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增生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骨质增生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骨质增生会引起瘫痪

许多中老年患者发现骨质增生时,很担心它可能引起瘫痪等,有些医务人员看到X光片上有骨质增生就诊断为增生性骨关节炎,还有一些药商为售相关药物夸大骨质增生的后果,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的自然现象,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患有骨质增生后不必紧张。增生的骨质一般不会导致病痛,没有必要进行手术将赘生物去除。 只有当骨赘直接压迫了神经、血管时,才需要将骨赘处理掉。目前,如若结合个人特点进行综合治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缓关节退变的目的,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复日常生活。

误区2、运动量越大越好

很多人认为爬山、爬楼梯等运动是预防骨质增生的好方法,其实最好的锻炼是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也可增进骨骼的营养,但患者需明确运动的目的要健康而非当健将,须科学掌握运动方法和运动量。

骨质增生患者运动原则是“要活动、少负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量过大、运动方法掌握不好会适得其反,如爬山、爬楼梯或蹲下起立等,会使关节承受的压力比平常高达4倍,反而对治疗不利。运动时或以运动后每分钟脉跳次数比运动前增加60%为度。运动时间可以安排在早上、下午、晚上,每次30 分钟至60分钟。

走出骨质增生四大误区

误区一:骨质增生是一种病,一定需要治疗。

人到了中老年,因为关节的韧带、关节囊松弛,稳定性差,这样在运动时易出现损伤,而骨质增生就是人体为了适应机体的这种衰老变化而产生的一种骨质的增生性改变。骨质增生后,骨关节的边缘增宽,关节的稳定性就增强,这对关节的运动是有帮助的。

而且,绝大多数人的骨质增生并不会引起不适的症状,只有当骨质增生呈尖刺样或鸟嘴样凸起,并且压迫到神经、血管或软组织时,才会产生不适症状。所以,骨质增生并不是一种病,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只有当骨刺压迫到神经、血管或软组织产生不适症状时才需要治疗。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一个人因为疼痛而去拍片,发现有骨质增生,他就想当然地自己就去买骨刺片一类的药吃,显然,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误区二:骨质增生不能补钙。

有这种错误观点的人,可能是这样认为的:就是因为钙多了才出现骨质增生,再补钙会使骨质增生更严重。大多数专家认为,中老年人出现关节韧带、关节囊松弛,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关节过多的异常活动造成骨膜下出血,这就动员了成骨细胞的活跃而形成骨质的增生。

可见,骨质增生和钙多钙少并没有直接关系,相反,有骨质增生的人大多数是中老年朋友,他们往往有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所以平时他们反而需要补充一定量的钙剂。

误区三:骨质增生的治疗是吃药把它“化”掉,或手术切除。

目前,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还没有使增生的骨质消失的药物,而真正需要进行手术切除骨质增生的病人,是非常少的,所以,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当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血管引起不适时,医生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内服外用药物、推拿或理疗的方法,帮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使人能够适应骨质增生的这种变化。通俗地悦,就是骨质增生依然存在,但治疗后疼痛麻木感消失,关节活动灵活,没有什么不适感,这就达到了治疗目的。

误区四:骨质增生的人不宜进行运动。

有骨质增生的人往往有这样的顾虑:越运动会越刺激骨质增生的产生,所以不宜进行任何运动。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其实,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上佳方法。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促使骨骼的新陈代谢。

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必要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间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因此,骨质增生康复的方法在于适当的运动,其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增生部位的疼痛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劳动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增生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乳腺增生通过长期口服药物就可治愈

乳腺增生是慢性的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的一组疾病或疾病过程。针对增生的肿块及疼痛可进行药物治疗。但乳腺增生又是一种心源性疾病,很多心理疾患如焦虑、抑郁等都会引起。如果没有去除心理影响,仅仅是药物治疗也是没有用的。

误区二:乳腺X线检查越多越好

乳腺X线检查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方法,但不必要在短时间内反复检查,尤其是青春期、妊娠哺乳期的乳腺对X线敏感,过度暴露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值得注意。40岁以上一般一年一次检查即可。

