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营养素缺乏病有哪些
常见营养素缺乏病有哪些
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有: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2缺乏病、维生素PP缺乏病、维生素C缺乏病、营养不良性贫血、碘缺乏病及其他营养缺乏病等。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四个普遍性营养问题,即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碘缺乏和铁缺乏。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四大营养问题。
维生素与维生素缺乏病
本世纪医学证实,维生素是一种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必需由食物来供给,若缺乏不同的维生素就会发生不同的疾病,这类疾病统称为维生素缺乏病。
早在唐代,我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就观察到维生素缺乏病的存在,并提出用猪肝治雀目(即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坏血病就是因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早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即曾描述过坏血病,但未将其与饮食联系起来。1747年,一位英国医生林德(图2)在海军服役期间,船员中有人得了坏血病。他在前人经验基础上,认为坏血病可能与饮食有关。于是,他在船上进行实验,他将12名症状相似的坏血病患者分为6组,除全部给与同样基本饮食外,每组添加不同的食品,发现添加柠檬、柑橘类水果一组的疗效最明显,其次是苹果汁组。这是最早进行的临床对照试验。1928年,森特·哲尔吉(图3)分离出维生素C,并对其生理作用进行研究,因此而获193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1933年,霍尔恩(WN Haworth)与瑞士化学家卡勒(karrer)一起人工合成了维生素C,两人因对维生素的出色研究而同获193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图4)。卡勒(图5)是研究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的先驱之一,他除了与霍尔恩一起合成了维生素C外,1934年还与库恩合成维生素B2,1937年与库恩合成维生素A,1938年合成维生素E,1939年又分离出维生素K1。1886年,荷兰病理学家艾克曼(图6)到雅加达去研究当地流行的脚气病。他进行了用精、糙米分别喂养小鸡的实验。他给一组小鸡喂精米,另外一组喂糙米。几周后,前者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脚气病),后者安然无恙。后者改喂糙米,多发性神经炎逐渐消失。实验证明,脚气病并非由细菌引起,而是食物中缺乏某种微量物质。1912年,日本生物化学家铃木梅太郎(图7)从米糠中提取出硫胺素,后来被命名为维生素B1,即艾克曼曾预言能防治脚气病的食物中微量物质。维生素D有抗儿童佝偻病的作用。1916年,从鳕鱼的肝脏中分离出维生素D。后证实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以D3更重要。紫外线照射人或动物皮肤可将维生素D3原转化为D3。通过强化牛奶中的维生素A、D可减少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营养不良造成的后果
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造成哪些危害
1、长期营养的人容易贫血,这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危害。
2、多种维生素缺乏,尤以脂溶性维生素A、D缺乏最常见。
3、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各种疖子等。
4、营养不良还容易造成低血糖,血糖严重低下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5、小孩儿可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
营养不良的危害
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
因为缺乏充足的营养素以维护健康身体功能,营养不良经常发生在贫困地区。然而不适当的节食、暴饮暴食或缺乏平衡的饮食而造成的营养不良。
常见的营养不良分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及微量养分营养不良。前者显示出身体内能量和蛋白质的可利用量或吸收量不足。微量养分营养不良显示出一些必需营养素的可利用量不足,例如身体内少量而不可或缺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养分缺乏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削弱身体的正常功能。缺乏微量养分如维生素A,会降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缺乏铁、碘、维生素A的广泛流行,意指对公共卫生的严重挑战。一长串的痛苦症状,范围从阻碍成长,智力和各种认知能力降低、交际能力降低、领导和果断能力降低、活力和能量降低、肌肉成长和力量的降低,以及更加恶劣的健康等,全部直接地涉及营养缺乏。而且,虽然罕见,营养不良会使皮肤出现黑斑点。
营养缺乏源自生活习惯
1、不良的膳食习惯 如不合理的烹调使营养素大量破坏或丢失,或因偏食、挑食、禁食、忌食等原因使营养素的摄入量减少从而造成机体营养素缺乏。
2、过多食用精制白米,白面 由于粮谷类的过分加工,使食物中的硫胺素(维生素B1)损失90%,核黄素(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PP)和铁的含量损失70%~85%。这些营养素在麸皮与胚芽中分布较多。
3、在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副食品食入较少,单纯或主要以主食提供热能与各种营养素,往往造成营养缺乏病的发生。
什么是脚气病呢
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病又称脚气病,是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病之一。若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称干性脚气病,以心力衰竭表现为主则称湿性脚气病。前者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时呈跨阈步态等。后者表现为软弱、疲劳、心悸、气急等。
