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肠癌和大肠癌通常有哪些区别

胃肠癌和大肠癌通常有哪些区别

直肠癌和大肠癌通常有哪些区别?专家表示,因为左右两侧结肠和直肠在解剖和生理功能上有所不同,因此发生肿瘤后症状亦有不同。左侧大肠的管腔不如右侧宽大,肠腔内容物为固定状态的粪便;而右侧大肠相对宽大,肠腔内容物为流体状态,而且吸收功能比较强,因此它们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我国,肿瘤发生部位以直肠癌为最多,占56—70%。一般来说,直肠癌和大肠癌主要有以下区别:

首先是直肠癌和右半结肠癌的区别:右半结肠癌常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等症状。腹痛常常是右半结肠癌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便血与贫血也是右半结肠癌的较常见的症状。粪便潜血试验也常阳性,有时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

其次是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区别:便血是左半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5%。刚才说过左半结肠内的大便较干硬,这样就会摩擦到肿瘤的表面,而引起出血。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暗红色血,易被患者发现而引起重视。肿瘤表面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脓血便。

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癌肿破溃形成溃疡或感染时才出现症状。一般有直肠刺激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意频繁;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便后感觉排便不尽),晚期有下腹痛。肠腔狭窄症状包括大便变形、变细,严重时造成肠梗阻。癌肿破溃、感染症状包括大便表面带血及粘液,甚至脓血便。一般以上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便血80%~90%、便频60%~70%、便细40%、粘液便35%、肛门痛20%、里急后重20%、便秘10%。当怀疑为直肠癌时根据病史、直肠指检、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但多数病例常有不同程度的延误诊断,主要是病人对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不够重视,一直以为痔疮、便秘等疾病。直肠癌及时根治手术非常关键,近年来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技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技术和吻合器的发展使术后复发率降低、保肛成功率提高、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以大幅提高。

肠癌的病因有哪些

由于现在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导致我们很多人都忽视了健康,会患肠炎,肠癌的很多人。因此大家对于的致病因素却不太了解。肠癌的病因一直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因此,这里我们特地让医生就肠癌的病因做了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肠癌有所帮助。

【常见病因】

1、遗传因素

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这也是导致大肠癌的病因之一。

2、饮食因素

引发大肠癌的祸首是经常吃高脂肪食物,或者吃一些垃圾食品,油炸那类的。而这种导致大肠癌的病因比较常见。

3、环境因素

这是肠癌的病因里的主要因素,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4、其它因素

因为先前患有某种肠道疾病,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及时治愈,随着病程的发展就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所以这也是导致大肠癌的原因之一。

【高发人群】

1、乳腺癌手术后的病人易患大肠癌 部分接受过盆腔放疗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高4倍,大多发生于放疗后10—20年。

2、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机会比一般人高出3倍多,但患者配偶中大肠癌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女患大肠癌的发病率并未升高。可见除饮食习惯外,遗传因素在大肠癌的发病中也不容忽视。

3、大肠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医学家们有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发病率高,而日本病率低。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约是第4—6位常见恶性肿瘤。一般认为在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比北方地区发病率高。

4、有肛肠疾病 大肠腺瘤、大肠癌术后的病人易再发生大肠癌。有肛肠疾病的人中检出大肠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4—8倍,大肠腺瘤摘除后1/3以上,又出现其它部位的大肠瘤。如下再摘除,可能会发生癌变。大肠癌术后的病人再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

不少人在患上肠癌后对肠癌的病因还是不清楚,其实如果可以在患上肠癌前就对肠癌的病因有所了解,那么就可以很好的进行肠癌的预防,避免肠癌的发生。一旦发现自己有患上肠癌所表现的症状,就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怎样积极预防大肠癌

产生大肠癌危险因子:

1. 饮食西化,平日肉类食用过多,尤其红肉,蔬果类摄取太少。2.好发于50岁以上大家。3.有家族病史或有遗传基因缺陷者。4.曾病患慢性肠发炎者。5.曾因结肠癌症或者直肠癌症治疗时开过刀者,剩余肠子的部位,也可能引发大肠癌。6.有大肠息肉者。

吃素就能预防大肠癌吗?

吃素不一定就不会病患大肠直肠癌,过去虽有研究显示,吃素的人发生大肠直肠癌机率低于一般人,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病患的机率。

如果我们大便时有血丝,是不是就是病患了大肠癌?大便后发现擦屁股出现血,确实是一个警讯,建议到医院检查。不过,大家无须过于紧张,因为多数是痔疮出血。若要简单的分辨,通常痔疮出血不太会有黏液,要是看到血中带有黏液就要格外注意。但大家最好还是不要自己区分,只要发现粪便有血丝等异常现象,最好赶紧就医,由专业人员进行区分,有问题及早治疗。

大肠癌的发病原因

1、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

国内外均有"大肠癌家庭性"的报道,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有大约15%的大肠癌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其中80%-100%的患者在50岁以后可能发展成为大肠癌。大肠癌遗传流行病学表明:遗传因素对大肠癌的发病影响相对较弱(占10%-20%);结肠癌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较直肠癌密切;以青年人(≤40岁)大肠癌与遗传的关系较为密切。

