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和牙周病有什么关系
牙菌斑和牙周病有什么关系
牙菌斑恐怕知道的也挺多的,大家都了解它是细菌团,同时牙菌斑是产生龋齿的主要,这一点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牙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就很少有人清楚知道了。下面把两者的关系及其预防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由于有些儿童少年,他们不大注意口腔卫生,牙齿上有很多牙垢,形成了牙菌斑。牙菌斑及牙石多了可引起不洁性龈炎。导致牙床充血发炎,甚至增生,常在刷牙及咬硬物时出血,一般不痛,有时有口臭。牙龈炎在儿童少年中十分普遍,1983年全国中、小学生调查,城市儿童64%、农村近70%均患有牙龈炎。牙石如果听任其继续沉积,不仅牙床继续发炎,就连牙周膜及牙槽骨也逐渐被破坏,这样的青少年成年后即是严重的牙周病患者。到那时,不仅牙出血,口内还常常溢浓,牙齿逐渐移位,牙与牙之间间隙增宽,牙齿松动日益严重,最后不少牙齿相继脱落。
为了预防牙周病,必须从小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切实按要求仔细刷牙,饭后认真漱口。牙齿根部的结石是不可能用牙刷刷掉的,可以,定期到医生那里,将牙石用特殊方法清除掉,以保持牙面和牙根部的清洁。只要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牙周病是可以预防的。
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牙齿
1、高纤维食品,比如蔬菜、粗粮、水果等对牙齿都很有利;还有含钙较高的肉、蛋、牛奶都可以多食用;避免食入过多的甜食。
2、口腔卫生状况差,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因素。及时清洗口腔内的牙菌斑、牙结石就是人们所说的“洗牙”,它是预防牙周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3、如果我们平时生活中不注意口腔卫生或刷牙方法不够正确,牙齿表面就会有大量菌斑积聚,特别是牙刷刷不到的部位,久而久之即成为牙结石。如果牙齿表面有牙菌斑、牙结石,而又没能及时消除,就可引起牙龈炎、牙周炎等一系列疾病。
各种牙齿问题的解决办法
1.牙菌斑
当口腔内正常存在的细菌和微生物数量过多时,就会形成牙菌斑。牙菌斑形成后,一种凝胶状物质会保护口腔中的细菌,使其繁殖并制造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时间长了,牙菌斑会转化成牙垢,对牙齿的危害更大。对付牙菌斑和牙垢的最佳武器是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蛀牙
细菌穿透牙釉质后,就形成了蛀牙。治疗蛀牙必须钻空坏掉的凹洞并将其填补,以防止进一步破坏。蛀牙又称为龋齿,主要分为三类:窝沟龋、光滑面龋和根面龋。不论是何种类型,治疗蛀牙都需要专业医生。
3.牙周病
牙周病,顾名思义,就是“在牙齿周围的”疾病——牙龈上的疾病。齿龈炎是由牙菌斑和牙垢引起的牙龈组织发炎。若不进行治疗,齿龈炎将会发展成牙周病,这种更为严重的疾病将导致牙龈衰退,破坏软硬组织,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4.牙菌斑
破坏牙齿的主犯是一层粘性薄膜,被称为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种凝胶状物质,能够保护口腔中的细菌,使之与空气(空气可以杀死细菌)隔绝。此外,牙菌斑还能将细菌牢牢粘在牙齿上,让它们尽情享受您口中的食物残渣。细菌尤其钟爱碳水化合物,比如精制糖。在几小时之内,牙菌斑内的细菌就能将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够腐蚀牙釉质的酸物质。
牙菌斑的概念和诊断方法
牙菌斑亦称边缘性牙菌斑。它是指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故又名成人牙菌斑。常由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为牙菌斑。
