由于拔罐时间过长所导致的。通常建议夏季留罐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冬季可以留罐15-20分钟。

拔罐后注意印子 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拔罐,即便需要,也不是从头拔到尾。拔罐后不妨多注意留下的印子,一般来说如果拔罐后的印子是淡红色的,下次就不一定再要拔罐。金主任介绍,拔罐留下的印子颜色,也能看出端倪,一般来说,颜色深的部位也是局部循环比较差的部位。通常,如果拔罐的印子颜色由深变浅,说明治疗效果比较好。

注意频率 拔罐不是越频繁越好,罐子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金主任经常碰到病人,要求布满罐子才觉得彻底。其实,拔罐太多反而不利于健康。而且拔罐次数也不应太频繁,预防保健的话一周最多两次,如是治疗疾病,最好听听医生的意见。

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尽量用负压抽气罐,不要用火罐,以免烫伤拔罐对象。

以上简单的几段文字,就为大家揭露了实施拔火罐治病的一些关键要领,希望大家在认真学习后,能够反复地揣摩,并牢记其精髓。我还要温馨提示大家,一旦在拔火罐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的症状,就要重新安排自己拔罐的时间间隔,并且控制好每一次拔罐的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就能保证身体健康。

拔罐颜色深浅反应身体状况 拔罐皮肤不变色代表什么

罐口部位皮肤颜色没有多大变化,但出现黄疱、黄绿疱、脓水、黏稠物、果冻样物等,多为体内有炎症而且且病情较重。

拔罐颜色深浅反应身体状况 拔罐皮肤变色正常吗

拔罐疗法是一种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的内病外治物理疗法。治疗疾病不是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F予渐进的过程,尤对于患病较多、较久或慢性疾病患者,拔罐治疗的过程口能会长些,皮肤痕迹消关的过程也会慢些。

拔罐颜色深浅反应身体状况 拔罐时的注意事项

1.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尤其应避开风口以免受凉感昌。

2.选择好拔罐部位或穴位,一般以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进行拔罐为佳。

3.根据患者的形体胖瘦和治疗部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罐。

4.肌肉丰满平坦处用大号罐;部位狭小、肌肉瘦薄、脂肪较少处用小号罐。

5.拔罐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甚至晕厥等症状,此为晕罐现象,应立即起罐,扶患者平卧,全身放松,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多可缓解。严重者,应点按入中、百会、内关、涌泉等穴位,必要时送医院进行急救。

6.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或在肌肤娇嫩处及风湿、水肿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水疱,应加注意。轻者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疱重者,用消毒针刺破放水后消毒,以防感染。

7.前一次拔罐部位斑块未消失之前,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8.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经几个小时或数日即可消除。

9.过度疲劳、饥饿、口渴、醉酒者,应让患者休息、进食、饮水、酒醒后再行拔罐;对疼痛过度敏感者应用轻手法。

拔火罐烧伤了怎么办呢

罐印并非越深越好

中医学认为,拔罐后皮肤局部出现的不同颜色或形态的罐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患病的情况,但并非瘀青越深效果越好。从形态看,罐印有水疱、水肿,提示患者体内湿气过重;如水疱色呈血红或黑红,提示体内湿气重且有瘀血证;罐印深红、紫黑或有丹痧红点出现,碰起来觉得微痛,兼之身体发热,提示患者有热毒证;罐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痧和发热现象,提示患有瘀血证;罐印出现微痒或出现皮纹,提示患有风证或湿邪。从罐印着色看,罐印色紫黑而暗,提示经络不畅,且有瘀血存在;发紫并伴有斑块,说明有寒凝血瘀证;罐印呈散紫点状,提示有气滞血瘀证;罐印鲜红而艳,提示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罐印红而暗,提示有热邪;罐印灰白或无颜色改变,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如果上次拔火罐部位的紫红印记还没有完全消失,不能在紫印部位连续拔火罐。

拔罐位置不可随意

传统中医疗法里的拔火罐,是用杯罐吸附在人体穴位或某个疼痛的局部,达到治疗目的。自己在家拔火罐,首先要讲究部位是否正确,拔火罐不只是哪里痛在哪里拔,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火罐外,还要在疼痛的相关穴位拔火罐,才能达到效果。如有的患者腰疼,可能还需要在其他部位的穴位拔火罐。很多人并不了解人体的穴位分布情况等,最好在拔火罐前咨询正规的中医师。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家里拔火罐的一些方式方法,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方法也不是特别的困难,只是需要大家给予更多的重视和认真的态度就能够办到的。当然我也想再提醒一下大家,拔火罐属于一种高温操作,所以我们在进行这项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烧伤自己。

