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乳头异常的原因
新生儿乳头异常的原因
1、在胎儿期,宝宝通过胎盘脐带从妈妈身体里汲取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并不需要的物质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如:少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
2、在宝宝出生后,这些激素的供给突然中断,会造成催乳素作用的释放,而刺激乳腺增生,使乳房胀大并且分泌乳汁。在2~3周后,新生儿体内从母体接受的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最后全部分解并排出体外,乳房肿胀的现象也就会消失,无须特别处理。 所以说,老一辈人的“男孩乳头不挤会导致乳房变大”、“女孩乳头不挤会致使长大后乳头凹陷或乳腺管不通”等说法都是不科学的。
新生女宝宝一定要挤乳头吗
很多地方都有这样一个观念,新生女宝宝需要挤乳头,如果不挤,长大后有可能会乳头凹陷或乳腺管不通,将来有了宝宝后,会造成喂养困难。
事实上,为新生女婴挤乳头不是预防乳头内陷的方法,乳头是否内陷与此也毫无关系。而且挤乳头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
新生儿乳房肿大和泌乳 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无论男婴或女婴,在出生后第4-5天都可能出现乳房轻度肿胀,小的似黄豆大小,大的甚至有胡桃那么大,有些宝宝甚至还会有少量乳汁溢出。
这是胎儿在母亲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泌乳素等激素的影响,致使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出生以后,因为母体激素还会在新生儿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所以新生儿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是分泌乳汁,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处理。
一般出生后2-3周,新生儿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最后全部分解并排出体外,乳房肿大的现象也就自动消失了。
挤乳头可能造成新生儿乳腺炎
乳头是否凹陷是先天决定的,出生后挤了乳头并不等于以后就不会乳头凹陷。相反,新生儿皮肤很娇嫩,抵抗力较弱,挤乳头可能会导致新生儿乳腺受伤,一旦病菌侵入、引发感染,就会造成新生儿乳腺炎!
如果宝宝乳房肿大、皮肤发红、肿胀,触之宝宝即哭闹,拒绝吃奶,就应考虑乳腺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得过乳腺炎的妈妈们都知道,这罪受过一次就不想有下次。大人尚且如此,如果换到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身上,这么柔弱的新生儿就要受乳腺炎的折磨,真真伤不起啊!
女宝宝乳头不挤没影响
乳头凹陷实际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妈妈并不需要为此过多担心。无论何种乳头形态,只要通过合适的哺乳技巧,母婴哺乳磨合期过后,都不会对哺乳有严重阻碍。
另外,通过哺乳,宝宝甚至可能把妈妈的乳头重新塑形。
新生儿乳房的护理方法
1. 注意保持乳房的清洁与干燥。给宝宝清洗乳房时,一定要避免用力挤压或擦洗,以免损伤宝宝娇嫩的皮肤。
2. 相比新衣服,干净的棉质旧衣服更加柔软,可避免将宝宝细嫩的皮肤磨破。
3. 当新生宝宝的乳房出现轻度肿胀时,家长可以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洗肿胀部位,或用0.5%的活力碘小心涂抹。
温馨提示:对于新生儿来说,乳房护理和其他护理一样不可掉以轻心。若乳腺红肿范围扩大,宝宝出现高热,乳腺不对称、哭闹拒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切勿延误病情。
5个乳头异常信号
1、乳头痒
一种是湿疹引起的乳头痒。湿疹大家可能并不陌生,皮肤干燥、泡澡时间过长、护肤品香料刺激、羊毛和各种清洁剂等都是引起湿疹的过敏原。因为湿疹导致的乳头痒不需要特别担心,采取局部治疗费方式。一方面避免和原理诱因另一方面外用类固醇药膏等。
还有一种则是佩吉特病引起的乳头痒。这时应当引起重视,因为该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癌。一般是单侧乳头以及乳晕附近出现斑点。有点像网眼,同时伴有瘙痒或者灼痛感,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硬皮;有时乳头还会分泌一些黄色或者带有血丝的分泌物。如果你有这样的症状,一定要立即就医。
2、乳头溢液
在此要特别提醒非哺乳期的女性。如果出现乳头溢液时都该重视起来。一般乳头溢液的颜色包括清亮的、乳白色的、淡黄色的、棕色的、绿色的以及血色的(红色或者暗红色)。特别是血性的溢液,原因可以参考第一条,小编已经给过解答。
3、乳头长毛
女性乳头长毛受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有些情况下是不会有乳头长毛的现象。如青春期、怀孕期、更年期,还有就是服避孕药时。但是当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库兴综合组时,乳头就会长毛,甚至出现长得比较茂盛的情况。这时,应当立即到医院诊治。
