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六大妙用
艾灸的六大妙用
1、调理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可以依靠艾灸疗法的补阴阳的作用,达到调和身体内的阴阳分布。
调理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可以依靠艾灸疗法的补阴阳的作用,达到调和身体内的阴阳分布。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补虚益气,补中理表。
5、调阴逆阳。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人体的“顶梁柱”身柱穴——宣肺清热治咳嗽 如何用身柱穴保健强身
身柱穴位于身体上背部,便于老百姓在家进行自我操作以保健强身。娄必丹教授介绍了几种临床小妙招。
艾灸身柱是通过将灸法的温通、温补作用与身柱的通阳行气功效相结合,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增强抵抗力;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的小儿来说,作用更为明显,故身柱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认为小孩在七岁以内者,命门主治胸部以下之病,身柱主治胸部以上之病,但凡小儿之病,均可用此二穴来治。
《养生一言草》曰:“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有虫气之小儿,可不断灸之,比药物有效”;《针灸真髓》提出:“小儿疾患,灸身柱可愈,因身柱与大肠有关,可治大肠松弛。疳疾、惊风、虫疾,均可取身柱一穴治愈”。
临床上常采用温和灸方法施灸,通常采取坐位(3岁以下小儿可以由一人抱着,另外一人施灸协同操作来完成)。艾灸时,自然正坐,略向前低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身柱穴,在距离皮肤3-4cm左右的高度进行,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频率为隔日一灸;一周以后可改为每周灸2次,或一周灸1次。
临床上也可跟其他腧穴搭配使用:如易感冒者加风门、肺俞;哮喘者加大椎、风门、灵台;支气管炎加灸风门、肺俞、膻中;长期腹泻者加脾俞、天枢、命门、足三里。
注意事项:
艾灸时注意艾条的高度,避免因温度过高烫伤皮肤,特别是小儿,皮肤娇嫩,不耐热,且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灼热的程度,因此艾灸时应格外小心。在选灸材时小儿宜选用直径较小的艾条、艾灸时间较成人短、间隔宜长。
热敷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通常采用热水袋、中药热敷、盐包热敷等方法。通过利用外界的温热刺激作用来增强身柱穴的功效。
操作要领:患者取俯卧位,将加热的(温度控制在50-60度左右)热敷包放置在患者身柱穴上,留置25-30分钟,期间应随时询问患者皮肤的感觉或检查热敷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红起泡时,应立即停止。当皮肤有破损时,不宜采用局部热敷。
操作时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身柱穴周围,检查罐口光滑无缺损后,用钳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一手握罐体,将棉球伸入罐内闪火后即迅速退出,速将罐扣置在身柱穴部位上。
火罐的操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一定的基础技术,以免发生烫伤。对于不会操作火罐的人,也可以选择硅胶负压罐,它操作简便、安全,不会发生烫伤。
操作时将硅胶负压罐罐口紧贴身柱部位,用手指或手掌按压罐柄,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即可吸上,当自觉吸力不够时,可反复按压1-2次以调节吸力。一般留罐5-8分钟,小儿不留罐,操作时应当选择温暖的房间,注意保暖。
娄必丹教授表示:身柱穴不仅能够治疗疾病,也能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学会常用小妙招,自己解决小烦恼,小小身柱穴,呵护大健康。
艾灸后的妙用
艾灸后留下的艾灰千万不要忍扔掉,艾灰有很多用处的,艾灰可散寒消肿,消症破积,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医家用艾灰或草木灰治疗一些疾病,如陶弘景:“(冬灰)即今浣衣黄灰尔,烧诸蒿藜,积聚炼作之,性亦烈。又获灰尤烈。欲销黑志疣赘,取此三种灰和水蒸以点之,即去。不可广用,烂人皮肉。”《唐本草》:“桑薪灰,最入药用,疗黑子疣赘,功胜冬灰。然冬灰本是藜灰,余草不真。又有青蒿灰,烧蒿作之。柃灰,烧木叶作,并入染用,亦堪蚀恶肉。看不太懂就看看下面这些艾灰的治病方法吧。
1、患脚气时可在患处涂抹艾灰,会即刻止痒。一般的脚气,每天多次,坚持几天就会痊愈,这个方法很灵验!如果您的脚气特别严重的话,结合艾灸,会有更好的效果。
2、长了痘痘,发红发肿,这时您抹上点艾灰,会很快干瘪,慢慢就掉了,不会留痘印哦。
3、用艾灰和蛋清,或者艾灰加牛奶和蜂蜜做出的面膜,稠稠的涂在脸上,二十分钟后洗去,您会发现,不仅皮肤变白了,还特别细腻透亮。
4、在洗面奶里加点艾灰,用来洗脸,洗后有特别干净、清爽的感觉。
5、艾灰是天然的除味剂,用小布袋子装起来,放在厕所、厨房或者是冰箱里,能起到除异味的效果,可以跟竹炭相媲美。
6、有的人脚爱出汗,在脱下来的鞋里,放上艾灰包,吸湿效果一流哦。
7、艾灰是绝好的草木灰肥料,把艾灰拌在土里,花花草草都喜欢,起码我用艾灰养的花,都长的欣欣向荣。看完这篇文章,想起妈妈以前对我说过的话,说她小时候磕碰受伤后,老人会抓起香灰或锅底灰抹在伤口上,很快就能止血、止痛,伤口愈合得也很快,很少留下疤痕。也就是说香灰、锅底灰、艾叶灰都可以用来对伤口进行处理。
其实艾灰的作用还有很多,这里就说这些,不仅在医学上艾灰能做出贡献,在农业方法也是很好的肥料。以后有艾灰就不要扔了,放到花盆里也不错吗。
中医艾灸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为什么艾火能壮阳气呢
古代燧人氏以艾绒钻木取火,见艾可以产生火,古人就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不懈的灸关元,可以打通,大补元阳。再加上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烧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你的艾灸为什么不化脓灸,只用隔衣灸
毋庸置疑,化脓灸治大病效果极佳但是实际操作时如果没有专业医师监护,很难。因为化脓灸要持续在伤口施灸,需要患者有极大的毅力。一些患者不能持之以恒的,会出现伤口迁延不愈等麻烦。艾灸主要是患者自己在家操作,所以用持续的温和灸。只要坚持,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什么是灸感
艾灸也是需要灸感的,但是很多人对灸感的了解都不是很多,不知道什么是灸感,其实很简单,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灸感是在做艾灸时患者所的一种气的变化。各种各样,甚至千奇百怪,奇妙无比。不是亲身感受,很难体会其中奥妙。
第一种是灸火循经
