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水的制作工艺
泡泡水的制作工艺
(1)在铁锅内加入少量水,能盖住锅底即可。其次加入椰子油,加热搅拌,再将烧碱溶液徐徐注入,用木棒不停地搅拌。当锅内溶液出现大汽泡、小汽泡,最后变为淡黄色透明粘稠物时,撤火保温待用。
(2)在另—铁锅内加上水,水中放上一个瓷盆,将配方中其余的水溶液倒入瓷盆中,再将聚乙烯醇也加入其中,加热搅拌,直至聚乙烯醇完全溶化。
(3)将(2)加入(1)中,加热煮沸,不断搅拌,然后再加入甘油,搅匀,静置冷却,最后加入香料,搅拌均匀,待彻底冷却后,滤去其中的杂质沉淀物,装瓶即成。
果冻的制作工艺
1.果冻液的调制
果冻液的调制方法较简单,一般先浸泡明胶,然后隔水熔化,再加入所需要的配料,即混合成果冻液。果冻液的调制方法根据所用凝固原料的不同,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使用果冻粉或使用明胶。
(1)使用果冻粉调制果冻液使用果冻粉调制果冻液是最方便、最省时的方法。因为所有的凝固原料——果冻粉都已在工厂配制好并消毒,再经干燥处理包装上市。使用者只需按照产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及用量配比表使用即可,使用起来很方便。
(2)使用明胶调制果冻液使用明胶制作果冻是较常用的方法。常用明胶的商品名有白明胶、明胶片、结力粉、结力片、鱼胶粉等。实际使用时要参照不同原料使用说明来使用。如使用明胶片、结力片,需要先把结力片用凉水泡软,然后再调制。若使用结力粉,则要求先用少量的凉水浸透后再调制。
2.果冻液装模
果冻的成形与果冻的用料配方以及模具的使用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果冻大多依靠模具成形,其一般方法是:将已调配好的果冻混合液体装入各种类型的模子里,在低温环境中凝固,形成制品。
果冻的形状与模具的大小、形态以及冷却时间有关。一般来讲,果冻的成形不用大型的或结构复杂的模具。因为果冻内部的凝胶力不足以保持大型模具制作出的成品支撑力,如果加大原料的使用量,就必然降低成品应有的质量和口感,甚至不能食用。因此,在使用模具时,大多应用小的、简单的模具,以确保成品具有应有的造型和食用质量。果冻液装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
①果冻液倒人模具时,应避免起沫。如果有泡沫,应用干净的工具将泡沫撇出,否则冷却后影响成品的美观。
②制作果冻所用的水果丁使用前要沥干水分,以保证成品的品质。
③使用水果,尽量少用或不用含酸物质多的水果,如柠檬、鲜菠萝等,因其酸度过大会降低果冻的凝胶力,使成品弹性降低,必要时可将此类水果蒸煮几分钟使其蛋白酶失去活性后使用。
④果冻甜点是直接人口的食品,更需要保证模具的卫生。
3.果冻的定型
果冻的定型主要是通过冷却的方法形成的,但明胶的用量、定型的温度和时间与定型的质量有关。定型的一般方法是将调制好的果冻液体倒人模具中放人冰箱内冷却定型。定型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果冻配方中明胶用量多少。配方中明胶的用量越大,凝固定型的时间越短,但明胶的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使用过多,成品凝固过硬,不仅失去果冻应有的口感,而且也失去果冻应有的品质。一般情况下明胶的用量在3~6%左右冷却时间需要3~5小时。
果冻定型时的温度一般在0~4℃。一般来讲温度越低,果冻定型所需的时间越短,反之则长。但果冻定型时不宜放人温度在0℃以下的冰箱内,因为果冻内大部分原料为含水液体原料,若在0℃以下低温冷却,会使果冻结冰,失去果冻应有的品质。果冻在进入冰箱冷却定型时,应在其表面封一层保鲜膜,以防止和其他食品的味道相窜,影响自身的口味。
4.脱模与装饰
定型后的制品脱模时,要保持制品完整。因此将定型好的制品从冷藏箱内取出后,宜用温水在模具底部及四周稍烫一下再脱模。若用一次性果冻杯成形的果冻则勿需脱模。果冻的装饰根据需求而定,一般适宜用水果、巧克力插片、干果、泡沫鲜奶油等装饰[1] 。
普洱茶制作工艺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6.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7.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8.小金沱:圆形的沱茶,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2克。世界最小普洱茶。
9.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4]
泡泡水制作方法有哪些