4、乳头凹陷
乳头凹陷可以是一个乳头的凹陷也可能是两个乳头的凹陷。排除了先天的乳头凹陷后当出现后天的乳头凹陷时当注意。因为乳头凹陷时很容易藏起细菌的,而且凹陷的乳头清洗困难,往往是引发乳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拥有健康乳房的女性才能正常哺乳,而乳头凹陷可想而知,是会让女性失去哺乳的机会。
5、乳头破裂
这对于哺乳期的女性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主要是因为哺乳姿势不正当引起的。不过,处在非哺乳期的女性也大有乳头破裂的。由于每个人的体质、肤质的的不同。乳头破裂的女性通常皮肤较为干燥,或是在夏天因为出汗多而引起乳头破裂的情况。当然了,乳头破裂还可因意外损伤造成。在此,小编要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自行用药,需在医生的诊治后对症下药。
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
1、溢乳:新生儿胃体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处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处幽门肌肉却相对紧张,进入胃内的奶汁,不易通过紧张的幽门进入肠道,却容易通过松弛的贲门,返流回食道,溢入口中,并从小嘴巴里流出来。另外,新生儿消化道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这也是造成奶汁返流的原因。生理性溢乳不需要治疗,只要注意护理,一般随着月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2、上皮珠、马牙和螳螂嘴:有的新生儿口腔硬腭上,可见一些白色小珠,医学上称为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对宝宝没有任何影响,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新生儿齿龈上也可能有白色小珠,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这种现象俗称“马牙”。新生儿口腔内两颊部,会堆积一小堆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和上皮珠一样,马牙、螳螂嘴也不需要处理,它们会自行消失的。
3、乳房增大、乳头凹陷:不论男婴还是女婴,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触感上有蚕豆或山楂大小的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流出。新生儿乳房增大,是胎儿期母体雌激素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内即可自行消退。新生儿乳房肿胀,千万不要挤压,如果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造成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如果是女婴,挤压造成乳腺发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成年后会影响乳汁分泌。
4、黄疸:也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黄疸。这是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殊性引起的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2毫克/分升,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暂时性黄疸,发生率为50%左右。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5毫克/分升,暂时性黄疸发生率在80%左右,出生7~10天后自然消退。
5、生理性体重降低(塌水膘):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新生儿的普遍现象。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睡眠时间长,吸吮力弱,吃奶时间和次数少,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分,大小便排泄量也相对多,再加上妈妈开始时乳汁分泌量少,所以新生儿在出生的头几天,体重不增加,反而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俗称“塌水膘”,新手妈妈不必着急。在随后的日子里,新生儿体重会迅速增长。
尖锐湿疣会不会遗传?
尖锐湿疣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不是遗传性疾病。应该说尖锐湿疣不会遗传给后代。但是,孕妇如患上尖锐湿疣,尤其是疣体位于阴道壁且又有较多损害,在生产时可因疣上皮细胞摩擦脱落、损伤出血,则尖锐湿疣可以经产道传染给新生儿。所以及时彻底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有重要意义。
有人主张用剖宫产,防止产道感染,预防尖锐湿疣传染给后代。但关于采用剖宫产手术能否预防新生儿乳头瘤病毒感染也有争议。因为喉部乳头瘤病在剖宫产出生的婴儿中也有发现,行剖宫产术来预防婴儿尖锐湿疣的作用尚不能定论。不能单为预防新生儿乳头瘤病毒感染而施行剖宫产手术。除非疣体过大、过多以致阻塞产道或从阴道分娩有导致大出血的可能时,才应考虑行剖宫产。
