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儿麻疹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认识小儿麻疹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典型麻疹在7~14日的潜伏期之后,开始有典型的麻疹前驱症状,发热,鼻炎,犬吠样咳嗽和结膜炎。2~4日后出现具有诊断意义的koplik斑,一般位于对着第一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粘膜。koplik斑呈白沙子样,周围绕以红晕。如果密集,整个颊粘膜成为有白色小点的红斑。常发生咽炎,喉和气管支气管粘膜炎。鼻腔分泌物,咽和颊粘膜以及尿沉渣中可见典型的多核巨细胞。
在症状发作后3~5日(通常konlik斑出现之后1~2日)出现特征性皮疹,先出现于耳前,耳下和颈两侧,呈不规则的斑点状,不久即转变成斑丘疹,并且很快(24~48小时内)遍及躯干和四肢,此时面部皮疹开始消退。特别严重的皮疹可以是瘀点或瘀斑。在麻疹的极期,体温可超过40℃,并有眶周水肿,结膜炎,畏光,犬吠样咳嗽,广泛皮疹,轻度瘙痒。一般病人呈现极度病容。常见白细胞减少伴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全身症状和体征与出疹的严重程度平行并依流行性而各异。发病后3~5日发热渐退,病儿自觉好转,皮疹开始迅速消退,留有铜棕色色素沉着,随后脱屑。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可能突然发病,伴有高热,中毒症状,头痛,腹痛和咳嗽。1~2日后可能出现皮疹。皮疹常常开始于四肢并呈斑丘疹,水泡样,荨麻疹样或紫癜样。可能发生手,足水肿;常见肺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小结状密度增生变化可能持续12周或更长。肺部中度到严重的通气/灌注比例异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
小儿麻疹的中医偏方
小儿麻疹是一种病毒性的疾病,在春天冬天都是该疾病的易发期,而通常麻疹只有少数人会第二次患上。而对于小孩子来讲,如果身体在第一次患麻疹没有产生抵抗力,那么第二次患病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我们建议孩子如果患了麻疹,最好是通过中医来解决。
疏表散
[功效] 散风清热
[适应证] 麻疹,肺卫表证。
[用法用量] 颗粒散剂,每包1.8克。一日总量,一岁一包,3岁两包,6岁4包,分2~4次服。
葛根解肌汤
[功效] 辛凉宣透。
[适应证] 麻疹初期。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化毒清表汤
[功效] 辛凉宣透。
[适应证] 麻疹出疹期。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清肺解毒汤
[功效] 辛凉宣透。
[适应证] 麻疹合并肺炎。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牛蒡山榷饮
[药物组成] 牛蒡子、山楂各15克,蝉蜕、青皮各5克。
[功效] 辛凉宣透。
[适应证] 麻疹疹出不透。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患有小儿麻疹的期间,使用中医偏方,能有效地治疗麻疹,而且小孩子身体一旦产生了足够而且持久的免疫力后,那么小孩子的麻疹也会容易成功治疗了。而更加重要的是,小儿麻疹在治疗期间,最好不要注射了丙种球蛋白来进行治疗,这样会让孩子的身体没有足够的免疫力。
治疗小儿麻疹之推拿疗法
小儿麻疹推拿治疗常用方法
(1)宝宝直立,家长以两手大拇指自眉头向眉梢作分推麻疹病毒法,重复操纵50次,然后揉太阳30次。
(2)宝宝俯卧,家长用麻疹病毒全掌推擦两个风门穴之间的部位,以透热为度。
(3)宝宝俯卧,家长用两拇指别离在两旁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向下作八麻疹病毒字式鞭策,重复操纵100次。
(4)按揉肺俞、大椎穴各1分钟。
小儿麻疹推拿治疗随证加减
(1)出疹前期:初起家热,咳嗽,流鼻涕,眼泪汪汪,疲乏思睡,身热渐渐麻疹病毒增高,口腔呈现麻疹粘膜斑。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微黄。
①推三关300次,揉外劳宫100次。
②按揉风池、合谷穴各10次。
③拿肩井穴5次。
小儿麻疹推拿治疗——出疹期: 疹点循序透发,先见于耳后及颈部,渐及头面、胸背、四肢,自上而下遍布满身,以手足心见疹为透齐。疹色渐渐加深,扪之碍手,伴高热急躁,眼眵增多,怕光,咳嗽猛烈,大便稀,舌质红,苔黄。常用:
①清肺经、清胃经300次,清肝经200次。
②按揉掌横纹200次,清河汉水100次。
③推涌泉300次,推脊100次。
小儿麻疹推拿治疗——疹回期: 疹点按出疹次序依次收没,体温入手下手降落,症状渐渐减少,可遗留有低热,咳嗽,口干,舌红,苔白。常用伎俩加
①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300次。
②按揉足三里、脾俞、胃俞各10次。
③摩中脘5分钟。
④捏脊5~7遍。
感冒能打麻疹疫苗吗
疫苗本身就是一些病菌,我们只是将这些病菌的感染能力给控制地了,但是对于感冒患者来说,你们的身体体质是比较脆弱的,容易会导致小儿麻痹症的发生,希望父母们应该要选择适合的日子去给宝宝接种麻疹疫苗。
不能打,在防疫站的时候医生也会问你。因为感冒了抵抗力下降有些是减毒活疫苗;而且生病状态下多少都有免疫紊乱,不利于更好的免疫。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打麻疹预防针的主要目的,是让这些毒性很弱的病毒进入人体并使之产生抗体。如果人体内还存在对麻疹的抗体,那末这种极弱的病毒就被身体中残存的抗体中和,因而使人体不能产生抗体,这样就起不到预防麻疹的作用。
感冒的时候是不能打麻疹疫苗的,容易加重感冒病情,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8月以上的小儿都需要注射,但是感冒流鼻涕,咳嗽,虽然没有发热,同样是不可以注射麻疹疫苗的。
绝对不能打,因为所打的疫苗是一种抗体,如果在感冒发烧时去打疫苗,反而会感染所打疫苗的病菌.比如吃小儿麻痹糖丸,如果是感冒发烧的情况下去吃的,那么反而会容易患小儿麻痹,因为感冒发烧时的抵抗力会很弱.切记,一定不能大意.小孩健康是我们的希望,也希望你的宝宝健康成长!