误区三:乳腺增生不用治,完全可以自愈

专家观点:正常乳腺上皮向恶性转化有一个过程,即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乳腺疾病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疾病三类,良性的有增生性疾病、纤维瘤、囊肿、脂肪瘤、乳头状瘤等;交界性为叶状囊肉瘤;恶性有淋巴瘤、乳腺癌、乳腺转移癌等。如果增生听之任之,良性疾病也会恶变。再加上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晚婚少育、精神紧张、压力等等因素的增加促使乳腺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误区四:乳腺增生不会变为癌

总体而言,乳腺增生为良性疾病,患者不必太紧张,但也不能高枕无忧。乳腺增生的病因不去除,乳腺管和乳腺上皮长期受刺激后有可能引起不典型增生,就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因而,乳腺增生需医院随访。

误区五:穿刺活检会促使乳腺增生恶变与肿瘤转移

事实上穿刺活检是快速、方便、准确的判断疾病性质的方法,不会引起转移或良性肿决恶变。英国一项十万例的调查没有发现一例是由穿刺活检引起的恶变、转移。况且一旦快速确定疾病性质后尤其是肿瘤,其随后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也让肿瘤无喘息之机,给病人带来生存益处;相反不及时诊断,不了解疾病性质,治疗不及时,反而会导致肿瘤的转移与复发。

误区六:乳腺增生治不好,等生孩子或绝经后自然就好了

专家观点:乳腺增生反复发作是因为治疗不彻底,服药疗程不足,乳痛好转就停药,以至于耽误了增生的治疗。妊娠期随着乳房增大,激素水平提高,乳腺增生会加重,断奶后又要经历一个激素水平变化的过程,这些对乳房小叶和乳腺管来讲都是一个刺激。所以说生孩子后乳腺增生会痊愈是完全错误的。

走出骨质增生的6个认知误区

骨刺又叫,是正常的骨头多长出来的一部分,是骨骼发生退行性变的一种病症,常发生于关节部位,如颈椎、腰椎、膝关节等。目前许多人对于骨刺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影响了疾病的治疗,需要广大患者多多注意。

误区1、骨刺是种病 一定要治疗

人体关节从30岁就开始退变了。即使在X线片上已有了明显改变,也不一定需要治疗。因为这是一个自然衰老的过程,属于自然生理现象。只要无任何临床症状,病人也无丝毫痛楚。这种情况下的骨刺还不能称为病,是不需要治疗的。除非当骨质增生发展到压迫重要组织,发展为骨质增生症时,才需要用治疗手段来解决。

误区2、骨刺是老年人才有的毛病

骨刺最容易发生于老年人和重体力劳动者,有人统计,45~60岁的人发生率为74%,80岁以上者发生率为90%,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但年轻人身上也有骨刺,主要原因是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可引起这些关节损伤,如芭蕾舞演员的跖趾关节、纺织工人的手关节。若本身存在着关节解剖学异常,如膝内外翻等,且从事引起下肢紧张的较大运动,则可加速骨刺发生。

误区3、骨刺越大关节肿痛越厉害

临床上常可看到有些患者双膝都长了骨刺,一侧骨刺很大,疼痛却很轻,甚至毫无疼痛;另一侧骨刺虽小,却疼得厉害。这是因为大骨刺并没有在骨刺周围引发无菌性炎症,而小骨刺却引发了。所以骨刺的大小与疼痛的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误区4、多锻炼就不长骨刺

这种认识只讲对了一半。有实验表明,长期超负荷运动或劳作,不仅可加重关节面的磨损,而且还对关节产生高应力,刺激骨的再塑形,促使骨刺形成和软骨下骨硬化加快,加重软骨的退变。而另一方面,适当、正确的运动和劳动方式却可以预防或治疗骨质增生症。因此,运动是一把双刃剑。

误区5、吃药能软化消除骨刺

骨刺成分和正常骨组织一样,有些吹嘘能溶解或除掉骨刺的所谓特效药,纯属子虚乌有。骨刺虽无法消除,但炎症却是可以消退的。只要消除了炎症,也就解除了疼痛。因此,治疗骨质增生的关键不是消除骨刺,是在于是否能消除由于骨刺引起的炎症。

误区6、手术治疗胜过保守治疗

手术虽可切除骨刺,但应仅限于极少数压迫神经、血管、脊髓,造成严重功能障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骨刺。因为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外伤,对一些病人会造成无菌性炎症,甚至刺激骨质增生得更快。高达40%的病人,在15年之后会复发骨刺。所以,手术切除并不一定能断根。

关于骨质增生的小知识

(1)骨质增生的本质是什么?

