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去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薏苡仁杏仁汤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去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薏苡仁杏仁汤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原料:冬瓜仁,薏苡仁,杏仁各20克。

做法:先将薏苡仁洗净,再用少许清水浸泡5-6小时。将泡好的薏苡仁和冬瓜仁,杏仁一起入锅,加水约1500毫升。用大火烧沸,再改中火煎煮至薏苡仁开花熟透即可,每日一剂,分多次温服。

冬瓜仁味甘,性微寒,可入肺经和大肠经,不但能清肺化痰,而且还能清热利湿,对于肺脏湿热所致的咳嗽最为有益,薏苡仁更是清热除湿的能手,杏仁最能补肺,三者同用,可其清热除湿,养肺止咳,对于湿热型咳嗽很有效。

肺脓肿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1)初期:治法: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各15~30g,薄荷、荆芥、桔梗、杏仁、牛蒡子、竹叶各10g,芦茅根各30g,甘草5g。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主药,用量宜大;薄荷、荆芥,辛凉解表;桔 梗、杏仁、甘草、牛蒡子,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竹叶、芦茅根,清热除烦,润肺生津。若热势较重者,加黄芩、鱼腥草,加强清热解毒的作用;伴头痛,加菊花、白芷,清利头目;咳痰量多,加瓜蒌、贝母,化痰止咳;胸痛甚者,加郁金、桃仁,化瘀通络止痛。

(2)成痈期:治法:化瘀消痈,清热解毒。

方药:千金苇茎汤加味。芦茅根、薏苡仁各30g,冬瓜子、银花、连翘各15~30g,桃杏仁、桔梗、黄芩、黄连各10g。方中芦根、薏苡仁、冬瓜子,清热利湿,化痰排脓;桔梗、杏仁,宣肺止咳化痰;银花、连翘、茅根、黄芩、黄连,清热解毒凉血;桃仁,化瘀散结消痈。若热毒内盛,高热不退者,如鱼腥草、公英、败酱草、栀子,清热凉血解毒;热毒瘀结,痰味腥臭者,加犀黄丸,清热化痰,凉血消瘀:胸闷喘满,咳痰量多者,加瓜蒌、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化痰:便秘者,加大黄、枳实,清热通腑;胸痛甚者,加枳壳、郁金、元胡、丹参,化瘀止痛;伴咯血者,去桃仁,加丹皮、三七粉,凉血止血。

(3)溃脓期: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排脓。

方药:桔梗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桔梗、葶苈子各15g,贝母、陈皮、白芨、桃仁各10g,芦茅根、薏苡仁、冬瓜仁、银花各20~30s,甘草5g。方中桔梗、芦茅根,消痈排脓,清热宣肺;贝母、陈皮、薏苡仁、冬瓜仁、甘草,清肺化痰止咳;银花,清热解毒;白芨,止血消肿;桃仁,化瘀止咳。若咳痰脓出不畅者,加皂角刺、竹沥水,化痰排脓;胸闷气短,无力咳痰者,加生黄芪,益气扶正,托脓排出;咳血量多者,选加藕节、丹皮、生地、侧柏叶,凉血止血;便秘者,加生大黄,泄热通腑。

(4)恢复期:治法:清热养阴,益气补肺。

方药:沙参清肺汤加减。沙参、麦冬各10~15g,生黄芪、薏苡仁、冬瓜仁各20~30g,白芨、桔梗各10g,甘草5g。方中黄芪、沙参、麦冬、白芨,益气养阴,补虚生肌;薏苡仁、冬瓜仁、桔梗、甘草,清热宣肺,利湿化痰。若气虚明显者,加太子参、重用黄芪,补气生肌;血虚者,加当归,养血和络;阴虚重者,加玉竹,养阴润肺;食少、便溏者,加白术、山药、服苓,健脾燥湿;脓毒不尽、咳吐脓血未愈,加鱼腥草,败酱草、银花、连翘,解毒排脓,扶正祛邪。超声雾化用桔梗、川贝、黄芩、瓜蒌皮、甘草各15~20g,鱼腥草30~50g,加水400ml,浓煎成100ml滤出,每次20ml,兑入蒸馏水20ml,作超声雾化吸入,每日1~2次,配合体位引流排脓祛痰效果更好。

