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照顾长马牙宝宝
父母如何照顾长马牙宝宝
什么是马牙
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宝宝长“马牙” 切莫用针挑
新生儿之所以出现“马牙”,是因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不需要到医院去医治,一般2~3周后会逐渐消失。
民间有一些老人认为它是不祥之兆,应该消除,便用布蘸盐水或淘米水擦破马牙,或用缝衣针去挑破。“这样做都是很危险的!”医生解释说,婴儿口腔粘膜非常娇嫩,粘膜下血管丰富,加上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一旦针挑和布擦损伤黄医了口腔粘膜,就极易引起细菌感染,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炎症,严重的话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在特殊情况下,“马牙”过大,影响了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在此,提醒年轻父母:倘若发现小孩长了“马牙”,切勿恐慌,只要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即可。比如,在每次喂完奶和食物之后,再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中残留的奶液和食物残渣,为乳牙的萌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何有效预防马牙呢?
1、正常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需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粘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做口腔护理。妈妈要注意做口腔护理的时候,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卫生,经过消毒才可以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过多,防止宝宝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2、“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年轻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切不可以为孩子擦什么“马牙”,这样做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健康。
3、马牙不是病,它是牙齿发生过程中伴发的现象,并不是人人都长。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经过一段时间后“马牙”便会自行脱落。
4、保证喂养清洁。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拭乳头的毛巾也应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滴管均应清洗干净并高温消毒后才能给宝宝使用。测奶液温度时,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细菌传播。
怎么帮孩子戒奶嘴 别忘记帮宝宝清洁牙齿
不过要注意的是,6个月到2岁之间由于宝宝开始长牙,爸妈记得清洁宝宝的牙齿,别让宝宝一直含着奶嘴,以免造成牙齿的照顾上有死角。
另外,有些父母只要看到小孩一哭,就马上将奶嘴塞进他的嘴巴,这方式并不恰当。毕竟孩子还不会说话,当他身体或情绪不适,只会以哭来表达,因此要找出孩子哭泣的原因,究竟是他想抱抱?尿布湿了?还是饿了等等。
学会6招让你的宝宝不再粘人
1、让宝宝学习自己玩
不是丢下宝宝让他真正的“独处”,而是让宝宝跟妈妈共处在同一个空间中,让他自己一个人玩。可以帮宝宝准备一些玩具,只要他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父母都不要去打扰他。千万要避免看到自己乖乖玩的宝宝,就会忍不住过去抱他喔!
2、让宝宝学习等待
宝宝哭了不要马上过去抱孩子,会养成宝宝用哭当成呼唤父母的方式。父母一定要压抑怜惜的心与罪恶感,最好先悄悄观察确定孩子没有发生危险或是尿布湿了,站在原地上,用和缓的声音安慰宝宝:“宝宝乖,妈妈好爱你喔,但是现在妈妈有其它事情在处理,等我一下,我马上过来喔,先不要哭。”