下面就是牙菌斑诊断方法:
1、病史:常有龈炎病史,30-40岁后发病率增高,并逐渐加重。
2、牙龈色泽、形态与龈炎相似,附着龈水肿,点彩消失。
3、探查时可见牙周附着丧失,形成牙周袋,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严重时形成牙周脓肿。
4、局部可有菌斑、牙石、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复体等因素存在。
5、可用牙周指数PI、牙周病指数PDI等确定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
6、X线片可见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吸收。严重时出现牙齿松动和咬合关系紊乱。
7、同时存在咬合创伤因素时称复合性牙菌斑检查可见早接触、错合、前伸或侧合运动的合干扰、过度磨损等现象。
以上为您介绍的就是牙菌斑的概念和诊断方法,不知道您都了解清楚了吗?确诊疾病后,一定要对疾病进行治疗。选择治疗的方法很重要,一定要彻底的清洁牙齿的牙菌斑,不然会对牙齿造成影响,形成其他的口腔疾病。
健康牙龈是什么样的
牙龈出血,原因多为牙龈炎。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有光泽的,质地坚韧,牙龈沟只有2-3毫米;而发炎的牙龈则会颜色变红变深、肿大疏松,很容易出血,牙龈沟(牙龈与牙颈部连接处形成的空隙)也会加深。牙龈炎实际上就是最轻微的牙周病,其炎症只侵犯牙龈组织,不侵犯其他牙周组织,它主要是由于牙龈周围、特别是牙龈沟内的牙菌斑所导致的炎症反应。
口腔中的细菌不止是单纯地存在,有些会聚集在一起,互相粘附,并与唾液等物质形成“牙菌斑”。牙菌斑能够较为牢固地附着在牙齿上并生长繁殖,牙结石就是矿化的牙菌斑,它不仅使得细菌更容易粘附,还会进一步刺激和压迫牙龈组织,加重炎症反应。
牙菌斑用水无法冲掉,通过刷牙和使用牙线可以去除绝大部分,但牙结石只能通过口腔洁治才能去除。牙龈炎患者只要注意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并去专业口腔门诊进行牙周洁治(洁牙),去除牙菌斑、牙结石以及牙龈周围的炎症因子,牙龈炎是完全可以控制和治疗的。
为什么会得牙周炎 偏嚼习惯
它可以使废用侧牙齿表向堆积大量牙菌斑、牙结石,从而引发牙周病。同时惯用侧牙齿可出现严重磨耗,造成塞牙,引发或加重牙周病。
何谓牙周病
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牙齿周围组织就是附着在牙根上的结缔组织、骨骼,以及其外层的牙龈。当这些组织受到侵害时,视伤害的程度决定牙齿的存亡!
简单的说,牙周病就是使牙齿的地基流失的一种病!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跟蛀牙一样,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当,产生黏附在牙齿上面的牙菌斑,导致对牙周组织不断的破坏。
基本上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细菌感染。早期并无明显自觉症状,因此常被忽略,等到有自觉症状时,它常常已进行至某种程度了。请大家提高警觉,定期找牙医师检查,当能及早诊治!
牙周病的原因是什么?
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牙菌斑,简单地说就是口腔卫生不良所引起的破坏。牙菌班的主要成份是细菌,并交杂着一些口内已脱落细胞及一些有机物,但不是一般大块的食物残渣。牙菌斑通常肉眼难见,必须使用牙菌斑染色剂才能显示。如果任凭牙菌斑滋长,则会看到牙齿表面堆积着一层黄白色略呈颗粒状的东西,这就是一层很厚的牙菌斑。
牙菌斑与牙周病有什么关系?
牙菌斑就是在牙齿或口腔其他硬组织上细菌的堆聚;最常见于牙齿表面及牙龈沟上,呈粘粘的糊状物。它不易以肉眼看出,通常借助牙菌斑染色剂在牙齿和牙龈上染色,然后让病人漱口,是漱不掉的染色部分就是牙菌斑所存在的位置!
牙菌斑中含有许多细菌,这些细菌有些会产生有害物质,有些会引起身体局部组织免疫力降低而引发牙周病!
牙菌斑必须以正确的刷牙与使用牙线才能清除干净!
