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委阳位置图和作用 委阳的配伍疗法

委阳位置图和作用 委阳的配伍疗法

1、委阳穴配三焦俞穴、肾俞穴:治疗小便不利;

2、委阳穴配殷门穴、太白穴:治疗腰痛不可俯仰;

3、委阳穴配志室、中髎:治疗小便淋沥;

4、委阳穴配天池穴:治疗腋肿;

5、委阳穴配三焦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治疗乳糜尿。

阳辅的准确位置图 阳辅常用配伍疗法

偏头痛可配率谷,风池;目外眦痛可配太阳,丝竹空;咽喉肿痛可配廉泉,少商;胸胁痛可配支沟,阳陵泉;腋下肿痛可配极泉,丘墟,足临泣;下肢外侧痛可配环跳,阳陵泉;半身不遂可配环跳,足三里;瘰疬可配肩井,天井;疟疾可配大椎,间使,后溪。

委中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委中的穴位疗法

(1)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20次。

(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该委中穴,连做20—40次。

(3)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4)摩手至热,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本穴,连做30次。

功效:有助于治疗腰腹痛、头痛、恶风寒。

用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委中穴,注意艾灸时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可改善小便不利、腰背痛、遗尿。

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委中穴3—5分钟,隔天一次,治疗腰腿痛、下肢疼痛等。

(1)先让患者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

(2)消毒后拍打委中穴。委中在两筋中间,可看到有青筋暴起,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血流出来。

(3)直刺委中穴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注意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约1-5毫升,色浓紫者以转红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为血虚之体,可导致气随血脱。

委阳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委阳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段,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

取穴:俯卧位,先取腘窝正中的委中穴,向外一横指,按之酸痛明显处取穴。

艾灸肾俞的作用与好处 艾灸肾俞特效疗法

肾俞和委中,委阳配伍艾灸,作为生病辅助疗法使用,具体灸法先灸肾俞,再灸委中,最后灸委阳,在慢性肾病恢复期能够帮助稳定病情,减缓病情发展,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和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原理:当肾阳虚衰,或是膀胱气机不利的时候,身体里的水不能正常气化吸收,不能正常的变成尿液排出,就会出现身体浮肿或小便异常的症状,因此对于肾病的治疗,基本原则就是温肾阳,利膀胱,以肾俞,与膀胱经合穴委中,三焦下合穴委阳配伍,以加强治疗效果。

委阳的作用与好处 委阳穴常用配伍治疗

1.配膀胱俞,中极,三阴交,昆仑,调理三焦,疏利膀胱,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小便淋沥不尽,遗尿等。

2.配关元,交信,阴谷,列缺,清热泻火,利水 通淋,治疗水热互结,气化不利之癃闭,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水,大便不畅等。

3.配脾俞,肾俞,关元,太溪,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治疗脾肾阳虚之小便不利,癃闭等。

4.配肾俞,大肠俞,委中,三阴交,太白,健脾祛湿,舒筋通络,治疗寒湿腰痛,不可俯仰,下肢痿厥,麻木不仁等。

5.配阳陵泉,承山,昆仑,太溪,清热除湿,治疗湿热腿足拘挛疼痛。

6.配天池,少海,清利三焦郁滞,治疗三焦气机不畅之腋下肿痛。

冲阳的准确位置图 冲阳穴常用配伍疗法

胃腑疾患可配中脘,足三里;水肿可配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面目浮肿可配合谷,太阳,人中;足背肿痛,足趾屈伸不利可配足三里,八风。

委阳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膝部,腘横纹外侧端上,股二头肌肌腱的内侧缘。

快速取穴法:

1.俯卧位,稍屈膝,在大腿后面,即可显露明显的股二头肌肌腱;穴在股二头肌肌腱的内侧缘,按压有酸胀感。

2.俯卧位,先取委中,再旁开约1寸处。

委中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的中间取穴。

腰痛针灸部位 腰痛针灸的好处

肾脉贯脊,取肾俞可调益肾气,委中位居血络丰富之处,是放血疗法常用穴位,从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作用来说,委中对腰背一些疾病有佳效;腰阳关属督脉井穴,可祛风散寒,通利阳气;配伍穴中膈俞为血会可疏利膀胱经气,消络中瘀滞,腰肌劳损者宜之;灸命门可温补肾阳。