什么人不适合三仁汤

【组成】杏仁15克 飞滑石18克 白通草6克 白蔻仁6克 竹叶6克 厚朴6克 生薏仁18克 半夏15克。

【用法】上药用甘澜水2升,煮取750毫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利湿,宜畅湿浊。

【主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谈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

【方解】

君: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

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佐: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配伍要点:

药用辛开苦降淡渗以宣上、畅中、渗下,

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调畅三焦气机。

1.急性黄疸性肝炎:用本方去半夏、厚朴、滑石,加丹参10g,茵陈、虎杖各15g,重症时剂量加倍,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本病72例。结果:痊愈64例,显效7例,无效1例。 2.胆囊炎:以本方为主方,畏寒口苦者加柴胡、黄芩;胁痛者加延胡索、郁金;腹胀呕吐者加藿香、佩兰;黄疸者加茵陈;厌油腻者加山楂、麦 三仁汤

白带发黄吃什么 多吃白果仁

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食疗方-三仁汤

食材: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

做法:将上药水煎,取汤半碗,每天1料。

功效:三仁汤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对于湿热引起的白带发黄有比较好的作用。

三仁汤的方义

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其证颇多疑似,每易误治,故吴瑭于《温病条辨》中明示“三戒”: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故治疗之法,惟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湿热体质吃什么药

湿热体质吃什么药

湿热体质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

1、湿重

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

(1)六一散

成分:滑石、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项: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2)三仁汤

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

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注意: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平胃散

成分:苍术、厚朴(姜制)、陈皮(去白)、甘草(炙)。

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2、热重

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1)连朴饮

成分:制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2)茵陈蒿汤

成分:茵陈蒿、栀子、大黄。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3)葛根芩连汤

成分: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

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在化湿或清热的总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藓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中药苡仁的功效

1、中药薏苡仁甘补淡渗,又兼补脾健脾。对水湿内停之疾患,兼有脾虚者尤相适宜。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常与猪苓、茯苓、木瓜等配用,亦可与粳米煮粥食。治脾虚泄泻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伍,如参苓白术散。

2、中药薏苡仁能祛湿除痹,兼可舒筋,适用于湿邪留滞肌肉筋脉之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因其性寒尤宜于湿热痹痛,常与苍术、黄柏、牛膝等配伍,如四妙散。亦可与防己、络石藤、桑枝等同用。《食医心镜》单用薏苡仁为末煮粥,日日食之,治久风痹痛,筋脉挛急。若偏于寒湿者,则配麻黄、杏仁、甘草等,即麻杏苡甘汤。

3、中药薏苡仁寒清淡渗,既能清热,又能排泄痈脓,对于内痈脓成者皆相适宜。用治肠痈脓成,可配附子、败酱草、牡丹皮等,如薏苡附子败酱散;用治肺痈吐脓,可配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如苇茎汤。

中药薏苡仁用法参考

中药薏苡仁有滑胎作用,孕妇慎用,孕妇慎用,清热利湿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用量:10-30克。

薏米祛湿

薏苡仁淡渗甘补,既能利水消肿,又能健脾补中,最宜用于脾虚的腹泻、水肿、脚气浮肿等病证,可以单用熬粥、煮饭,也可以与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等药物一同配合制作药膳食用,比如薏苡仁茯苓粥、薏苡仁参苓瘦肉汤等。

而且薏米它的药性是属于偏凉性的,经常食用可以清热,因此可以说是夏季消暑去湿的最佳食疗品,可以配合冬瓜、陈皮、荷叶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薏苡仁冬瓜汤等。

薏苡仁能清肺热及大肠热,对于咳嗽伴有黄痰、脓痰的患者,可以使用薏苡仁与冬瓜、杏仁等搭配食用;若腹泻伴有肛门灼热、腹痛、心烦、口渴等症状,可以将薏苡仁与扁豆、木棉花、车前草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

此外,薏苡仁还具有舒筋脉、除痹痛的功效,是治疗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及食疗佳品,可以单用,也可与苍术、木瓜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薏仁木瓜饮等。