因此为了确保口腔健康——防止龋齿与牙周病,学习如何正确地刷牙与使用牙线,真是一样非常重要的课题了。
引起牙菌斑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牙齿每天都要工作,说话、吃东西等都要用到,可以说只有睡觉的时候才不会用到牙,因此会造成牙生病,而容易患上的就是牙菌斑。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牙菌斑是什么?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请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能用漱口或用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因此,现在把牙菌斑看成是细菌附着在牙石上的一种复杂的生态结构,其与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牙菌斑按其形成部位,常分为龈上牙菌斑和龈下牙菌斑两种,前者附于龈线以上的临床牙冠上,后者则附于龈沟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且又可分为附着龈下牙菌斑和非附着龈下牙菌斑。目前对牙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已有了较充分认识,为了描述方便,可将这一过程区分为三阶段:①获得性膜形成和初期聚集。②细菌迅速生长。③牙菌斑成熟。这些阶段在实际情况中不能绝然分开。获得性膜是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到牙面所形成的生物膜,质地均匀透明,无结构也不具备结构特征的薄膜,牙齿清洁后很快形成获得性膜,此膜在数分钟内便可完成,2小时可厚达100 微米, 24一48小时则增厚至 400微米。用免疫电镜观察获得膜至少有四种以上的类糖蛋白组成。而此膜是如何吸附到牙石上的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在获得膜形成三小时左右,即可有细菌移居于其上,开始是单个细菌出现在获得膜上,而后以平均~4小时更新一代的速度繁殖,24小时便可形成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牙菌斑。
牙菌斑与牙周病关系非常密切,在牙周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口腔日常保健中及时去除牙菌斑和控制牙菌斑生长对预防牙周病有着重要意义。
以上为您介绍的就是引起牙菌斑的原因,不知道您都了解清楚了吗?牙菌斑会造成牙齿有病菌,会引起很多牙病,如牙疼、龋病和牙周病,其危害是很大的。在生活中一定要预防疾病,可以从每天的刷牙开始预防,并且要用正确的方式刷牙。
牙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
牙菌斑是一个细菌团,它是产生龋齿的原因,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不少,但是牙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可能就不大清楚了。下面把两者的关系及其预防作一简单介绍。
有些儿童少年,由于不大注意口腔卫生,牙齿上有很多牙垢,形成了牙菌斑。牙菌斑及牙石多了可引起不洁性龈炎。牙床充血发炎,甚至增生,常在刷牙及咬硬物时出血,一般不痛,有时有口臭。牙石如果听任其继续沉积,不仅牙床继续发炎,就连牙周膜及牙槽骨也逐渐被破坏,这样的青少年成年后即是严重的牙周病患者。到那时,不仅牙出血,口内还常常溢浓,牙齿逐渐移位,牙与牙之间间隙增宽,牙齿松动日益严重,最后不少牙齿相继脱落。
为了预防牙周病,必须从小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切实按要求仔细刷牙,饭后认真漱口。牙齿根部的结石是不可能用牙刷刷掉的,可以,定期到医生那里,将牙石用特殊方法清除掉,以保持牙面和牙根部的清洁。只要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牙周病是可以预防的
赶走牙周病洗牙习惯少不得
一项最新的调查表明,我国儿童的刷牙率是92.77%,成人是85.66%,但口腔卫生良好指标儿童只有0.86%,成人仅0.22%,为什么这么高的刷牙率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呢?主要是刷牙方法不正确。此外,未能定期做口腔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减少牙病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重要原因。