尽快将手中的事情告一个段落,再过去马上抱他:“宝宝好乖喔,知道妈妈在忙,虽然你看不见妈妈,但是妈妈一直都在这附近陪着你啊,不要哭了啊。”帮宝宝建立起“妈妈没有消失”的概念,渐渐地让他跨越这道认知的鸿沟,走出分离焦虑的恐惧。
3、父母要说话算话建立信赖感
“宝宝乖,下班就来接你”、“要乖乖,等我忙完就来抱你喔!”不要以为宝宝听不懂大人的话喔!一下班就要马上去接孩子,一忙完就要马上陪宝宝,可以让孩子对“等待”深具信心,也更愿意等待,能建立他对人的信任与正面观感,性格也会更独立。
4、不要威胁宝宝
宝宝哭闹不休时,父母尽量克制马上过去抱他的冲动外,也要克制不耐烦的情绪,不要骗宝宝说:“你再哭的话,会有怪物来咬你喔。”“你再哭的话,我就把你关在这里不管你了。”或是父母动怒了:“你再哭的话,我就打你。”这种方式反而会加深宝宝的忧虑,形成恶性循环。
5、不要强迫离开宝宝或趁宝宝睡着时离开
有些父母会偷偷趁宝宝不注意时离开去办事情,或是不理会宝宝的哭闹,就径自离开。父母的突然离开或有离开的可能性最容易导致宝宝焦虑情绪产生。这样的方法有可能导致宝宝更担心你突然消失不见,更加随时紧跟着你。
避免这种情形发生,应该要有耐性,在离开之前先将宝宝托给宝宝信任的人来照顾,然后用稳定的口吻告诉宝宝:“我只是要暂时离开,等一下就会回来,不会消失不见的。”只要父母要暂时离开处理别的事情,都要将宝宝交给宝宝熟悉的人来照顾。
6、不要露出忧郁的表情
“宝宝还这么小,让他一个人玩好孤单。”“把宝宝交给别人照顾,没有我在旁边看着宝宝,我实在不能放心。”“把孩子带出去很容易被传染疾病。”父母常在宝宝面前露出过度忧虑的表情,也会让宝宝感染到忧虑的气氛。父母应学习放松与放手,让孩子适应陌生的环境,也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个性。
7、帮宝宝找到模仿的对象
看到其它年龄相仿的宝宝没有父母陪同也能自在玩耍时,趁此鼓励宝宝:“你看,他好棒耶,他能一个人自己玩,你看一个人也很好玩。”让宝宝知道暂时一个人玩并不可怕。
8、在与宝宝分离的时间内,要有其它人也很关心和照顾宝宝
这时照顾宝宝的人,最好能够对宝宝说有关爸爸妈妈的话,例如:“妈妈是去买好吃的东西给宝宝!”“爸爸去上班了,要赚钱给宝宝买新衣服啊!”让宝宝心中充满安全感。
面对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最忌讳的就是爸妈放任其自由发展,总是认为孩子长大点就好了。然而,小孩子不是万能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因此爸妈一定要对他好好引导,这样才能让他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马牙的饮食与保健
在初生宝宝的口中,有时会看到齿龈上长出一些象针尖大小或米粒大小的白色硬结,类似牙齿样组织,有人称之为“马牙”。马牙一般不表现任何症状,待长到接近粘膜表面时,就会自动脱落或被吸收。家长应该在日常多加留意,观察宝宝牙齿的脱落情况。
马牙宝宝的饮食原则
宜:1、宜清淡饮食。2、宜吃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3、宜吃营养丰富的食物。
忌: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及时油腻食物。
适合马牙宝宝食用的食物:
1、果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每天1-2个。
2、米粥除了丰富的铁质外,小米也有蛋白质,复合维他命B、钙质、 钾、纤维等。熬粥食用
3、浆含有丰富的钙质和优质蛋白。适量饮用。
禁止马牙宝宝食用的食物:
1、椒从中医角度讲易上火,而加重病情。其他如芥末、洋葱等也要避免食用。
2、酒常饮白酒,易引起维生素B1、B6、叶酸、维生素A、镁、锌等元素的缺乏,其他酒类也要适量。
3、麻椒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应避免食用。
马牙宝宝的饮食疗法:
1、土豆泥牛奶粥
制作方法:①将土豆洗净,入蒸笼中蒸熟,去皮,碾碎备用。②粳米洗净泡好,放入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先用旺火煮沸,然后改小火煮至米粒酥软,加入葱末、盐和猪油调味。③将热牛奶和土豆泥放入锅中,小火煮5分钟,即可盛起食用。
2、西式牛奶粥
制作方法:①将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起,沥干水分;②锅中加入适量冷水,将粳米放入,先用旺火烧沸;③然后转小火熬煮;④ 粥将成时加入牛奶、白糖、黄油,搅匀,再继续熬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3、牛奶菠菜粥