尖锐湿疣是属于一种感染性的疾病,并不改变人体的基因,因而尖锐湿疣没有遗传性。也就是说如果处理得当,胎儿是不会感染上这种病毒的,但是孕妇还是应该小心,因为很多疾病都是通过产道感染的。
刚降生的胎儿,由于免疫力在刚开始时还没有形成,非常的脆弱,只要稍微的感染就会导致疾病的发作,因此这个时候是该病毒最容易感染胎儿的时期,所以孕妇还是加以小心。
只是会通过母婴传染的方式有几率传染给婴儿,所以一旦孕妇得了尖锐湿疣,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保证大人和孩子的健康。专家表示,只要及时治疗尖锐湿疣,是可以得到治愈的,同时可以避免上述危害的发生,也可以怀孕生子,不再影响生育。
刚出生的女婴用不用挤乳头 辟谣:女婴挤乳头的说法
有的地方和家长存在要为新生女婴挤奶的老观念,说是要把新生女女婴的乳头挤一挤,这样女孩成人后乳房奶头才不会凹陷或乳腺管不通,将来有了女婴,就不会有母乳喂养的困难。
辟谣:乳头凹陷是先天性
女婴出现的乳头凹陷是先天决定的,如果将来发生乳头内陷,通常是与发育情况、孕期是否做好了乳房护理有关,而与新生儿期是否挤乳房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新生女婴不需要挤奶。
新生女婴,无论男女在出生后一周都会出现乳房肿胀的情况,甚至还会有乳汁分泌,这是新生儿的正常情况。但有些长辈就会说这时要为女婴挤奶才能让这种症状消失。
辟谣:乳头肿胀流乳汁正常现象
女婴乳房胀大、流乳汁是因为女婴在孕期,从母体中得到的黄体酮,能刺激新生儿乳房增大充盈;泌乳素可促进新生儿乳房泌乳。而女婴出生后,随着脐带的剪断,新生儿从母亲体内获得的雌激素慢慢降低,对新生儿体内的孕激素作用减弱,就会出现儿乳房肿大及泌乳。这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不需要通过挤奶来消除。
新生儿经常吐奶是怎么回事
那么,新生儿吐奶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一般来说,孩子出现吐奶的原因除了正常原因外,也是有其他病理因素的,比如孩子出现口腔问题,或者是消化道问题,或者是感冒等。但是,绝大多数还是出现吐奶是正常现象。一起来了解下新生儿吐奶原因。
新生儿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新生儿是非常脆弱的,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此外,孩子吐奶的发生,也是可以源于爸妈的不合理照顾,如不知道如何给孩子喂奶。作为新手爸妈一定要事先了解相关的知识,做好预防的准备,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吐奶的状况。
黄疸指数高是什么病
01黄疸指数17.1,小儿黄疸指数一般不超过15mg/dL属于正常范围。所以高黄疸指数是什么病?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有两个原因: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包括生理黄疸的新生儿在两周后可以褪色。
02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母亲和孩子血型并不多,新生儿败血症,胆管梗阻黄疸指数自然引起的异常。原因是:成人高等黄疸指数输血错误,溶血病、胆结石,胆囊炎,胆管梗阻。肝炎、肝硬化。
03肝癌的主要问题也是成人高等黄疸指数,因此,成人高等出现黄疸指数必须找出原因。通过更高的黄疸指数的理解,我们想知道是肝炎引起的黄疸指数更高,所以你最好去专业的黄疸肝病医院检查一下。在肝脏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黄疸指数高是什么病
黄疸指数17.1,小儿黄疸指数一般不超过15mg/dL属于正常范围。所以高黄疸指数是什么病?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有两个原因: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包括生理黄疸的新生儿在两周后可以褪色。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母亲和孩子血型并不多,新生儿败血症,胆管梗阻黄疸指数自然引起的异常。原因是:成人高等黄疸指数输血错误,溶血病、胆结石,胆囊炎,胆管梗阻。肝炎、肝硬化。
肝癌的主要问题也是成人高等黄疸指数,因此,成人高等出现黄疸指数必须找出原因。通过更高的黄疸指数的理解,我们想知道是肝炎引起的黄疸指数更高,所以你最好去专业的黄疸肝病医院检查一下。在肝脏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新生儿喉咙里有痰呼噜呼噜怎么办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呼吸道感染
导致新生儿喉咙里有痰呼噜呼噜响的原因比较多,有正常原因,也有疾病原因,其中如果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支气管炎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因为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新生生儿肺炎。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前期通常会有干咳的症状,而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但是新生儿并不会咯痰,所以呼吸时就会呼噜呼噜响。常常伴有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
