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物过敏
什么是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一类非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病变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小儿,它与用药的剂量、给药的途径和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药物,无论口服、注射、外用或喷雾,皆可发生皮肤、粘膜以致全身的损害。
药物过敏的治疗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
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1g静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不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粘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日数次,外搽粘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⑹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用应处理。
⑺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
药物过敏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药物过敏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说到药物过敏,很多朋友都比较害怕,如果出现了药物过敏的话,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皮肤出现红肿,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所以如果大家有过敏的药物的话,一定要避免使用这一类的药物。那么,药物过敏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打针、吃药都有可能引起药物过敏,但是并不是只有打针、吃药才会引起药物过敏的。事实上,药物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进入人体,引起药物过敏,口服、肌注、静脉注射很常见。其他途径也不可忽略。
1、其他形式的注射,如椎管内、胸膜和腹腔内皮损局部及皮内注射等。值得注意的是,皮试也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2、皮肤粘膜外用,某些情况下外用药物包括眼、耳、口、鼻等可以经由皮肤粘膜少量吸收入体内,当皮肤粘膜出现糜烂破损时,吸收就更多。
3、一些比较隐蔽的途径。在哺乳期,药物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在妊娠期,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两者都可间接导致药物过敏。有报道说,婴儿发生药物过敏后,其泪液和尿液流至母亲皮肤,致使母亲发生药物过敏。还有记载说,对青霉素高度过敏的人,即使接触了扩散到空气中的极其微量的青霉素也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再次,因饮用含有致敏药物或化学物质的牛奶、酒类、饮料等也可以引起过敏性反应。
上面介绍的就是药物过敏出现的具体原因。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药物过敏,我国每年都有患者由于药物过敏而失去生命。如果大家的身体对药物排斥比较强烈的话,那么大家一定要注意立刻停止用药,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减少身体上的伤害。
藿香正气水喝了脸红 喝了藿香正气水脸红是怎么回事
多半是药物过敏现象。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大部分人对酒精过敏的,可能喝了之后藿香正气水会出现脸红、发热、起疹子、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你曾经喝酒过敏,那么就不能喝藿香正气水。
我们该如何避免药物过敏
所谓药物过敏是指按正常的用法、用量接受药物治疗后,发生的一些药理作用以外的不正常的反应和症状,是机体因个体差异对于抗原或致敏原的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即所谓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它和药物产生的毒性反应、药物的副作用是有区别的。
药物过敏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较常见的皮肤粘膜表现,也有全身性的反应。药物过敏发生后有些会在皮肤或黏膜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如丘疹,水疱,红斑等。不同的药物在不同的人身上引起的药物过敏症状和皮疹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药物在不同人身上引起的皮疹可以是一样或不一样的。除了皮疹外,可能还有药物引起的发热,或肝肾等器官的损害。有时休克危及生命,甚至死亡。
这种过敏反应一般只发生于少数具有过敏体质的人或当时免疫状态异常的人。它的发生也不取决于药量的大小,有时,一些高度敏感的人,即使应用极少量的药物或经微不足道的接触,也能引起严重反应。所以药物过敏不是正常药理作用的加重,而是药物作用性质上的反常,是一些特异体质的人对药物“质”的不适应过敏,而不是量的中毒。
有些人会问,为什么我以前不过敏,而现在过敏呢?这是由于你现在生病了,体质发生了变化,以前不过敏的东西不等于现在不过敏,这也就是为什么青霉素每次要作皮试的原因。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我皮试是好的,打完针还是过敏呢?这是由于药物在每个人体内的代谢和分解过程有所不同,是很复杂的,有的人对原药不过敏,但对药物的代谢产物过敏,或几种药在体内相互作用后引起新的物质,对这种物质过敏。有些代谢分子与体内的某种受体结合后形成了半抗原或完全抗原,不断释放这类物质,引起过敏反应。现在有些人身上老瘙痒,起风团,可能与这种因素有关。
事实上,发生药物过敏的环节是很复杂的,比方说一个人平时吃某药不过敏,而在感冒时,吃这种药可能就容易发生过敏, 也就是说是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它的产生既有药物方面的因素,也有体质方面的因素。另外,如在打针吃药期间,饮酒或饮食不注意,也会诱发药疹或加重药物过敏。
一般来讲,发生药物过敏期间,应用其他的药物发生新的药物过敏风险要比平时没有药物过敏时或没有过敏史的人机会大得多,也就是说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甚至是超级过敏。所谓交叉过敏,也就是在药物过敏发生期间或以后再使用了化学结构类似的的药物引起的过敏,而多价过敏是指在发生药物过敏的人再用其他结构不同的药物也引起新的皮疹等。这种人非常危险,往往是超敏体质。很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医生束手无策。
当一个人到医院去看病,医生会问你有无药物过敏史,你要如实回答。没问,你也要主动提及或告知。如果医生明知你有某种药物过敏史而给你开这种类型的药物,发生药疹那就是医生的责任呐。发生药物疹后,医生除非救命万不得以,是不能用类似过敏药物结构的药物,如用了,产生后果医生是有责任的。
有些药物注明是要作皮试的,如果注明了,医生没做,发生了药物过敏,医生也是有责任的,但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负责,最好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有药物皮试要求的应主动去作皮试,打完针后不要马上离开,最好在医院待上半个小时,以免在途中出现不良反应而不能及时处理。
另外,不要空腹打针,有些反应并不是药疹的表现,如果混为一谈,把不是过敏的药物误认为是药物过敏,以后选择药物的品种就少了许多。
作为病人来说,不要想到药疹就害怕,正确了解和使用它,多看看药物的说明书,多问医生几句。有些药物相互搭配会增效或减效,或根本不能搭配在一起用,除了医生的把关外,自己也应从说明书中了解。不要几种药物同时服用,能少吃几种药,就不要多吃,注意饮食和饮酒等问题,一般服药后不要饮酒,哪种药物不能吃酸性或碱性的食品都要了解清楚。有些药物服用后不能晒太阳。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是什么问题,该不该用。
