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毒气体有哪些 急性苯中毒
常见有毒气体有哪些 急性苯中毒
苯中毒在化工原料泄露案例中非常常见,这次事故还没有完全排除苯污染的可能。发病过程决定于浓度高低,心搏停跳前积极抢救,最快可在几分钟内恢复。
初期症状:头痛、眩晕、耳鸣、嗜睡、咳嗽、憋气、胸闷、心悸、呕吐。
后期症状:抽搐、昏迷、呼吸中枢麻痹、脑水肿、出现幻觉、神志模糊。
解毒方法:
1、尽快脱离中毒现场,移到新鲜空气中,脱去污染衣服,以温肥皂水清洗皮肤,注意保暖。
2、只要有心跳,通常可以获救,如心搏、呼吸停止,首先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3、如有抽搐或肌肉痉挛者可以使用镇静剂,烦躁不安可用异丙嗪肌内注射,抽搐可用苯巴比妥肌内注射,或10%水合氯醛加温水灌肠。
4、保护气道,防止呕吐物误吸。昏迷时间长者,监测血氧分压、血清电解质和末梢血,防止并发症。
5、昏迷者应积极防治脑水肿,可用50%葡萄糖或20%甘露醇静脉注射,每日2~3次。休克者在补足血容量基础上,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
常见的有毒气体有哪些 氰化钠NaCN中毒
白色晶体或粉末,事故仓库中的主要化工原料,可以通过接触皮肤和腔道粘膜、呼吸吸入、口服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初期症状:头晕、头痛、呼吸加快、胸闷、眼部有刺激感。
后期症状:发绀(就是由于缺氧血液呈暗紫色,导致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昏迷、心口痛、呕吐。
特殊信号:中毒后,呼吸之间可以闻到一种杏仁味道,但能否闻到取决于人体基因。
解毒方法:氰化物中毒并非无药可救,国内外已经有多起抢救成功的案例。规范的抢救方案包括:
1、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气体(倒在织物上捂住口鼻吸入)。
2、静脉注射亚硝酸钠或亚甲基蓝(又称美蓝)、4-二甲胺基苯酚、羟钴氨素、硫代硫酸钠等药物解毒。
周边人群怎么办:因为氰化钠遇水会产生新的有毒气体,因此附近居民不要饮用地下水,不要接近事故区域,事发地1公里之内都存在危险。
医生教你如何预防苯中毒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顾名思义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或含苯化合物而引起的健康损害。
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如果在职业活动中没有做好防护就有可能引起苯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可能产生急性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吸入低浓度苯,主要影响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
苯中毒临床表现:
临床上见得更多的是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乏力、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症,特征性的改变是造血系统改变:
1、轻中度中毒,最常见、多见的表现为白细胞减低或血小板减少。
2、重度中毒,依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
①全血细胞减少,
②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④白血病。
3、部分患者以皮肤黏膜的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有些女性则可能以月经失调为主要或首要表现。
苯中毒的治疗至今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慢性中毒者必须脱离苯和含苯的作业环境,对症治疗神经衰弱综合征,纠正贫血,应用升高白细胞药物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按内科治疗原则,轻者可用丙酸睾酮,并有溶血反应者,可短期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重者,有可能的可作异基因骨髓移植等。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及白血病患者,可行抗肿瘤化疗。
苯中毒预防:
专家提醒大家,苯中毒虽无特效解毒药,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并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尽量做到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使用机械通风。
2、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作溶剂等。
3、在高浓度苯存在的场所作业,佩戴有效的防毒口罩或面罩,按规定对作业场所进行苯浓度监测、检测。
4、特别要做好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工作,上岗前健康体检可以发现并防止患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上岗。
5、在岗期间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及时调离,积极诊治。
职业病症状有哪些及其危害
汞作业类
代表行业:从事气压表、油量计、温度计、整流器、石英灯、荧光灯等生产的工种。
金属汞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引
起蛋白质变性而损害人的健康。
汞中毒早期症状:口腔炎、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多梦、多汗、流口水、消化不良以及心
跳不安等。
接触粉尘类
代表行业:矿山开采、采石、铸造、石棉加工、建材等行业。
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引起尘肺。
早期症状:咳嗽、痰多、气短、胸部隐痛以及形体逐渐消瘦虚弱等。
噪音下工作
苯作业类
代表行业:造漆、树脂、塑料、橡胶、制革等工种。
若不注意劳动卫生,很容易造成职业性苯中毒,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肝脏产生一
定的损害,并有潜在的致癌性。
苯中毒早期症状:神经衰弱综合症,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健忘、睡眠障碍等,检验血液
白细胞、血小板总数减少。
职业病的危害有:首先是会引起肺部疾病,如果你长期处于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那么很容
易会引起肺部疾病。可能刚开始你会觉得没什么只是简单的咳嗽,但这其实这是诱发肺病的症
状之一;还有就是皮肤疾病,我们都知道如果在太阳底下暴晒,会晒伤我们的皮肤;也就是说
你长期面对具有放射性物质也是很容易诱发皮肤癌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辐射大且具是含有毒物质的环境中工作,那么你患上癌症的机率是常人的3倍
!