制作方法:①将新鲜的菠菜叶洗净,切碎;②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好;③锅中加入色拉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葱(切末)爆香;④ 随后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用旺火煮沸;⑤ 再用小火煮至粥稠;⑥ 将菠菜叶放入锅内,加入盐,倒入牛奶搅匀,再次烧沸即可。
马牙宝宝的日常护理:
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避免搔刮、挑破马牙,以免继发感染,注意合理的喂养,乳母注意营养丰富、饮食多元化、膳食平衡。避免抽烟喝酒等不良饮食生活嗜好,避免煎炒、油炸、垃圾食物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
宝宝夜里哭闹和白天受惊吓的关系
照顾孩子是一项技术活,不过对于牙牙学语的宝宝来说,影响他们的因素往往不多,而且是可以控制的。而宝宝夜里哭闹就可能是白天惊吓造成的,这样的情况父母可能不太会注意到。
白天带宝宝到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很容易让宝宝受到惊吓,半夜三更会突然惊醒,哭闹不安,表情异常紧张,这大多是出于白天过于兴奋或者受到刺激的原因。
有些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安抚需求时,肌肤触摸可以让宝宝心静,但有些父母由于白天工作忙,照顾孩子时间少,到了晚上宝宝会以哭泣来引起父母注意,让父母抱抱自己获得安抚。
应对方法:多陪宝宝
平时少带宝宝去喧哗的场所,避免宝宝直接接触使他害怕的物体或人,宝宝惊醒后安慰他,告诉宝宝没什么好害怕的,让宝宝安稳入睡。父母应尽量抽出时间多陪宝宝,宝宝的“皮肤饥饿”得到满足,就不会夜间哭闹了。
宝宝长马牙是怎么回事
宝宝长马牙之后,他们的生活一般都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宝宝长马牙之后,患处就会开始又红又肿的,平时连食物有些时候都是不好吃的。所以,很多时候宝宝是出于医治啼哭的状态,这让我们的家长们很是担心。那么,下面就来针对上面的问题做个深入的了解。
马牙,学名鹅口疮。由霉菌引起的。不要用纱布去擦,易伤到粘膜,引起感染,如果是轻度的可以在家遵医嘱涂抗霉菌素药物,也可以服用益生菌最好是含服,利于病情的快速治疗。这是婴儿的正常生理现象,许多宝宝都会长的。成人不需要太在意它,因为是生理现象,所以通常都会自己消失。不过常有些迷信的人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象征,于是人为的将其拔掉。建议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引起感染的几率很大。总之,一句话,正常生理现象。
用针挑,用布蘸盐水或淘米水擦破马牙,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因为新生儿口腔粘膜很娇嫩,粘膜下血管丰富,而全身抵抗力极低,如果用针挑破或用布擦掉“马牙”以后,会引起粘膜损伤很可能使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炎症。口腔炎症不仅使孩子受罪,而且局部繁殖的细菌会进入血液循环中,严重的可能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有些人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儿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丰富,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粘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口腔炎或凳骨髓炎,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通过上面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部分人也就了解到了关于宝宝长马牙究竟是个怎么回事了,这对于以后宝宝的生活是有好处的。在宝宝长马牙的时候一般不要去刻意地治疗的,很多时候都是可以自愈的,这点我们的年轻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禁忌这一方面才行。
小孩牙齿不长怎么处理
1、宝宝出牙的情况因人而异,不必过于担心宝宝出牙晚,但是如果一直都不长牙,甚至没有一点长牙的征兆,父母们则应该考虑宝宝是否缺钙了。适当添加含钙较多的食物:如海带、海鱼、豆制品、芝麻、牛奶、虾皮等。
