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细菌性痢疾可以吃什么水果

细菌性痢疾可以吃什么水果

1、荔枝:荔枝中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不仅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止呃逆,止腹泻的功效。

2、梨:梨因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梨的不同食用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功效,生梨和熟梨的功效还是不一样的。吃生梨能缓解喉咙干痒痛的症状还能预防便秘。

3、柑橘:内含大量胡萝卜素,入血后转化为维生素A,积蓄在体内,使皮肤泛黄,即导致”胡萝卜血症“,俗称”橘黄症“,继而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综合症状。患”橘黄症“后,应适量多食植物油,并多喝水,以加速其溶解、转化和排泄。

细菌性痢疾的药物治疗

1、急性菌痢: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急性中毒型菌痢:抗生素联用,积极治疗高热、惊厥、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

3、慢性菌痢:抗菌药联用、加强支持治疗和合并症治疗的综合治疗。

4、高热和惊厥的治疗:选用安定、苯巴比妥纳、复方冬眠灵等。

5、休克治疗:选用654-2或阿托品、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纳、多巴胺与阿拉明、西地兰、地塞米松等。

6、呼吸衰竭治疗:选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可拉明或洛贝林等。

7、DIC治疗:选用肝素治疗。

8、中药治疗:黄连、生大蒜、白头翁汤。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病原

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需氧,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杆菌,长约1~3yD;水中可生存5~9天,食物中可生存10天,对阳光极敏感,经照射30min即死亡;在60%时10min,在100℃即刻即可将其杀灭,在低温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几个月,在蔬菜,瓜果,食品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采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灰乳,来苏水均可将其杀灭,在37%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去氧胆酸盐SS培养基和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可获纯培养,用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阳性率较高。

2.分群

根据菌体O抗原的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 4个群,群内又分为47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1)A群:志贺痢疾杆菌(Shigella),此群对甘露醇不发酵,无鸟氨酸脱羧酶,与其他各群无血清学联系,此群有1~12个血清型,A群1型为志贺菌,2型为施密次菌(Schmitz),其余为副志贺痢疾杆菌。

(2)B群:福氏痢疾杆菌(Flexner),发酵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有交叉凝集,已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

(3)C群:为鲍痢疾杆菌(Boydii),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无交叉凝集,有1~18个血清型。

(4)D群:宋内痢疾杆菌(Sonne),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迟缓发酵乳糖,仅有1个血清型,但近年来按其发酵乳糖的能力可分2株,依其产生大肠菌素的能力又可分16个型。

3.流行菌

志贺菌属菌群较多,20世纪40年代以前A群为主要流行菌,在60年代初期几乎消声灭迹,但在1969~1970年突然在中美洲暴发流行,1972~1978年在南亚孟加拉国连年发生流行,继之,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等受侵,B群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发展中国家占优势,D群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许多发达国家中跃居首位,占95%以上,1984年我国14省市收集的2274株痢疾菌株中,B群占65.8%,其次是D群占25.1%,A1群和C群分别占8.3%和0.8%,B群和D群仍是1980~1992年间北京地区流行的主要菌株,在儿童中D群多于B群,1986~1988年7省妇幼卫生示范县5岁以下儿童检测出痢疾杆菌113株,以B群,福氏1,2型最常见占72.6%,其次是D群(宋内)占11.5%,A群(志贺)占5.3%;同期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检测出痢疾杆菌66株,D群(宋内)最常见占66.6%,B群(福氏)其次占28.8%,C群(鲍氏)占4.5%,未发现A群(志贺菌)。

4.有关耐药性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痢疾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渐增高,由于各地应用的抗菌药物不同,各地报道的耐药性亦有差异,1988年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7省一市耐药性监测,显示对四环素耐药率达71.1%~83.6%,磺胺54.4%~74.8%,氯霉素33.9%~35.8%,呋喃唑酮(痢特灵)53.6%~100%,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49.1%~97.1%,以下抗生素保持较低耐药率,庆大霉素29.2%~32.9%,多黏菌素E 20%,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2.7%~5.2%,卡那霉素21.2%~33.6%,新霉素由于近年应用较少,耐药率已降至12.0%~17.9%,喹诺酮类药对肠道病原菌有较好效果,据北京302医院耐药试验结果,耐药率很低,吡哌酸3.9%~5.7%,诺氟沙星4.1%,依诺沙星(氟啶酸)0.7%~0.9%,环丙沙星为0,近年来由于应用较多,常用喹诺酮类药耐性有所增高,诺氟沙星耐药率上升为26.5%~39.5%,环丙沙星上升为9.8%~12%,对菌痢喹诺酮类药仍不失为首选药,对于痢疾小檗碱始终保持稳定的中度敏感,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与减少耐药性的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好的敏感性。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所有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内毒素,志贺菌还能产生外毒素,以上几种痢疾杆菌在临床上都能引起普通型与中毒型痢疾,鉴定病菌血清型,有助于追查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判断预后,也有助于抗菌药物的选用。