引起原因:
1.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婴儿常见病因是母亲饮食缺乏维生素B1,较大小儿饮食长期以精制米为主食,不及时加粗米,或煮饭时丢弃米汤;或切碎蔬菜浸泡过久,煮豆类加碱过多,长期摄取大量碳水化物为主食而缺乏肉食及豆制品等引发的不均衡膳食都可造成维生素B1缺乏。
2.慢性疾病问题
小儿患呕吐,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症可降低硫胺素在十二指肠及小肠的吸收;多种慢性疾病如厌食会使硫胺素摄入减少;肝功能有损害时干扰硫胺素在体内的利用。
3.代谢问题
代谢旺盛,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或高温,剧烈运动,孕妇,授乳等条件下皆可增加体内对硫胺素的需求。
什么是营养缺乏病
营养缺病乏主要是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代谢障碍,需求量增加或消耗过多等因素导致营养素缺乏引起的一类疾病。儿童时期,由于生长发育快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比成人相对要高;另一方面,由于孩子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消化吸收能力差、抗病能力弱,容易患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造成营养素消化吸收不良或营养丢失,所以孩子更加需要注意合理膳食,否则极易发生营养缺乏病。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0年报告,我国两岁以上儿童生长发育滞缓率为41%,说明我国现阶段虽然部分地区有营养过剩问题,但就全国而言,营养缺乏仍是重要问题。
一般将营养缺乏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营养缺乏病 由于膳食中营养缺乏或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营养障碍性疾病称为原发性营养缺乏病。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干眼病等都是原发性营养缺乏病,只要补充足够的相应营养素即可痊愈。
2.继发性营养缺乏病 由于体内体外的各种原因妨碍营养素的吸收与利用,或因病理、生理需要量增多而不能及时供应,或因某种原因使营养素在体内的破坏和排泄过多而造成的营养缺乏病称为继发性营养缺乏病。婴幼儿时期容易出现的钙、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就属于这种类型。
皮肤病的饮食
食物与人体皮肤的健康也是休戚相关的。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可导致某些疾病已不是鲜为人知。但是营养素的缺乏促使某些皮肤病的发生仍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皮肤病有很多种:如各种皮炎、湿疹等,这些病都于营养素缺乏相关。
凡与营养缺乏有关的皮肤病患者,一定要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如以皮炎、消化道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糙皮病患者,一定要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多吃水果蔬菜及杂粮。
儿童营养不良分类
①原发性营养缺乏病。由膳食中的营养素不足造成;
②继发性营养缺乏病。原因较多包括: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障碍;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机体排泄营养素增多;体内营养素分解加剧等。其中以营养素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为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人才原因尤其经过是机体处于生长发育、妊娠、授乳和同时疾病状态时对营养素的需求增加若营养素的摄取不足更易造成营养不良。
当前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病等奖主要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单纯性甲状腺肿、钙缺乏症、锌缺乏症、干眼病、佝偻病、脚气病、维生素B缺乏症、癞皮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其中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单纯性甲状腺肿和干眼病,被称为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
补充维生素需知己知彼
【认识维生素产品】
维生素产品主要分为治疗用的药品和保健品类的营养补充剂两大类。是否要服用维生素产品的问题就和经常谈到的是否要使用其他营养补充剂或保健产品的问题一样。
维生素药品,是用来治疗和预防维生素缺乏病的一种药品;而维生素补充剂则是用来弥补由于饮食不当或短期营养素供给不足的一类功能性产品,它本身没有治疗和预防维生素缺乏病的作用,但是它具有改善维生素缺乏症状的功效。
知道了以上两类产品的定位,家长们就应该对他们的使用时机有了初步了解。也就是说,临床被确诊为维生素缺乏病或者为了预防维生素缺乏,就可以使用维生素药品;如果是为了改善不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症状或者是为了保健、提高机体相关维生素的储备量等考虑的话,就可以补充维生素补充剂了。
维生素与维生素缺乏病
本世纪医学证实,维生素是一种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必需由食物来供给,若缺乏不同的维生素就会发生不同的疾病,这类疾病统称为维生素缺乏病。