泡泡水独家秘方大公开(转贴)不知道有没有人贴过,这是我最近在别的网站上看到的,我觉得可能对大家有用 第一次我配制的泡泡水,同时配制了两种,一种配方是使用了甘油、水、洗涤灵,比例是1:4:4,另外一种配方是甘油、胶水、水、洗涤灵,比例是1:1:4:4。通过实验比较,使用泡泡枪蘸着我配制的这两种泡泡水,吹出的泡泡都是又多又大,但是还是加胶水的泡泡更厚实些。 OK,可以确定,胶水是必须要加的了。 美中不足的是,泡泡的色彩不好,颜色很淡很浅。没有买来的泡泡水颜色好。 脑筋一转,想到了洗手液,我家的洗手液是有珠光色的。再次试验又是两种配方来对比,一种是加入甘油、胶水、水、洗涤灵、洗手液,比例是1:1:4:2:2,另外一种是不加甘油的,只有胶水、水、洗涤灵、洗手液,比例是1:4:2:2。 实验结果,加入了珠光色的洗手液后,泡泡的色彩绚丽起来了,跟买来的泡泡水一模一样了。同时我发现,不用加甘油也是完全可以的。 之后我又试验用带珠光色的洗发水代替洗手液,效果也一样好。 再再之后,我翻出了一盒一年前我家门口迪亚天天开业时我为了怀旧而买的海鸥牌洗发膏,这个也是带珠光的。哈哈,用这个洗发膏,效果更好呢。 那洗发膏因为没有洗发水用起来方便,只用过一次就闲置了。这下可好了,闲置一年的洗发膏正好派上了用场。最重要的是,海鸥牌洗发膏比伊卡璐洗发水便宜啊。 好了,总结一下我经过数次试验得出的最优泡泡水配方吧: 胶水、水、洗涤灵、洗手液,比例是1: 4: 2: 2 洗手液可以用洗发水洗发膏等代替,必须是带珠光的哦。 注意:千万不能使用洗衣粉,因为目前的洗衣粉几乎都是低泡的
麻花的制作工艺
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硷,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一块擀开后,将红糖和的面铺上,再擀 另
一块发酵面,铺在红糖面上面,这样成了二层酵面,一层糖面。 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摁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的小块。从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打开,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的一边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 花生油烧五成热,分批将坯子入油锅炸过,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尽油,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过蜜,浸透后,捞在盘里晾凉即可食。蜜麻花色泽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北京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最有名。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只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 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酥、脆的特点
香干的制作工艺
香干的生产工艺和豆腐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浇制时厚度较小,一般为5~6cm,压制时间为15~30 min,要求压制后香干的含水量在60%~65%,压制后按不同成品的要求切成豆腐白干胚子,即为成品。具体如下:
豆浆——煮浆及冷却——点脑——蹲脑——浇制——压制——出包——切块——成品
豆腐干含水率为豆腐的40%— 50%。其制作方法如下:
(1)备料。上等黄豆3公斤,精盐 600克,酱油250克,桂皮15克,姜丁25克,香葱15克,味精10克。
(2)磨浆。先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滤渣后备用。
(3)煮浆。将磨好的生豆浆上锅煮好后,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
(4)凝固。浆温降至8_0_-90℃时,即可用卤水点浆。点浆时应注意均匀一致,要勤搅,但要防止乱搅。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C左右时上包。
(5)划脑。上包前要把豆腐划碎,这样既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脑均匀地摊在包布上,制出的产品质量紧密,能避免厚薄不匀,空隙较多。
(6)上包。先将包布铺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香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可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要根据香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香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钟后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将500克精盐放人3公斤清水中搅匀,再把晾凉的香干置干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锅内,放人100克精盐、姜丁、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酱油、香葱、味精,制成卤水。