2、在儿科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其中的维生素D能够帮助人体钙的吸收。比较符合小孩补钙的钙剂有钙之缘片,因为钙之缘片本身就含有维生素D,吸收会更好,还是超细化的对肠胃没有刺激感,口感也不错。
3、适当增加晒太阳的机会。晒太阳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维生素D的产生量。
相信各位父母看了以上内容后,对孩子牙齿不长的担忧也有所减轻了吧。其实只有认真照顾好孩子,保证孩子的饮食均衡,孩子的身体健康就会得到保障,孩子也会健康地成长。万一有意外情况发生,也不必过于担忧,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宝宝长马牙如何正确处理
◆挑马牙 满月宝宝险丢命
近日,细心的妈妈发现心心口腔上颚及下牙床牙龈边缘长了数颗黄白色的“牙齿”,这“牙齿”摸上去像脆骨一样软软的。以前听家里的老人说这种“牙齿”不能留,于是直接用缝衣针挑破了。
第二天,心心出现精神不好、反应差、拒食、发热等症状,父母急忙把心心送往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心心因挑“马牙”导致感染,临床诊断败血症。经过医生及时救治心心病情有所好转。
◆宝宝长马牙如何正确处理
有宝宝长马牙,千万不要用针挑破,或用纱布、湿巾擦拭,这些做法都不正确,也不卫生。
用针挑和用湿巾擦拭不仅对马牙的消退无用,还容易损伤口腔黏膜,引发宝宝口腔炎症。因为宝宝的口腔粘膜与大人不同,宝宝的口腔黏膜比大人的更加薄弱娇嫩,粘膜下的血管也是十分丰富的,盲目擦拭后破损的几率非常高。
而宝宝本身的抵抗力很弱,一旦口腔黏膜被湿巾、针破损后,就容易引起口腔细菌感染,从而诱发口腔炎或骨髓炎。口腔炎症不仅使孩子受罪,而且局部繁殖的细菌会进入血液循环中,严重的话甚至能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盘点宝宝长牙那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宝宝长马牙是补钙过多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还未到长牙的月龄,却开始冒出了白白的“牙齿”,甚至认为这是因为孕期不该过多导致,其实这些牙齿属于“马牙”,并非真正的牙齿。
新生儿出现“马牙”,是因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数周后就会逐渐消失,不需要治疗。
误区二:宝宝发烧跟长牙有关
宝宝出牙引起口腔免疫力变低,确实有可能会引起低热,一般可以自行缓解,而且很少被发现,但是38℃以上的发热往往与出牙齿无关。
误区三:吃软的食物对牙齿好
如果宝宝的食物过于细软,宝宝的牙龈缺乏刺激,不仅导致牙齿发育迟缓,还容易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因此,妈妈要根据宝宝牙齿萌出情况,调整食物的粗细。
八个月宝宝不会爬怎么办
宝宝在八个月的时候,这个已经在吃辅食,对宝宝的咀嚼能力有所益处,想必也就不是在饮食方面上有什么差错的。至于还不会爬行,也不必太紧张,作为父母肯定也是要多辅助的。
爬行不是必经阶段:虽然大多数宝宝都会经过爬这个阶段,但爬行并不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爬行是宝宝从会坐到会站、会走的一个过渡动作。
1.多提供机会:宝宝在三四个月大时,如果老把宝宝放在推车里,宝宝很难有机会主动去爬。
2.模仿爬行:有些宝宝不会爬,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可以找会爬的小朋友来玩,两个宝宝在一起,鼓励他爬。当宝宝看到另外的小伙伴爬行时,他就会学会。
3.适当辅助:当有些宝宝不会爬时父母就要帮忙了,宝宝在爬行时四肢如何协调一致是个大难题,他们经常是顾得了手却顾不了脚。父母可以站在宝宝身后,两个手掌放在宝宝脚底,推动宝宝一只脚,当他往前爬一点时,协助他再推动另一只脚。
因此,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家长们就要趁早赶紧普及一些照顾婴儿的知识了,很多方面都需要照顾到,提前打个预防针,万一碰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也便能比较冷静的处理了。宝宝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就更应该要多加照顾好。
宝宝乳牙生长顺序 掌握三大重点,养成牙齿保健好习惯
宝宝一出生就要清洁口腔。喝完奶用开水将纱布巾沾湿,帮宝宝清洁牙床、舌头,让宝宝开始习惯清洁口腔的感觉,爸妈别轻忽这个动作的重要性,舌头上的舌垢及奶垢若未清理干净,会影响宝宝的味觉,宝宝可能因此变得不爱喝奶及吃东西。理想状况是喝完奶就要清洁口腔,但宝宝常常喝完奶就睡着了,所以建议父母至少早晚在固定的时段,养成帮宝宝清洁口腔的习惯喔!