痢疾菌经口进入胃肠后,必须突破胃肠道的防御才能致病,痢疾菌有较强的耐酸能力,因此容易经胃侵入肠道,在肠液碱性环境中很快繁殖,痢疾菌依靠自己的侵袭力直接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其内繁殖,然后进入固有层继续繁殖,并引起结肠的炎症反应,痢疾菌在固有层中被吞噬细胞吞噬,少量痢疾菌到达肠系膜淋巴结,也很快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消灭,因而痢疾杆菌败血症极为少见。

2.病理生理改变

除结肠组织的炎症外,尚可引起固有层微循环障碍,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形成浅表性溃疡,因而产生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和脓血便等。

(1)急性菌痢:急性菌痢病变常累及整个结肠,以乙状结肠及直肠最为显著,严重时可波及回肠下段,以渗出性炎症为主,可分为:

①充血水肿期:初起以卡他炎症,表现为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黏液分泌增多,进一步发展为大量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覆盖于表面,随后黏膜表层组织及渗出的细胞坏死,两者融合,形成一层灰白色糠皮样附着物即假膜,在假膜下残余的黏膜中,血管扩张充血,并有许多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下层极度充血,水肿。

②溃疡形成期:黏膜上皮假膜脱落后形成溃疡,这种溃疡一般小面积,表浅,边缘不规则,虽侵入到黏膜下层,但很少侵犯肌层,所以不引起穿孔。

③溃疡愈合期:随着治疗及人体抵抗力的增强,炎症消散,溃疡逐渐愈合,小溃疡可通过黏膜上皮再生而愈合,大溃疡通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瘢痕而愈合,有时瘢痕周围黏膜增生,呈现息肉,肠内病变由于感染的菌群不同而异,急性非典型菌痢分期不明显,病变较轻微,有的仅有肠黏膜的充血水肿。

(2)慢性菌痢病理改变: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最常见,其次是升结肠和回肠下段,肠黏膜水肿增厚亦可形成溃疡,溃疡常迁延不愈,有时虽渐愈合,但因溃疡面积较大,可形成凹陷性瘢痕,周围有息肉形成,有时瘢痕组织收缩,可引起肠腔狭窄,有的溃疡愈合不完全,黏膜上可见肠腺黏液囊肿形成,囊肿内可不断排出痢疾杆菌,使病情反复发作。

中毒性痢疾 会影响生命吗

中毒性痢疾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疾病。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本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非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

宝宝细菌性痢疾饮食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肉类浓汁及动物内脏

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碱和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浓作用越强,加重了消化道负担。而且细菌性痢疾病人肠道有病变,有恶心呕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粗纤维、胀气食物

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较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而牛奶和糖、豆制品也易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胀气。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刺激类食物

如煎、炸及腌、熏的大块鱼肉,对肠壁有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剧;这些食物又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的时间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污染食物

未经消毒的瓜果蔬菜,这些既带菌又易引起中毒,是致病因素,并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性寒滑肠食物

如荸荠、甲鱼、生梨、花生等物,性寒伤脾胃,易滑肠致泻,故忌用。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辛热刺激食物

韭菜、羊肉、辣椒、鲜辣椒粉和浓茶、酒、各种咖啡饮料,都是强烈的刺激品,致血管痉挛收缩,使粘膜充血、水肿、破损,故忌用。

另外,在恢复好转期间的细菌性痢疾患者,由于肠胃较弱,仍应禁食生冷、坚硬、寒凉、滑腻之物,如凉拌蔬菜、豆类、冷饮、酒类、瓜果等。

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通过进食染菌的食物和水而传播.菌痢是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终年均可发生夏秋季较多见儿童发病率较高.痢疾杆菌可侵犯结肠粘膜出现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菌痢按病情轻重又可分为轻型重型和中毒型.轻型症状不典型;典型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细菌性痢疾患者平常怎么正确护理

(l)急性期细菌性痢疾患者要卧床休息,大便次数频繁的,应用便盆、布兜或垫纸,以保存体力。

(2)细菌性痢疾的日常饮食应该以流食为主,开始一二天最好只喝水,淡糖水、浓茶水、果子水、米汤、蛋花汤等,吃牛奶有腹胀者,不进牛奶。细菌性痢疾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稀饭、面条等,切忌过早给予刺激性、多渣、多纤维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品,可鼓励病人多吃点生大蒜。

(3)保护肛门:由于细菌性痢疾患者的大便次数增多,尤其是老年和小孩肛门受多次排便的刺激,皮肤容易淹坏溃破,因此每次便后,用软卫生纸轻轻按擦后用温水清洗,涂上凡士林油膏或抗生素类油膏。

(4)细菌性痢疾平时一定要按时服药:要坚持按照医嘱服药7~l0天,不要刚停止就停止服药,这样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很容易转为慢性痢疾。

相关推荐

新生儿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患儿往往有发热、腹痛、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指每次拉一点点,刚拉完又想拉,有肛门下坠、大便拉不完的感觉)、便中混有新鲜血液及黏液等症状。 中毒性菌痢是细菌性痢疾中最凶险的一种,多见于2-7岁的婴儿,好发于夏秋季,这种痢疾在便血开始前,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的表现。 急性坏死性肠炎:又称急性出血性肠炎,有发热、腹痛、腹胀、呕吐、烦躁及感染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发生休克。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并带有黏液血便,或像赤豆汤、洗肉水样,腥臭味重。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常采取中西医结