早在唐代,我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图1)就观察到维生素缺乏病的存在,并提出用猪肝治雀目(即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坏血病就是因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早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即曾描述过坏血病,但未将其与饮食联系起来。1747年,一位英国医生林德(图2)在海军服役期间,船员中有人得了坏血病。他在前人经验基础上,认为坏血病可能与饮食有关。于是,他在船上进行实验,他将12名症状相似的坏血病患者分为6组,除全部给与同样基本饮食外,每组添加不同的食品,发现添加柠檬、柑橘类水果一组的疗效最明显,其次是苹果汁组。这是最早进行的临床对照试验。1928年,森特·哲尔吉(图3)分离出维生素C,并对其生理作用进行研究,因此而获193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1933年,霍尔恩(WN Haworth)与瑞士化学家卡勒(karrer)一起人工合成了维生素C,两人因对维生素的出色研究而同获193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图4)。卡勒(图5)是研究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的先驱之一,他除了与霍尔恩一起合成了维生素C外,1934年还与库恩合成维生素B2,1937年与库恩合成维生素A,1938年合成维生素E,1939年又分离出维生素K1。1886年,荷兰病理学家艾克曼(图6)到雅加达去研究当地流行的脚气病。他进行了用精、糙米分别喂养小鸡的实验。他给一组小鸡喂精米,另外一组喂糙米。几周后,前者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脚气病),后者安然无恙。后者改喂糙米,多发性神经炎逐渐消失。实验证明,脚气病并非由细菌引起,而是食物中缺乏某种微量物质。
1912年,日本生物化学家铃木梅太郎(图7)从米糠中提取出硫胺素,后来被命名为维生素B1,即艾克曼曾预言能防治脚气病的食物中微量物质。维生素D有抗儿童佝偻病的作用。1916年,从鳕鱼的肝脏中分离出维生素D。后证实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以D3更重要。紫外线照射人或动物皮肤可将维生素D3原转化为D3。通过强化牛奶中的维生素A、D可减少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营养不良可能会造成哪些危害
1、长期营养的人容易贫血,这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危害。
2、多种维生素缺乏,尤以脂溶性维生素A、D缺乏最常见。
3、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各种疖子等。
4、营养不良还容易造成低血糖,血糖严重低下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5、小孩儿可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
营养不良的危害
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
因为缺乏充足的营养素以维护健康身体功能,营养不良经常发生在贫困地区。然而不适当的节食、暴饮暴食或缺乏平衡的饮食而造成的营养不良。
常见的营养不良分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及微量养分营养不良。前者显示出身体内能量和蛋白质的可利用量或吸收量不足。微量养分营养不良显示出一些必需营养素的可利用量不足,例如身体内少量而不可或缺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养分缺乏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削弱身体的正常功能。缺乏微量养分如维生素A,会降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缺乏铁、碘、维生素A的广泛流行,意指对公共卫生的严重挑战。一长串的痛苦症状,范围从阻碍成长,智力和各种认知能力降低、交际能力降低、领导和果断能力降低、活力和能量降低、肌肉成长和力量的降低,以及更加恶劣的健康等,全部直接地涉及营养缺乏。而且,虽然罕见,营养不良会使皮肤出现黑斑点。
营养不均衡对孩子的影响
过去一提到营养不良,人们往往会联想起那些面黄肌瘦、难民模样的人。实际上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营养缺乏会导致营养缺乏病,而营养过剩会导致营养过剩性疾病。譬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干眼病就是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四大营养缺乏病。此外,我国目前钙、 维生素D 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维生素B1 缺乏引起的脚气病、锌缺乏引起的厌食症也比较常见。总之,各种营养素的缺乏都可产生相应的缺乏病。
营养不均衡可产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在现代食物富足的年代,往往只有长期的营养不均衡会造成营养不良。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我国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素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需要全面均衡的营养,而自然界所有的单一食物除了母乳外,都不能满足儿童全部的营养需要,如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牛奶是蛋白质和钙的优质来源。生活中不吃或少吃这些食物,就有可能造成某些营养素缺乏。当前许多家长忽视控制儿童的饮食倾向,孩子爱吃什么就给什么,纵容儿童偏食、挑食、吃过多零食等不良习惯,使儿童膳食结构失衡,最终导致营养素缺乏。
儿童期是体格和智力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素缺乏会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损害:蛋白质的摄入不足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影响儿童骨骼牙齿的发育,甚至导致佝偻病;铁摄入量不足或利用不良除了会出现贫血外,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有研究显示: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其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要低9个评分点;锌缺乏可引起儿童食欲减退、免疫功能降低、伤口愈合不良;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儿童体格发育迟缓,适应能力下降。
一般认为当儿童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均值20%以上者即为肥胖。3~6岁儿童因为食欲好,喜欢吃甜食,容易出现肥胖。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的肥胖发生率已达8.1%,而且还在日益增多。与15年前相比较,城市男孩的肥胖率增长了三倍多,而女孩的肥胖率增加了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