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艾灸哪里 胆囊炎病因病机
胆囊炎艾灸哪里 胆囊炎病因病机
胆囊炎好发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因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情志不遂,劳累过度等因素诱发。
1、情志不遂:若因情志所伤,暴怒伤肝,抑郁不舒,致肝气郁结,胆失疏泄,胆液郁滞,不通则通,发为本病。
2、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致中焦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土壅木郁,肝胆疏泄不畅,胆腑不通,发为本病。
3、感受外邪:外感湿热毒邪,湿热由表入里,内蕴中焦,肝胆疏泄失职,腑气不通;或热毒炽盛,蕴结胆腑,使血败肉腐,蕴而成脓,发为本病;或外感寒邪,邪入少阳,寒邪凝滞,肝胆疏泄失职,胆腑郁滞。
4、虫石阻滞:蛔虫上扰,枢机不利,胆腑通降受阻;或因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职,胆汁郁积,排泄受阻,煎熬成石,胆腑气机不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
5、劳伤过度:久病体虚,劳欲过度,使得阴血亏虚,胆络失养,脉络拘急,胆失通降,不荣则痛,发为本病。
胆囊炎与胆石症的区别
胆囊炎,胆石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人调查统计,6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为28%。胆石症常促发胆囊炎,胆囊炎又可诱发胆石症,两者关系密切,常为并发。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胆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胆石梗阻胆道,胆汁瘀积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粘膜,引起炎变。或胰液反流进入胆道,被胆汁激活的胰消化酶侵蚀胆壁,引起急性胆囊炎。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等)感染,病原菌自血流进入胆囊或蛔虫携带肠内细菌钻入胆道,均可引起胆囊炎。
胆汁郁积,胆道感染,胆固醇代谢失调瘀积是结石的主要因素。胆石常由综合因素形成。
此病与工种和习性也有关系。长期伏案办公,活动很少的人,常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在胆囊内滞留,浓缩,沉积成石。
中医认为有七情所伤,气滞血瘀,饮食不节,细菌感染,湿热薰蒸,蛔入胆道等因。
症状表现
急性胆囊炎,可出现右上腹撑胀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性疼痛,高热,寒颤,并可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疼,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
胆石症的表现很多与胆石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如果结石嵌入并阻塞胆囊管时,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称“无疼性胆石”。
胆囊炎并发胆石症者,结石嵌顿时,可引起穿孔,导致腹膜炎,疼痛加重,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或衰竭。胆囊炎胆石症可加重或诱发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专家认为:胆囊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胆囊炎胆石症常可引起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约占50%。困此,胆囊炎要及时调治。
防治方法
治疗上,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消石通便为原则。中成药“胆石散”有解痉止疼,消炎,溶石,排石的效能。结石嵌顿,绞痛反复发作,和胆囊穿孔,引起腹膜炎时,应用抗菌素治疗,并考虑手术切除。
预防:1.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2.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3.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4.要养性。长期家庭不睦,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胆囊炎与胆石症的区别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胆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胆石梗阻胆道,胆汁瘀积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粘膜,引起炎变。或胰液反流进入胆道,被胆汁激活的胰消化酶侵蚀胆壁,引起急性胆囊炎。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等)感染,病原菌自血流进入胆囊或蛔虫携带肠内细菌钻入胆道,均可引起胆囊炎。
胆汁郁积,胆道感染,胆固醇代谢失调瘀积是结石的主要因素。胆石常由综合因素形成。
此病与工种和习性也有关系。长期伏案办公,活动很少的人,常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在胆囊内滞留,浓缩,沉积成石。
中医认为有七情所伤,气滞血瘀,饮食不节,细菌感染,湿热薰蒸,蛔入胆道等因。
症状表现
急性胆囊炎,可出现右上腹撑胀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性疼痛,高热,寒颤,并可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疼,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
胆石症的表现很多与胆石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如果结石嵌入并阻塞胆囊管时,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称“无疼性胆石”。