3、大肠腺瘤

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4、饮食因素

大量的资料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脂肪及蛋白摄入量呈正相关,而与蔬菜、纤维素的摄入呈负相关。高脂肪饮食可明显增加大肠内中性胆固醇和胆酸的浓度,并影响作用这些产物的肠内细菌组成,胆酸与中性胆固醇具有与多环芳香烃相似的立体结构,其降解产物也有致癌或辅助致癌作用。纤维素可以吸收水分,因此增加粪便量,缩短其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吸附有害物质,促进排出。另外,近来的研究显示叶酸摄入可减少患结肠癌的危险,蔬菜则是叶酸的主要来源。

5、慢性大肠炎症

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

中医认为大肠癌发病与肠胃虚寒、饮食不节、外邪内侵等有关。

6、疾病因素

资料显示,大肠慢性炎症、大肠息肉和腺瘤、血吸虫病等均与大肠癌有关。大肠慢性炎症中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关系最为密切,其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较同年龄人群高5~11倍,患病后10年就有10%-20%的几率发生癌变。

7、其他

有报道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大肠癌特别是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肠癌发生率比一般人高100~500倍。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放疗后10~20年的原放射野内发生大肠黏液样腺癌的几率增加。美国的大量研究显示,绝经后应用激素可以降低大肠癌发生的风险。尽管目前还不能明确把吸烟作为大肠癌发病的直接因素,但现有的证据支持一种假设:吸烟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启动因素,并且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有大样本回顾性研究显示,乙醇的摄入增加了患大肠癌的风险。

腹部肿瘤的类型有哪些

1、腹壁肿瘤:腹壁良性肿瘤有硬纤维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乳头状瘤、皮样囊肿等。恶性肿瘤有纤维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黑色素瘤、皮肤癌和转移性癌等。择其主要者叙述于后。

2、胃癌:胃癌是胃黏膜上皮发生癌变的恶性疾患,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3、大肠癌: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4、小肠肿瘤:小肠肿瘤是指从十二指肠起到到回盲瓣止的小肠肠管所发生的肿瘤。小肠占胃肠道全长的75%,其粘膜表面积约占胃肠道表面积的90%以上,但是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左右,小肠恶性肿瘤则更为少见,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小肠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一般与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性质及是否有梗阻、出血和转移有关。

大肠癌有什么症状

大肠癌的症状比较常见的是大便规律的改变。如便秘,或者是腹泻,还有的患者是表现为便秘跟腹泻交替的出现。 另外比较常见的症状,还有便血以及腹痛。 还有一些患者比较晚期的,会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症状,有便秘、肛门不排气,就是我们说的不打屁,腹痛、 腹胀,然后伴有恶心呕吐。当患者有这些临床表现的时候,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肠镜等相关检查, 以免延误诊断及治疗。

肠癌的概述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怎样预防癌症的发生 饮食八分饱,控制动物脂肪摄入

制定每顿的食量,保持八分饱即可,避免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防止体重上升。减少动物性脂肪的食用,有利于预防乳腺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的发生,还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直肠癌与结肠癌有哪些区别

很多人会将结肠癌和直肠癌分不清楚,还有的说直肠癌就是属于结肠癌的一种。其实,这两种癌症还是有区别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区别。

结肠癌与直肠癌统称为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食管癌。直肠癌与结肠癌的区别有哪些?我国大肠癌好发年龄比国外提早10-15 岁,我国以40-50岁最为多见,30岁以下者占11%~13%,这是我国大肠癌的一个主要特点。言归正传,结肠癌与直肠癌有何不同,从名称上就是最为明显的不同,准确一点就是发病部位。

结肠癌的症状。

早期结肠癌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干燥和腹泻交替出现,便中可混有暗红色血,与便混于一起,晚期出现肠梗阻症状。

结肠癌患者多以消耗为主要表现,例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表现,腹部可触及包块,为粪块或者癌肿。

直肠癌的症状

直肠癌有什么症状呢?首先表现的是直肠的刺激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大便形状改变,便条变细,排便费力。后期可出现便血,直肠癌便血量较多,颜色多为暗红色,伴有粘液,有的甚至就是粘液血排出。

如果出现阻塞肠腔的情况,那么会出现肠梗阻的症状,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区别是什么

结肠癌和直肠癌都属于肠道疾病,细分的话都属于大肠癌。由于饮食习惯,很多肠道疾病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结肠癌和直肠癌都是非常容易发作的疾病。那么结肠癌和直肠癌有什么区别呢? 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道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5%左右)。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一)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

(二)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液质

(三)直肠指检:是硕导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可通过自然直肠指检被毕业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四)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介入组织作病检 结肠癌分为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而且更加复杂。

大肠癌怎么引起的 遗传因素

10%左右的大肠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这种遗传缺陷通常难以纠正,但通过对大肠癌易发性的重视,做好定期的检查,即使发生了肠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同样可以去的良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新生儿大便带血是结肠炎吗