骨质增生的本质是人体骨骼的一种“衰老”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的脊柱和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的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使脊柱和关节的平衡遭到破坏,出现脊柱和关节的不稳定。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恢复新的平衡状态,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积,减少骨骼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使脊柱或关节更加稳定。可以说,骨质增生现象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机体的一种本能。只是有时骨质增生造成了疼痛、肿胀、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使人感到“不舒服”时,人们才把骨质增生作为疾病来看待。

(2) 骨质增生与临床症状有什么联系?

绝大多数患者的骨质增生并无临床表现,患者只是在体检或就诊时偶然发现存在骨质增生。只有当骨质增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增生的骨质比较大,增生的骨质累及了神经和血管以及骨质增生造成了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时,腰椎康组合才产生临床症状。所以,我们说,骨质增生的存在与临床症状的产生不是平行的关系。

(3)骨质增生会无限制的发展吗?

虽然骨质增生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骨质增生的程度是有限度的,不会无限制的发展下去。我们知道,骨质增生是机体恢复新的平衡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新的平衡建立,脊柱或关节重新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骨质增生自然会停止。

得骨质增生不疼还用治疗吗

一般来说,人到了中年以后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骨质增生、骨刺的现象,即使平时没有明显的感觉,拍片检查时也会发现增生的现象,因为并未引起疼痛,所以可以不予理会。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检查出骨质增生,却并没有明显感觉的原因。而对于增生引起的疼痛患者,则需要及时问诊治疗,防止影响关节活动,造成生活不便。

很多骨质增生患者听到社会上有卖去骨刺的药,想买来试试。其实这都是商家的吹嘘而已。如果你了解了骨刺的发病原理就会明白,骨刺是去除不了的,只要消除炎症,患者不产生关节疼痛,骨刺让他长着也没关系。不少患者在治疗骨刺方面存在认识误区,耗费金钱不说,还耽误病情。

骨刺的治疗最好到正规的骨科医院,进行诊断检查后,听从医生的建议,做好相关的治疗,科学治疗骨刺引起的无菌性炎症,这样才能再根本上解决骨刺疼痛的难题,而不要患有骨刺,盲目治疗。

膝关节疼痛千万不能忍

我国5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4常年忍受着膝关节疼痛,许多人认为这与年龄有关,其实大多数疼痛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所致,只所以出现这种原因是因患者对膝关节炎认识存在误区。

据了解,73岁的周先生,3年前曾出现过膝关节间歇性胀痛,当时他以为是运动太多造成的,结果没过多久,膝关节又痛起来,而且慢慢加重,最后出现上下楼梯都困难,更无法完成下蹲的动作。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左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伴积液。

据同康骨科医院主治医师张涌介绍,膝退行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骨病,是由于体内关节软骨修复功能下降,关节软骨破损脱落,发生硬性摩擦引起的。

常见症状为关节僵硬、不灵活,尤其休息后开始活动时,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有骨摩擦音,上下楼梯吃力,下蹲困难,并有骨质增生形成,严重者出现关节强直、变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方法为口服药物、理疗针灸、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膝关节镜、手术治疗,但这些都有见效慢、易复发、创面大、费用高等弊端。

骨质疏松存在8大误区

误区1 补钙等于治疗骨松

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误区2 喝骨头汤能防止骨松

很多老人都认为喝骨头汤就能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两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因此,用肉骨头汤补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曾龙驿说:"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所以,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3 骨松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误区4 老了才治疗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5 靠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像少运动的人、围绝经期女性、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

误区7 骨松治疗不需要看专科

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8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骨质增生的治疗误区

骨质增生是一种骨科疾病,在目前,对于骨质增生的认识上,还有治疗上,广大群众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毕竟不是医学专业的,所以了解得也不多。但是误区方面,还是有必要要纠正一下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到底存在着哪些误区呢?