值得注意的是,脾虚腹泻的人群可把薏苡仁先炒熟后再食用,其效果更佳。由于薏苡仁擅长利湿,因此,热病后津液耗损,或者平素阴虚、阴虚火旺的人群慎用。

湿热体质吃什么药

湿热体质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

1、湿重

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

(1)六一散

成分:滑石、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项: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2)三仁汤

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

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注意: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平胃散

成分:苍术、厚朴(姜制)、陈皮(去白)、甘草(炙)。

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2、热重

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1)连朴饮

成分:制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2)茵陈蒿汤

成分:茵陈蒿、栀子、大黄。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3)葛根芩连汤

成分: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

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在化湿或清热的总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藓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风湿热中医怎么治

1、风热痹。治法: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炒牛蒡子9g,板蓝根30g,芦根30g。加减:咽喉肿痛重者,加浙贝母、射干、杏仁、僵蚕。发热重者加葛根、柴胡、黄芩,重用生石膏。关节红肿疼痛明显者,用白虎桂枝汤加减:生石膏、知母、桂枝、白芍、忍冬藤、炒桑枝、丹皮等。

2、湿热痹。治法:化湿清热,宣通经络。方药:宣痹汤、二妙散、三仁汤加减化裁。苍术20g,黄柏9g,防己10g,杏仁10g,薏苡仁20g,滑石30g,茵陈15g,蚕砂15g,川牛膝10g,茯苓10g,川革薜10g,泽泻10g。加减:关节肿胀明显且疼痛者,可加用活血药,如鸡血藤、当归等,同时可用地锦草200g,马鞭草50g,桑枝100g,水煎局部浴洗。

3、寒湿热痹。治法:化湿清热,祛风散寒。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和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化裁。桂枝10g,炮附子6g,麻黄6g,防风10g,杏仁10g,白术10g,薏苡仁30g,白芍12g,知母10g,鸡血藤15g,忍冬藤15g。加减:寒痛甚加川乌、草乌。热重加生石膏、丹皮。虚者加用黄芪防己汤。

相关推荐

薏米的吃法

薏苡仁淡渗甘补,既能利水消肿,又能健脾补中,最宜用于脾虚的腹泻、水肿、脚气浮肿等病证,可以单用熬粥、煮饭,也可以与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等药物一同配合制作药膳食用,比如薏苡仁茯苓粥、薏苡仁参苓瘦肉汤等。 同时,薏苡仁药性偏凉,能清热利湿,是食疗佳品,可以配合冬瓜、陈皮、荷叶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薏苡仁冬瓜汤等。 薏苡仁能清肺热及大肠热,对于咳嗽伴黄痰、脓痰的患者,可以使用薏苡仁与冬瓜、杏仁等搭配食用;若腹泻伴肛门灼热、腹痛、心烦、口渴等症状,可以将薏苡仁与扁豆、木棉花、车前草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 薏米

食疗的方法治疗痤疮哪些

“青春痘”是痤疮的俗称,中医称为“面疱”、“肺风粉刺”、“酒刺”等。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为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中医认为痤疮病位在肺,病机包括肺经血热、脾胃湿热。如《外科正宗》曰:“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谓:“肺风粉刺,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以清热利湿、凉血等法治疗。 可以用海藻、昆布、甜杏仁各9克,薏苡仁30克

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哪些

(1)水肿期:①风水相搏:治法: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合五皮饮加减。药用陈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牛膝、车前子、麻黄、石膏、白术。外感风寒者和(或)素体阳虚者,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以温阳解表散寒。外感风热者,加连翘、菊花、荆芥以清热解表。此为急则治之法,表证则应因证治之。 ②脾虚湿困: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汉防己、生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党参、桂枝、生姜、大枣。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防己利水湿,白术、甘草培土胜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过临床观察

怎么吃薏米祛湿

薏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谷类,薏米含的营养价值十分的丰富,适当的食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大好处。但是你知道薏米怎么吃可以湿吗?薏米的营养价值哪些呢?今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来告诉你薏米怎么吃可以湿,一起来看看吧。 薏米在我们的生活既可以作为食物又可以作为药材,而且在我国的记载中介绍到:经常食用薏苡仁能够治疗风湿痹痛,能够下气除湿,长期服用还可以轻身益气。 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所以,老广家里都会薏米,用来煮粥、煲汤,健脾利湿

