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味觉异常提示的疾病 口腻

味觉异常提示的疾病 口腻

多见于伤风感冒,支气管扩张。如果经常食用过量肥肉、糖类等亦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发生口味变腻。

口腔异味预示的疾病

嘴巴里有异味很难闻甚至不敢再朋友面前讲话?其实口臭自己是可以察觉到的,而且很多时候大家都用一些偏方或者口香糖来缓解口臭,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嘴巴里有异味不是吃点糖就能去除的,只能起到占时的作用,而且长期口腔异味也会给身体造成其他危害,引起其它疾病,口腔异味预示的疾病是什么。

口腔异味预示的疾病

祖国医学常以口腔异味作为辨证论治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样,西医也时常将其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参考。口腔异味大都是由于脾、胃、肝、胆、肺、肾等脏器病变所引起,而且往往又与发热、受寒、食积、湿热等病因诱发有关。常见的口腔异味及其所反映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口苦】 口腔内常有苦味出现,中医认为多属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内经》上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之说。肝气郁结化热、脾胃湿热熏蒸肝胆,病人往往有面红、头痛、耳鸣、目赤、口干、口苦、吐苦水、大便干燥,或腹胀痛、四肢无力,尿黄等表现。口苦在西医上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以肝胆疾病为最多,如肝炎、胆囊炎等,这可能是胆汁分泌失常所致。某些癌症患者的舌尖感受甜味的味蕾萎缩,加之舌微循环发生障碍,唾液内成分改变,故也常有口苦之感,即使吃甜东西也会感到苦味。

【口甜】 口腔有甜味,中医认为是由脾胃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所致,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病人常见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大便溏薄或泄泻等。西医认为,口甜与消化功能紊乱有关,由于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到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亦增高,所以也会感到口甜。

【口淡】 口内淡而无味,除湿困脾胃和湿热“留恋”气分之外,外感风寒或久病后脾胃虚弱的病人也会感到口淡。西医认为,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锌元素缺乏、蛋白质及热量不足等,均可使味蕾敏感度下降而产生口淡无味之感。也可见于炎症初期或消退期,以及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时,有些老年人由于味蕾退化、舌苔增厚,也会感到口淡无味。

【口酸】 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肝火犯胃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又侵犯脾胃,从而引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西医则多见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实验也表明,口酸病人唾液中的磷酸酶、乳酸、碳酸酐酶含量均偏高,pH呈酸性。

【口咸】 中医认为咸为肾味,是脾虚湿盛、肾阴不足、虚火上浮的一种表现。病人常有耳鸣、眩晕,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尿多或尿少等症状。西医则多见于慢性咽炎、神经官能症、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病人,也见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有人测定口咸病人的唾液,可见钠、钾、钙、镁含量增多,pH多呈碱性。

【口辣】 口中有辛辣味,中医认为属肾阴不足,肝火偏旺,其次为肺虚痰热。西医可见于肺炎、支气管肺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长期低热患者。此外,口辣还与舌温偏高,舌黏膜对咸味和痛觉过分敏感有关。

【口涩】 口干涩和枯涩无味,中医认为是肝胆郁热或脾肾衰败的征象。西医则多见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分泌减少,导致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另外大量吸烟的人也可有口涩之感。

【口臭】 中医认为口臭多为胃热所致。西医认为口臭多为牙周病、龋齿、口腔溃疡等疾病所致。另外,鼻咽部和鼻腔内有炎症或脓性分泌物时,也会有口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疾病也可能导致口臭。

口腔异味预示的疾病,正常人口中没有什么味道,如果有了异味,往往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应当引起注意。当然,味觉的个体差异很大,需因人而异,另外,口腔异味还与食物构成、个人习惯、睡眠、周围环境、情绪、烟酒嗜好及某些药物反应有关,出现口腔异味时,找出确切原因。

味觉异常与疾病 口酸

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或肝经有热”,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还与胃酸过多有关,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低。

嗅觉异常提示的疾病 嗅觉失灵的原因

是指鼻子香臭不闻或嗅觉减退。引起失嗅最多见的原因是鼻子发生机械性的堵塞,另外常见于鼻息肉、鼻甲肿大、鼻腔慢性肉芽肿、鼻肿瘤、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病毒感染、肿瘤、老年性退变等症患者。另外.长期使用摘鼻液,如硝酸、碳酸、甲醛、链雷素、新霉素等也易导致失嗅。因此,要慎用滴鼻液。

味觉异常是什么原因 口腻的原因

1、多是由于湿浊、痰饮等邪气停滞中焦,中阳被闲所导致的.

