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糖尿病共同的危险份子
心脏病糖尿病共同的危险份子
最新研究发现,增加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危险性的生活方式,也增加癌症的发生。调节饮食、减肥、戒烟与经常运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可减少各种癌症的发生率达70%。
高脂肪饮食、肥胖、吸烟与缺少运动,增加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这是久为人知的事实。近年研究发现,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癌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告诉我们
饮食近年的研究发现,除吸烟与环境污染因素外,饮食因素对癌症的影响极大。继续用西方的高热量饮食(多食高脂肪、肉类、甜品及精制谷物)者,其癌症复发率与死亡率比进食“简朴”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家禽白肉与鱼)者高3倍以上!饮食是怎样影响直肠癌复发的?简单说,其原因是手术未能除去所有的癌细胞,高热量饮食促进了残余癌细胞的生长。
肥胖肥胖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最重要的致癌因素。在美国,各种癌症死亡的14%~20%与肥胖症有关。2003年美国癌症学会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的男性在10种癌症的死亡危险性比瘦者显著增高。例如,在肝癌增高5倍。肥胖的女性在12种癌症死亡危险性比瘦者显著增高。例如,子宫癌增高6倍。
现在还不完全了解肥胖如何促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但肥胖可以通过体内的促癌因素起一定的作用。已知肥胖能升高人体血循环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而这一因子能抑制细胞的“自杀基因”(又称“程序死亡基因”,它决定细胞的寿命,使细胞到一定时间自动死亡)。癌细胞的“自杀基因”是限制癌症发展的因素,一旦被抑制而失去功能,癌细胞就会不停地增殖,这可能是癌症患者手术后复发的因素之一。
脂肪细胞还释放炎症化学物质进入血循环,是肥胖促进癌症的另一可能因素。现已证实,人的体重超重越多,血中的炎症化学物质水平也越高。这些炎症化学物质与上述的细胞因子可能一起发挥促癌作用。免疫系统细胞抗炎症的武器之一是释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能促使组织细胞增殖,以取代受炎症损伤破坏的细胞,因此炎症得以在短期内康复。但在某种情况下,炎症未能很快愈合时,变成慢性炎症。受损组织长时间处于促生长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如果其中任何细胞已有突变,处于癌变前期,促进增殖的细胞因子会增加癌变的危险性。例如在幽门螺杆菌引起炎症性胃溃疡时,可发生癌变。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胆结石长期刺激下的胆囊,在肝炎病毒长期刺激下的肝脏。
缺乏运动在过去25年中,美国人由于高热量饮食与缺少体力活动及运动,体重超标准或患肥胖症的翻了一番,到现在约占人群的2/3。1/3因病死亡的患者,是由于上述同一因素,成为现时美国医疗保险与家庭生活的最大负担。
经常吃西红柿会有什么作用 保护心脏
西红柿中含有一种名为茄红素的抗氧化剂。研究表明,就心脏健康益处而言,吃西红柿和西红柿制品比服用茄红素补充剂更有效。还有其他研究表明,血清中较高的茄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是一系列危险因素,可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和中风的机会。)的死亡率降低有关。
糖尿病对心脏病的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有26%~35%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其中老年和女性患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更大。糖尿病对女性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尤为严重,绝经期前女性自身激素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几乎完全消失。
(1)没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管病变大多是局限性的,血管的一个地方或者几个地方有病变,其他地方都是好的。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常常是多支冠脉血管受累,而且病变弥散广泛,有更多的斑块溃疡和血栓形成,这种弥漫性、多支血管病变,范围大且广,势必增加治疗难度;
(2)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状态,其脂质和蛋白质糖化与氧化过程势必加剧,而这一过程亦参与了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刚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有冠心病了。
(3)有病例解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无论在冠状动脉还是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都存在较同年龄非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且糖尿病可加速任何年龄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
老人得了中风是哪些疾病引起的
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引起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且血压的高低和高血压持续的时间与中风的发生率成正比关系。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大大增加中风的发生机会,即使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亦是如此。
心脏病:心脏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等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许多心脏病包括心肌梗塞、房颤等,都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原因。积极预防和治疗这些心脏病,无疑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现在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和抗凝疗法,都证明可以有效的预防中风的发生。
糖尿病: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也确认为中风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不仅可以诱导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通过多个途径使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