1、常有骨质增生症患者说,“骨刺刺得好痛啊!”骨科专家表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骨刺生长于人的软骨组织中,它不会直接刺激你的肌肉,造成疼痛。疼痛的出现是因为骨质增生压迫神经等情况下出现的。

这种情况下的骨质增生就要治疗了。这也是骨质增生的治疗误区。

2、治疗可以把骨刺“剔掉”。出现骨质增生症而采取医疗手段去治疗它,不是为了“剔掉”或“卸掉”骨刺。骨科专家解释,骨刺有时对人体还有正面作用,治疗的目的就是限制骨刺的破坏,让它更好地为人体服务。

3、骨刺是种病一定要治疗。人体关节从30岁开始就开始退变了。即使在X线片上已有了明显改变,也不一定需要治疗。因为这是一个自然衰老的过程,属于生理自然现象。

只要无任何临床症状,病人也无丝毫痛楚。这种情况下的骨刺还不能称为病,是不需要治疗的。除非当骨质增生发展到压迫重要组织,发展为骨质增生症时,才需要用治疗手段来解决。这是骨质增生的治疗误区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关于骨质增生的一些误区做出了详细的剖析。骨质增生也就是骨刺,在治疗方面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的,因为有些骨刺是不需要治疗的,有些骨刺还是一定要治疗的。至于到底怎样治疗,还有治疗效果,还是要咨询医生才行。

骨刺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补钙会诱发、加剧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需要补钙吗?相信,没有专门了解其相关知识的网友,都不知道需要不需要补钙!

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说:“不能补钙、喝骨头汤,因为会促进骨骼的生长,容易得骨质增生”。

正确观点:骨质增生需要适当补钙

骨质增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体内缺钙所致,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补钙,有可能还会引发骨质疏松。

饮食中钙不足、雌激素缺乏、室外活动减少等因素,均会使体内血钙含量下降,而使血清甲状旁腺素含量增加,降钙素含量也增加。甲状旁腺素可促进骨质溶解 ,骨钙入血,使血钙增高,从而加重骨质疏松。

降钙素则促进成骨活动,加速新骨形成 ,但由于新骨形成常局限在关节部位 ,且这种代偿性骨质增生远不能填补骨质丢失,所以使得体内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现象共同存在。”

误区二:骨质增生需要切除

有一些病人查出自己有骨质增生,虽然并没有产生其他症状,就会担心骨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生长,就想做手术进行切除。

正确观点:单纯性骨质增生不需要切除。

骨质增生在人体内不会无限发展,骨质增生如果没有引发其他的症状,就不要担心。

单纯性骨质增生没有引发其他后果的话,可以维持人体的平衡。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软骨逐渐退化,细胞的弹性减小,骨关节在不知不觉中被磨损,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关节软骨,在没有特别血管供给营养时很难修复,于是就生长出代偿性软骨增长,即为骨质增生的前身。时间久了,增生的软骨又被钙化,形成骨质增生。

除非骨质增生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椎体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小关节内聚, 引起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脊髓,造成走路不稳,瘫痪、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才切除。

误区三:使用消骨贴可消除骨质增生

治疗骨质增生的小广告满天飞,他们打着“民间的药方”旗号,宣传声称把消骨贴贴在骨质增生的地方就可以把多余的骨头消除,有一些患者会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购买。

正确观点:骨质增生不能消除

所谓的消骨贴是骗人的,试一下,骨质增生能够消失的话,正常的骨骼也会消失,所以不要相信小广告和非正规医院、医生的宣传。

治疗骨质增生要到正规医院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有许多,例如中药、针灸、火罐、推拿、微创等,虽然以上的手段并不能消除骨质增生,但是这些治疗手段是有效的。

年轻人为什么容易患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因为软骨受到了外部的压力而造成了破环,结果产生疼痛的一种疾病。骨质增生现在出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是现在骨质增生的发病情况渐渐的趋向于年轻化。