此外,在临床上常有这样的误解,认为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 纯天然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抗过敏的药物不会引起过敏。过敏反应都在用药后很短时间发生,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等等,这都是不对的。
因为用过的药,其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再说,人不同时候,不同年龄段体内的免疫状态也不一样;中草药如板蓝根、丹参、益母草、穿心莲、红花、大黄、云南白药、牛黄解片、复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药等同样也会引起过敏,即便是抗过敏药也会引起过敏。
另外,要注意什么是药,现在市面上药物真假鱼目混杂,什么药物健字号,消字号,食字号,妆字号等等都把它认为是药。只有标有国药准字号的才是药,是经过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检验证明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即便是这样,药物的安全还是出了不少。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安全,选择药物要小心,切莫把报纸和电视上吹得神乎其神的药物或保健品奉为救世主,否则,药物疹或药物的不良反应就缠着你,弄不清到底是谁的错。
药物过敏的介绍
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人的特异性过敏体质相关,仅见于少数人。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本病有增多的趋势,其预防要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药物过敏一般发生于多次接触同一种药物后,首次发病具有潜伏期,再次发病则可即刻发生。它的发生由于异常的免疫反应所致。这种反应总得来说都是对人体不利的。药物过敏一般应具有较典型的过敏性症状或体征。属于Ⅰ型过敏者往往有皮疹、皮痒、喷嚏、流涕、哮喘发作,甚至全身水肿,血压下降、休克等。属于Ⅱ型者常有贫血、出血、紫癜等。属于Ⅲ型者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肾脏损害等。属于Ⅳ者常有湿疹、固定的疱疹,周界清楚的皮肤色素沉着等。目前药物过敏的评估和确药物过敏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停用致敏药物或强烈怀疑的致敏药物,其次是对症治疗。
关于药物过敏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1.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它的剂量无关。例如,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呈阳性者,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分批注射,但事后绝大多数人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过敏反应。
2.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其实以往曾用过或经常用,但从未引起过敏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
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所以,青霉素之类的药物没有连续用药而再用时,都必须重做过敏试验。
3.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由于临床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多为化学合成的西药,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等,其实,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常见。
4.过敏反应都会即时发生
药物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用药的当时,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常见于治疗糖尿病、甲亢或痛风的药物。
5.出现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就行
发生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应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患者从小便中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6.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据文献报道,常用的抗过敏药,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7.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
皮试阴性者有时也会发生过敏反应。有个患者在连续注射青霉素的第35天后发生过敏性休克。
8.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
除口服或注射外,其他途径用药也会过敏,如含服、雾化吸入、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能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9.药物过敏只有皮肤症状
常见的药物过敏症状是皮肤潮红、皮疹、瘙痒。此外,药物过敏还可引起发热、哮喘、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还可导致肝、肾等器官,消化、呼吸、神经、血液、循环等系统损害。
10.以前不过敏,今后就不会过敏
一般情况下,药物过敏是在首次使用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服药时,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很多药物过敏是在第二次使用该药时发生。此外,同样的药品可能因为厂家、批号、生产工艺、质量层次的不同而导致里面所含的杂质不同,过敏反应发生率也不同。
我全身上下皮肤痒死了,该怎样治疗呀
皮肤瘙痒,这是过敏因素引起的表现,可能是药物过敏,也可能是饮食因素引起的过敏,也有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过敏,都有可能的。意见建议:口服氯雷他定片可以抗过敏止痒。也需要做皮肤科检查,远离过敏原,找到过敏原
如何知道自己是药物过敏呢
用药史 判断药物过敏一定要有用药史。
潜伏期 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多在4~2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尤其是以前未曾服用过的药物,服用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出现过敏症状则需高度怀疑。
症状及体征 一般会有剧烈瘙痒。皮疹的形态可多种多样,有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多形红斑、紫癜、玫瑰糠疹、固定性红斑、大疱性表皮松解或红皮病等。最常见的形式为对称和全身分布的皮疹,颜色发红、色泽鲜艳,有时可有黏膜损害。重者可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系统损害的表现。
药物过敏反应可轻可重,轻者表现为皮疹、瘙痒;重者可致全身皮肤剥脱、急性喉头水肿且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严重内脏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一旦您怀疑自己药物过敏,应立即停服可疑药物,并及时去医院就诊。大多数的药物过敏反应经停药和及时的对症治疗后可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