接种麻疹疫苗预防小儿麻疹
麻疹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常给家庭带来麻烦及宝宝身体的不适。麻疹疫苗的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又需要注意什么?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高峰时间由每年的元月开始,可延续至当年的6月份,一般是在每年的5月份达到最高峰。麻疹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以营养不良及体质虚弱的婴幼儿患病率高,可占到全部病例的75%以上。
麻疹疫苗
随着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种,二十余年来麻疹的患病率显著下降。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一些婴幼儿未能按照程序接种麻疹疫苗,在这部分婴幼儿中麻疹的患病率又有上升趋势,成为麻疹高发的主要群体,尤以6~9个月的婴儿为 主,约占婴幼儿麻疹患病总数的65%左右。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怀孕母亲已通过人工免疫获得对麻疹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通过血清免疫球蛋白LgG传递给胎 儿,使得刚出生的婴儿对麻疹具有相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极少罹患麻疹。但在出生后的6~9个月期间,婴儿从母体获得的麻疹抗体消耗殆 尽,出现一个麻疹抗体的低谷期,此时的婴儿极易受到传染而罹患麻疹,成为近年来麻疹患病的主要群体。
因此,6~9个月大的婴儿,一旦出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和全身皮肤黏膜斑丘疹等特征性表现时,就要虑及麻疹,做好隔离并予以诊治。
小提示:适时按计划免疫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婴幼儿麻疹,小儿要避免漏种现象。
小儿麻疹的护理大全
一、小儿麻疹都有哪些特征?
疹子特征:全身性的疹子,红色丘疹,有些部位会融合为大块斑疹。退烧后,皮肤会出现微细的粉糠状皮屑,并留下暗沉斑痕,过一阵子斑痕才会消失。
二、通常会发高烧,并伴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发热第2~3天在口腔黏膜可发现斑点, 1~2天后出现疹子。先从头、脸部位开始,几天之内蔓延至全身。疹子长出后,发烧温度会下降。有些患儿可能会并发肺炎、中耳炎、脑炎等。
三、小儿麻疹发热怎样护理?
1小儿麻疹多以发热为最初症状,同时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麻疹粘膜斑等。大约于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伴发热增高,直到皮疹消退时体温开始逐渐下降,直至正常。
2对麻疹的发热,一般不需要急于退热。应该给予足够水分,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饮食。同时,最好采用适当的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透疹为原则。常用药有桑叶、银花、连翘、蝉蜕、浮萍、葛根、升麻、紫草、牛蒡子等。亦可用西河柳、浮萍、芫荽等中药煮沸,用毛巾浸药液温敷患儿额面、四肢等部位,既可退热又可透疹。且在煮沸药液过程中,使水蒸气在室内布散,以保持室内的湿度。对体温过高的患儿可酌用小量退热剂,避免急骤退热而致虚脱。西药退热剂可选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亦可用安乃近滴鼻。使用药物降温应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不可降至过低。对麻疹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3小儿麻疹发热时,家长还应该注意做好皮肤护理,出汗要及时擦干,衣被不要过厚过暖。另外还要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多饮水。
认识小儿脑瘫及类型
小儿脑瘫,全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根据相应的临床特点,脑瘫可分为多种类型。
类型一、痉挛型
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性瘫痪又可分为四肢瘫、偏瘫、三肢瘫及单瘫等。其中以四肢瘫或偏瘫较为多见,其他类型少见。
类型二、手足徐动型
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不亢进,亦无病理反射。但本型常与痉挛型共同存在。
类型三、共济失调型
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1)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腱反射不亢进。
(2)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进。
(3)震颤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与锥体外系受累有关。
类型四、混合型
脑瘫患儿常由于较广泛的脑损伤引起,故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者较为常记。例如,25~80%的患儿伴有智力低下;25~50%的患儿合并癫病,并有少数病例合并语言障碍或感知觉及行为异常等。
类型五、无法分类型
上述类型以外的脑瘫。
宝宝疫苗时间表
宝宝在出生后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次数、时间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一般医院会给家长一个疫苗注射的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清楚这些内容,因此爸妈们一定要按照时间表来给宝宝打针,不要漏掉这些必须接种的疫苗,以免给宝宝健康带来威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宝宝需要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表吧。
出生时
乙肝疫苗(第一次),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第一次),预防结核病。
1月龄
乙肝疫苗(第二次),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脊灰疫苗(第一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3月龄
脊灰疫苗(第二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
脊灰疫苗(第三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二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5月龄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三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乙肝疫苗(第三次),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脑疫苗(第一次),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月龄
麻疹疫苗(第一次),预防麻疹。
9月龄
流脑疫苗(第一次),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岁
乙脑减毒疫苗(第一次),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1.5岁
甲肝疫苗(第一次),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四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第一次),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2岁
乙脑减毒疫苗(第二次),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肝疫苗(第一次,与前剂间隔6-12个月),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3岁
A+C流脑疫苗(加强),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岁
脊灰疫苗(第四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6岁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加强),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第二次),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乙脑减毒疫苗(第三次),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