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诊断
贫血的诊断
1、应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
2、要注意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
3、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
4、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的诊断至关重要。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我们经常是会要首先考虑它有什么原因,像小孩就生长发育的问题,那一个另外就女性她有一个月经比较多,常常是在月经,是50岁以下绝经之前她月经多,有痔疮出血,也有一个病因要考虑的,经常问病史都说就是要问这些东西都不能够让它缺乏,一定要考虑清楚,那么它的是血常规改变,一个贫血就是血液学的改变,那么缺铁性贫血主要的血液学改变是有贫血,而且是表现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所谓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就是红细胞的素跟血红蛋白的降低它是不平行的,血红蛋白降低的更厉害。
此外它通过这些检查,现在机器检查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浓度这些都是低的。那么另外是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它是低的,血清铁蛋白也是很低的。当然此外可以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铁饱和度这些都是降低的。如果做骨髓,那骨髓的内铁外铁,那么是减少的。
通过这些就可以诊断缺铁性贫血,但还要强调一点就是缺铁性贫血诊断了,一定要查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这点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特别是男性的缺铁性贫血,一般男性不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男性出现缺铁性贫血一定要找出病因,比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特别注意,胃肠的肿瘤问题,这点是缺铁性贫血可治,但是如果是胃肠道肿瘤不早期治疗到晚期,就会延误病情,所以这点是临床上也是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贫血的诊断
(一)一般状况
患者的发育、营养、表情、血压及体温等,均可为贫血诊断提供线索。如幼年发育迟缓常见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患者一般情况差,常呈恶病质。消瘦及下垂部位水肿提示营养不良性贫血。血压增高伴有面部或周身水肿见于肾脏疾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和面部水肿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严重者可有低热。高热往往系原发病或并发感染所致,急性溶血也可见高热。
(二)特殊体征
可为明确贫血性质提供重要依据。
1.皮肤、巩膜材 甲与舌 皮肤、巩膜黄疽是溶血性贫血的重要体征之一,常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者可较深,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黄疽严重,并有核黄疽的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淤点淤斑提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出血明显已有贫血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下肢踝部内侧或外侧慢性溃疡要想到慢性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等。蜘蛛儒、肝掌提示肝病。指甲扁平或凹陷常见于缺铁性贫血。舌乳头萎缩、舌质淡而光滑见于营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者舌质可呈维红色,常伴有疼痛。
2.面容、骨骼 重型地中海贫血由于骨髓舢亢进而出现颅骨增厚,额部隆起,鼻梁塌陷,眼皮水肿的特殊面容。胸骨压痛提示白血病或溶血性贫血。肋骨、脊柱、额骨等多部位骨骼疼痛及压痛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及白血病。
3.淋巴结、脾肿大 贫血伴有明显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恶性淋巴瘤、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伴轻、中度脾肿大要考虑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肝硬化、寄生虫感染。如脾明显肿大常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牌大常不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者明显,早期可无脾肿大,但也有少数病例以显著脾肿大为独特表现者。对于某些疾病,阴性体征也有诊断意义,如一位贫血病人虽有全血细胞减少,若发现淋巴结及脾肿大,即不再考虑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神经系统表现
维生素Bl。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可有末梢神经炎和脊髓后束和侧索联合变性,出现触觉、位置和震颤感觉减退或消失,行动不便。
溶血性贫血诊断鉴别
有红细胞过度破坏及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者,或有血红蛋白尿及 其它血管内溶血者,即可考虑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但必须注意溶血性贫血患者如有肝损害者,同时可伴发肝细胞黄疸而有些病例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有时不易截然区分,在一些情况下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常在不同程度上合并存在,由于病毒感染或其它一些不明原因,急性溶血可伴有骨髓功能严重衰竭,此时患者仅有红细胞过度 破坏而无代偿增生现象,上述各点必须在分析病例时综合考虑。
在病因方面,如有化学,物理因素接触史,一般容易肯定,如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应首先考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片中发现明显畸形红细胞应首先除外与膜缺陷有关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血片中有较多靶形,应进行血红蛋白电泳,以除外血红蛋白病,红细胞畸形不明显,应除外遗传性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总之溶血性疾病的诊断不但要按步骤进行,而且要抓着本质选择有关实验,逐一排除或证实之。
地中海贫血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阳性家族史,一般可作出诊断,有条件时,可作基因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1、缺铁性贫血 轻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和红细胞的形态改变与缺铁性贫血有相似之处,故易被误诊,但缺铁性贫血常有缺铁诱因,血清铁蛋白含量减低,骨髓外铁粒幼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叶琳升高,铁剂治疗有效等可资鉴别。
2、传染性肝炎或肝硬化 因HbH病贫血较轻,还伴有肝脾肿大,黄疽,少数病例还可有肝功能损害,故易被误诊为黄疽型肝炎或肝硬化,但通过病史询问,家族调查以及红细胞形态观察,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即可鉴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鉴别
诊断
196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出的再障诊断依据,经国内20多年临床实践,并经过两次修订,于1987年确定为我国现行再障诊断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脾大。
3.骨髓检查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4.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1)急性再障(AAA),亦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