胆囊炎并发胆石症者,结石嵌顿时,可引起穿孔,导致腹膜炎,疼痛加重,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或衰竭。胆囊炎胆石症可加重或诱发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专家认为:胆囊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胆囊炎胆石症常可引起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约占50%。困此,胆囊炎要及时调治。
防治方法
治疗上,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消石通便为原则。中成药“胆石散”有解痉止疼,消炎,溶石,排石的效能。结石嵌顿,绞痛反复发作,和胆囊穿孔,引起腹膜炎时,应用抗菌素治疗,并考虑手术切除。
预防:1.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2.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3.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4.要养性。长期家庭不睦,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胆囊炎用艾灸怎么调理 胆囊炎艾灸哪里
日月:乳头直下3个肋间隙,即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
胆俞: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
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的压痛点。
胆囊炎用艾灸怎么调理
胆囊炎艾灸穴位:
日月:乳头直下3个肋间隙,即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
胆俞: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
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的压痛点。
解析:日月,期门分属胆,肝二经,均位于胁肋部位,从局部疏调肝,胆之气;胆俞,肝俞配日月,期门为专治肝胆病症的前后配穴法;阳陵泉是治疗胆道病症的第一要穴;胆囊穴位专治胆腑病症的新穴,解痉镇痛。
具体操作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有发红现象为宜,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灸后多喝水,稍事休息,同时注意保暖。
胆囊炎会不会导致腹膜炎
按病理改变可分为:①急性单纯性胆囊炎;②急性化脓性胆囊炎;③坏疽性胆囊炎。病变开始时,常见胆囊微小结石梗阻胆囊管,导致胆囊内胆汁排泄不畅,进而引起胆囊积液,胆囊内压力升高,诱发胆囊化学性炎症,肠道内细菌逆行感染,胆囊黏膜充血、水肿,胆囊周围渗出增加,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若此时梗阻未解除,化学性和(或)细菌性炎症进一步发展,胆囊内出现脓性胆汁,并且炎症波及到胆囊壁全层,出现胆囊壁高度水肿增厚,炎性因子刺激下胆囊血管扩张,浆膜面出现纤维素和脓性渗出物,此时发展成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如胆囊管梗阻仍未解除,胆囊内压力继续升高.胆囊血管受压闭塞导致胆囊壁血供障碍,成为坏疽性胆囊炎,严重时引起缺血坏死穿孔,形成急性腹膜炎。
胆结石和胆囊炎有区别吗
胆囊炎与胆石症互为因果,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是胆囊受细菌的侵袭,胆囊壁水肿、发炎,致使囊壁的血供障碍,进一步加剧炎症,胆囊对胆汁酸和卵磷脂吸收增加,使胆汁酸正常比例失调。细菌由于炎症,囊壁粘膜脱落。胆囊、胆管的炎症,可造成胆汁瘀滞,这些都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因素。如果结石的形成,由于结石的刺激或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内,胆汁排泄不畅,胆汁对胆囊壁的化学刺激,又非常容易受细菌感染,发生急性胆囊炎,或者使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在胆囊炎病人中,90%以上是由结石引起的,有10%的非结石性胆囊炎,最常见的有梗阻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管过长、扭曲、粘连,淋巴结构肿大,肿瘤,异位动脉压迫等因素都可造成胆囊管梗阻,使胆囊排空障碍,胆囊受化学刺激,细菌感染造成急性胆囊炎。还有化学性胆囊炎。还有些脱水病人,胆盐浓度升高,也可以生急性胆囊炎。细菌性胆囊炎,如败血症、结核、伤寒、放射线菌等细菌感染造成血行播散成发生细菌性胆囊炎。也可由于创伤、手术造成血容量不足,血管痉挛,血流缓慢,胆囊动脉还可形成血栓,致使胆囊壁缺血坏死,继发胆囊感染。因此胆囊炎与胆石症关系密切,必须同时防治。
胆囊炎艾灸哪里
胆囊炎艾灸穴位
日月:乳头直下3个肋间隙,即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
胆俞: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
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的压痛点。
取穴解析
治则:疏利肝胆,消炎镇痛。
解析:日月,期门分属胆,肝二经,均位于胁肋部位,从局部疏调肝,胆之气;胆俞,肝俞配日月,期门为专治肝胆病症的前后配穴法;阳陵泉是治疗胆道病症的第一要穴;胆囊穴位专治胆腑病症的新穴,解痉镇痛。
艾灸操作手法
常规灸法,胸胁部和背部适合用艾灸盒施灸,下肢适合用艾条灸和温针灸法,每处或每穴5-10分钟,急性期每日2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1次。
具体操作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有发红现象为宜,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灸后多喝水,稍事休息,同时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