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 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吗
洁厕灵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制剂盐酸,而84消毒液中含有大量的次氯酸钠,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一种名为氯气的有毒气体,吸入后对身体有害。
车内污染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又该如何防范
“内饰散毒”罪魁祸首
车内的豪华装潢与个性化的布局,往往是大多数车主追求的目标。在进行车内装饰的过程中,常会用到一些化学制品,而这些化学制品正是造成车内污染的元凶,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为直接,也最为严重。
由车内化学制品造成的污染通常分两种情况:一是甲醛含量超标,其污染源主要是车内的塑胶地板、座椅、沙发垫、车顶内衬,以及各种塑料配件。过量的甲醛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和哮喘,若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还可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染色体异常,甚至诱发癌症。二是苯含量超标,苯主要隐藏在各种胶黏剂、合成橡胶、人造皮、合成消毒剂和稀释的油漆中。苯是致癌物质,轻度苯中毒可引起嗜睡、头痛、头晕、恶心、胸部紧束感等,并伴轻度黏膜刺激症状;重度苯中毒可使患者出现兴奋、心律不齐、视物模糊、呼吸急促,甚至因呼吸麻痹而导致神志丧失,乃至死亡。
除此之外,一些司机朋友喜欢在车内放置香水或是喷洒空气净化剂,以改善室内气味。但是,目前市售的香水和空气净化剂大多是化学合成,并非天然提取物,因此,净化剂本身就很可能存在一定的污染作用。特别是在冬夏两季,车主们又喜欢关窗开空调,这就很容易使净化剂与车内本身的有害气体发生混合,形成循环污染,进而加重车内的污染程度。
“使用排毒”祸害不浅
当汽车窗门紧闭时,车内外的空气难以进行对流,发动机长时间运转所排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汽油味便会逐渐聚集在车内,再加上车内人员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时间一长,乘员的呼吸状况也将逐渐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夏日的高温暴晒下,更容易加剧车内有毒气体的散发。
另外,由于车内空间狭小,加之车外常常尘土漫天,因此很多司机朋友都喜欢在开车时紧闭车窗,大开空调。殊不知,空调污染其实也是导致车内空气质量下降的一大原因。车内空调蒸发器很容易产生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若长时间不清洗和护理,蒸发器就会积蓄异味,内部更会附着大量的污垢,随之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也将顺着空调的风口吹出,进而弥散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若再与车内诸多有害气体相混合,车内空气质量自然更加下降。非典时期,许多人宁肯冒着高温酷热,也不开空调,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
“预防中毒”刻不容缓
怎样解决车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如何降低污染对人体的伤害?这或许是“有车族”最关心的问题了。
首先,新车的原始包装必须拆除。新车内的很多装饰物中都不可避免地隐藏着诸如甲醛和苯之类的有毒气体,若覆盖在表面的原始包装不拆除,无异于将有毒气体长期包存车内“发酵”,毒气在短时间内挥发不全,因而造成污染。
其次,车内装修应选择环保材料,并尽量简化。烦琐复杂的装修无疑会产生更多有害的有机挥发物,特别是一些劣质的黏合剂,对人体更是危害不浅。因此,我们在装修汽车时,要非常注意装修材料的选择,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环保材料,并尽量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装修内容,确保车内空气质量良好。此外,纳米光触媒、臭氧消毒、离子杀毒等技术,也是净化车内空气的好帮手。
再次,驾驶汽车时,不要长久紧闭车窗或开放空调。要保证气体对流,并有效排出车内有害气体。故在行车驾驶时,适当打开车窗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新车投入使用的头六个月,由于车内有毒气体尚未能完全散出,车辆行驶时更不宜紧闭车窗。另外,高温会使有毒气体的扩散和挥发异常活跃,因此,当车子在阳光下暴晒超过一个小时,乘坐前就必须先打开车门车窗一段时间,以便进行充分的通风。车内空调的长期开放也会让人产生不适,因此,汽车在行驶时,最好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特别是当驾车或乘车人士感到头晕、发沉和四肢无力时,更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最后,给座驾做个“健康体检”,定期清理车内环境也很有必要。想要真正了解自己车内的空气质量情况,就要赶快给自己的座驾做一个“健康体检”了。所谓“健康体检”,就是指车内环境检测,拿到合格的检验报告后,自然就可以放心驾驶了。除此之外,为防止汽车漏气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还应对汽车进行定期检修,定时打扫车内卫生,特别要注意空调蒸发器和通风管的清洁和护理,以便及时排除一些危险隐患。