关节部分过度运动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长期面对电脑紧张工作,保持同一姿势很长时间;女性朋友长期穿高跟鞋、仰睡时枕头过高或长期趴着睡;青少年不在意坐立的姿势是否正确,加上长期摄取的含钙食物又少,造成颈部酸痛,这些都是导致骨质增生的原因。

人未老骨先老

骨质增生多发于中老年人,教师、会计、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发病率高,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运动和劳动多,关节磨损重,使关节产生退行性改变。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人们长期面对电脑紧张工作,保持同一姿势时间很长,容易导致颈椎骨质增生症。并且长期穿高跟鞋、仰睡时枕头过高或长期趴着睡,也容易引起脊椎骨质增生。

体重超标

体重超标就加重了机体负重关节的负担,使得关节软骨过度受损、受累,引起骨质增生。同时,在体重增加的同时,膝关节的肌肉、韧带等维持关节稳定的软组织并不会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减弱,在活动时关节易发生拉伤、扭伤等,这些都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因素。

我们要正视这些误区,在误区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来对待颈椎病。如果有一天不幸患上了颈椎病,我们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在医生的帮助下知道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按照这个方案好好的治疗自己。

颈椎骨刺很严重吗

老年人颈椎长骨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有人统计,40岁以上的人群60%有颈椎骨质增生,到 60岁几乎100%有骨质增生。有了 骨刺,既可以发生症状,也有稳定的作用,这与骨质增生的部位有关,关键在于是否压迫或刺激了脊髓、血管或韧带。当然,向前增生的骨刺也可以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

临床上要消除2个误区:一是防止将颈椎长骨刺等同于颈椎病。颈椎长骨刺可以说是一种维持颈椎稳定的反应。出现颈椎长 骨刺并不一定产生颈椎病的表现。二是对颈椎X线等摄片中看到的骨质增生不以为然,认为“骨质增生很普遍,也没有很有效的防治方法,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其实椎动脉型颈椎病,就是由于钩椎关节等颈椎小关节处的骨质增生等原因造成了对椎动脉压迫而引发该型颈椎病的。后纵韧带、黄韧带骨化都可以骨化,直接压迫脊 髓和神经根,产生严重的后果。

相关推荐

骨质增生是不是骨刺,什么区别

很多人容易把骨质增生与骨刺搞混,以为它们是一种病,那么骨质增生是不是骨刺呢?其它他们之间是区别的。下面为您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骨质增生是骨形态异常的表现,而骨刺则是骨质增生的表现之一。骨刺就是骨质增生,但骨质增生的表现形态不一定都是骨刺。 人们在观察骨骼的X线片时,常可见到在某些骨头的边缘出现带尖的骨突起,也常听到医务人员提到骨刺这个名词。因为这些突起的结构是骨质增生形成的,形态像刺,所以称为骨刺。骨质增生除了表现为刺的形态以外,还由于存在的部位和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表现为圆形、波浪形、梭形和不规则形等

骨质增生的原因

1、骨质增生的组织学原因:早期软骨表面碎裂、软骨细胞增生、软骨面纵向裂开、结晶沉积,同时存在着软骨修复、骨赘增生;晚期出现软骨的彻底破坏,表现为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及软骨下局灶性骨坏死。 2、骨质增生的生物力学原因:关节软骨的可伸张性、抗压力、抗剪切力及软骨通透性降低。软骨水分增加,过度肿胀,软骨下骨硬化。 3、骨质增生的营养学原因: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钙,是应力反应的结果。 4、骨质增生的病理学原因:不规则的软骨损害,在负重区域的软骨下骨硬化、囊肿,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5、

骨质增生患者需要补钙吗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虽然是完全不同的病变,但二者的发病却都是钙缺乏所致,所以在临床上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5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含量也增加。 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的后果是破骨活跃,骨吸收增加,使得骨超量脱钙。骨骼中的钙游离到血中,其结果一方面骨质疏松加剧,另一方面血钙含量增高。而降钙素的增加则加速新骨的形成,这种代偿性新骨的形成往往是在骨关节的边缘长成骨刺,这就是骨质增生的发病机理。可见,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钙丢失引起的一对孪生病。 所以,患了骨质疏松要补钙,患了骨质增