①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②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以下3项中之2项:
A.网织红细胞<1%,(经血细胞比容纠正)绝对值<0.015×1012/L。
B.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0.5×109/L。
C.血小板<20×109/L。
③骨髓象:
A.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
B.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2)慢性再障(CAA):
①临床表现:发病慢,贫血,感染,出血较轻。
②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③骨髓象:
A.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如增生活跃红系中常有炭核晚幼红比例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B.骨髓小粒脂肪细胞及非造血细胞增多。
(3)病程中如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重型再障Ⅱ型(SAAⅡ)。
目前国外沿用Camitta(1976)提出的重型再障(SAA)诊断标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 板<20×109/L,贫血及网织红细胞<1%,具备上述3项中之2项,并有骨髓增生重度减低(<正常的25%),或增生减低(为正常 的25%~50%),其中非造血细胞>70%,即可诊断为SAA;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轻型再障(MAA),近年来,不少学者将粒细 胞<0.2×109/L的SAA定为极重型再障(VSAA)。
典型病例诊断并无困难,可根据临床兼有贫血,出血,感染表现,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并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即可确定诊断, 对少数不典型病例,可借助于观察病态造血,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溶血试验,染色体,癌基因,核素骨髓扫描等检查加以鉴别。
鉴别诊断
再障主要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不发作型鉴别较困难,但本病出血,感染均较少,较轻,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大于正常,骨髓多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生较明显,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uos)可阳性,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和蛇毒试验(CoF)多阳性,红细胞微量补体敏感试验(mCLST),CD55,CD59等可检出PNH红细胞,N-ALP减少,血浆及红细胞胆碱酯酶明显减少。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MDS中的难治性贫血(RA)鉴别较困难,但本病以病态造血为特征,外周血常显示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巨大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单核细胞增多,可见幼稚粒细胞和畸形血小板,骨髓增生多活跃,有二系或三系病态造血,巨幼样及多核红细胞较常见,中幼粒增多,核浆发育不平衡,可见核异常或分叶过多,巨核细胞不少,淋巴样小巨核多见,组化显示有核红细胞糖原(PAS)阳性,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小巨核酶标阳性,进一步可依据骨髓活检,白血病祖细胞培养(CFU-L),染色体,癌基因等检查加以鉴别。
3.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常由感染和药物引起,儿童与营养不良有关 起病多伴高热,贫血重,进展快,多误诊为急性再障,下列特点有助于鉴别:
①贫血重,网织红细胞可为0,伴粒细胞减少,但血小板减少多不明显,出血较轻。
②骨髓增生多活跃,二系或三系减少,但以红系减少为著,片尾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
③病情有自限性,不需特殊治疗,2~6周可恢复。
④血清铜显著增高,红细胞铜减低。
4.骨髓纤维化(MF):慢性病例常有脾大,外周血可见幼稚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骨髓穿刺多次干抽,骨髓活检显示胶原纤维和(或)网状纤维明显增生。
5.急性白血病(AL):特别是低增生性AL可呈慢性过程,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易与再障混淆,应仔细观察血象及多部位骨髓象,可发现原始粒,单,或原始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骨髓活检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6.恶性组织细胞病(MH):常伴有非感染性高热,进行性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出血较重,外周血全血细胞明显减少,可见异常组织细胞,多部位骨髓检查可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常有吞噬现象。
7.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再障危象和急性造血停滞,可呈全血细胞减少,起病急,有明确诱因,去除后可自行缓解,后者骨髓象中可出现巨原红细胞,慢性获得性纯红再障如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需注意和慢性再障作鉴别。
8.其他 需除外的疾病有:纯红细胞再障,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转移癌,肾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孕妇贫血应该做什么检查
血常规检查
如果孕妇只想知道自己是否贫血的话,一般只要做血常规检查就可以。这主要是看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检查结果,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血清铁蛋白低于12微克/升或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可以诊断为孕妇贫血。 提醒:未怀孕的女性和怀孕的女性关于贫血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可知,孕妇血红蛋白<11克/分升为贫血,未孕女性血红蛋白<12克/分升为贫血。(1微克等于一百万分之一克;1分升=100毫升)
微量元素检查
如果准妈妈想准确的知道自己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就要做微量元素检查,这个检查可以确认体内微元素的含量。微量元素检查的方法:头发或者血液。因为头发与微量元素有特俗的亲和力,头发可以反映人体一段时间或一两个月内微量元素的水平,而血液仅能反映人体瞬间或1两天的微量元素水平,所以发检比血液检更准确。
外周血象和骨髓象分析
如果孕妇想确认是否为地中海贫血,还可以做一下外周血象和骨髓象分析。 如果外周血象结果显示,细胞平均体积>94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32pg,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网织红细胞正常。再结合骨髓象分析的结果,红细胞体积相对比较大、核染色质疏松以及骨髓血片呈巨幼红细胞增多,基本就可以确诊了。
贫血三项检查
如果孕妇想确定自己贫血的类型,那么就要做血球计数、网状红血球计数、以及便潜血检查这三项检查。 这三项检查是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血清铁蛋白浓度、叶酸、维生素B12含量,来确定属于何种类型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30g/L、血清铁蛋白<6.5µ;mol/L 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血清叶酸<6.8nmol/L、红细胞叶酸<227nmol/L;或者血清维生素B12<90pg。 再生障碍性贫血需经骨髓穿刺行骨髓象检查可诊断。
贫血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MCV,MCH,MCHC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鉴别为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及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