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从宝宝的便便来辨别疾病

如何从宝宝的便便来辨别疾病

坏臭臭是什么样子的?

一号坏臭臭:硬硬便,球球便

表现:宝宝的大便干燥,结块,有时候就像羊的粪便一样,一个个小球球似的,宝宝拉臭臭很费力很痛苦,甚至有时便不出来。

解析:超过90%的孩子并没有器官上的问题,属于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于各器官发育不平衡,爱吃肉不爱吃蔬菜,经常吃快餐、油炸、方便食品,贪玩时有便意顾不上,饮水过少等原因。

预防:为了防止便秘的发生,宝宝的饮食中要增加蔬菜和纤维素的摄入。父母应鼓励他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谷类食品。平时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宝宝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养成每天拉臭臭的好习惯。如果便秘臭臭拉不出来,可以当时应用灌肠剂来帮助软化硬结的大便,减少摩擦,帮助排便。

二号坏臭臭:糊糊样便

表现:宝宝的大便呈糊状,并夹杂有食物腐败的气味。

解析:多半是由于宝宝进食过多,消化不良所致。臭臭里有泡沫,酸味刺鼻,这可能是糖类不消化所致。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可能为蛋白质不消化。粪便呈淡黄色,量多,像油一样发亮,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

预防:调节宝宝的饮食。哺乳期的宝宝,要注意配方奶是不是浓度过高,是否需要增减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而对于已经添加辅食和已断奶的宝宝,应根据情况,减少或暂停相应的食物种类,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

三号坏臭臭:含有脓血的稀便

表现:宝宝的大便像水一样稀,或者含有脓、血、粘液,而且大便次数增多。

解析:在夏季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和痢疾等,这时候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明显增多,并伴有发烧、肚子疼、呕吐、不想吃东西和手脚冰凉等。》宝宝大便带血怎么办?

预防:饭前便后要洗手,吃瓜果要削皮,不喝生水。冰箱里的食品要热透再吃,夏天宝宝最会贪吃冷饮,爸爸妈妈要控制好饮食量。宝宝的餐具和各种用品要经常消毒;让宝宝经常到室外活动、晒太阳,以提高抵抗力。

宝宝大便颜色辨别 宝宝大便异常颜色辨别

若宝宝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说明母乳喂养不足。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如宝宝大便内有粘液,含奶块,呈蛋花汤样,味酸臭,常提示消化不良;家长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2-3天大便仍不正常,就要去医院确诊。

出现这样豆腐渣便的时候,很可能宝宝是受到霉菌的感染引起的,应立刻就医治疗。

宝宝出现这类便便,可能是吃配方奶过多或奶中含糖太少,或先天性胆道梗阻造成的,应引起妈妈的注意,及早治疗。

宝宝拉出泡沫状的便便,同时伴有酸臭味,是宝宝配方奶中含糖较多造成的,应减少糖的摄入量,增加奶的摄入量。

如果宝宝出现奇臭的便便,可能是母乳和配方奶中蛋白质含量多,不能完全被宝宝消化造成的。

宝宝出现黑色大便,可能是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出血造成的,应及时就医确诊。

这类便便呈暗红色,可能是肠套叠或细菌性痢疾造成的。

宝宝大便的量和次数突然增加,而且像是从屁股里喷射出来一样,大便带水,这是宝宝腹泻的症状。可能与吃奶工具不清洁或肠道感染有关,应及时请儿科医生诊治。

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腹泻宝宝的护理原则

有一种简易的方法,可分辨宝宝严重的程度:一般来说,如果宝宝的便便出现异于寻常的臭味及颜色的改变,要怀疑是否受到感染,当然,带宝宝就医是不得省略的途径;如若未受感染,只为轻微的腹泻,这时母亲居家照护是否得当益发显得重要。

冲泡牛奶时 宝宝腹泻时,母亲冲泡牛奶应泡稀点,让宝宝的肠胃道暂获休息。如:原先一匙冲泡60 ml的水,改120 ml的水量,此称半奶;但若严重腹泻,或可泡三分之一奶(即一匙泡180 ml的水量),对宝宝的腹泻皆有改善的功效。