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到颈动脉系统,可以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也容易引起微拴子脱落而导致中风。现在医疗技术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很准确的早期发现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狭窄超过了管腔的百分之五十,则应该早日外科治疗,对预防中风是很必要的。
高脂血症:血液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将促进胆固醇的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并增加血液黏度。故降低血脂是中风防治的重要一环。
静脉曲手术后几天能走 静脉曲手术有危险吗
没有太大的危险。
静脉曲张的手术是外科中比较常见的手术之一,在患者没有心脏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是不具有太大的风险的,因为如果病人的心脏或肾功能具有一定的问题,可能在手术前的麻醉时,会对麻醉剂不耐受,从而导致危险的发生。
口腔病危害
1.牙病关联关节炎、肾病、眼病,牙病未及时治疗,在牙根部形成感染病灶,可以诱发关节炎、肾炎、眼病等。
2.心脏疾病,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可产生相关抗体、凝集素等,加重或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3.呼吸道疾病,口腔疾病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据有关资料统计,肺炎80%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大多是来自口腔。
4.影响生长发育,咀嚼功能降低,造成偏食和食欲不振等,导致胃肠消化吸收减弱,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5.糖尿病,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牙周炎和糖尿病有双向关系,且互为高危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同时,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
6.脑血管疾病,和牙周炎诱发心肌梗塞和冠心病一样,牙周炎也可诱发缺血性脑中风。牙周炎成为脑中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
7.胃肠道疾病,食物靠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后吸收营养。第一关是在口腔内通过充分咀嚼的机械消化以及在咀嚼食物时和唾液混合后的化学消化,再吞咽到胃,靠胃液和肠液消化吸收。口腔卫生不好,有些致病菌在胃里就会繁殖。
8.对孕产妇及胎儿影响,目前的研究已证明,牙周疾病是导致低体重婴儿出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如何安全的吃减肥药减肥
哪些人适合吃药物减肥?
药物适用于那些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善后不能减轻体重或者出现体重反弹的超重人群,同样也适用于 BMI 大于28kg/m2 之间的且伴随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高血压 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
如何服用减肥药?
虽然已有一些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减肥产品,但需注意药物都有其副作用,所以必须遵医嘱服用。一般而言,以最大剂量服用某种减肥药 3 个月之后,若下降的幅度没有达到起始体重的 5% 的话,患者应停用这种药物,作为医生需提出其它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
尽管这些经审批的能长期服用的减肥药可改善心脏病、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但在这些药物中,有一些却会加快脉率及升高血压,所以既往有心脏病的患者慎用。然而,没有任何一种减肥药能够降低心脏病及中风发生的风险。还需注意的是,减肥药禁用于妊娠及计划妊娠的妇女。
老年人八个必做的救命检查
1、身体质量指数检查多项研究发现,体重增加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有关。身体质量指数(BMI)是检测肥胖的便捷指标。BMI在18.5~24.9之间为正常。专家建议至少每3年查一次,一段时间内体重变化明显时,应及时检查。
2、心脏病检查心脏病是全球男女头号致死病因。30岁之后,应该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高血压容易增加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衰竭危险。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病史的人,更应注意心脏病检查。专家建议至少5年查一次。同时,还要关注血脂。研究发现,55%的心脏病发作患者LDL(坏胆固醇)水平正常。因此,即使血脂正常的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3、糖尿病检查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糖尿病会导致心脏、眼睛、足部、肾脏、神经及其他器官病变。专家建议,一年查一次血糖,发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应立即就医.研究发现,每天锻炼30分钟,体重减轻5%,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将糖尿病风险降低58%。
4、牙科检查牙周病与心脏病之间存在很大关联。因为导致蛀牙和牙周疾病的口腔内部细菌,可能会进入血液,破坏血管壁内层,或者在体内引发炎症,从而导致心脏病。专家建议,每两年全面查一次口腔。
5、肠镜检查在50及50岁以上人群中,肠癌发病率最高。多项研究表明,肠镜检查应从50岁开始,之后每10年筛查一次。
6、艾滋病检查艾滋病致死率相对较高,高危人群更应经常接受相关检查。血检或口腔擦拭检查可检测HIV感染情况。专家建议,普通人5年查一次。一般情况下,男性最好每年查一次。
7、前列腺癌筛查数字直肠检查或者前列腺抗原(PSA)检查可测出前列腺癌风险。专家建议,男性50岁之后更应关注前列腺癌危险。
8、睾丸癌检查发生睾丸肿大、内有肿块及睾丸疼痛,应当心睾丸癌。最好上医院做血液、尿液等相关检查。男性30岁之后,每月自检睾丸一次。
孕前要做哪些准备 积极治疗存在的疾病
如果身体本来就存在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肝炎,子宫肌瘤,结核病,甲亢,肿瘤及性病等疾病,或化验结果不正常,都暂且不要怀孕,必须马上进行治疗,待疾病痊愈后再怀孕,如果是难以痊愈的疾病,最好就怀孕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咨询专业医生,再做是否怀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