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须重视几大禁忌
高龄老人须重视几大禁忌
禁忌1: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他们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他们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于是想到死亡要降临在自己身上了,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高龄老人想到死亡的来临是非常自然的,可以理解的。但关键是要想到以后,想到自己应抱什么态度。概括起来,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也。
禁忌2:“折腾”引发惨痛
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可是,常常遇到的是,高龄阶段还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会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什么“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理由很多。其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严重健康事件。“生命在于运动”是对的,但对于高龄老人来说,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平安地幸福生活着。
禁忌3:倔强导致意外
现实中,最多见的是老人性格刚烈、脾气倔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按自己多年的“经验”生活着。一旦遇到又一次生病,家人、子女力劝他到医院去看病,可是老人始终不肯,还会进一步发生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
禁忌4:孤独带来绝望
在我们周围,常可以看到,高龄老人突然遇到丧偶事件,会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导致不久也亡故了。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人是群居动物,尤其是老年相伴的伴侣一旦丧失,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人到了老年阶段,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高龄老人怎么做健身运动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
中高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谨慎从事。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由于我国老龄阶段的划分是把60~69岁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上述高龄老人健身运动的方法中龄老人和低龄老人也可参照,这要因人而异。
高龄老人胆固醇略高亦是有益
美国的一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为期10年的追踪观察中发现,在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中,血清胆固醇略高出正常上限30mg/dl(毫克/分升)左右的人,其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下降15%左右。据此,美国专家推测认为,当人进入高龄后,保持适当高的胆固醇水平有利于抵御感染性因素的侵害。
因此,高龄老人的血清胆固醇略高出正常水平非但不增加心脏病的危险,反而由于抵御感染的能力提高而降低死亡危险。
所以,医学专家指出,高龄老人体检时发现血清胆固醇有所增高,而这种增高若没有超出正常上限30mg/dl,就无需加以控制,若超出了30mg/dl,但血清总胆固醇仍在270mg/dl以内,无需服用调脂药物,加强饮食控制即可。
只有当血清总胆固醇超出270mg/dl后,方才考虑服用调脂药物,将总胆固醇降至220~250mg/dl之间,不必追求降至正常水平以内。保持适当高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有利于维护高龄老人的健康。
高龄老人应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
由于我国老龄阶段的划分是把60~69岁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高龄老人健身运动的方法中龄老人和低龄老人也可参照,这要因人而异。
中高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谨慎从事。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老年人锻炼身体应关注什么因素
应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
1应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应重视重量训练
1应重视重量训练。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
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
1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同样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适应任何人。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至于如何搭配,则视个人状况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年龄。
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
1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
1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锻炼须持之以恒,这对老年健身者来说,也许比年轻人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年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达不到预定目标而沮丧等),由此或使锻炼不能起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鉴于此,专家们要求健身指导者在对老人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时,还须同时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
有助老人健康长寿的食物
研究发现,经常食用新鲜水果的高龄老人其健康状况好于不经常食用新鲜水果的高龄老人。这与新鲜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关。此外,经常食用新鲜蔬菜的高龄老人其健康状况好于不经常食用新鲜蔬菜的高龄老人,是因为新鲜蔬菜富含叶绿素和维生素,有助于健康。
研究表明,与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的饮食因素还有是否经常食用鱼类水产品。鱼类水产品的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且易于消化,87%至98%可以被人体吸收。
豆制品是与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的又一饮食因素。豆制品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还含有较大比例的亚油酸,且不含胆固醇,这些都是对高龄老人的健康有帮助的。
茶也是与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的饮食因素。茶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和无机盐,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这些都有助于高龄老人防治多种疾病,因而有助于健康。
高龄老人日常养生应重视四大禁忌
危象1:恐惧
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他们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伤离别可能使他们想到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有的因此惶惶不可终日。可是这样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高龄老人想到死亡的来临是非常自然的,可以理解。但关键是要想到以后自己抱什么态度来面对。如果能顺其自然,泰然处之是最好的了。
危象2:“折腾”
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可是,常常遇到的是,高龄阶段还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会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什么“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理由很多。其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严重影响健康事件。“生命在于运动”是对的,但对于高龄老人来说,一定要在自身能力承受的限度内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平安地幸福生活着。
危象3:倔强
现实中,最多见的是老人性格刚烈、脾气倔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按自己多年的“经验”生活着。一旦遇到又一次加重,家人、子女力劝他到医院去看病,如果老人始终不肯,还会进一步发生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
危象4:孤独
高龄老人如突遇丧偶,可能会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不振,甚至导致不久也亡故了。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人是群居动物,尤其是老年相伴的伴侣一旦丧失,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人的生命都是各自独立的,虽然相依相伴多年,一旦一个人先去了,另一个人也要走好自己人生剩下的路,一个人同样可以很精彩。当然,人到了老年阶段,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相伴左右,那确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高龄长寿老人养生四大禁忌
禁忌一:倔强导致意外
现实中,最多见的是老人性格刚烈、脾气倔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按自己多年的“经验”生活着。一旦遇到又一次生病,家人、子女力劝他到医院去看病,可是老人始终不肯,还会进一步发生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
禁忌二:“折腾”引发惨痛
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可是,常常遇到的是,高龄阶段还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会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什么“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理由很多。其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严重健康事件。“生命在于运动”是对的,但对于高龄老人来说,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平安地幸福生活着。
禁忌三:孤独带来绝望
