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搐 家长不要慌
小儿抽搐 家长不要慌
在小儿急诊中,最让家长紧张,需紧急处理的,非抽搐莫属了。宝宝为什么会发生抽搐呢?而小儿抽搐发生后,该做怎样的急救行为和该注意什么情况呢?这些是家有抽搐儿的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
抽搐和惊厥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异常的不自主收缩、抽动,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制,惊厥表现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惊厥又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导致小儿惊厥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热性惊厥、感染、癫痫、低血糖、外伤、中毒、肿瘤、脑血管异常等等,明确病因需要医生了解病情,体格检查并借助一些检查手段予以鉴别。但父母在养育小儿的过程中,最常遇见,同时又导致父母极为担忧惊厥发作是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因此介绍一些有关高热惊厥基本常识,有助家长消除对这一儿科急症的误解和担忧,让孩子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病
专家说,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3%~4%的儿童至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主要是因为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体温急剧升高就可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导致惊厥,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动、眼球上吊、嘴唇发青等现象。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类型,有统计表明,80%以上的小儿高热惊厥为单纯性发作,其特点是发作多在体温骤升时,38.5℃~40℃或更高,发作时出现全身性强直,肌阵挛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意识恢复正常快,神经系统正常,24小时内无复发,体温恢复正常后2周,脑电图检查正常。这一类型的预后良好。复杂性高热惊厥较为少见,发作呈局部性,持续时间长,多超过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有重复发作,发作后有短暂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改变,这一类型的预后多数也比较好,个别患儿(1%~2 %)可转为癫痫。高热惊厥常有很明显的家族史。
针对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抽搐会导致以后智力、运动方面的障碍,文飞球主任医师说,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心。简单型的高热惊厥长期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逐步健全,一般不会再发生高热惊厥。
同时也强调,发烧并抽搐不一定就是高热惊厥,有可能是其他严重的疾病如脑膜炎引起,可以藉由不同的表现和相关的检查来加以区分,家长千万不要自查网络资料做自我的判断,及时送院救治才是最紧要的事情,病症的判断应由专业的医生来负责。
高热惊厥家中紧急处理
孩子在家中突然出现抽搐的现象,家长难免会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镇定,禁止给孩子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解开小儿的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孩子取侧卧位或放平,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可按压人中、合谷,注意不要太用力,避免损伤皮肤,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对于高热惊厥,及时应用药物或物理方法控制体温,一般情况下热退惊厥即止。
经过上述方法之后,即使小儿惊厥已经停止,家人也要送小孩到医院看医生,以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
儿童癫痫的护理要点
癫痫发作时癫痫患儿不能自控,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家长应该禁止患儿单独登高、游泳、不要单独外出,在孩子的卧室最好不要陈放棱角突出的家具。地板应保持清洁,条件许可时可铺设地毯。