食疗的方法治疗痤疮哪些

可以用海藻、昆布、甜杏仁各9克,薏苡仁30克。将三种混在一起煮,然后掉渣。每日1次,21天为1个疗程,具活血化瘀、消炎软坚之功效。 白梨芹菜汁:白梨一个,芹菜100克,西红柿1个,柠檬半个。全部洗干净之后放到榨汁机搅拌,再将其和下就可以了。一日两次 可以用绿豆、薏苡仁各25克、山楂10克,洗干净之后加入水中煮30分钟,沸后不要揭盖,焖15分钟即可,当做茶来喝。每天3-5次,适用于油性皮肤。 薏苡仁海带双仁粥:薏苡仁15克,枸杞、桃仁各15克,海带、甜杏仁各10克,绿豆20克,粳米50克。将桃仁、甜杏

专家教你常用薏米食疗方

薏苡仁淡渗甘补,既能利水消肿,又能健脾补中,最宜用于脾虚的腹泻、水肿、脚气浮肿等病证,可以单用熬粥、煮饭,也可以与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等药物一同配合制作药膳食用,比如薏苡仁茯苓粥、薏苡仁参苓瘦肉汤等。同时,薏苡仁药性偏凉,能清热利湿,是食疗佳品,可以配合冬瓜、陈皮、荷叶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薏苡仁冬瓜汤等。薏苡仁能清肺热及大肠热,对于咳嗽伴黄痰、脓痰的患者,可以使用薏苡仁与冬瓜、杏仁等搭配食用;若腹泻伴肛门灼热、腹痛、心烦、口渴等症状,可以将薏苡仁与扁豆、木棉花、车前草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 喜欢吃薏

脾虚湿热怎么调理

脾虚湿热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方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 若湿热并重,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引饮,大便泄泻,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黄滑者,治疗原则清热与燥湿并行,宜辛开清解法,可用王氏连朴饮。方药: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

薏米怎么吃除体内湿气

薏苡仁淡渗甘补,既能利水消肿,又能健脾补中,最宜用于脾虚的腹泻、水肿、脚气浮肿等病证,可以单用熬粥、煮饭,也可以与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等药物一同配合制作药膳食用,比如薏苡仁茯苓粥、薏苡仁参苓瘦肉汤等。同时,薏苡仁药性偏凉,能清热利湿,是夏季暑湿的食疗佳品,可以配合冬瓜、陈皮、荷叶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薏苡仁冬瓜汤等。薏苡仁能清肺热及大肠热,对于咳嗽伴黄痰、脓痰的患者,可以使用薏苡仁与冬瓜、杏仁等搭配食用;若腹泻伴肛门灼热、腹痛、心烦、口渴等症状,可以将薏苡仁与扁豆、木棉花、车前草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

湿热体质如何饮食调理呢

湿热体质哪些特点? 答:湿热体质的特点是形体偏胖,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异味,汗黏味,经常胸闷腹胀,尿黄,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臭秽;女子白带多或黄带、异味;头发油脂多,易脱发,皮肤易生痤疮、湿疹、脚气等,身重困倦,烦躁易怒,舌苔偏腻。 湿热体质调养总法则:分消湿浊,清泄伏火。 一,宣疏化湿以散热:根据“火郁发之”之理,可于泻火解毒、宣疏清化。 二,通利化湿以泄热,根据渗湿于热下之理,在清热化湿同事佐以通利之白茅根、竹叶、薏苡仁,使热从下泄。

桔梗的六大功效

桔梗的六大功效 1、祛痰排脓 本品善利肺气、宽胸快膈,促进肺中脓痰排出,为祛痰排脓治肺痈之良品。治肺痈胸痛发热,咳吐脓血,痰黄腥臭者,配甘草,即桔梗汤;或配鱼腥草、薏苡仁、芦根等同用。 2、开宣肺气 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如治风寒咳嗽,痰白清稀,配紫苏、杏仁等,如杏苏散;治风热或温病初起咳嗽痰黄而稠,配桑叶、菊花、杏仁等,如桑菊饮;治痰阻气滞,肺失宣降,胸膈痞闷,每配枳壳、瓜蒌皮等。 3、开胸散结 桔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