2、经常食用过量的肥肉或糖类也可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口腻的现象。

味觉异常治疗偏方 味觉异常小偏方

原料:桂心、木兰皮各30克,川芎45克,沉香30克,陈橘皮15克。

做法:将诸药择净,研细,和匀 即成。每次3克,每日3次,温黄洒适量送服。

功效:芳香化浊,适用于口腔异味。

材料:生地黄汁400毫升,生天门冬汁400毫升,萎蕤60克,细辛、甘草、川芎、白术各30克,生麦门冬60克,黄芪45克,猪脂1000克。

做法:将诸药择净,研细,布包, 州白酒适量浸1宿,纳入猪脂,煎至药 焦黄,滤净,而后下地黄汁、天门冬汁,熬沸收膏即成。每次3克,不拘时 含咽

功效:淸热养阴。适用于脾热•胯焦枯、无润泽或口苦等。

六种白带异常提示妇科疾病

1.白带增多,色白,呈豆渣样或凝乳状,同时又伴有外阴瘙痒时,可能患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也就是俗称的霉菌性阴道炎。

2.白带增多,色黄绿或黄白,稀薄呈泡沫样,或呈血性、浆液性,具有鱼腥味,同时外阴、阴道疼痛或痒,可能患了滴虫性阴道炎。

3.白带增多,呈乳状,或灰白色水样,有浓重的鱼腥臭或腐臭气,以经期、性交时气味尤重,可能是患了细菌性阴道炎。

4.绝经后的妇女出现白带增多,呈水样,或泡沫状,或呈脓性,或带血性,或同时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或尿频、尿痛,可能是老年性阴道炎。

5.白带增多,呈脓性,或混有血,常伴有腰酸及下腹部胀痛,有可能患了急性宫颈炎。白带增多,伴发热、下腹痛、性交痛,有可能患了盆腔炎。

6.白带增多,如淘米水样或血水样,并带有恶臭味,还要警惕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

口腔异味预示着什么疾病

口酸:口酸多系肝胆之热乘脾所致。“肝热则口酸”,这是中医的见解。口酸反映了“脾胃气弱”,多见于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有些胃肠道异常者的胃酸分泌过多,也往往有口酸的感觉。从口酸者唾液中可测得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均偏高,PH偏于酸性。

消除口酸可取吴菜萸1克、黄连6克,加水300克,煎至200克,内服。

口甜:口腔出现甜感,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有关。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会导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的含量增多,舌部味蕾受刺激而产生甜感。一般认为,此症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消除口甜,可取芡实、茯苓、扁豆、厚朴花、陈皮、栀子、黄连、藿香各15克,水煎内服。

口苦:口腔出现苦味,多属肝胆热症和肠胃热症。此症多与胆汁排泄失常有关,多见于各种炎症的急性发作期。

出现口苦,如伴有头痛、眩晕、目赤、急躁易怒、睡眠欠佳,可用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郁热,清热去火后口苦自除。

口辣:肝火偏旺、肾虚痰热者,口腔多感辣味。多为肺热或胃火所致。在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脓疡、高血压、更年期综合症和长期低热患者中也可出现。

治口辣,可用泻白散泻肺清热;也可取鲜地骨皮煎汤代茶饮服。

口臭:患有牙周病、龋齿、口腔溃疡等疾病的人,口中常有一股难闻的臭味。此外,鼻咽部和鼻腔内有炎性病灶或脓性分泌物时,也会引起口臭。口臭还与消化机能失调有关。这是因为肠胃功能紊乱或消化不良,可使人的唾液成分发生变化而呈现酸性,有利于腐败类细菌的繁殖与活动,从而导致口臭。

口臭患者可内服保和丸,也可单用夏枯草水煎饮服,症状可在短期消失。

味觉异常提示的疾病 口甜

中医认为,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所谓“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相关推荐