家长应该培养癫痫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生活应当有规律,可适当从事一些轻力劳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紧张等。患儿饮食应当给予富于萤养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维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勿暴饮暴食。
癫痫患儿服药期间,家长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无眼球震颤、嗜睡、兴奋、走路不稳等。遵医嘱定时去医院捡查血象、肝、肾功能。
当小儿癫痫病发作时,家长千万不可惊慌,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扣。可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保持呼吸通畅,让痰液流出,避免咬伤舌骰。家长不要强行压患儿抽搐的肢体,以免骨折和脱臼。在患儿抽筋后,应保证在安静的环境下休息。
新生儿睡眠不好该怎么调理
遇到新生儿抽搐,家长务必维持镇静,不要把抽搐的小孩子抱在怀里摇来晃去,震动会加重抽搐。应迅速把小孩子平放在床上,躺好,维持小儿呼吸道通畅,头倾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用拇指按患儿人中、合谷,有一定效果。待抽搐停止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检验医疗。如抽搐延续不止要及时去医院医疗。
儿童高热抽搐千万别捂
小儿高热不退,最关键的是尽快降温,同时让孩子多饮温开水,促使排汗尽快降温。当小儿抽搐严重时,要防止小儿发生碰伤、坠床、咬伤舌头的可能,必要时可在口腔内上下牙齿间放一件不易咬断的硬物,比如牙刷、小勺、压舌板等,以防咬伤舌头。当抽搐超过15分钟,家长应马上送孩子去医院。
反复抽搐发作可导致脑细胞损伤,抽搐1周后应带小儿到医院做脑电图检查,如脑电图不正常,应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少量服用苯巴比妥等镇静药,防止再发生高热抽搐。
小儿鼻出血家长不要慌张
1.首先家长要镇静,要安慰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惊慌失措,使孩子害怕,哭闹不安,加重出血。
2.采取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尽快将鼻出血止住。
①指压法,首先让孩子坐下,稍向前倾斜。一定要让孩子用口呼吸并捏紧鼻翼,使两个鼻孔封闭10分钟,要连续捏住压迫足足10分钟。一般可以止住轻度鼻出血。
②填塞法,用无菌棉球粘上云南白药,塞进鼻孔,或用止血海绵填塞。此时需注意观察咽部,若咽部有血向下流,说明鼻出血没有止住。
③扎指法,用绳紧扎中指的中节,左鼻出血扎右手,右鼻出血扎左手,两鼻出血则两手同时扎。
④导引法,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敷于足心,右鼻出血贴左足心,左鼻出血贴右足心。
3.平日注意预防,有鼻出血病史的孩子,除平日积极锻炼身体外,当气候干燥时,宜多饮水,并在鼻腔内点少许油剂,以保持鼻粘膜湿润,不挖鼻,不用力擤鼻。
儿童抽动症的家庭紧急救护措施
首先,家长发现小儿抽搐时,切不可惊慌。应立即将宝宝抱到安全地方,并在旁以软物保护住。将患儿平放于床上,使患儿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以免痰流入气管而发生气管阻塞,将患儿皮带、腰带、衣服等松解,注意不要让患者跌落地上。迅速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与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与防止舌根后倒。干万不可因担心孩子咬到舌头,而硬将汤匙或父母的手指头塞入小孩紧闭的嘴巴中,这样可能会诱发呕吐,若东西不慎掉入反而会引起呼吸哽塞,造成进一步伤害。为防止牙齿咬伤舌,应以纱布或布条包绕的压舌板或筷子放于上下牙齿之间。并以手指掐压人中穴位及合谷穴位,以上要求必须在几秒钟内迅速完成。如小儿发高烧,应解开衣服,用毛巾浸冷水敷在前额部腋窝及腹股沟大血管处,以加速机体散热,并用指甲掐 “人中”来止痉。同时应仔细观察小孩抽搐时眼睛、脸、四肢的变化如双侧或仅是单侧抽搐,也需注意抽搐时间的长短;若是第一次抽搐、抽搐超过十分钟或连续抽搐、神智无法恢复时,应紧急送医。
其次,儿童抽搐过后,家长不可立即喂食。因为抽搐有可能再发作,应送宝宝到医院检查造成抽搐的原因。找出除了一般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外,有没有比较特殊的病因存在,例如中耳炎、泌尿道发炎、脑炎以及会致命的败血症等,能及早发现、即早治疗,对孩子才是最好的。如果孩子有发烧,还应查找发烧的原因。没有发烧的抽搐比较复杂,原因包括癫痫、脑部发炎、脑瘤或脑出血、食(药)物中毒、感染病等,这些都需要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如验血、脑电波、脑部断层检查、核磁共振等),才能正确得知成因。
最后,家长要避免患儿抽动症复发。对于曾发生过热痉挛的孩子,千万别让他单独活动,尤其是骑车、游泳等,以免热痉挛又突然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此外,若孩子有感冒发烧应尽快退烧、尽早就医,以免引发抽搐。
宝宝高烧后抽搐怎么办
高烧后抽搐是一种典型的小儿抽搐,多由高热、脑膜炎、癫痫等疾病引起,系脑细胞功能紊乱、异常放电所致,其中以高热导致的抽搐最为常见。