如何清理腹泻? 当宝宝腹泻时,母亲应为宝宝勤于换尿布,只要一有便便即应更换。在清理上,应先用卫生纸擦拭干净,再以湿巾或纱布沾水清洁,当然,若不觉得麻烦,可直接用小脸盆装水泼洗。

红臀宝宝的照顾 除此之外,腹泻宝宝若有红臀,则每次清洗过后,可让宝宝光着屁股趴着,等确实干爽,再以婴儿润肤膏在肛门口四周擦上一层,可隔绝便便对皮肤的伤害(但必须每次清洗后都涂上)。 而一般医界较不建议用痱子粉,理由是宝宝屁股一湿,痱子粉便会结成一球,如此对皮肤造成不均等压力,反易形成刺激。但若妈妈已习惯使用痱子粉,则必须尿布一湿即更换。“初生婴儿若有腹泻,大多必须依靠打点滴。”杨护理长说,婴儿腹泻时要担心是否有脱水现象,分辨脱水的方法,可从宝宝的皮肤是否有皱折、前囟门凹陷及摸起来无弹性等察知。而初生婴儿腹泻大多会造成电解质的流失,所以无法只依靠补充水份或运动饮料来获得改善,常需要靠施打点滴来缓解病情。

宝宝健康细节妈妈不妨看便便

宝宝的便便就是健康状况的信号。

如果便便的状态与平时不一样,就要细心查看宝宝的状况了。要确认宝宝有没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或之前吃了什么,并且要去医院就诊。一般来说,吃母乳要比吃奶粉的宝宝的便便更稀,而且母乳通过大肠的时间较短,还有可能出现绿便;而吃奶粉的宝宝因不能完全消化奶粉中的乳脂肪,便便中可能出现白色颗粒。这两种都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过于担心。

·胎便

指宝宝在出生12个小时以内排出的便便,多呈墨绿色且带黏性。这些都是宝宝在妈妈腹中时肠内积聚的分泌物。胎便排出并在宝宝吸收母乳之后,宝宝的便便会渐渐变成绿褐色和健康的金黄色。但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仍没有排出胎便,就要注意是不是有肠道堵塞的可能性。

·移行便

又称过渡期大便,是宝宝在出生一个月内,消化器官在适应妈妈子宫以外的世界的过程中排出的便便,一般呈黄绿色或黄褐色且带黏性。此时,新生儿一般一天会排便3到9次,并且可能混有血丝,这可能是由于宝宝在出生的过程中吞食了妈妈的血液而造成的。

·吃母乳宝宝的便便

要比吃奶粉的宝宝的便便稀,并且可能含有像种子一样的颗粒,因为母乳通过大肠的时间较短,还有可能出现绿便,并有馊牛奶味。刚开始时,吃母乳的宝宝要比吃奶粉的宝宝排便次数多,但2个月之后排便的次数会减为每天2次。这是因为妈妈的初乳中含有帮助排便的物质。

·吃奶粉宝宝的便便

颜色不是一定的,但与吃母乳的宝宝的便便相比,颜色更偏于褐色,臭味浓烈。一般吃奶粉的宝宝一天会排便5次左右,如果宝宝得了便秘,就说明奶粉不适合宝宝,要换一个牌子或在冲奶粉时增加水的比例。

如何通过宝宝大便来辨别痢疾

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们在护理时经常可以通过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来判断宝宝是否生病。特别是痢疾,完全可以通过大便来辨别是否患上痢疾。一年四季宝宝都有可能出现痢疾这种肠道疾病,因为该病一般是由于吃了污染过的食品造成的。今天要为爸爸妈妈们介绍的是如何通过大便来辨别痢疾。

婴幼儿的正常大便,除了新生婴儿之外,颜色均为黄色或淡黄色,外形为软长条或膏状,均匀一致,不带脓血、粘液、泡沫。与此相反,患病之后的孩子的粪便就会有所变化。家长应善于观察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尽快加以解决。

比如粘液便。婴幼儿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可见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结肠炎或慢性细菌性痢疾。

以及脓血粘液便。婴幼儿的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这说明可能孩子患有细菌性痢疾。此时,患病儿的排便次数多而量并不多,腹痛,排便前哭叫,如果还伴有高热和惊厥,可能是中毒性痢疾。