(8)煮干。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加入香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香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胎菊的制作工艺
采花
11月上旬(立冬后)开始采花,开采至花季结束,只有10天左右时间。第一次采摘的已开放成熟的花朵为头轮花,品质好;隔3~5天后,在采二轮花,品质稍次于头轮花。采花应一朵一朵地采,切忌捋采,勿采散花瓣,也不能带花蔕和碎叶。
蒸青
采回的鲜花应在竹匾内摊放20小时左右,使鲜花流失部分水分,产生轻度枯萎,第二天开始蒸青。蒸青所需工具:铁锅1只,直径约66cm;加高的锅盖1只,盖高不低于50cm;木三角架1只,高度约55cm,分成5格;竹筛10只,直径约 35cm,高5~6cm。装花蒸花:锅内放入约5kg水,用大火烧开,每次蒸花5筛,每筛内装入轻度枯萎的菊花约400g,把5只装花的筛分别放在这蒸架的格子内,盖上锅盖,大火烧水,蒸5分钟左右,揭开锅盖,移出蒸筛,被蒸透的花朵已粘结成饼状,把它倒在室外帘子上逐步晒干。若与连续雨天,需用烘笼炭火烘干,但产品香气低、质量差,还带有木炭异味。成品化的含水率为12%~2%,晒得太干则花瓣易断碎;干度不足,水分含量近18%时,存放数天后则会产生黑霉烂心,成为残次品。
豆腐的制作工艺
豆腐的原料是黄豆、绿豆、白豆、豌豆等豆类。先把豆去壳洗净,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一般榨浆可以榨两次,在榨完第一次后将袋口打开,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浮着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90~1 10℃之间,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点卤的方法可分为盐卤点卤和石膏点卤两种。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这里主要介绍石膏点卤的方法:先将焙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倒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不久之后,豆浆就会凝结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结后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浆,点卤时把磨好的石膏浆倒入豆浆搅拌。只是需要掌握好分量——需要豆腐老些则添加的石膏浆多此。若要制豆腐干,则须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
豆腐的制作工艺
豆腐的原料是黄豆、绿豆、白豆、豌豆等豆类。先把豆去壳洗净,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一般榨浆可以榨两次,在榨完第一次后将袋口打开,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浮着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90~1 10℃之间,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点卤的方法可分为盐卤点卤和石膏点卤两种。
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这里主要介绍石膏点卤的方法:先将焙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倒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不久之后,豆浆就会凝结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结后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浆,点卤时把磨好的石膏浆倒入豆浆搅拌。
只是需要掌握好分量——需要豆腐老些则添加的石膏浆多此。若要制豆腐干,则须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3] 。
白茶的制作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可以说是最自然的。其采用单芽为原来在经过独有的白茶工艺加工而成。
白茶制作工艺一:采摘。白茶不仅要根据气温采摘一芽一叶的初展鲜茶叶,还要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这四大采摘原则。
白茶制作工艺二:萎凋。在萎凋之前先将茶叶经过摊青,再经过室内自然萎凋及加温萎凋。最后七八成干时候两者都需要进行并筛。
白茶制作工艺三:烘干。白茶的烘干分为初烘(时间为十分钟,温度在100℃~120℃之间)、摊凉(摊凉十五分钟)、复烘(70℃低温长烘)这三种。
最后经过保存打包后,就流通到市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