任何引起发热的原因,如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变态反应、内分泌代谢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等引起突发高热都有可能使小儿发生抽搐。秋天气温冷热不均,最容易引起孩子着凉发烧,有的孩子一发高烧就会出现所谓的“抽搐”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高热惊厥。病症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动,常见于6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尤其是易发高烧体质的小宝宝。抽搐多发生于宝宝高热时,持续时间比较短,约2—3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抽搐停止后,患儿也随之清醒。
不少家长认为高热抽搐会把宝宝的大脑烧坏,一旦发生抽搐就惊慌失措,用力地猛掐宝宝的人中、涌泉等穴位,常常弄伤宝宝稚嫩的肌肤。罗有同主任认为,绝大部分高热抽搐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也不会伤及大脑留下后遗症,家长不必太过于慌张。但抽搐发生时,宝宝神志不清,这时如果宝宝嘴里的呕吐物吸入气管,就会引起窒息的危险。因此,需要家长镇静、及时的处理。
小儿习惯性抽搐的中医治疗
小儿的身体健康是父母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了,但是由于小儿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小儿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病症,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护理好小儿才行,小儿抽搐症对于儿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可以多了解一些小儿抽搐症的信息,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儿抽搐症的中医治疗。
中医上讲抽动症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一般与肝、皮、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抽动症,首先辨明阴阳的偏盛偏虚以及归属脏腑,在辨证基础上选择针对性药物治疗 。
我们临床上统计的是抽动症是可以治愈的,但西药治疗抽动症一般应用抗精神病或者抗癫痫药物,近期效果尚可,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对抽动症的治疗属于治标不治本,很难彻底治愈抽动症。想要彻底治愈抽动症,综合治疗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方法,一般以应用中药治疗为主,辅以心理调整和饮食调整,对抽动症标本兼治。
抽动症是分五种不同的类型,如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障碍(综合征或抽动—秽语综合征)、感觉性抽动障碍、混合型。类型不一样相应的治疗方案也都是不一样的。建议针对性治疗。
孩子高热警惕小儿惊厥
有的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的抑制能力较差,所以,受至“刺激容易发生抽风,医学上称为惊厥。小儿惊厥的病因很多,其中高热引起的最为多见,多发生于6个月~6岁的小儿。
当孩子高烧引发惊厥时患儿体温会骤然升高,每次惊厥时间不超过十分钟,能够自行缓解,一次发病中一般只抽一次。小儿抽风后,神志清楚。这种抽风,神经系统没有异常的改变,预后也比较好。如果小儿第一次惊厥发生在6个月之内或上学之后,而且抽风时不发烧或低烧,时间较长,并且反复多次发作,很可能是神经系统有异常病生癫痈。当小儿抽风时,家长不要慌张,要让患儿平卧,解开上衣领口,用于净纱布或手绢包上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不要放在门牙之间),以防咬伤舌头。如果患儿牙关紧闭不要强行插入,以免引起口唇、牙齿损伤。让患儿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窒室。同时可用手指尖掐人中、合谷穴,用湿冷毛巾敷前额,头枕冷水袋,以达到止抽、降温的目的。随即送就近医院诊治,如小儿过去曾有高热惊厥病史,当发现小儿发烧时,就要及时服镇静退烧药,如阿鲁片(也称阿苯片),避免孩子高烧后再次引起惊厥。
抽风持续时间越长,发作次数越多,造成缺氧性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说越容易对智力造成影响。所以,在抽风发作时,应设法立即制止。有惊厥史的小儿,应注意预防,避免抽风再次发作。同时应在烧退病好之后,到医院作一些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若确诊为癫痛要按医嘱坚持服药。
新生儿抽搐的护理方法
那新生儿抽搐的护理方法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家长对此也都是有着很好的认识,在发现的时候,也都是知道该如何做,怎么做对新生儿有帮助。
新生儿抽搐的护理方法:
一、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来预防。例如癫痫病人需按医嘱服药,如果突然停药,即使是1天~2天,都会导致癫痫抽筋的发作。小儿高热易抽筋,及时退热可预防抽筋;缺钙会引起抽筋,所以小孩要补足钙(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服葡萄糖酸钙,钙片等),同时要多晒太阳,服食鱼肝油等。
二、一旦发生全身性突然抽搐,应镇静止痉,同时马上找医生。一般抽筋不会立即危害生命,所以不必过分惊慌,在医生到来前,应采取以下应急方法:
1、立即将小儿平放于床上,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颈部稍抬高,将患者领口,皮带,腰带等松解,注意不要使患者跌落地上。
2、迅速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与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为防止牙齿咬伤舌,应以纱布或布条包绕的压舌板或筷子放于上下牙齿之间.并以手指掐压人中穴位及合谷穴位,以上要求必须迅速完成。
3、防止患者在剧烈抽搐时与周围硬物碰撞致伤,但绝不可用强力把抽搐的肢体压住,以免引起骨折。
通过以上的介绍,对新生儿抽搐的护理方法也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那如果新生儿是很严重的话,就要采取住院治疗,这样对疾病的改善才会有帮助,而且在每次新生儿抽搐的时候,都是要按照它的四肢,这样对改善病情有帮助。
新生儿抽搐如何护理
紧急护理措施遇到新生儿抽搐,家长务必维持镇静,不要把抽搐的小孩子抱在怀里摇来晃去,震动会加重抽搐。
1、应迅速把小孩子平放在床上,躺好,维持小儿呼吸道通畅,头倾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1、挪除周围尖锐危险物品,以免发作时撞到。
2、松开衣物,头抬高,使呼吸道畅通。
3、测量体温,若发烧,立即使用肛门塞剂退烧。
4、若口腔中有异物容易取出者,可在侧躺后清出。
5、用拇指按患儿人中、合谷,有一定效果。抽搐时为了不让牙齿咬伤舌头,可以用一些纱布或布条包一些压舌板或筷子放在宝宝的上下牙齿间。
6、请仔细观察小孩抽搐时眼睛、脸、四肢的变化如双侧或仅是单侧抽搐,也需注意抽搐时间的长短。
7、在抽搐时或抽搐后不要马上给小孩喝东西以免呛到。
8、待抽搐停止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检验医疗。如抽搐延续不止要及时去医院医疗。
宝宝高烧后抽搐怎么办
这是一种典型的小儿抽搐,多由高热、脑膜炎、癫痫等疾病引起,系脑细胞功能紊乱、异常放电所致,其中以高热导致的抽搐最为常见。
任何引起发热的原因,如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变态反应、内分泌代谢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等引起突发高热都有可能使小儿发生抽搐。秋天气温冷热不均,最容易引起孩子着凉发烧,有的孩子一发高烧就会出现所谓的“抽搐”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高热惊厥。病症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动,常见于6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尤其是易发高烧体质的小宝宝。抽搐多发生于宝宝高热时,持续时间比较短,约2—3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抽搐停止后,患儿也随之清醒。
不少家长认为高热抽搐会把宝宝的大脑烧坏,一旦发生抽搐就惊慌失措,用力地猛掐宝宝的人中、涌泉等穴位,常常弄伤宝宝稚嫩的肌肤。罗有同主任认为,绝大部分高热抽搐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也不会伤及大脑留下后遗症,家长不必太过于慌张。但抽搐发生时,宝宝神志不清,这时如果宝宝嘴里的呕吐物吸入气管,就会引起窒息的危险。因此,需要家长镇静、及时的处理。
新生儿抽搐的表现和鉴别
新生儿抽搐是比较严重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会发展的很快,抽搐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对于家长都特别担心自己孩子出现这种病以后,会对身体构成严重伤害,想全面了解一下他的表现和鉴别,下面就做了具体介绍,你可以具体了解一下。
新生儿抽搐的表现,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是在大脑的支配下,相应的肌肉有法规地缩小和舒张而发生的。当某种原因导致脑细胞的功用紊乱时,不仅不能协调地节制全身及局部的运动,而且脑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的肌肉缩小(强直性抽搐),或局部肌肉缩小(局限性抽搐)。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头后仰或转向一侧,眼球固定或上翻、斜视,口吐白沫,面部、手足肌肉强直或不自主地抽动,数秒钟到数分钟自行停止,继而昏睡。
鉴别