苯中毒的病因
环境因素(50%):
吸入苯蒸气或皮肤接触苯而引起的中毒,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苯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出现昏迷和肌肉抽搐;高浓度的苯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角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苯中毒,出现造血障碍,早期常见血白细胞数减低,进而出现血小板数减少和贫血。患者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月经过多等临床表现。
误服(30%):
急性苯中毒多为误服或急性吸入含苯的有机溶剂所致。这些有机溶剂包括油漆、稀料、工业胶水等。慢性苯中毒是长期吸入低浓度苯及代谢产物酚类所致。
煤气中毒的常见急救误区
因此在家中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其中包括要安装风斗,常检查,防漏气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一:煤气中毒患者冻一下会醒。
一位母亲发现儿子和儿媳中了煤气,她迅速将儿子从被窝里拽出放在院子里,并用冷水泼在儿子身上。当她欲将儿媳从被窝里拽出时,救护车已来到,儿子因缺氧加寒冷刺激,呼吸心跳停止,命归黄泉。儿媳则经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另有一爷孙二人同时中了煤气,村子里的人将两人抬到屋外,未加任何保暖措施。抬出时两人都有呼吸,待救护车来到时爷爷已气断身亡,孙子因严重缺氧导致心脑肾多脏器损伤,两天后死亡。
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因此,发现煤气中毒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并迅速向“120”呼救。
误区二:认为有臭渣子味就是煤气。
一些劣质煤炭燃烧时有股臭味,会引起头疼头晕。而煤气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儿就不会中煤气,这是完全错误的。
误区三:以为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煤气中毒。
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是不溶于水的,要想预防中毒,关键是门窗不要关得太严或安装风斗,烟囱要保持透气良好。
误区四:煤气中毒患者醒了就没事。
有一位煤气中毒患者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经医院积极抢救,两天后患者神志恢复,要求出院,医生再三挽留都无济于事。后来,这位患者不仅遗留了头疼、头晕的毛病,记忆力严重减退,还出现哭闹无常、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精神症状,家属对让患者早出院的事感到后悔莫及。
煤气中毒患者必须经医院的系统治疗后方可出院,有并发症或后遗症者出院后应口服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治疗,重度中毒患者需一两年才能完全治愈。
过去曾长期大量吸入甲醛怎么办
甲醛在体内无残留,对人体的伤害也几乎是不可逆的,甲醛只是一种容易引发白血病的化学因素,除此之外生活在油田、化工厂附近,或长期接触化工制剂的人群更易患病。
大量吸入装修污染气体:据检测,各种板材、乳胶漆和新的家具等,都含有化学合成物质,这些物质可逐渐释放出有毒气体。这也是长期生活在新装修的环境里,容易发生白血病的原因。
曾受到过辐射者:什么样的人会得白血病?照射X线或伽马射线后,由于接受大量放射性元素,也会诱发白血病。
虽然知道甲醛是引起白血病的因素之一,但如果没有白血病症状的出现也不要自己吓自己,凡事不需要过分担心,从现在开始做好预防就好了。
知道了过去曾长期大量吸入甲醛怎么之后,笔者就介绍现在怎么做才可以预防白血病:
一、多吃天然食物及经过卫生检验的正规生产食品,如:新鲜蔬菜,五谷杂粮等;
二、减少与苯的接触,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造血系统,引起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诱发白血病,一些从事以苯为化工原料生产的工人应加强劳动保护,装修时应选择对人体无害的装修材料;
三、不可滥用药物,使用氯霉素,细胞毒类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切勿长期使用;
四、尽量避开射线辐射,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婴幼儿及孕妇应避免接触过多发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