细菌性痢疾有哪些食谱疗法

1、大蒜粥:紫皮大蒜,白芨粉,粳米。将大蒜去皮,洗净,切成段,粳米淘净;大蒜放入沸水锅内,煮一分钟的捞出;粳米放入煮蒜的水内,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再将蒜重新放入粥里,煮熟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止痢、抗痨。 2、马齿苋粥:马齿苋(鲜马齿苋),粳米。将马齿苋洗净,切成六分长的节,粳米淘净;粳米放入锅内,加马齿苋,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熟即可。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清热止痢,慢性脾虚泻者忌服。 3、鱼腥草粥:鱼腥草,粳米,盐少许。将鱼腥草洗净,切成颗粒状。粳米淘净;粳米、

志贺菌病的传播途径

志贺氏菌病又称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主要的传播途径: ·食物型传播: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繁殖,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带菌厨师和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常可引起菌痢暴发。 ·水型传播: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 ·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污染的手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桌椅、玩具、门把、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杆菌污染,若用手接触后马上抓食品,或小孩吸吮手指均会致病。 ·苍蝇传播:苍蝇粪、食兼食,极易造成食物污染。

小儿细菌性痢疾有哪些症状

1.潜伏期 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

细菌性痢疾是怎样传染的

痢疾杆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罪魁祸首。痢疾杆菌存在于痢疾患者或是 带菌者的肠道内,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手、食物、饮水、苍蝇等途径, 最终又被食入完成传播循环。生活接触传播中,尤其通过“脏手”传播是孩子受 感染的主要环节。食物传播是食人被污染的蔬菜瓜果,或进冷餐等食物引起, 为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此外,以苍蝇作为媒介或粪便污染了水源,也是卫生条 件较差的地区的重要传染原因。 所以,只要做好痢疾病人的隔离及其排泄物的消毒,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 后洗手的好习惯,生食洗净消毒,养成个人的良好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

宝宝细菌性痢疾怎么回事

传播途径(25%):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人群易感性(25%):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传染源(25%):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细菌性痢疾不能什么

1、急性痢疾之人应忌鸡肉:鸭肉、鹿肉等各种肉类食品;忌蚬肉。蚌肉;带鱼,鲥鱼,编鱼等水产品:总桂圈、荔枝、红事、柏子仁;松子仁。人参,黄芪、构杞子等补益食品;忌芡实、莲予、菱角等性深之物,慢性詢挨名还应忌田螺.螃蟹、蛤蜊,香蕉、生菜瓜.生黄瓜、生高点,生地瓜等性寒生净之物。 2、绝对繁酒,不喝一切含调精成分的饮料。酒精对肝细胞有严重的损害作用,饮酒必然会使病情迅速悲化。 3、忌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如蒜。姜,齐末等辛辣之品,以及胡椒,花椒、桂皮等调味品.湘激性食物性温,使t流加速,曲张的血管容易破裂

如何照顾细菌性痢疾患儿

让宝宝卧床休息。如体温超过38.5度,按照医生嘱咐给予恰当的退热剂。发作期要食容易消化,无渣硫脂饮食,待病情好转后改半流质饮食,如烂粥等,不可过早进食刺激性或多渣饮食。 要给宝宝多喂水,以补充损失。如有脱水症状要送孩子去医院静脉补液.给孩子补充水分、喂水时,不能单用白开水或糖水,可以适当加点食盐,能缓解痢疾症状. 要注意预防“臀红”。因大便呈酸性,对局部皮肤刺激厉害,如不注意,臀部皮肤发红,重则皮肤破裂。可以在宝宝每次大便后,用温开水冲洗臀部,用软毛巾轻轻洗擦,然后再拍上些爽身粉或护臀霜. 注意及时换尿布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饮食调理

红粉皮石榴的食疗价值 1.广谱抗菌:石榴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抑菌试验证实,石榴的醇浸出物及果皮水煎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作用最强,石榴皮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各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石榴皮煎剂还能抑制流感病毒; 2.收敛,涩肠:石榴味酸,含有生物碱、熊果酸等,有明显的收敛作用,能够涩肠止血,加之其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所以是治疗痢疾、泄泻、便血及遗精、脱肛等病症的良品; 3.驱虫杀虫:石榴皮以及石榴树根皮均含有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方案

病情凶险,必须及时抢救 (一) 降温止惊 可综合使用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惊厥不止者,可用地西泮0.3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最大剂量≤10mg/次)或用水合氯醛40—60mg/kg保留灌肠,或肌注苯巴比妥钠5mg/kg.次。 (二) 治疗循环衰竭 1、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2、改善微循环 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菪莨碱、酚托拉明、多巴胺或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3、其他 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抗休克,常用地塞米松0.2—0.5mg/(kg.次)静滴,每天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