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拔罐疗法,具体来说是利用罐具通 过排气产生负压吸于体表,皮肤对这种刺 激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主要是颜色与形态的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罐 斑。常见的皮肤变化有潮红、紫红或紫 黑色疲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 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 数天。拔罐后出现的这些皮肤反应,是体内病理的反映。如在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水疱、 水肿或水气(在罐内壁上挂满水珠,或起 罐后有水流出),中医认为其表示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有时拔罐 后其水疱色呈血红或黑红,多表示久病湿夹血痧的病理反应;如在拔罐后,皮肤表 面出现深红、紫黑的罐斑或丹疲,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示患有热毒证; 如在拔罐后只出现紫红或紫黑色罐斑,无丹痧和发热现象,多提示患有痧血证;如 在拔罐后,皮肤表面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示患有虚寒证;如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微痒或出现皮纹,多表示患有 风证。拔罐后,皮肤会产生各种颜色与形态的变化,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罐斑。

拔罐和刮痧哪个祛湿效果好

专家:都不好,祛湿主要靠内治

“拔出来的、刮出来的痧颜色越深,证明体内的湿气越重!”

祛湿,这是坊间对拔罐和刮痧主要功能的认知。殊不知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这两种中医传统疗法,其主要作用都不在祛湿,祛湿的作用也不明显!

中医专家提醒,岭南地区的人们不仅误解了拔罐和刮痧,还喜欢将“湿气重”挂在口边,身体困倦、懒怠动、上火、出湿疹都会被归类为湿气重,其实也未必如此。

拔罐和刮痧的目的都不在祛湿

“拔罐可以祛湿排毒,这是坊间对这种疗法最大的误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告诉新快报记者,在中医辨证中,拔罐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负压的挤压作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局部组织,疏通瘀滞,达到调理身体平衡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并不在祛湿,而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解毒等。因此,拔罐常被用于治疗经络不通的相关疾病,例如月经不调、颈肩腰腿痛等。同时,拔罐还有“泻火”功能,常用来治疗各种实症,包括热症和寒症。

刮痧与拔罐的原理相似,“刮出痧”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在经络、穴位上治疗,对于发烧、中暑、感冒等实症有较好的疗效,也能很好地缓解上火等热症。相比之下,刮痧作用在浅部,而拔罐的作用更深层;并且刮痧只能用在有实症、热症的人群身上,老人、小孩、体弱者,不建议刮痧,孕妇禁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先利湿再调脾胃

很多人以为拔罐能够快速除湿,其实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中医所讲的‘湿’的本质是水。”庄礼兴说,湿气主要通过大小便、汗液排出。拔罐和刮痧虽然主要目的不在祛湿,但也“拔”出部分的组织液,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由于出来的水分不多,祛湿作用其实十分有限。拔罐相对好一些,刮痧几乎没有祛湿的作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而非外治。”庄礼兴表示,湿气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湿气重的典型症状

舌苔白厚、舌苔黄厚、口中粘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肌肉酸疼、大便黏滞等。

拔罐颜色越深越黑,湿气越重?

都是传说!颜色与血液、拔罐力度有关

如果说拔罐、刮痧的主要功能不在祛湿,那出来的“痧”的颜色有深有浅、有红有紫,这又是什么缘由呢?庄礼兴表示,要解释这点其实很简单。

首先,不同人的血液颜色不同,肤色也不同,出来的“痧”的颜色自然会不同。其次,出痧颜色深不深,还与拔罐的负压力有关。例如中医拔罐除了用火罐之外,还有竹罐、抽气罐等。其中,竹罐是在水中去氧,没有火罐的温度、排气的压力也相对较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不够“给力”,出痧颜色容易偏浅。

相关推荐

拔火罐疼痛是怎么回事

拔火罐就是能够去除身体内部的热气,然后就是进行排泄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堵塞经络的毒素进行排泄,这个时候一般的反应就是在身体上的火罐内部的颜色会变成不同颜色,然后就是反应出不同的症,接着就是会出现水泡,透明的水泡,或者就是会出现出血的情况,所以进行拔火罐的时候就是会产生疼痛的情况的,只是要记住拔火罐的时间不能够超过十五分钟。 拔罐后注意事项 1、拔火罐要找准穴位 拔火罐,首先要讲究部位是否正确,拔火罐不只是哪里疼在哪里拔火罐,中医讲究证施治,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火罐外,还要在疼痛的相关穴位拔火罐