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肺炎等也常引起抽搐,多发生于生后3-7天。这些疾病在新生儿期由于体现不典型,不能及时诊断和医疗,也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 缺少等,也是新生儿抽搐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余,如脑发育不全、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核黄疸等也会发生抽风。另一方面,抽搐自身也会造成严重后果。抽搐火候体耗氧、耗热大大增加;机体处于缺氧状况使糖代谢紊乱。抽搐延续时间越长,缺氧、低糖的水平越严重。大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最差,完整断氧6分钟,脑细胞就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缺氧对大脑皮层的影响不仅可以引起许多后遗症,如癫痫、智商低下等,而且还可能造成小儿以来性格和行径的异常,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预防
遇到新生儿抽搐,家长务必维持镇静,不要把抽搐的小孩子抱在怀里摇来晃去,震动会加重抽搐。应迅速把小孩子平放在床上,躺好,维持小儿呼吸道通畅,头倾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用拇指按患儿人中、合谷,有一定效果。待抽搐停止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检验医疗。如抽搐延续不止要及时去医院医疗。
新生儿抽搐的表现和鉴别,对于很多的家长,相信通过以上的了解,也充分了解了新生儿抽搐的表现和鉴别,以及预防,所以在充分了解后,一定要根据以上介绍的内容,更好的进行预防,如果通过预防达不到很好的治疗,必须要尽快送医院,以免影响孩子的病情。
羊癫疯护理的方法
一、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应当有规律,可适当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紧张等。患儿饮食应当给予富于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维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勿暴饮暴食。
二、患儿服药期间,家长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无眼球震颤、嗜睡、兴奋、走路不稳等。遵医嘱定时去医院检查血象、肝肾功能。
三、当孩子发作时,家长千万不可惊慌,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扣。可用纱布包裹舌头,并将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保持呼吸通畅,让痰液流出,避免咬伤舌头。家长不要强行压住患儿抽搐的肢体,以免骨折和脱臼。在患儿抽筋后,应保证其能在安静的环境下休息。
四、对于小儿羊癫疯来说,高热、惊吓、过分激动及劳累等都会诱发羊癫疯发作,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尽量控制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五、羊癫疯发作时患儿不能自控,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家长应该禁止患儿单独登高、游泳,不要单独外出,在孩子的卧室最好不要陈放棱角突出的家具。地板应保持清洁,条件许可时可铺设地毯。
小儿抽搐的处理方法
小儿抽搐发作时家长要沉着、冷静地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有效地制止抽搐,防止小儿受伤。我们曾经收治过一个1岁4个月的患儿,因“抽搐原因待查”入院。入院时颈部、胸部、腹部、背部、双上肢前臂内侧多处皮肤有块状紫色淤癍,更为严重的是、皮肤破溃,四肢皮肤有肿胀。经过询问病史得知,小儿身体多处块状紫色淤癍是家长在小儿抽搐发作后“刮痧”所引起的。而在双跟关节后面跟腱处的皮肤破溃是其家长在小儿发生抽搐时用牙齿咬的,目的是制止抽搐。
小儿抽搐发作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如下:
1、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内的分泌物易从口角流出。
2、按压人、合谷等穴位,制止抽搐。
3、松解衣领口,防止呼吸道受压。如果有舌后坠,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呼吸道阻塞。
4、了解患儿抽搐前有无前驱症状,在有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或让患儿迅速平卧,防止摔伤。
5、用牙垫或厚纱布包裹在压舌板或筷子置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6、保护抽动的肢体,切忌用力按压肢体,防止骨折或脱臼。移开一切可导致患儿受伤的物品。抽搐的患儿需专人守护,意识恢复后仍需注意防止患儿因身体虚弱或精神恍惚而发生事故。
7、仔细观察患儿抽搐的性质、发作的频率、持续的时间等,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