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的初期症状表现 其他异常行为
厌食症的初期症状表现 其他异常行为
有一般厌食症患者会患有贪食症,他们会不定期的暴食,而后又会通过催吐,泻药等来排出食物,也会通过过度运动来减轻体重。存在异常的就食行为,比如反复玩弄盘子里的食物等。
儿童厌食症的初期症状有哪些 行为异常
由于没有足够的营养,孩子表现十分萎靡,精神状态不佳,不乐意主动与人交流,别人逗他的时候也缺少反应,容易闹脾气
神经性厌食症症状
1、无休止地减少体重,惧怕体重增加。
2、到疾病后期,由于长期不足量的进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
3、患者主要以围绕减少体重进行各种活动,如有意节食,严格控制主食量及脂肪、蛋白质入量,增加每日的活动量,以远低于病人应有的体重标准,常呈现出憔怀,极度消瘦,严重营养不良的躯体状态,相反病人对此感到欣慰或安稳。大部分患者仍认为自己或自己的某个部位还是“胖”,而为此不安,坚持“减体重”的活动。
4、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以故意节制食量为必要症状,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贪食,呈少食或禁食和贪食相交替。
5、神经性厌食症有哪些表现?神经性厌食症近半数患者起病前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约1/3患者在起病前有轻度肥胖的症状。
6、神经性厌食症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的女性。30岁以后发病的较为罕见。
7、神经性厌食症有哪些表现?专家指出,患者常常有体象障碍自觉过胖,或部分躯体过胖。即使已明显消瘦,仍会认为并不瘦。
8、一般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剂、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来减轻体重。
9、有些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可伴强迫性症状及抑郁情绪,容易引发并发症。
10、神经性厌食症有哪些表现?专家指出,有些患者出现体重减轻的症状,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严重者可达到消瘦程度。
11、有些患者有性功能及性发育障碍。女性出现闭经,男性出现性敏感减退或阳痿。青春前期者,性心理和生理发育迟缓。
厌食症症状
1.1、呕吐
有些患者虽觉食欲好,但吃了几口就觉得胃部饱胀不适而中止进食,或者见到食物就不想吃。如强迫进食,常诱发恶心呕吐;一些患者甚至千方百计以诱导一吐为快。
1.2、拒食或过分节食
患者过多注意饮食和担心发胖的心理,而主动拒食或过分节食,造成消瘦、营养不良。
1.3、饥饿但拒绝进食
厌食症患者常常会有饥饿的感觉,但是却又强求自己不要吃东西,他们比较了解食物中的营养会故意的避开高热量的食物。
厌食症会复发吗 哪些因素会导致厌食症复发
1.家庭环境。如果家庭中父母矛盾是否严重,时常打打闹闹的话,对于康复的患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导致厌食症复发。
2.有暴食,催吐,服用泻药,减肥药,过度运动等异常行为,也会极大的增加厌食症复发的概率。
3.社会环境。如果他人过度评价康复者的身型体重的话,又会导致康复者过于重视自己的体重,再度形成错误的认识。
有效的治疗厌食症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治疗厌食症
心理治疗厌食症包括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充足睡眠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厌食症患者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厌食症患者,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厌食症。
行为矫正治疗厌食症是心理治疗的另一类型,主要是促进病人体重恢复,可采用限制厌食症病人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步奖励性地给予活动自由,这种方式一般要在医院中当病人体重极低时采用。
行为治疗厌食症
行为治疗厌食症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厌食症技术的总称,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对于厌食症来说,可以通过代币制疗法、行为塑造法等方法减轻病人对食物的厌烦心理,逐步改善症状。
补锌治疗厌食症
微量元素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在人体内参与多种酶的合成。 锌可通过其参与构成的含锌蛋白对味觉和食欲发生作用,从而促进食欲。厌食症人体缺锌,特别是对于生长期儿童影响更为明显。其临床表现是: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愈合不良、易感染等。因此服用新稀宝牌锌硒宝片可以有效补锌,治疗神经性厌食症。
精神治疗厌食症