如果新生儿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导致的喉咙有痰呼噜呼噜响,那么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新生儿的乳头内陷不必在意
新生儿的乳头是很嫩的,一般来说,大人去挤压,其实是很难把乳头捏出来的,更别说会造成这样那样的后果了。一些极端的家长,会借助道具,使用镊子之类的工具把乳头捏出来,对乳头的发育并不好。
微博中提到的乳芽腐烂,这已经超出了挤压的力道了,乳芽坏掉之前,乳头一定已经被捏得乌青了,应该没有哪个亲生父母会这么做的。
另外,文章中的解释,医生不敢苟同。新生儿乳腺还没有发育完全,通过外部挤压得乳腺炎的概率应该很小。
然而,乳头感染还是存在一定几率的。如果用力挤压,皮肤破裂受损,细菌乘虚而入导致感染。更有甚者,挤压之后会使软组织受损,乳头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发育会有一定影响。
所以说,新生儿的小乳头,如果出现内陷,偶尔轻轻捏一下,宝宝不痛不哭的,那是没问题的。大部分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容易遭到宝宝的反抗,还不如不做。
新生女宝宝需要挤奶吗 新生女宝宝挤奶有什么危害
如果家长在宝宝还小的时候,就给宝宝挤奶,可能造成新生儿乳腺炎,因为新生儿皮肤很娇嫩,抵抗力较弱,家长为孩子挤奶时可造成女宝宝乳腺损伤,导致细菌侵入而引发乳腺炎,其症状表现为:胸部皮肤乳腺红肿、发热,患儿拒绝吃奶,哭闹、严重者可形成脓肿或入血发生败血症甚至危及宝宝生命。
另外家长不正确的操作,给新生女宝宝挤奶还有可能破坏宝宝的乳腺功能或造成乳头的扭曲,影响宝宝的乳房发育。可见给新生儿女宝宝挤奶是非常不科学而且很危险的做法。家长们切不可进行这种陈规陋习的做法。
新生儿漾奶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漾奶是什么原因
1.新生儿肠胃特点所致
宝宝胃容量很小,而且胃进口处宽松,出口处比较窄,整个胃呈水平状,极易导致漾奶。
2.喂养姿势不当
哺乳姿势错误,宝宝喝奶过饱或哭闹着喝奶等都会导致宝宝吞入大量气体。此外妈妈乳头异常,如过大、内陷等原因也会让宝宝更易漾奶。
3.奶嘴开孔过大
如果奶嘴不合适,开口过大,在给宝宝喂奶时,容易发生喝奶过急的情况,宝宝会因此吞入大量气体,引起漾奶。
一般,正常的健康新生儿出生后前几周,吃过奶后可能会从嘴角流出些许奶液,这种情况就被称作“漾奶”,与吐奶不同的是,这种情况是多数新生儿都会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当然,少数婴儿由于喝完奶后体位调整不当也会导致漾奶。总体而言,只要宝宝一切发育正常,体重照常增加,那么父母就无需过于担心,随着月龄的增加,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善,一般6个月后就会自然消失。
母乳喂养 新生儿漾奶怎么办
1、喂奶前先换尿布,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婴儿。
2、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3、对于用奶嘴吃奶的宝宝,选择大小最为合适的奶嘴。
4、给宝宝喂养较为稠厚的奶方。
5、注意喂奶姿势,不要喂得过饱,在啼哭时不急于喂奶,不吸空奶瓶,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躺下入睡时,头要稍抬高,身体向右侧卧,使奶汁易经胃进入十二指肠,同进也可防止溢出的奶误吸入气管或肺发生窒息,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6、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7、喂奶量不宜过多,少量多餐,间隔不宜过密。
乳房的发育过程
第一期(1~9岁):青春期前,乳房尚未发育。
第二期(10~11岁):乳房发育初期,乳头下的乳房胚芽开始生长,呈明显的圆丘形隆起。
第三期(12~13岁):乳房变圆,形如成人状,但仍较小。
第四期(14~15岁):乳房迅速增大,乳头乳晕向前突出,形如小球。 若还与13岁时差不多就要找找原因了。
第五期(16~18岁):形成正常成人的乳房,乳头乳晕的小球与乳房的圆形融成一体。
乳房的发育
受地区、种族等因素的影响,女性乳房开始发育的时间各不相同。绝大部分女性乳房开始发育的时间在8-13岁之间,完全成熟在14-18岁之间。乳房发育多从左侧开始,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大约需要3-5年的时间。
乳房发育不正常的表现
[1] 一、多乳房、多乳头
胚胎期乳房始基未退化或退化不全者,就会出现多乳头或多乳房。多数发生于乳房发生的始基线上即腋窝至腹股沟的连线上。
二、乳头异常
乳头异常是指其大小、形态及位置出现异常。正常乳头为圆柱形,突出于乳房皮肤表面大约2cm。乳头位置异常较常见。根据乳头与乳房皮肤的关系可分为平乳头、内陷乳头及内翻乳头。
三、乳房肥大
女性乳房发育异常之一是乳房肥大,巨乳症多数发生在青春期和妊娠期,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因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所致。
四、乳房发育低下
乳房过小,一侧或双侧乳房缺失。乳房与乳头均缺者,称为完全性乳房缺失。仅有乳头而无乳房者,称部分性乳房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