得了骨质增生后还能补钙么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是老年人机体退变的表现之一,组织局部应力增高或骨强度下降导致的骨骼局部增生,很多情况下的骨质增生利于维持机体关节的稳定性,但是如果增生的部位压迫了血管、神经则需要进行治疗。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多同时存在,补钙可预防骨质疏松,提高骨密度和骨强度,同时可以间接防治骨质增生

引起骨质增生的原因

在骨科疾病当中,以骨质增生发病率最高,特别是一些中老人群,疾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是很多患者并不知道骨质增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所以在治疗后又出现了复发的症状,所以多了解一些骨质增生的病因,对健康是非常益的。 1、骨质增生患者可出现不规则的软骨损害,在负重区域的软骨下骨硬化、囊肿,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因此,这是属于导致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 2、早期骨质增生患者会软骨表面碎裂、软骨细胞增生、软骨面纵向裂开、结晶沉积,同时存在着软骨修复、骨赘增生;晚期骨质增生患者会出

骨质增生哪些症状表现

1、骨质增生存在先于骨质增生的症状外现 绝大多数患者的骨质增生并无临床表现,只是在体检或就诊时偶然发现存在骨质增生。只骨质增生发展到一定程度,生长的骨质比较大,生的骨质累及了神经和血管以及骨质增生造成了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时,产生临床症状。也就是说骨质增生存在与临床症状的产生不是平行的关系。 医学上骨质增生是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以及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统称,因此骨质增生症状表现所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三类骨质增生的症状表现。 2、明显危害颈椎健康,影响幸福生活 临床表现:颈项部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

骨质增生患者不需要补钙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虽然是完全不同的病变,但二者的发病却都是钙缺乏所致,所以在临床上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往往是同时存在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含量也增加。 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的后果是破骨活跃,骨吸收增加,使得骨超量脱钙。骨骼中的钙游离到血中,其结果一方面骨质疏松加剧,另一方面血钙含量增高。而降钙素的增加则加速新骨的形成,这种代偿性新骨的形成往往是在骨关节的边缘长成骨刺,这就是骨质增生的发病机理。可见,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钙丢失引起的一对孪生病。 所以,患了骨质疏松要补钙,患了骨质增生

骨刺和骨质增生是一样的吗

骨刺和骨质增生的区别是什么?难道骨刺和骨质增生的情况是一样的吗?相信大家对于这个问题都是比较感兴趣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咨询了相关的专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对于骨刺和骨质增生的区别是怎么说的。 专家指出,很多人把骨质增生和骨刺混为一谈,认为骨质增生就是长骨刺,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形态异常的表现,但是骨刺则是骨质增生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骨刺和骨质增生的区别。骨刺就是骨质增生,但是骨质增生并不单纯就是指长骨刺。老年人在行骨骼的X线片检查时,常常可以看到在某些骨头的边缘出现带尖的骨突起

颈椎骨刺很严重吗?

颈椎骨质增生也就是常说的长骨刺,医学上也称为骨赘。通过对动物颈椎病实验模型的动态摄片和病理切片观察,发现随着椎间盘通变加重,椎体连接失稳,刺激软骨组织细胞增殖并向椎体边缘凸出,形成骨赘。椎间隙狭窄,韧带损伤引起血肿钙化,小关节过度磨损等,也可以引起骨质增生,颈5、颈6椎体是好发部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科于杰 老年人颈椎长骨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人统计,40岁以上的人群60%颈椎骨质增生,到 60岁几乎100%骨质增生了 骨刺,既可以发生症状,也稳定的作用,这与骨质增生的部位关,关

治疗前列腺增生存在哪些误区

1、许多患者认为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正常现象,无需治疗。一般情况下如果增生较轻微,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以不治疗。但如果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不积极治疗将会使症状进行性加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2、很多患者认为长期服用口服药物就能控制,无需检查。对于前列腺增生早期确实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服药的指征是症状稳定,无明显进展。即便如此,还是应该定期检查,包括血液前列腺癌的特异抗体指标PSA、FPSA等,因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的表现非常相似,而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对前列腺癌患者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