以上内容是关于通过宝宝大便来辨别痢疾的肠道疾病,作为有经验的家长们,日常生活中在护理宝宝时,通过大小便就可以判断宝宝是否生病。宝宝痢疾一般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因为在这两个季节里,食物非常容易被污染,宝宝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会造成肠道感染进而发生病变。

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便便典范

人工喂养宝宝的便便典范——淡黄色硬膏状

人工喂养宝宝的便便,颜色呈淡黄色或黄棕色,性状相对纯母乳喂养宝宝的便便而言,较为黏稠,像果酱或者布丁。由于配方奶粉不能像母乳那样易于消化吸收,因此在体内的残余的废弃物较多,使得宝宝排出体外的便便也较多,且气味也较难闻。

人工喂养宝宝通常每天便便1~2次或隔2~3天一次。只要宝宝的便便不坚硬,没有不适表现,就不算便秘,不必作任何处理。但是,通常情况下,宝宝越长时间不便便,便便就会越硬,也就越难排出;而宝宝便便时感到疼痛的话,就会越不愿意便便,从而延长便便时间,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目前许多配方奶粉中都添加了益生元和益生菌使宝宝的便便软化,通常配方奶粉喂养宝宝的便便常呈黄绿色。

所以,相对于纯母乳喂养宝宝而言,人工喂养宝宝更需要留意其便便;一旦发现宝宝便便有困难,就应该向儿科医生咨询。

 混合喂养宝宝的便便典范——淡鹅黄色软膏状

 混合喂养指的是在母乳喂养的同时附加一些奶粉、牛奶等代乳品的喂养方法,它是一种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相结合的喂养方式。当母乳不足或其他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保证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可以选择混合喂养的方式。

 混合喂养宝宝与人工喂养宝宝的便便情况相似,但是量稍多且较黄、较软、臭气增加,每日1~2次。而且,混合喂养宝宝的便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不能片面地拿出对照标准,但是可以综合纯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宝宝的便便特点作为参照。

一般来说,不管混合喂养宝宝每天便便几次,只要宝宝吃奶好,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在6个月之前,宝宝每月体重增长600克~800克最合适),就可以放心。

 混合喂养妈妈这样做

 ·刚开始混合喂养时,一定要慢慢来,至少要有两周的过渡时间。这样可以让宝宝的消化系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免发生便秘或腹泻,同时,也可以被减少妈妈发生涨奶疼痛的几率。宝宝一旦适应了混合喂养,就能形成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排便规律,其便便特点也将逐步显现.

·在两顿奶之间适当地给宝宝补充些水。但是只要每天能保证800mL左右的奶量,在宝宝4个月前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

宝宝几天没来大便怎么办

宝宝两天没有大便怎么办,如何治疗宝宝便秘?治疗宝宝的便秘有很多种方法。但你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宝宝是否真的是出现便秘,因为有时出现在宝宝身上的可能只是假象。如果宝宝每隔三天才大便 一次,但是大便体积比较大而且比较柔软的话,则不属于便秘。如果是便秘的话,宝宝的便便应该是停留在大肠里面有足够长的时间从而使其变得十分干硬。宝宝通 常很可能会几天都不大便,但只要他们的便便是柔软的话,则不是便秘了。

还有另外一个假象就是宝宝的表情了。有的宝宝可能会将大便当成是一件大事,他们会做出痛苦的表情,涨红了脸然后发出“哼哼”的声音。但即使他们看 起来很不舒服,实际上他们的便便还是十分正常的状态。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宝宝的协调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为了要大便,有些肌肉需要被收紧,有些则需要 放松,因此就会可能有的宝宝不知道怎样去控制不同的神经,所以通过收紧面部等肌肉来收紧相关肌肉群,所以爸爸妈妈们不需要担心,他们只会涨红脸而已。

如果你的宝宝并不属于以上的情况,而且便便十分干硬的话,这就可能属于便秘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宝宝的膳食中多加点水,大约多110克左右。 这就足够使宝宝大肠里面的便便软化和润滑肠道。而如果所增加的水分过多的话,则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可能会稀释宝宝血液里面的重要的化学物质,失去平衡。如 果给宝宝约110克的雪梨水,也能够有一定的帮助。玉米糖浆也具有同样的功效,但对于很小的婴儿来说就可能会有其他的副作用。宝宝便秘还可以每天早晨空腹 服用适量蜂蜜,爸爸妈妈用右手掌心自宝宝右下腹向上绕肚脐顺时针轻轻按摩十余次,以达到蠕动肠道通便的作用,避免给宝宝服用药物。