当宝宝长第一颗牙齿,就可以去看儿童牙科。此时医生看诊的重点,主要是教导父母怎么清洁宝宝的牙齿,以及如何照顾宝宝口腔,并为父母解释蛀牙形成的原因,给予饮食习惯及居家安全的建议。宝宝第一次看儿童牙科,父母可以行前教育,让宝宝知道看牙齿的过程跟重要性,但宝宝年纪还小,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感觉都会让宝宝焦虑或紧张,父母的态度其实很重要,妈咪对于看牙很紧张,宝宝也会跟着紧张。但如果妈咪以淡定、稳定的情绪面对,宝宝也会感受到,自然也会比较稳定。定期口腔检查及涂氟,都能帮助宝宝对于牙医师有好印象。许多宝宝到蛀牙时才看牙医,对医师、父母及宝宝都是很大的挑战和负担。
宝宝长第一颗牙时,爸妈就可以用牙刷开始为宝宝刷牙,可选用儿童牙刷中刷头比较小、软毛的牙刷即可。若宝宝会咬牙刷,咬烂就换一只,口腔清洁是一个习惯,愈早让宝宝习惯牙刷,慢慢就可以把刷牙习惯建立起来。
日常生活中,洁牙保健习惯的培养,爸爸妈妈的身教重于言教,爸爸妈妈平时有好的刷牙习惯,宝宝会看在眼里。等宝宝大一点时,爸爸妈妈在刷牙也可以邀请宝宝一起刷牙,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宝宝养成一辈子的好习惯。
八个月的宝宝不会爬
1.多提供机会:宝宝在三四个月大时,如果老把宝宝放在推车里,宝宝很难有机会主动去爬。
2.模仿爬行:有些宝宝不会爬,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可以找会爬的小朋友来玩,两个宝宝在一起,鼓励他爬。当宝宝看到另外的小伙伴爬行时,他就会学会。
3.适当辅助:当有些宝宝不会爬时父母就要帮忙了,宝宝在爬行时四肢如何协调一致是个大难题,他们经常是顾得了手却顾不了脚。父母可以站在宝宝身后,两个手掌放在宝宝脚底,推动宝宝一只脚,当他往前爬一点时,协助他再推动另一只脚。
因此,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家长们就要趁早赶紧普及一些照顾婴儿的知识了,很多方面都需要照顾到,提前打个预防针,万一碰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也便能比较冷静的处理了。宝宝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就更应该要多加照顾好。
婴儿怎么预防消化不良
1,父母在喂养的时候应按照流质过度到半流质及固体食物喂养原则,三个月内宝宝,不宜添加淀粉类食物,喂养需定时,定量。
2,在日常的饮食上父母要注意营养平衡以及全面性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搭配合理,对于四个月后的小宝宝,父母需添加除了奶类之外的其他易消化性辅食,如米汤,面汤等。
3,父母平时还要注意食物卫生,清洁,新鲜,避免给宝宝喂食强烈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等。
4,天气转凉父母要避免宝宝胃肠道受寒冷刺激,注意宝宝的腹部位置的保暖。同时,尽量减少宝宝呼吸道的感染。
5,父母在给宝宝断奶前,尽量给予母乳喂养,一次不可喂养过多,避免选择在夏季给宝宝进行断奶。
宝宝怎么预防消化不良这样的情况呢?看着上面的解释相信大家对于怎么帮助宝宝预防消化不良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宝宝出现消化不良跟父母的喂养和照顾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希望所有的新爸妈们都能仔细的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生育二胎后不能偏心老大老二都要兼顾
生二胎后的注意事项
护大不护小。当两个孩子同时哭着要妈妈的时候,应该抱老大!因为大宝的情感需要更多,二宝多数是生理需要。如果这个时候忽视了大宝,让大宝留下阴影,就不会欢迎小宝宝了。
公平公正。“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哦”这句话大错特错,老大会觉得弟弟妹妹好像是来争宠的。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让他感觉到,妈妈对我的爱并没有减少太多。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父母一定要公正!二宝做错了,也要在大宝面前惩罚,不能一味的偏袒二宝。大宝做错了,也不要批评得太凶,可以私下单独再教育。