大便带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认为大便带血是上火的表现症状,但是也不排除其他疾病的产生,人会问大便带血是结肠炎吗?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大便带血的情况,或鲜红、或暗红,或伴疼痛、粘液脓便、瘙痒、下坠、腹泻等症状。 肛肠专家介绍结肠炎是一种累及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慢性泄泻”范畴,主要表现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及消瘦乏力,病情轻重不等,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迁延日久,容易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急性出血、梗阻及大肠癌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其中

怎样才能预防大肠癌这种疾病

1、不吸烟,也不接受被动吸烟,烟草中含大量的致癌物质,吸烟能够诱发肺癌,同样能够诱发大肠癌,所以想要更好的预防大肠癌,需要从戒烟做起。 2、不饮酒或控制饮酒,尤其不能酗酒,酗酒会破坏肠胃消化功能,从而导致身体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大肠癌发生。 3、保持正常体重,体重变化要在一定范围内,范围增肥减肥不可取 4、积极锻炼身体,强健的体魄无论预防什么病都是关键,身体免疫力可以通过锻炼提高,对大肠癌细胞的检测作用增强,从而更好的预防大肠癌。 5、不接触致癌物或暴露于致癌环境中,远离致癌物是预防大肠癌一重要因素。

如何防癌抗癌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人说了什么样才可以算是健康生活好习惯,才能让自己在防癌的道路上,真正远离各种癌症?其实防癌很简单,比如平时不要抽烟,尽量少喝酒,或者是不喝酒,因为吸烟喝酒都可以诱发癌症,比如吸烟可以诱发肺癌,喉癌等。长期喝酒,可以得胃癌,肝癌,大肠癌,十二指肠癌变,以及结肠癌。

生活中如何保持肠道健康

1、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研究发现高油脂食物与大肠癌很大的关联,如果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取就能大大降低大肠癌的风险。 2、要补充足够的营养素:建议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或者直接补充维生素B,同时要补充充足的钙,这两者对降低大肠癌、直肠癌的发生率很大的帮助。 3、多锻炼体:因为运动可以促进肠胃道的蠕动,缓解便秘,并可使致癌物与大肠黏膜接触时间减少,可以降低大肠直肠癌的发生率。 4、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纤维丰富才能预防便秘,没便秘,大肠癌的发病就大大降低。 5、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尤其时植物蛋白,这是身体不能

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胃癌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40岁以上人群:肠癌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酗酒、食物过于精细明显关系。 大肠癌 手术 后人群:以前患过大肠癌,那么,终身要定期做肠道检查。大肠癌手术后3~5年的复发率为30%~40%。 大肠息肉 经肠镜下电灼术后:大肠癌多由 息肉 变化而来,且大肠息肉复发率很高,若不及时复查,容易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 胃癌 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

大肠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便潜血试验 由于大肠癌常因粘膜糜烂溃疡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简便易行的便潜血试验监测大肠癌。早期的便潜血试验为化学呈色方法,常用试剂为联苯胺或愈创木脂等。近年来逐渐被特异性更强的免疫潜血试剂所取代。但由于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 2.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 又称半乳糖氧化酶试验,是检测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特异标记物的简便方法。只要将直肠指套上沾液涂抹在特制的纸膜或玻片上,经半乳糖氧化酶反应及雪夫氏试剂

介绍直肠癌的鉴别诊断

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0%左右绝大多数基因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所以饮食,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祸根。 诊断 1、排便习惯及性质改变。 2、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知名发现在直肠内质硬不规则之包块取组织深入病检可证实。 食用益的食物防癌,可能使癌痒的发病率下降30%-60%。每日饮食中包括水果、蔬菜和全谷食物等碱性食物是必不可少的,是十分重要的。

便秘推波助癌

人的粪便中含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它来源于肝脏分泌的胆汁,并驻留于粪便中,便秘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粘膜接触,便增加了其不断刺激粘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便秘者易于诱发大肠癌。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以外,还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解的毒产物,由于便秘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质的吸收均对人体不利的影响。为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的发生,在大肠癌的预防上也一定意义。 美国医学家对大肠癌患者和非大肠癌患者的对

紫苏叶什么功效 抗癌

紫苏油可显著克制化学致癌剂所致的癌症发病率,减小肿瘤体积,延伸肿瘤出现的时间。用紫苏油饲育化学致癌剂诱发的大肠癌大鼠,效果评释,紫苏油可低落黏膜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低落结肠肌对肿瘤促进剂——结肠上皮细胞磷脂膜的敏感性,用地克制结肠癌。

引起肠癌的原因

【常见病因】 1、遗传因素 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关。这也是导致大肠癌的病因之一。 2、饮食因素 引发大肠癌的祸首是经常吃高脂肪食物,或者吃一些垃圾食品,油炸那类的。而这种导致大肠癌的病因比较常见。 3、环境因素 这是肠癌的病因里的主要因素,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关。 4、其它因素 因为先前患某种肠道疾病,没意识到或者