牙周病是造成牙齿过早缺失的主要原因,而口腔卫生状况差则导致牙周病。利用超声洁治等手段及时清洁口腔内牙菌斑、牙结石就是人们所说的“洗牙”,是预防牙周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人们往往错误的认为,每天认真刷牙,应该不用“洗牙”了,却不知牙齿在彻底清刷后的数小时内即有新的菌株形成,30天内可达最大量,如果我们不注意口腔卫生或刷牙方法不正确,牙齿表面就会有大量菌斑聚集,特别是牙刷刷不到的部位,久而久之形成牙结石,而牙菌斑、牙结石没能及时清除,就会引起牙龈炎、牙周炎等一系列牙病。
因此,您如果从未“洗过牙”,就应该尽早到医院口腔科做一次洁治,清除牙面上多年积存的牙菌斑、牙结石,尤其是在牙龈下的牙菌斑和牙结石。当然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正确的方法刷牙。一般选用沿牙体纵轴方向竖刷,牙齿的各个部位都要刷到,特别是后牙的里面,要坚持饭后漱口,每天早中晚三次刷牙,每次不少于3分钟。晚上睡觉前刷牙更为重要,这样能清除当日三餐积存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污垢。否则,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口腔内滋生细菌、污物与唾液中钙盐沉积易形成牙菌斑及牙石,日久便发生踽齿及牙周病。
这样刷牙危害大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称,刷牙不彻底导致的牙菌斑、牙周炎问题可能加大患癌症死亡的风险。据报道,五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有口腔感染和发炎症状。一项研究更显示,严重的牙菌斑、口腔细菌问题会将患癌死亡的风险增加80%,可能减少13年寿命。
据报道,牙周病会导致口臭、牙龈出血、严重则致龋齿、退缩龈以及牙齿脱落等。科学家称这与一系列慢性疾病有关,如心脏病的部分病因是由牙龈开始出现的炎症进入血管导致的。
瑞典科学家所做的类似研究称,口腔卫生不良可能意味着同时拥有其他一些容易引致癌症的生活习惯。瑞典科学家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一项长达24年的研究。他们在斯德哥尔摩随机抽取了1390名成年人进行了体检,研究起步时所有被调查者的年龄在30-40岁,科学家将他们有可能引起癌症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等)记录在案,包括口腔健康情况,被调查者中没有人有严重的牙周病,但牙齿和牙龈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牙菌斑问题。
至2009年,已有58人死亡,其中1/3是女性,35%因患癌症而死。研究中,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为60岁,女性则为61岁,这些死者中,女性比预期寿命短13年,男性短8.5年,所以他们被视作过早死亡。研究中女性主要是因乳腺癌死亡,男性所患的癌症种类却不相同。去除其他因素(如是否吸烟)的影响,患有牙菌斑、牙周炎和过早死亡间的相关性仍然较高。
牙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
牙菌斑是一个细菌团,它是产生龋齿的原因,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不少,但是牙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可能就不大清楚了。下面把两者的关系及其预防作一简单介绍。
有些儿童少年,由于不大注意口腔卫生,牙齿上有很多牙垢,形成了牙菌斑。牙菌斑及牙石多了可引起不洁性龈炎。牙床充血发炎,甚至增生,常在刷牙及咬硬物时出血,一般不痛,有时有口臭。牙龈炎在儿童少年中十分普遍,1983年全国中、小学生调查,城市儿童64%、农村近70%均患有牙龈炎。牙石如果听任其继续沉积,不仅牙床继续发炎,就连牙周膜及牙槽骨也逐渐被破坏,这样的青少年成年后即是严重的牙周病患者。到那时,不仅牙出血,口内还常常溢浓,牙齿逐渐移位,牙与牙之间间隙增宽,牙齿松动日益严重,最后不少牙齿相继脱落。
为了预防牙周病,必须从小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切实按要求仔细刷牙,饭后认真漱口。牙齿根部的结石是不可能用牙刷刷掉的,可以,定期到医生那里,将牙石用特殊方法清除掉,以保持牙面和牙根部的清洁。只要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牙周病是可以预防的
牙周炎的起因是什么
偏嚼习惯(15%):
它可以使废用侧牙齿表向堆积大量牙菌斑、牙结石,从而引发牙周病。同时惯用侧牙齿可出现严重磨耗,造成塞牙,引发或加重牙周病。
职业习惯(5%):
如补鞋匠、木工等在工作时,习惯用牙咬铁钉、鞋针或线等,对牙体及牙周均有损害,如牙冠出现缺口或前牙出现松动、移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