四种不同喂养方式宝宝大便比较

母乳喂养宝宝的便便

颜色:未加辅食的纯母乳喂养宝宝,粪便呈黄色或有点儿发绿。

形状:刚出生时便便可能很稀,慢慢变成稠度均匀如糊状或凝乳状,或有小米样的颗粒。

气味:便便有股酸甜味,一点儿也不难闻。

次数:刚出生时每天排便6~7次,甚至更多。

奶粉喂养宝宝的便便

颜色:奶粉喂养宝宝便便的颜色呈深黄色,如果吃的奶粉含铁量高,可能呈绿色。

形状:喝奶粉的宝宝便便一般水分少,大便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干燥,质地较硬,基本成形,为条状。但相对成人来说还是比较软的。

气味:无明显臭味。

次数:喝奶粉的宝宝大便次数比喝母乳的宝宝少,一般一天1~4次。大便的次数也会随月龄增加而渐渐减少。

混合喂养宝宝的便便

颜色: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浅黄色或者黄褐色都是正常的,要比金黄色颜色浅。|

形状:比人工喂养宝宝的便便软,而且也是稀糊状的。

气味:臭气增加。

次数:混合喂养宝宝便便量较少,每日3~4次。

添加辅食后宝宝的便便

颜色:大便的颜色一般呈绿色或者黄色,但有时会因为吃的食物颜色不同而出现别的颜色。比如吃了绿叶菜后很可能是绿色;吃了胡萝卜后就呈现红色等等。

形状:便便开始转变成固体状,多为条状,已有一定的软硬度。

气味:由于食物中总有糖分和脂肪,所以气味可能比较重。

次数:排便次数也有所改变,一般为1~2天一次,3天以内1次也是正常的。

便便是宝宝的健康晴雨表

吃下去的食物,会在肚子里被分成“养分”和“残余的废物”。养分会被送到身体内,帮助宝宝的身体成长和运动,残余的废物则会变成便便排出体外。借着便便将毒素与废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体循环。

 因此,便便是人的饮食健康的直接反应,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肠胃功能、身心健康的状况。何况,中医自古以来就有通过观察便便帮助诊断疾病的传统。

  尤其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当宝宝还不会说话或尚未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很难辨别他究竟哪里不舒服;但是通过细心观察便便的性状、颜色、气味和次数。

 做好便便记录,就能及时察觉便便的异常状况,尽早发现宝宝身体的异常信号,对宝宝的要康状况了然于胸。

 因此,便便可谓是宝宝身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读懂这张晴雨表,对于了解宝宝的健康与生长发育的情况至关重要。

教你认识优质便便

优质的便便成型的,愈软愈劣质。

便便的颜色

黄色系的便便是优质便便。

如果营养过多,颜色就会变深;反之,若是营养不足,颜色则会浅。

 红色系的便便,多见于各种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需要特别注意。

 当便便长时间停留在大肠里,连不要的废物也被打大肠吸收,那么颜色就会变黑。

如何辨别宝宝大小便是否正常

宝宝的大小便是否正常

宝宝出生后的3~4天胎粪完全排完后即转为金黄色带有酸臭味的大便;如用牛奶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则呈淡黄色。

宝宝处于新生儿期粪便较多,几乎每次换下的尿片可能都沾有粪便,这不是腹泻,而是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控制肛门的肌肉所引起的,这时的正常大便是粪质均匀,没有奶块,水分不多,不含黏液。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现粪便呈深绿色黏液状,则表示母乳不足,新生儿处于饥饿状态,需增加牛奶;牛奶喂养的新生儿如发现粪便呈灰白色,质硬,则表示牛奶过多,或水分过少,需改变牛奶和水的比例;否则将会导致便秘等情况。