相关推荐

三阳络准确位置作用 三阳络配伍应用方法

配风池,大椎,散邪解热,治疗寒热无汗;配合谷治齿痛;耳聋配翳风,听会;暴喑配哑门,廉泉;手臂痛配曲池,肩髃穴。

小儿阳池准确位置作用 阳池常用配伍

1.配翳风,风池,耳门,角孙,合谷,侠溪,疏散少阳风热,治疗少阳风火之偏头痛,咽喉肿痛,口干等症。 2.配风门,天柱,大椎,以清热散寒,调和气血,治疗邪在少阳之寒热头痛。

会阳位置作用 会阳位置

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处。 快速取穴: 1.坐位或跪伏位,在骶部,于尾骨下端旁0.5寸处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2.坐位或跪伏位,在尾骨下端旁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阳池的准确位置 阳池穴常用配伍疗法

头面疾患可配翳风,太阳;疟疾可配大椎,外关;消渴可配胰俞,脾俞,胃俞,三阴交,照海;上肢痹痛可配曲池,外关;手腕疼痛无力可配阳溪,阳谷。

腰肌劳损按摩方法解 穴位按摩治疗腰肌劳损

取穴:合谷,少商,劳宫,委中等穴。 合谷穴是镇痛要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功效,和颊车,迎香穴配伍按摩可通经活络,止痛。 少商穴具有利湿开窍,清热解表的功效,长期坚持按摩有助于开窍通郁。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腰背部常出现酸痛情况的人按摩该穴位可以治疗腰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也有缓解治疗的作用。 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具有清心泻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功效,按摩该穴对热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治疗效果,也可振奋精神,缓解疲劳。

委中穴的主要功效

腰背委中求。委中,首见于《灵枢•本输》。委,曲之义,中,正中,中央。因穴在腘窝中央正中,委曲之处,须膝腘屈曲,委而取之,故名委中。别名,血郗,委中央,中郗,郗中,腿凹,屈膝内。定位: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简易取穴法:在腘窝横纹正中央,屈膝或俯卧取之。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膀胱经循行人身之背面,包括头、项、背、腰、臀及下肢后正中,是人身最长的经脉,共有67个穴位,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都分布在膀胱经上。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本,太阳膀胱主一身之表,是人身之藩篱,有卫外作用。委中穴

坐骨神经痛针灸哪里

坐骨神经痛针灸基本疗法 治法: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一般用泻法,也可以配合灸法或拔罐。 针灸处方: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 针灸方法:环跳,阳陵泉为每次必取穴位,环跳穴宜深刺,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一旦得气即可留针,阳陵泉也需深刺,以同样手法使针感达到足背。 针灸方义:病邪滞留于腰脊,臀部,腿部,所以选取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秩边,环跳,并可适当深刺夹脊穴使针感下传,以除深远邪痹,按照疼痛放散部位,分别选取殷门,委中,承山,阳

委中的准确位置

委中穴位于膝盖的后面,大腿与小腿交汇的腿弯弯处,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即是。 取穴:俯卧位或站位,在腘窝横纹上,左右两条大筋(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的中间,即腘窝横纹中点处,按压时有动脉搏动感处。

针刺委中注意事项 委中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凉血,解毒。配气海,曲泉,行间,迎香,涌泉,譩譆,针刺泻法,治疗血热鼻衄,齿衄;配曲池,解溪,风门,阿是穴,针刺泻法,治疗血热丹毒,疔疮;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针刺泻法,治疗热壅大肠之便血;配曲池,血海,针刺泻法,活血散风,治疗风热荨麻疹。 2.本穴舒筋强腰,活络止痛,为治疗腰痛要穴。配肾俞,腰阳关,大肠俞,阿是穴,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治疗寒湿腰痛;配命门,肾俞,腰阳关,志室,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治疗肾虚腰痛;配水沟,环跳,龈交,针刺泻法,龈交点刺出血,治疗气滞血瘀之跌仆闪挫腰痛,

腰间盘突出可以艾灸吗

可以,而且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从中医来讲,腰椎间盘突出首先是由于患者肝肾不足、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引起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会出现腰疼、下肢的疼痛,为艾灸是通过艾草的温热功能,加上在燃烧的时候释放的热量,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因此在腰部进行艾灸,能对腰部的经络阻滞,起到疏经、通络、缓解疼痛的效果。 艾灸方法 艾灸穴位:腰部阿是穴(痛点)、环跳穴、委中穴、肾俞穴、腰阳关穴 快速定位 1、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委中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膝盖背侧两肌腱之间。 3、腰阳关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