临床中使用较多的为抗抑郁药。病因学中认为厌食症可能与抑郁症有关,采用氯丙咪酸、阿密替林、多虑平等。安定类药物也是常用来调整病人焦虑情绪的药物。这两类药物对改善病人的抑郁焦点情绪有肯定的作用。最早用于治疗厌食症的药物是冬眠灵(氯丙嗪)、奋乃静等药,使用小剂量,以治疗病人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形(体相障碍)等,在治疗中也收到一定效果。神经性厌食症的预后研究提示,在发病约5年后,70~75%的病人恢复;而病程长于5年者预后不佳;病程4~8年的病人死亡率达5~8%,这包括由于营养不良衰竭、感染造成死亡,也包括自杀。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常见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常见的精神状态是什么,即使是日渐的消瘦,患者仍对体重增加忧心忡忡,焦虑不已。患者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否认患病。患者不会主诉厌食或体重下降,通常对治疗有抵触情绪。就诊的原因要么是被家人带来,要么是因为其他并发症或者主诉其他症状(如浮肿,腹痛,便秘等)。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常见的精神状态是什么,患者常常作伪,在食物摄入上撒谎,隐瞒自己诸如引吐之类的某些行为。50%的厌食症患者都会在暴食后引吐,并服用轻泻剂和利尿剂(暴食-催泻行为,见下文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常见的精神状态是什么,患者通常对性失去兴趣。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心搏徐缓,低血压,低体温,毛发幼细或轻度多毛症以及水肿。即使病人已经极度瘦弱,仍可保持异常活跃的状态(包括坚持剧烈的锻炼),并无营养匮乏的表现,也不会有异常的传染病易患性。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常见的精神状态是什么,患者普遍出现抑郁症状。
上面的文章就是为大家介绍了精神性厌食症会出现的精神状态有哪些,精神性厌食症对于一个人的身心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出现各种的不良现象,所以是一定要引起重视的,如果发现自己患上了该病,就一定要积极的检查和治疗,还有就是生活中一定要加强身体的锻炼,合理的安排饮食,不能的节食减肥。
厌食症症状 行为表现
1.频繁测量自己的体重,一旦自己的体重增加了,就感到十分恐慌。
2.对于食品的热量得健康信息十分关注,千方百计的避免高热量食物。
3.出现跳餐情况。到了吃饭的时间了,患者会想办法逃避开来,比如说自己不饿,说自己已经吃过了。
4.饮食习惯异常,比如咀嚼食物后又吐出来,或者反复把盘子里的食物玩来玩去就是不吃。
5.不断的与周围的人抱怨自己的体重太重了,或者身材不够苗条,理想。
6.会刻意选择宽松的衣服穿,对自己的身体极不自信。
成人厌食症怎么办 心理疏导
成人厌食症多于情绪相关。
当出现厌食症症状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找到厌食的心理原因,如果是由于压力过大导致厌食,可以进行减压训练,如果是由于对自己体重的扭曲认识导致厌食,可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进行矫正。
西医治疗饮食障碍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原则
神经性厌食患者常有治疗动机不足,抵触甚至拒绝治疗的问题存在,严重低体重常常因加重了病态歪曲的认知而加大了治疗的障碍。对体重指数低于15的患者通常建议住院治疗,以保证营养改善和体重增加,促进治疗疗效。对体重指数12以上,没有其他严重合并症,且有治疗动机的患者,可以尝试门诊强化治疗(每周至少与医生会谈一次,进行躯体和心理状态的评估),如治疗有效(体重每周增加至少0.5-1kg),则可继续,否则需住院治疗。
住院治疗主要解决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合并症,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动机,保证出院后的后续治疗成为可能。门诊治疗常常需要持续1年甚至更长时间。
二、治疗方式
厌食症的治疗包括躯体辅助治疗、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治疗三大部分。
1、躯体辅助治疗
包括营养重建和治疗并发症。营养重建是指帮助厌食症患者重新开始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改善严重的营养不良,恢复健康体魄。原则上根据患者每日平均需要的基础能量再加上恢复先前的损耗所需的额外能量来设定患者每日需摄入的营养量,然后根据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和心理承受能力来制定饮食计划。保证营养重建计划的执行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这里的行为治疗是必要的。对恶病质和进食困难以及体重明显减轻而不配合治疗者,可采用鼻饲法,也可以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严重者需强制住院治疗。治疗并发症包括处理由于严重营养不良已经造成的各种躯体合并症,如贫血、低钾、低磷血症、感染、水肿、饥饿性酮症、消化不良、便秘、营养不良性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另外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预防营养重建过程中的危机——再喂养综合征——指长期进食量很少或不进食的患者在恢复进食后出现的一系列水、电解质及相关的代谢紊乱。一般在进食3-4天内出现,早期评估高危患者:严重营养不良、再进食速度太快、肠内营养的患者容易出现再喂养综合征。预防措施包括住院监测,控制营养补充的速度等,以及及时发现指征并对症处理。