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比如灸足三里时热气会向下传感到小腿。
第二种是相搏
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相搏斗。最常见的是风气大的患者发痒,湿气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气。
第三种为开门驱邪
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显感觉有一股气从脚尖跑出去。第四种是气足,奇经八脉畅通。比如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等等。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不是每个人或者每次都有。
头痛怎么艾灸
头疼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全身性的原因,也许是鼻炎所致,也许是失眠导致,也许是精神紧张,也许是发烧或肿瘤导致。这里又分风寒头疼和风热头疼、偏头痛、丛集性头疼、紧张性头痛、经络受阻性头疼。头疼的类型分很多,
取穴:百会,大椎,风府,列缺。后脑勺头疼配灸昆仑穴。百会、大椎穴是诸阳之气用于疏通阳气,表散寒邪;风府祛风;列缺宣肺气;昆仑疏泄足太阳经气,驱寒散风,活络止痛。艾灸方法:因百会有头发,所以这个部位施灸的时候如果用艾条,最好是他人帮助手持艾条,扒开头发施灸,10-15分钟。如果使用艾灸罐,用单罐艾灸罐,里面点燃艾柱后,再包上一层毛巾或手绢,免得太烫,绑在百会艾灸20分钟。大椎可以使用双罐艾灸罐艾灸大椎15-20分钟,列缺和昆仑使用单眼艾灸盒或单罐艾灸罐艾灸15-20分钟。
另外需要注意,有的时候头痛可能并不代表身体有病,而是一些精神或者是内环境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女性朋友在月经期就可能莫名其妙的头痛,还有的朋友因为精神长期紧张而头痛。所以说,为了更好的治疗头痛,必须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补肾填精]《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通过推搓艾灸涌泉穴,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腰膝壮实。
[引热下行]老年人肾精不足,易导致“阳气上浮”、“虚阳不敛”、“浮火”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咽喉干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等症。涌泉为处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穴能以热引热、导热下行,能收补火而不上火之妙。
[纳气平喘]涌泉穴还可以通过补肾填精而纳气平喘,治疗由于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候。
操作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2、晚上睡眠时血压是每日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上8点后按摩涌泉穴。
春季艾灸五个穴位
1、太冲穴
此穴是肝经的原穴,也就是在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春季坚持对太冲穴进行艾灸,可以激发肝经的原气,促进肝经气血的运行,起到很强的补肝作用。
由于肝主筋,如果在春天出现四肢无力的现象,就是肝经气血不足的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就会有很大改善。
2、三阴交
对三阴交进行艾灸,有较好的引火下行作用,同时,春季阳气外散于体表,内脏气血不足,会引起脾胃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时要对足三里进行艾灸,可调节脾胃,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3、鱼迹穴
属手太阴肺经,此穴为肺经荥穴,五行属性属火。“荥主身热”,故此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又因此穴位于手掌部,所以有循经远治的作用,可疏经通络。
4、神阕穴
位在腹部,脐中央。因其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长灸可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现代研究证实,此穴位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后天强壮保健要穴。
5、中封穴
中封穴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
老人冬季进补应吃什么最好
冬季的传统养生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叩齿、干洗澡、揉腹、艾灸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做,对身体很有益处。尤其是艾灸,可以灸一下保健穴位: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还可以在肚脐里放些盐,艾灸肚脐,那里是神阙穴,这个穴位对补益元气十分重要。
因此,滋益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
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汤可以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量不需要很多,因为毕竟是食补而非药补。
女性肾虚艾灸调理方法
1、肾俞穴
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常艾灸它可调补肾气。肾俞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2、关元穴
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 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
3、气海穴
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部位,因此此穴必灸。
4、三阴交
对女性来说,三阴交穴尤其重要。它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它是肝、脾、肾三经的交汇处,女人可常灸。
5、太溪穴
艾灸太溪可调理肾脏相关疾病,也可以根据其反应变化来推知肾脏功能。如太溪穴凹陷明显,可能就是肾气虚衰了,根据“陷下则灸之”的治疗原则,可通过艾灸太溪穴来补养肾气,平时也可常点按太溪穴。
6、涌泉穴
《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
艾灸方法:悬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约3厘米处,温度以温热为宜,更简单的方法是:用木质艾灸盒来灸,点燃艾条发在艾灸盒内,固定于穴位即可。
艾灸时间:初始每穴艾灸约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