在我们周围,常可以看到,高龄老人突然遇到丧偶事件,会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导致不久也亡故了。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人是群居动物,尤其是老年相伴的伴侣一旦丧失,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人到了老年阶段,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禁忌四: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他们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他们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于是想到死亡要降临在自己身上了,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高龄老人想到死亡的来临是非常自然的,可以理解的。但关键是要想到以后,想到自己应抱什么态度。概括起来,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也。
高龄老人养生的禁忌
禁忌1: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的朋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于是想到死亡要降临在自己身上了,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禁忌2:“折腾”引发惨痛
有的高龄老人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会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严重健康事件。高龄老人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平安地幸福生活着。
禁忌3:倔强导致意外
有的老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一旦生病,家人、子女力劝到医院去看病,有的老人始终不肯,还会进一步发生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
禁忌4:孤独带来绝望
高龄老人突然遇到丧偶事件,会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导致不久也亡故了。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人到了老年阶段,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老年人健身锻炼的五大原则
1.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
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全世界老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
2.重视重量训练
以前的观点是老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流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
3.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
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及心血管运动等多种方面的运动。至于如何搭配,则视个人状况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年龄。
4.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加运动
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5.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
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达不到预定目标而沮丧等),由此或使锻炼不能达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鉴于此,专家们要求健身指导者在为老人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时,还须同时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
适合高龄老人的健身方法
老年人的健身方式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例如健康状况、性别、年龄等等。由于我国老龄阶段的划分是把60~69岁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高龄老人健身运动的方法中龄老人和低龄老人也可参照,这要因人而异。
中高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谨慎从事。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老年人心力衰竭怎么办呢
高龄老人通常是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力衰竭是由于诸多因素引起心功能障碍,致使心肌供血无法满足需求,所出现的临床综合症。高龄老人多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基础性心血管疾病,是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往往病情较重,必须规范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高龄老人多半身体情况较差,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可能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有所区别,因而必须警惕高龄老人的心力衰竭表现。高龄老人可不发生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以心跳加快、肺淤血等异常为主,有时还会有精神症状出现。
如果怀疑老人出现心衰,应及早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即使未发现老人有心脏扩大,也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及时明确诊断,才能及早控制住病情。
此外,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也与一般人群不同,呼吸道感染比较常见,需要一并解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心力衰竭是一种持续进展的疾病,目前还难以治愈,一旦发生只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对症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在病情稳定后注意查找原发病,消除感染、激动、贫血等诱因,如有合并症及时处理。 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同样应遵循以上的原则,正确选用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发生感染时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控制,注意纠正贫血、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状态。
高龄老人不能过于劳累,注意保暖,适当补充一些营养。此外,家属还应注意安慰患者,帮助其保持情绪平和,不可过度激动。
综上所述,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大体上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的治疗类似。但由于高龄老人常常会合并有多种心血管疾病,一般身体情况较差,病情更为复杂,更需要有系统性的治疗,精心护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听语音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就是儿女的家,儿女的港湾,当亲人老去,做为儿女或者后辈,尽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下面浅谈下对于卧床不动的老人该怎么护理。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对于不能自主翻身起身的老人,购置一个多功能护理床是很有必要的。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很多事情必须要有家人服侍,如翻身,坐起吃饭,排便等,这些动作需要耗费儿女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多功能护理床可以自动抬升床板,可以帮助老人翻身 ,同时配有排便的留孔位置等,非常简捷方便。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帮助老人擦洗身体,保持最起码的干净卫生。老人体弱体虚,抵抗力下降,常擦洗身体可以帮助对抗细菌病毒的侵袭,防止一系列疾病的感染。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给老人多翻身,多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褥疮素来是久卧不动老人的天敌,保持一个体位太久,自然给褥疮创造了温床,家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经常帮老人按摩,变换体位。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当然,如果已经长出了褥疮,护理工作更加不容小觑。对褥疮进行拍照后,送往医院,让专业医生根据褥疮的大小形态开具药物,一般褥疮推荐使用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和银锌皮肤黏膜抑菌霜。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家人要经常和老人说说话,解解闷。要知道,老年人非常容易感动孤独,内心敏感,家人的陪伴则是精神上的良药,帮助老人顺利渡过人生的特殊时期。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用温柔、鼓励、自信的话语同老人交流。不要对老人发脾气,大声嚷嚷等,要用一颗耐心、温柔、有韧劲的心来护理老人,儿女的态度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至关重要。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高龄老年人的生活禁忌
老人健康是所有人的一大愿望,人们通常认为:岁数越大疾病越多。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必须重视的禁忌
老人健康是所有人的一大愿望,人们通常认为:岁数越大疾病越多。其实不然,人体的生理变化是分阶段的。80岁以后,人的机体进入“衰老”阶段。来看看老人想要长寿须重视的几大禁忌吧。
禁忌1: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者,随着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他们觉得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
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概括起来,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也。
禁忌2:倔强导致意外
一些老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疗,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按自己多年的“经验”生活着。一旦遇到突发性重病,家人力劝其去医院看病无果,容易引发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的新闻常见于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