2、心理治疗包括
行为治疗、支持、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等。
(1)行为治疗:对治疗存在抵触心理或根本拒绝治疗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特点,单纯的营养重建计划和心理支持、纠正认知等往往难以达到治疗目标,所以在厌食症的心理治疗中行为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保证患者的营养重建、体重增加,为进一步的心理康复提供基础。
包括制定进食计划、执行进食计划、纠正相关异常行为三部分。进食计划包括一日三餐和加餐计划,在保证热量摄入和营养平衡的基础上与患者协商进食内容、次数和时间;进食计划的执行包括监督和自我监督,住院患者应在护士的监督下完成进餐,门诊患者应在协商同意的情况下接受家人的监督或自我监督;针对不同患者的相关异常行为,纠正异常行为的内容常包括防止患者拒食、藏匿食物、呕吐、过度运动、使用泻药、利尿剂、减肥药等有害物质,针对异常行为的出现设置矫正措施,住院患者常包括集体就餐、限制活动范围和量、安全检查排除有害物质使用的可能等。
(2)支持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是行为治疗及其他治疗得以进行的关键,这通常通过支持治疗来获得。支持治疗一般包括肯定和鼓励患者治疗的愿望,肯定其面临的困难和努力,支持患者对生活的追求,保证治疗可以带来积极的改变而不是灾难性的后果(通常指变成大胖子),保证在治疗中的陪伴和关怀,并积极提供相关健康教育的内容——营养学知识等。
(3)认知治疗:针对患者有关食物和体形的超价观念进行,如针对体形——她们常常认为体形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好坏,决定了人生的成败,完美的体形可以改变人生;针对食物——只要开始吃就会失控,多吃一小口就会长胖,体重会无限制地长下去等。针对体相障碍的患者要明确指出这种感知的病理性,鼓励其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4)家庭治疗:以‘患者个人的症状反映了家庭关系的问题’为理论依托,和家庭成员一起工作,发现家庭内部僵化的、适应不良的关系模式,尝试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来促进症状的改善。尤其对于18岁以下和仍与父母同住的患者,家庭治疗应是治疗中必要的部分。
3、精神药物治疗
治疗主要是对症,应选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且以小剂量治疗为宜。针对病人的焦虑症状,尤其是面对食物时的担心和恐惧,可使用小剂量抗焦虑药,如劳拉西泮0.25mg-0.5mg饭前服用,严重者可使用氯硝西泮等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针对抑郁症状可使用SSRI、SNRI类抗抑郁剂;针对体相障碍和超价观念可尝试使用小剂量的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针对自伤、自杀及其他冲动性行为可短期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
厌食症症状
妈妈们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不仅仅在生活的的用品上,更多的在宝宝的饮食上,希望宝宝能够“吃嘛嘛好,睡嘛嘛香”。一旦有厌食的情况,就会让妈妈们担心不已,因为宝宝厌食,营养就摄入不够,时间久了肯定是不利于健康的。那么,厌食症有哪些症状呢?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
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症状表现如下:
1、积滞不化:患儿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尚可,二便基本正常。
2、脾胃气虚:患儿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厌食、拒食,若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白等。
3、胃阴不足:患儿口发干,宁愿多喝饮料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少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苔少,舌质偏红等。
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小儿厌食症症状表现也不一:
1、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引起的厌食症,患儿常吐奶,口中有酸味,脘腹胀满,大便酸臭,舌质红、苔白腻。患儿常呕吐酸腐食物残渣,按压腹部可感到剧痛,大便腥臭,舌苔白腻,指纹多见紫滞。
2、痰湿滋生型厌食,患儿形体消瘦或虚胖,不思饮食,呕吐痰涎,大便稀,面无光泽而苍白,舌苔白腻,脉濡滑,指纹淡红。
3、虫积伤脾型厌食,患儿面色苍黄,肌肉消瘦,精神不安,不欲饮食,嗜食异物,睡眠时磨牙,腹痛腹胀,大便不调,巩膜上有蓝斑,面有白斑,唇口生白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