异常干可能预示的疾病

1、肺不布津,肾阴不足 中医认为干涉及肺、肾、脾胃,肺不布津、肾阴不足等都会引起干,而嗜吃辛辣燥热之品也会导致干现象,这时光靠喝水是不够的,还需要养阴生津。西瓜汁、藕汁、梨汁、牛奶、酸梅汁等饮品可以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 2、尿崩症 明显的干、渴还要注意有无尿崩症的可能。尿崩症患者干、多饮、多尿的症状较其他疾病更加显著,一般患者的尿量常大于4升/天,严重者可达10余升。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去医院查一下尿比重,尿崩症患者的尿比重明显减低,常低于1.006。 3、疾病 腔慢性下颌下腺炎症、腮腺

味觉异常治疗方法 苦怎么办

苦是指舌上有苦味,多见于感冒或生气之后,且在晨起之后较明显,若属胆味,则是由于外邪郁于少阳胆经或恼怒气郁,经气不利所致。 治疗偏方:宜和解少阳或疏肝解郁,可服小紫胡汤,由紫胡,制半夏,党参,黄苓,甘草,大枣和生姜制成。

苦跟情绪有关系吗

健康人腔一般感觉是清爽舒适的,只是夜间醒来或晨起后片刻会有轻微的苦或里酸涩的感觉。疾病状态下不少人会有味觉异常:清淡、干涩、酸、甜、苦、辣、麻等,其中苦的味觉异常最多见。味觉异常不同于臭,它是病人的主观感觉,周围人无法体验。 精神性苦或情绪性苦常在精神紧张、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时出现或加重。国内有医生调查分析的286位苦病人中171位(60%)为精神性苦,他们还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胃肠病等。俄罗斯医生弗罗里根叶的资料表明,功能性疾病患者30%有味觉

异常干可能预示的疾病

1、肺不布津,肾阴不足 中医认为干涉及肺、肾、脾胃,肺不布津、肾阴不足等都会引起干,而嗜吃辛辣燥热之品也会导致干现象,这时光靠喝水是不够的,还需要养阴生津。西瓜汁、藕汁、梨汁、牛奶、酸梅汁等饮品可以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 2、糖尿病 专家指出,干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糖尿病患者了。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有干、渴等不适,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即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3、疾病 腔慢性下颌下腺炎症、腮腺炎、腔腺体结石等疾病都可导致腔腺体病变而使唾液分泌减少,因而出现了干症状

味觉异常怎么办 淡怎么办

淡多食中无味,舌上味觉减退,多见于感冒或久病之后,多由脾胃气虚,运化功能失健,湿浊中阻所致。 治疗方法:宜醒脾开胃,可服香砂六君子丸;主要由党参,白术,茯苓,灸甘草,制半夏,陈皮制成。

味觉异常怎么回事 咸的原因

1、多是由于肾虚含导致,中医认为,咸是肾的本味,咸多见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或慢性咽喉急性发作的患者。 2、脾虚湿盛也可导致咸,由于脾虚而不能制水,导致咸,津液不足。

味觉异常治疗方法 麻怎么办

舌上麻木而感觉减退,若见于老年人,则属于中风的先兆,应该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忌恼怒,过度操劳,平时应该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可以服用四物汤或者补阳还雾汤改善。

六种白带异常提示妇科疾病

专家指出,女性阴道分泌物即“白带”,正常情况下呈色白或无色透明状,质地黏而不稠。“白带的成分主要来自大小阴唇、前庭大腺、宫颈腺体的渗出液,还包括阴道黏膜的分泌物、阴道脱落细胞、外阴的分泌物,以及少量子宫内膜液及输卵管液。”她指出,白带既可维持阴道正常生态平衡,又能保持阴道湿润,有助于育龄期女性的性生活顺利进行。为了保护阴道自净作用,平时不要动辄进行阴道冲洗。 如果发现白带异常或有外阴瘙痒、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妇科就诊,以免因自行用错药,导致病情加重。例如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需用碱性溶液冲洗,而滴虫性阴道炎要

味觉异常怎么回事 辣的原因

1、辣是痛觉、热觉和咸味的综合,多是肺热壅盛或胃火上炎所引起的,多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患者。 2、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也是导致辣的主要因索。

味觉异常的原因 酸的原因

1、中医认为,肝热则酸,酸多是由肝胃不和或肝有郁火引起。 2、胃酸过多也可导致酸,这种现象多见于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的患者。 3、脾胃虚弱或暴饮暴食者,也会因为食化艰难,浊气上泛于舌而出现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