拔火罐淤青并不是越深越好

拔火罐主要是通过机械刺激、负压和温热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起到医疗和保健作用。拔罐后皮肤局部出现的不同颜色或形态的罐印,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患情况,但并非淤青越深效果越好。 从形态看,若罐印有水泡、水肿,说明体内湿气过重;若罐印呈深红色、紫黑色或出现丹痧红点,碰起来觉得微痛,且身体发热,说明有热毒证;若罐印呈紫红色或紫黑色,无丹痧和发热现象,说明有淤血证;若罐印出现微痒或皮纹现象,说明湿邪较重。 从颜色看,若罐印为紫黑色,说明经络不畅;若罐印发紫且有斑块,说明有寒凝血淤证;若罐印呈散紫点状

拔罐颜色可以看出症吗

拔火罐通过物理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拔火罐后会留有罐印。一般情况下,罐印会在7天左右消散。 拔火罐后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体内湿气、拔火罐的时间长短、医生的手法等因素,拔火罐后的颜色有紫黑色、红色、暗红等,分别提示可能有相应的疾,但只能作为参考,还要结合个人的症状表现来判断。通常拔火罐后颜色偏深,预示着体内寒气、湿气较重,平素贪凉、可能是湿热体质等。 (1)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

自拔火罐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并非所有人都能拔 拔罐疗法主要是通过机械刺激、负压和温热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局部微环境,从而起到医疗和保健作用,尤其是对一些慢性,拔火罐治疗效果更好。但使用时要视情而定,并不是所有疾都适合拔火罐,皮肤破损者、血液患者、有肺部基础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以及体质太虚弱的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对于过度疲劳、饥饿、大渴、醉酒的人不宜马上拔火罐,应休息恢复后再进行。 罐印并非越深越好 中医学认为,拔罐后皮肤局部出现的不同颜色或形态的罐印,可以在一定程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为什么会出现颜色变化

拔罐是我国传统医学精粹——中医的一个重要疗法,是指利用罐具通过排气产生负压吸附于体表,皮肤对这种刺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反应。皮肤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颜色和形态上,拔罐后在体表留下的痕迹称之为“罐斑”。中医认为皮肤的这些皮损是内在理的反应。不同的颜色、皮肤形态代表着体内不同的症,大家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下拔罐后皮肤颜色的鉴别吧。

关于拔罐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初次治疗者和体弱、年老、儿童等及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尽可能选择一个自认为舒适的体位姿势,如仰卧位、俯卧位等,如果在拔罐过程中要改变体位,可让他人扶稳罐子后,缓慢改变体位。 用过的罐子一定要用过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时左右,然后清水洗净,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损的不能用。 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选择清静、光线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情重、灶深及疼痛

拔火罐之前必须了解四大点

一、拔火罐的原理 1、疏通经络 在拔火罐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真空的压力,这种压力应该作用在身体的经络穴位中,能够把皮肤上的毛孔不断打开,并且,让皮肤处于充血的状态。使得经络气血流通更加顺畅,进而能够调节脏腑器官,达到治疗疾的目的。 2、提高皮肤敏感性 拔火罐的时候,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让皮肤充血,毛细血管甚至会发生破裂,发生溶血情况。 血红蛋白会不断的刺激机体,神经系统、组织器官会进行相互调节,提高了白细胞吞噬能力,不断增强皮肤对外界的敏感性。 二、神奇的“罐印症” 在拔完火罐后,其部位都会出现不同的圆

拔罐的印子很久消不了是什么原因 拔罐罐印颜色身体的关系

视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拔罐罐印的颜色拔罐的压力以及留罐的时间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在压力和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罐印的颜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身体的一些反应。 如果罐印的颜色较浅或者罐印能够快速消失的话,那么证明身体的体质较好,新陈代谢速度较快;如果罐印的颜色较深,或者消失的速度比较慢的话,那么证明患者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较慢,湿邪之气淤积地也比较严重。

拔罐放血是真的吗

患者在拔罐、放血后,因罐印的颜色深浅不同常会被告知以下这些言论,如“紫黑色代表供血不足,有积寒”,“色鲜红而艳,局部发热代表有阳证、热证、实证,是热毒炽盛,阴虚火旺”,“色红而暗代表血液私稠,高血脂,供血不足”,“色黑而黯一般表示体内有血癖”。“供血不足”、“血液私稠”、“高血脂”这些都是西医学概念,要求有实验室数据才能确定,拔罐又怎能确定呢? 血液微循环正常的人和高血压患者,拔罐时间长(超过lo分钟),负压过大,皮肤可出现紫色甚至是黑色及水泡;拔罐时间短,负压小,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紫色、黑色及水泡。放血

拔火罐颜色不同昭示疾不同

拔罐颜色深浅昭示什么样的疾 拔罐颜色深浅与疾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如下: 罐印颜色黯黑,一般表示体内有血淤。多见于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种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通常表示程已久,需要较长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驱寒。 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淤。 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淤之证。 罐印淡紫伴有斑块,提示以虚为主,兼有血淤。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者,表明与此穴相关的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罐印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