对老大要遵循以前的生活规律。要有单独陪伴的时间,比如每晚讲一个睡前故事等等,延续以前的生活习惯,循序渐进地适应新环境。其他家人一定要配合分担照顾二宝的工作。
让大宝参与照顾二宝。参与感能更快让他适应哥哥姐姐的角色,让大宝也承担一部分责任,比如逗宝宝开心/帮宝宝洗澡等,并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让他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大孩子的异常状况
不停地把父母叫过来:“妈妈,你来一下!”“爸爸快来看我画的奥特曼!”当父母在照顾老二时,不断被老大“打扰”,那就说明他心里不痛快了。此时,不妨趁着照顾小宝宝的间隙,让他享受一下“霸占”你的待遇。哪怕给他讲个小故事,玩一会儿游戏都可以。
行为退缩。比如,已经能自理的孩子要求父母帮忙穿衣服,已经独立分床睡的孩子要求与父母一起睡等。不妨让老大参与到照顾小宝宝的活动中来,比如,让他帮忙拿个新的纸尿裤、递个奶瓶等。
攻击性言行。比如有时突然说一句“妈妈我讨厌你”,或者不跟老二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如饭桌、卧室等。老二到来后,父母在老大身上花的时间和心思少了,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攻击性言行。父母此时可以替老大说出不满的情绪,比如“宝贝儿,妈妈知道你看见我只照顾小宝宝,顾不上你,很伤心。”还可以让婆婆或老公照看一会儿小宝宝,多一些时间和老大单独相处,给他洗个澡或者让他“帮”你准备午饭。
照顾宝宝,新父母们不再辛苦
老人们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都是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养大的。此种辛苦在养孩子前是体会不到的。科技的发展使现代家庭成员更健康,更快乐,使给孩子更高质量的哺育成为可能。
记得我的孩子刚出生时,由于天气寒冷,为了避免换尿布时让孩子受凉,有几次他的爸爸没有打开包被,而是先用大手伸进孩子的小屁股下探个究竟。不想,有时会探得满手“黄金”,惹得大家狂笑一翻。接下来肯定是手忙脚乱地找盆、倒水、洗小屁股。现在想想还很有趣。除了这个小故事外,就是当时孩子的小红屁股了。虽然我很讲卫生,在孩子每次大小便后都给他清洗并且天天洗澡。可就是赶不走小屁股上的红疹子。经过后来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孩子幼嫩的肌肤经常用洗涤剂及粗糙的纱布清洗,会洗去宝宝小屁股天然的皮脂,更容易感染细菌。
现在,很多专门为宝宝设计的婴儿产品问世,使越来越多的宝宝享受到了特别的悉心呵护。比如婴儿护肤柔湿巾,它含有婴儿润肤露,用它来清洁孩子的小屁股,可以在清洁的同时留下一层滋润保护膜,保护宝宝天然皮肤不被破坏,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小红屁股。
父母怎样照顾爱路的宝宝
1、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的玩具。例如:对2岁的孩子不要买5岁孩子玩的玩具,否则,因为不会玩,受了挫折就要哭。同样,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要求超过能力范围,容易使孩子产生挫折感。
2、学习或做某事时可教他一些技巧,挫折就会减少。大人要耐心,但不能代他做。
3、理解、同情孩子所遇到的挫折,如,积木倒了,不能说,“我早就知道是要倒的”,应同情地说,“你确实很努力搭得这么好,积木倒了不要紧,我也会不小心碰倒的,再来搭一次,当心些就不会倒。”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孩子玩时不要去插手,更不应代替他做,但要适当帮助。如果孩子遇到挫折后仍想再试试,就应鼓励和表扬,“你干得很努力,再做一下一定会做得更好的。”若孩子不想干了,也别勉强。
4、父母要把握孩子的情绪,有挫折感时,孩子很容易生气,父母应引导他改做其他活动,注意稳定情绪。
5、 经常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