小宝宝大便的次数和颜色形状均与每天的饮食是密切相关的。细心的父母如加以仔细观察,就能作出基本的判断。

正常大便

1.小宝宝出生后最初几天排出的粪便,医学上称为胎粪。胎粪的特点是没有臭味、黏稠、颜色墨绿,一般3天后胎便就排干净了。

2.吃母乳的孩子大便是金黄色的,像软膏一样,有酸性气味,但没有明显臭味,一般每天排便3~4次。

3.吃牛奶的宝宝大便是淡黄色或土灰色的,像硬膏一样,略带臭味,呈中性或碱性反应,每天大便l~2次。

4.母乳不足而添加牛奶的孩子,粪便与人工喂养的孩子基本相同。若添加奶糕或米粉;孩子的粪便就比较软,量比较多,颜色有点暗褐,臭味明显。若添加蔬菜泥,孩子的大便可能是菜色的,这都是正常的。

异常大便

宝宝的大便如果是绿色的,像稀水或蛋花汤一样,而且不均匀,有白色小凝块,每日排便数次,常常是消化不良的反映。如粪便有酸臭味,泡沫很多,可能是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大便中皂块多或有脂肪颗粒,说明是脂肪消化不良;如大便有明显腐臭味,可能是蛋白质消化不良;大便鲜红色或像柏油一样,提示是消化道出血;大便灰白色则更是危险的信号,即可能是肝炎或胆道阻塞。

小便

宝宝小便的量、颜色、次数的改变,有些是正常现象,有些属病态。如尿的次数多,每次量不多,无其他不适,常发生在寒冷季节或精神紧张时。尿的次数多,量也多,但无任何不适,可能是喝水多,特别是糖水,有利尿作用。尿放置片刻后有白色沉淀,尿检查除盐类结晶外,无其他异常,不是病态,可多喝水,适当少吃含无机盐多的食物,沉淀就会消失。尿色金黄或深黄,可能与服黄连素、维生素B2等药物有关,停药后即能恢复正常。乳白混浊的尿,如加热后颜色变清,则为正常现象,如变得更混浊则不正常。尿的次数多,量少,排尿时疼痛哭闹;尿色发红或呈啤酒样;棕黄色或浓茶色,摇晃时沾在便盆上,泡沫也发黄,都是疾病的征兆,应及时就医。

通过看食指可以辨别宝宝积食吗

这种判断方法称为“小儿指诊”,主要用于3岁以内的宝宝。它通过观察宝宝食指桡侧(靠近大拇指的一侧)显露的皮下浅表静脉的变化,比如浮沉、颜色、部位和形状等,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和轻重。唐代医家王超在《水镜图诀》中最早记载了这一方法。

具体方法是,先把宝宝食指伸直,家长用拇指从宝宝食指指端向指根部轻推,使皮下浅表静脉显示出来,然后仔细观察其细节。幼儿正常皮下浅表静脉是红黄相兼,隐于皮下的,向远端延伸也不超过连掌的第一指节。如果宝宝食指外侧发紫,推时有滞涩感,说明其实邪内滞,有出现积食、痰湿、淤热等疾患的可能。如果宝宝靠近掌部的食指关节颜色发紫,说明积食较轻,紫色越往指尖延展,说明情况越重。如果还有食欲低下、呕吐、腹泻、便秘、烦躁、夜间哭闹等症状,宝宝积食就更加明确了。

如何分辨宝宝是否便秘

1、正常婴儿粪便是怎样的?

小儿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数可以不尽相同。婴幼儿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着小儿胃肠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以及混合喂养儿在排便次数上、粪便性状方面各有特点。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通过婴幼儿粪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进婴幼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预防和减少腹泻,并可以及早地发现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A.母乳喂养儿粪便:未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药膏状,或有种样的颗粒,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呈酸性反应,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而照常增加,不能认为有病。婴儿在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可以减少。1周岁以上的小儿大便次数减至一天一次。

B.人工喂养大便:以牛乳喂养的婴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硬,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多,有明显的蛋白分解后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则排便次数增加,便质柔软。

C.混合喂养儿粪便:无论人乳或牛乳喂养,若同时加食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单纯牛奶喂养稍减,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将蔬菜、水果等辅食加多,则大便与成人近似。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如果没有腹泻,不必停止加辅食,数日以后胃肠习惯了,这种情况随之消失。

对婴幼儿粪便性状的观察可以了解其消化情况。如果婴儿粪便的臭味明显,则表示蛋白消化不良,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稀。如果粪便中多泡沫,则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须减少甚至停止吃淀粉类的食物。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2、婴儿怎么样算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排出困难。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便秘主要与喂养方式、饮食质量和数量、排便习惯、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腹肌压力、肠道平滑肌的发育和推动力有关。

人工喂养儿较母乳喂养容易便秘,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更多的钙和酪蛋白,而糖和淀粉含量相对减少,食入后容易引起便秘;如进食少,食物中含蛋白质过多,含糖太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肠道吸收而使大便干燥;生活没有规律,对婴儿没有训练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也易引起便秘;有些慢性病症如佝偻病、皮肌炎等导致营养不良也容易引起便秘。年轻的父母必须对此多加注意,及早预防。

宝宝便秘后,往往数天不解大便,有时大便中夹有血丝及粘液(这是由于干燥的粪便擦伤肠粘膜所致),排便时肛门疼痛,甚至可导致外痔及直肠脱垂,多日未排便的宝宝,由于粪便中毒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精神不振和食欲不佳的状况。

排便困难的宝宝排便时会因肛门疼痛而哭闹不安,多日便秘的宝宝还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好、腹胀等症。

宝宝坐便器有必要买吗

宝宝坐便器,是专门根据宝宝的身体特点来设计的。坐便器可以训练宝宝从小养成自己蹲厕所的好习惯,从宝宝八个月后可以适当的训练了,但有的宝宝就是不喜欢坐上面拉,坐上去玩会就是不拉。可能刚开始训练宝宝使用坐便器的时候,有些宝宝不乐于接受。宝妈们会有婴儿坐便器不好用的心理想法,其实不是坐便不好用,而是宝宝接受事物得需要时间和一个过程的。

让宝宝养成使用坐便器的习惯好处有很多,通过训练宝宝使用坐便器,不仅能够锻炼宝宝的行走能力,还能都让宝宝养成坐便的习惯,尽早的学会独立解决自己的便便问题,提高宝宝的自理能力。因此对于宝宝而言,坐便器还是有必要买的,不过也是根据宝宝与家庭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推荐

攒肚和便秘的区别 大便性状不同

攒肚:宝宝只是便便的次数减少,但便便的性状依然是稀糊状,因此宝宝排便时不费劲。 便秘:宝宝的便便比较干、硬,所以排便时会比较费劲,有时候能把脸憋红。

宝宝几天不大便,是攒肚还是便秘?怎么判断宝宝是攒肚还是便秘? 攒肚与便秘如何区分

攒肚:宝宝只是便便的次数减少,但便便的性状依然是稀糊状,宝宝排便时不费劲; 便秘:宝宝的便便比较干、硬,所以排便时会比较费劲,有时候能把脸憋红。 攒肚:宝宝的精神状态、食量、睡眠等一切表现都如常; 便秘:宝宝可能还会出现睡眠不稳、便便时容易哭闹、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攒肚:只发生在宝宝2~6个月; 便秘: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生。

从宝宝的大便看如何选择奶粉

大便异常关键是和以前情况比较 宝宝大便次数个体差异比较大,所以很难以统一的标准来评判,宝宝大便是否正常,最重要的是和之前的情况比较。例如,如果宝宝一直都是几天才拉一次,拉出来的便便也很软,那即使4天一次也没有关系。而如果宝宝本来都是一天2~3次,突然一天7~8次,而且拉出来的便便很稀很水,那就表明大便有问题了。刚出生的宝宝大便次数会比较多,随着月龄的增加,到了2~3个月的时候,大便次数会慢慢减少,1~4天拉一次都属于正常情况。 大便的颜色会受到食物的影响 宝宝大便的颜色会受到所吃食物的影响,常见的淡黄色、

察觉宝宝发烧5招

通过面相确认 虽然说宝宝比较爱玩,可能玩耍的乐趣让他们忘记了发烧的痛苦。但是发烧的宝宝和健康的宝宝呈现出来的面部表情是不一样的。宝宝如果发烧了,那么他们会表现的有些慵懒,脸部看起来会没有精神,特别是眼神,发烧的宝宝眼神会有点呆滞。所以,爸爸妈妈要有一双慧眼,在宝宝出现异样时,及时察觉出来,以防低烧转变成高烧,进而危及孩子的生命。 通过触摸辨别 宝宝和爸爸妈妈都会有肌肤接触,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触摸宝宝的额头或腋下来辨别宝宝的温度。如果宝宝的体温比平时要高,那么可能是发烧了。当然,如果爸爸妈妈不能确定宝宝是否发

宝宝攒肚子是什么意思 如何辨别攒肚与便秘

“攒肚”期间,宝宝只是便便的次数减少,但是便便的性状依然是稀糊状。而如果是便秘,宝宝的便便就比较干、硬,这是“攒肚”和便秘的最明显区别。 此外,如果宝宝便秘,可能还会伴有睡眠不稳、便便时容易哭闹、烦躁不安等。而“攒肚”期间,宝宝的其他表现一切正常。“攒肚”只发生在宝宝2~6个月,便秘却在哪个阶段都可能发生。

如何从宝宝的指甲看健康状况呢

爸爸妈妈们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指甲,它是幼儿健康的晴雨表,能够及时告知你幼儿的健康状况,不可忽视。 NO1 甲根上长满倒刺 宝宝眼泪汪汪地伸过小指头给妈妈看:“妈妈,流血了!”妈妈一看,惊叫起来:“怎么回事啊,宝贝!”仔细一看,原来是宝宝好几个指甲的甲根周围都长满倒刺,宝宝好奇,就拔掉了一根。 医生告诉你:倒刺在医学上称为逆剥。宝宝长倒刺多是由于咬指甲或与粗糙物体的摩擦造成,也与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皮肤干燥有关。 支招: 出现倒刺不要用手拉扯,应用指甲刀剪去; 建议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 干燥的季节要

让宝宝有健康便便要怎么做

宝宝的便便次数会减少1岁以后逐渐形成每天一次,并且会在每天固定的大概时间便便,但是相应的,宝宝便便的量会增多。整体而言,添加辅食后的宝宝便便,更接近成人。 添加辅食之初,由于宝宝胃肠道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很容易从便便中发现食物的踪迹。 比如宝宝吃了胡萝卜泥,便便就会呈橙红色;吃了菠菜泥,便便则略显绿色。 正确给宝宝添加辅食,有助好便便 通常情况下,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应该不早于4个月,也不晚于6个月。过早、过快或过量添加辅食,都只会给宝宝尚未成熟的胃肠道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引起腹泻、便秘等不适症状。

从宝宝的大便看如何选择奶粉

大便的形状和气味会逐渐变化 宝宝大便的形状和气味会逐渐变化。添加辅食前,宝宝吃的食物水分含量较多,所以大便含水量也比较多。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是不成形的,一般为糊状或水状,里面可能有奶瓣或是黏液。而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质地较硬,基本成形。宝宝只喝母乳和奶粉的时候大便基本没有臭味。添加辅食后,宝宝的大便会慢慢成形变硬,形状和气味逐渐接近成人。 大便的危险信号 宝宝大便的有些变化实际上是一些危险信号。如果宝宝的大便像蛋花汤,这可能表示宝宝有病毒性肠炎了,多发于4个月后的宝宝;如果宝宝的大便呈“豆腐渣”样,这表示

观察大便识别宝宝疾病

一硬硬便,球球便 表现:宝宝的大便干燥,结块,有时候就像羊的粪便一样,一个个小球球似的,宝宝拉臭臭很费力很痛苦,甚至有时便不出来。 解析:超过90%的孩子并没有器官上的问题,属于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于各器官发育不平衡,爱吃肉不爱吃蔬菜,经常吃快餐、油炸、方便食品,贪玩时有便意顾不上,饮水过少等原因。 预防:为了防止便秘的发生,宝宝的饮食中要增加蔬菜和纤维素的摄入。父母应鼓励他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谷类食品。平时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宝宝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养成每天拉臭臭的好习惯。如果便秘臭臭拉不出来,可以当时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消化不良

宝宝有时会因进食过多导致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但新爸新妈们的喂养经验不足,要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消化不良呢?其实通过宝宝的便便,就可以判断出七八成了。 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或糊状,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 ~ 4 次。 人工喂养(以牛奶、奶粉为主)的宝宝,便便色淡黄或土灰色,质较干硬,条状,常带奶瓣,有明显臭味,便便每天1~2 次。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便便呈暗绿色,是因为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有些没被吸收的铁质经过消化道与空气接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